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国内儿童英语教育非双语性研究

来源:伴沃教育
2012年5月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May.2012 第9卷第5期 Vo1.9 No.5 国内儿童英语教育非双语性研究 刘川林 ・z (1.安徽师范大学,安徽芜湖241000;2.淮南师范学院,安徽淮南232038) 摘要:国内外对儿童早期进行外语教育的问题研究成果丰富。主要基-I-)t ̄童语言发展理论、双语教育理论和 第二语言>-7得理论等三个方面,进行理论与实践研究;但对我国而言,这些理论和研究大都以双语教育为研究对象. 与国内儿童英语教育实际有一定的距离。国内儿童英语教育最大现实特征之一就是非双语特征。 关键词:外语教育;双语教育;非双语环境 一、引言 在回答是否应该在儿童早期进行外语教育的问题。各国 语言学家、教育工作专家等研究者分别从多方面加以研究。尽 管未能给出一致肯定的答案,但儿童外语教育在世界各国早 已空前受到重视,并不断深入,低龄化外语教育支持理论也不 言环境支持,可以无需正式的课堂讲授,通常在自然环境下习 得。与第二语言习得相比,外语学习至少有以下几个特点:1. 缺乏语言环境;2.语言输入量不足;3.外语学习者往往带有 明显的工具性动机,学习语言的内驱力明显不如第二语言学 习者;4.能获得及语言交际能力远不如第二语言学习者口。 我国英语教育的非双语性特征比较明显,儿童英语教育 尤为明显。除了与上述相符的四个非双语特征外,还具有以下 几个特征: 断得以发展,从60、70年代开始繁荣至今。I ̄bJL室外语教育 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儿童语言发展理论、双语教育理论和第 二语言习得理论等三个方面。但这些理论和研究大都以双语 学习为研究对象.与国内儿童英语教育实际有一定的距离。 外语教育不等同于双语教育。我国的外语学习除了从有 限课堂教学和几本教材外。几乎很少有接触外语的机会或场 (一)英语在13常生活中的应用很少;几乎没有英语使用 环境,与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印度、新加坡、等国的第二语言 教育有本质区别。 (二)教学语言以母语为主,不是以目的语为主要教学语 言。语言教育是指通过学校教育体系学习语言课程。这些课程 的目的就是帮助和训练学生掌握目的语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 能。学生通过上述这些语言课程可以学到目的语的语言系统 所.夕 语教学通常在课堂里进行,并不是第二语言教育,只能 算外语教育。弄清我国现行的儿童英语教育是第二语言教育, 还是外语教育。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 二、国内儿童英语教育的非双语性特征 界定一种语言教育是否具有双语性,首先就是要看这种 知识,例如语法条规、语音发音方法、习俗表达法,也可以掌握 运用该语言的技巧。除外语教育、母语教育、第二语言教育外. 其他语言的教育也属于这个范畴。 而“教学语言”则是被用作媒介语言来传授知识的某一种 具体的语言。例如。闽南地区的学校里老师在数学课上用闽南 话来讲解数学知识。在这种情况下,闽南话就是该学校该门课 的教育语言。如果所在地的老师说的是普通话.那么普通话便 是那里的教学语言了。这样的教学语言不是语言学习的目的 语言教育是否是双语教育。也即,看这种语言是否已为学习者 所在地区所使用的第二语言;反之,这种语言教育整体来看就 不具有双语性。什么是双语教育,许多学者给了我们很明确的 回答。麦凯和西格恩在其所著《双语教育概念》一书中指出: “‘双语教育’这个术语指的是一个把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的 教育系统.其中一种语言常常是但并一定是学生的第一语 言。”fl】也即.双语教育是指通过发挥两种语言的教学媒介作 用,帮助学生在有意和无意之间学会两种语言的使用技巧。 语,它的作用只是作为传递信息的中介或者工具,让老师向学 生表达意思、传道授业、答疑解惑,也让学生向老师反映学习 上的问题、疑惑。但总体而言,在国内不管使用普通话,还是夹 杂着一定的方言进行教学,中国的英语教学多数还是把汉语 外语教育则指的是通过学校教育体系所实施的一门外语 课程的教育,是通过外语课程帮助学生掌握目的语的语言知 识与技巧的教育。 很明显,双语教育与外语教育有着不同的内涵。