【教学内容】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借助图形或利用规律比较两类简单分数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直观的操作手段,经历比较简单分数大小的过程,渗透分类研究的方法,提升解决问题的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主学习和研究,感受学习数学的成功和快乐。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卡、彩笔、学习纸等。 学习方式: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教学流程】
课前谈话:大家好。向后面和上面的老师问好。(挥手)我们清远的小朋友不但有礼貌,而且各个都很精神。你看看,女同学漂亮,男同学帅气。王老师今天和大家一起上一节数学课,你们欢迎我吗?(欢迎)从你们的笑容礼貌老师就已经感受到了,如果再有掌声就更好了。(鼓掌)外国人见到朋友的时候都会来一个深情的拥抱,中国人比较含蓄,见到朋友就会―――(握手)。你们愿意和我拥抱还是握手啊?
一、情境导入,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有一句诗感动着亿万中国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中秋节是咱们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每年的这个时候人们都习惯吃月饼,表示团团、圆圆。
师:笑笑吃月饼咯,请看。她吃了多少呢? 生:笑笑吃了 。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四份,吃了其中的一份就是四分之一。(教师板书: ) 师:说得好!
师:淘气也有一个同样大的月饼,但他想比笑笑吃得多一些,你会建议淘气吃这个月饼的几分之几呢?
生:四分之二、四分之三、四分之四、二分之一…… 师:同学们的建议很多。
师:老师把你们的一部分建议写在黑板上,好吧。(分类板书) 生:好。 师:你们的建议是否都合理呢?今天这节课,王老师就和大家一同学习比较分数的大小(揭示课题:比大小)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中秋节吃月饼生活情境引入分数比大小,使学生感受所研究的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唤起其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其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建议淘气吃月饼的几分之几会比笑笑吃得多,教学资源从学生中来,真实、自然,满足学生的提出问题的欲望。】 二、操作比较,探究规律。
(一)探究同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 1、比较 和 的大小。
师:这么多分数,我们先用哪个和1/4来比呢?都有想法了-----这样吧,我们就先来比较一下 和 的大小,好吗?(教师板书 )
生:好。
师:如果用一个圆来代表一个月饼,(拿起学生桌面的2个圆)请你在这两个圆中一个表示出 ,一个表示出 ,然后再比较他们的大小。开始行动吧。 师:都做好了吗?举起这两个圆给老师看看。 师:很好。放到桌面,比一比 和 谁大? 生: 大。
师:谁愿意来说说你是怎么比的?(实物投影展示、讲解)
生:我是这样比的:这里的一份小于这边的3份,所以四分之一小于四分之三。 师:有道理。还有其他的想法吗?
生:涂一份就是1个四分之一,涂3份就是3个四分之一,所以四分之三大。 师:同学们都比了吃的份数,其实,你们所说的1份就是整个圆的 (贴教具),那这3份就是几个 啊?(贴教具) 师:1个 肯定小于3个 ,反过来呢? 生:3个 一定大于1个 。 师:所以淘气比笑笑吃得多。
师:通过涂一涂,再看着图来比一比,我们确实发现 大于 。 是谁的建议,恭喜你!你的建议合理,我代表淘气谢谢你。
【设计意图:学生动手折一折、涂一涂、比一比,是让学生感知借助图形比较分数的方法,充分体验看图比大小的过程,。“我做过了,才不会忘记”。】 2、比较 和 的大小。(1分钟)
师:看看下面这个组图形,你能看着阴影部分写分数,比大小吗? 师:不着急举手,先想好,再回答。
师:左边这个阴影部分能够用哪个分数表示? 生:八分之三。 师:右边的呢? 生:八分之一。 师:谁大?
生:八分之三大。填大于号。 师:齐读一遍。(教师完成板书)
3、写十分之几的分数,比大小。(4分钟)
师:看图写分数,然后比大小,同学们完成得非常好!如果让你自由的想一组分数,写分数,涂一涂,再比大小,相信你们会更喜欢的,请看。 先自由想分数,涂一涂,再比大小。
师:这是两个一样的长方形都平均分成了 ? 生:10份(齐答)。
师:请你想两个分数,想好了吗?写在我的学习纸(一)上。
师:好了,现在请根据你写的分数涂一涂,再比大小,看谁做得好又快。(收集4个做得快的,准确的练习纸屏幕展示,学生齐读,先读一组几份大于几份的,然后按顺序读分数)
师:请看屏幕,王老师收集了几个同学写的分数。请齐读。
师:王老师也来写一组分母是10的分数好吗?(板书: 和 ) 生:好。
师:没有图形,你能比较他们的大小吗? 生:能。
师:你是怎么比的啊?
生:分子9大于7,所以填大于号。 师:真的师这样吗?我们来仔细看看。
【设计意图:提供开放式的练习材料,既夯实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有效地深化了知识,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这样的练习设计,使知识得以应用,方法得以提炼,创新思维也得以诱发,凸显了练习的深度,同时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4、观察对比,感知规律。
师:请同学们观察屏幕上这几组分数,再看看黑板上的每一组分数,每组在比大小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举手)
师:不急,把你的发现悄悄的和你同桌说一说。 师:说完了吧。这次你能够大胆的说出来了。 生1:每组分数的分母都相同。 生2:分子不一样。
师:分母相同,比什么? 生:比分子。
师:你是怎么比的呢?
生: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小的分数小。
师:真了不起!老师把你们的发现写在黑板上。(板书:分母相同 ,比分子。) 师:同学们学会了借助图形比较分母相同分数比大小的方法。太棒了! (二)自主探究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的比较。 1、自选材料探究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的大小。
师:嗯,这个抢答的题目有点特别,我看到那么多大于号和小于号都在犹豫呢。 和 到底谁大?大胆来猜一猜。 生1: 大。 生2: 大。
师:同意四分之一大的举手,同意二分之一大的举手。
师;现在老师想听听你们的想法,是同意二分之一的先说,还是同意四分之一的先说?
生:同意四分之一的先说。 师:那好吧。
生1:我们同意四分之一大,因为4比2大,所以四分之一比二分之一大。 生2:不对,二分之一大。因为平均分成2份的一份要比平均分成4份的一份大。 师:说得好!这样争吵下去也不是个办法啊。
师:你们能否想个办法让在场的所有的老师和同学一眼就看出谁大谁小? 生:举手。
师: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学具,请看活动要求,谁愿意声音响亮的给大家读一读? (活动要求:1、先自己动手做:利用学具分别表示出 和 。 2、再小组交流说: 和 谁大?为什么?)
(四人小组每个人学具不同,先独立完成,然后4人小组讨论交流)
{学具: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线段}
{老师要参与学生的自主研究活动之中,并跟学生一起实行讨论,然后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师:都做好了吗?现在我最想听听你们是怎么比的?我选择了4种不同的比较方法,掌声有请这几位同学上来,好不好? 师:下面我宣布三年一班学习成果展示现在开始。先请第一位同学说说你是怎么比较的?
生:我认为二分之一大。我把第一个圆平均分成了2份,涂了其中的一份,第二个圆平均分成了4份,涂了其中的一份,这个份明显比这个份大,所以同图上看,二分之一大于四分之一。
师:你说得太完整了,你是我们的榜样。 师:请第二个同学说说吧。 生:我和他的方法一样,只不过我用的材料是2个正方形,我也认为二分之一大。 师:这个同学我要来采访一下:他们都是比阴影部分的大小,你是在比什么啊? 生:我比的是线段的长和短。二分之一的线段长,所以二分之一大。 师:同学们,你们能够看明白吗? 生:能。
师:掌声表扬他们几个。
师:刚才同意四分之一大的同学还有疑问吗? 生:没有了。 师:不管是比较阴影部分的大小,还是比较线段的长短,的确都能一眼就看出 比 大。通过同学们这么多种方法的展示和讲解,王老师终于明白了,谢谢你们。(贴教具)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比的情境,让学生通过提供的学习材料,探究比大小方法。不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水平。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独自尝试分子是1分数比大小的过程,通过学生讨论交流让他们各抒己见,发挥小组学生集体智慧。】 2、练一练:写一写,涂一涂,比一比。 师:为什么分母小的这个分数反而大呢?我们再来研究这两组题目,看看在比较的过程中有什么新发现。请拿出我的学习纸(二)。按照上面的要求完成。 师:做完的同学举起来告诉王老师就行了。
师:(展示一个错误的和一个准确的)我发现两种不同的答案,请看,你们同意哪个?