儿童英语 教育是英语教育的起始。说是双语教育为时过早。还由于我国 英语教育资源的不平衡性等诸多条件的限制,只能算是外语 教育。 作为最主要的教学语言。 一般而言,教学语言必须是老师和学生都熟悉的二种语 言,这样才能让老师和学生在课堂内外比较流畅地互相交谈 和沟通。然而,国内很多英语教师,特别是儿童英语教师自身 都迫于自身能力,交际场合等自身与社会等因素。很难用英语 进行交际,很明显。国内这种教学还远不是双语教学。 Stem从第二语言与外语的语言功能、学习目的、语言环 境、学习方法等方面论述了两者的区别。第二语言在学习所在 地通常有官方地区和公认的社会功能,而外语则无此功能;学 习第二语言通常是为了全面参与所在国的政治、经济、生活, 而学习外语的目的通常是为了旅游、与外语本族语者进行交 际、阅读外国文学和外文科技文献;学习第二语言有充分的语 ・(三)英语教学习惯性以讲授方法为占主导。国内的英语 教学多半还是采用填鸭式传统教学方式.往往是以教师为中 心,教师讲得多,学生“做事”少,重教而轻学,重整体而轻个 体。不把学生看作学习合作伙伴、讨论研究的对象。不重视为 208・ 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民主课堂气氛和生动有趣的语言环境, (三)进行非双语环境下儿童英语支持系统建设研究。儿 童英语师资是儿童英语教育支持系统的基石,没有合格的师 不主动调动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参与意识,很少实行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等方式.把课程和教学实施置于师生多边活动的立 体背景之上。不能充分发挥教学的指导作用,选择信息源,制 造信息差,设置交流语境和情景。不重视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 态度和自信心,未能为学生合作学习创造条件和提高学生的 积极性和参与度,导致学生学了多年英语却无法用英语交际。 (四)儿童英语学习以学得为主。语言学习有两种方式:学 得(Learning)和习得(Acquisition)。我国儿童英语教育一般是 资队伍,就无从谈起儿童英语教育。虽然教育部已将原来的三 级层次的教师教育体制(中专、大专、本科)转向二级层次(大 专和本科),但教师的学历和准人条件要求还是偏低.专业化 程度不高,师范院校的普通教育类课程仅占20%左右.教育 理论水平低。特别是对英语教师而言,没经过3 ̄4年的英语 学科专业学习,不了解英语学科内容的变化和增长.缺乏自主 发展的能力,难以胜任当前的英语教学改革,实现英语课程标 儿童在教师的帮助下主动或被动地有意识地练习、记忆语言 现象和语法规则,并对目的语的有关问候语、生活用语等文化 初步了解,从而学有所得。在学得语言的过程中,学习者需要 一定的兴趣和意志努力等认知能力的参与。其获得更多的是 语言形式和有关语言的知识。 而语言习得是一种无意识的、自然而然的学习,使用并掌 握甚至是“拾遗”语言的过程I31。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注意力 集中在语言所表达的意思而不是语言形式上,他们通常意识 不到自己的习得语言,而只是在自然而又迅速、流利、灵活地 运用有关语言规则进行交际。国内儿童英语水平远远达不到 这种语言习得所需的交际水平。 学得是成人在课堂上学习外语初期的典型形式,而习得是 幼儿获得母语的主要方式。但在我国。由于儿童英语缺少英语 应用环境。语言习得少之又少,也只能采用语言学得方式教学。 从上述概念的确定和我国英语教育的特征可以看出我国 现阶段的英语教育仍是外语教育,缺乏双语环境,是非双语环 境的教育。国内儿童英语的研究应首先必须要考虑到其非双 语环境特征.不能脱离它。 三、非双语环境下儿童英语教育急待解决的问题 我国儿童英语教育的非双语性不是长久不变的,不是。之 所以具有这一特性是由我们自身和具体国情造成的。要改变 这一状况.我们就必须对这一问题研究解决。 (一)加强非双语环境TJL童英语教育适应性研究。在颁 布《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的通知》1O年来,我国儿童英 语取得长足发展.但仍不尽人意。儿童英语教育在我国仍处于 试验阶段。许多幼儿园和小学英语教师对英语教育的目的、教 育目标、教育原则等缺乏足够的认识,教育方法上不符合幼儿 园和小学教育特点,不符合儿童英语学习的特点,存在着以成 人化、西方化倾向,甚至片面地、迎合家长的需要,存在着急功 近利的思想.