师:都同意第二个,就是说第二个是对的? 生:是。
师:你们是怎么比的?
生:六分之一的阴影部分比八分之一的大,所以六分之一比八分之一大。 师:哦,我们要先比较阴影部分的大小,再比较分数的大小。 师:这位做错的同学你能勇敢的上来,和老师一起做个修改吗?
师:掌声鼓励他的勇敢。任何一个人在学习的过程中都会有错误,有错就该,那
就是好学生。(学生在投影上改正) 师:(教师和做错的同学一起操作)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到底是怎么比的。先比较阴影部分的大小,我们让这两个阴影部分重叠,比一比。阴影部分大,这个分数就大。(课件展示) 师:现在你弄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谢谢老师和同学们。
师:请同学们一起读这两个分数。(教师板书两个分数) 【设计意图:这两道题目是想让学生进一步探究分子是1分数比大小的方法,体验同样取1份,分母越大,分数反而越小。】 3、欣赏感知。
师:(结合月饼)同学们表现得这么棒!王老师也来露一手,掌声欢迎!看了表演后,相信你们会对这个知识有更深入地理解。 师:变!(课件)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一个圆变成了7个大小一样圆。 师:变!你发现了什么?
生:每个圆都平均分了不同的等份。 师:再变!你想说什么? 生1:每一份越来越小。
生2:分子都是1,分母每次多1.
生3:二分之一最大,八分之一最小。
师:这个同学对数的感觉很好,看到一列数,能够说出谁最大,谁最小,了不起。 师:你觉得比 小的分数都有谁? 生: 。
师:比 大的分数都有谁? 生: 。 师:好极了!
师:我的表演很不错吧。同学们通过3个“变”,发现了那么多数学知识,你们真是一个小小的数学家。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趣味性的感知题目,让学生在视觉的刺激下,进一步体验同样一个圆,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小。】 4、观察对比,感知规律。
师:通过观察屏幕上这些分数,再看看黑板上这三组分数,他们每组在比大小的时候你有新的发现吗?
生:分子都是1,分母不同。
生:比分母的大小,分母大的分数小,分母小的分数大。 师:了不起的发现。真的是这样吗?我们来看看。 生:点头通过。
师:老师把你们这个伟大的发现写下来。(教师完成板书:分子都是1,比分母) 师:这可真是一种与众不同的比较方法。 师:(指板书上同学们建议的分数)看来同学们的建议都合理,我代表淘气谢谢你们。
5、小结:同学们在涂一涂、比一比的过程中,学会了借助图形来比较分数的大小。有的同学能够不利用图形,而利用自己发现的规律比较大小。这种勇于实践和大胆尝试的精神值得老师学习。相信你们会在以后的学习道路上也会经常用今
天的学习方法,你们会越来越出色!这两类分数的比较大小,你们真的学会了吗?那我考考你们。 6、综合练习。
(1)完成書上70頁“练一练”第一題.
师:同学们请看这几道题目,仔细看,认真思考,你会吗?请把答案填在书上70页,的第一题,如果你能够直接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就不用涂颜色了。看谁写得有好又快。
师:都做好了吗?谁愿意来公布答案? (2)生活中的比大小问题。
小调查:新北江小学三年六班同学喜欢体育项目情况(其中3项)。 喜欢拍球的占全班人数的六分之一; 喜欢呼啦圈的占全班人数的九分之一; 喜欢游泳的占全班人数的六分之二。
这三项运动中喜欢什么的最多?喜欢什么的最少? 三、课堂总结,内化规律。 同学们,时间过得真快,在大家的探索、交流中这节课就要结束了,面对这节课,你想说点什么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