忽视英语学习以及错误的英语学习方法对儿童 身心所造成的长期的影响。通过对上述问题研究给人以警示, 规范幼儿园和小学英语教育行为,正确引导其发展的方向,探 讨符合我国情况儿童英语学习的最佳时机;处理好儿童英语 学习质量的提高与其身心整体和谐发展的关系等问题。 (二)进行非双语环境下儿童英语教育最佳教学模式实证 研究。通过对部分已开展英语教育并取得良好效果的幼儿园 和小学进行实证分析,结合国内外低龄化外语教育支持理论 进行分析,研究相关支持理论与实际教学结合情况,探讨符合 我国非双语环境下儿童英语教育最佳教学模式;分析各种教 学模式的特点,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学习,结合儿童身心特点和 认知规律,进行理论与实践的探讨,选择和运用,进而创新出 行之有效、适应儿童英语教育教学与实践的教育方法,为全面 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儿童英语教育质量开辟有效途径。 准。同时,随着英语教育低龄化的普及。对英语教师质量的要 求和数量的需求越来越大,与学习者、家长和社会的高期望值 的距离很大。教师是儿童英语教育发展的核心和关键,教师的 发展应该是一个知识、经验和理论发展的持续过程,进一步构 建并完善教师培训的体系及模式,研究教师发展中存在的问 题是当务之急。同时,研究不同层次的教师发展的目标和轨 迹,研究教师自主发展的影响因素,推动教师全面发展。此外. 还应研究制定科学的教师评价标准和体系用于客观地反映儿 童英语教育水平及支持系统其他相关方面。 (四)增加教育资源,消除教育不平等。国内儿童英语仍处 于外语教育水平,而不能达到双语教育水平最主要的原因之 一就是教育资源不足且分布不均衡。教育资源的不足导致教学 班级人数较多,新的,有效的教学方法难以实施:教育资源的 不均衡导致好的地方人员更为集中。教师和学生都难以遵循儿 童英语教育规律发展。增加教育资源,消除教育不平等是解决 当前儿童英语教学问题和最终消除非双语特性的最基本途径。 四、结语 非双语环境下的外语教育是双语教育的基础。外语教育 可以帮助学生扫清在双语教育中所遇到的种种语言障碍。反 过来,双语教育又是外语教育在其他学科教学领域里的延伸。 是学生外语应用的拓展与深化。如果没有双语教育,单靠外语 教育也很难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在实践 上要做好从外语教育到双语教育的过渡工作。现阶段。国内外 语教育重要特征之一就是缺乏双语环境,在目前的条件下。如 果学生没有一定的外语基础是难以接受双语教育的。因此。现 阶段首先研究解决我国非双语环境下的儿童英语教育中出现 的问题和创建双语环境是当务之急。 (注:本文系2012年安徽省高校省级人文社科科研项目 “非双语环境下儿童英语教育模式与支持系统发展研究”阶段 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SK2012B448:2011年安徽省高校省级 人文社科科研项目“多元系统论与创造性叛逆的主体性研究” 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1Sk373) 参考文献: [1麦凯,1]西格恩.双语教育概念【M】■E京:光明出版社。1989.45. 『2】Stem,H.Issues and Options in Language Teaching[M].Oxford,1992. 【3】Krashen.S.Principle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I.Oxford:Pergamum,1982. f4】王斌华.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f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5]何克抗.语觉论——儿童语言发展新论【嗍.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6】Eggen,P&Kauehak,D.Educational Psychology[M].1997. 【7】斩洪刚.语言或的理论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8】易冰助儿是是英语教学可行性探讨叨.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