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优化教学过程,提升数学思维

来源:伴沃教育
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因为这样的课堂能让学生眼前为之一亮,精神为之一振,在主动积极地参与中陶冶情操;这样的课堂能给人一种和谐美,能产生最优的效益,能实现生命积极愉悦地成长,进而提升孩子的生命质量。营造积极探究的思维课堂,倡导主动言说的自由课堂,建立开放立体的思维课堂会拓展生命的空间,提升生命的质量。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数学不仅要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习兴趣,养成良好习惯,还要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小学数学所面临的迫切任务。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一、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观念

一个人能否有所创新,在一定意义上取决了他有无创新意识和创新意识是否强烈。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们会习惯认为创新与伟大的发明创造相等同,那是科学家、发明才能做得到的,因而抑制许多人的创新能力。要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必须转变观念,从课堂教学做起,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和学生的潜能,着眼于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树立“创造力,人皆有之”的观念,克服自卑心理,敢于求异和创新。 二、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独创性的主阵地,创造性思维是组成智力因素的有效合,是在主动探索未知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创新思维最重要的特征是发散性和批判性。所谓思维的发散性,是指多角度、多方向、多层次的思维方式。创新思维水平往往是通过思维的发散水平体现的。思维发散点越多,思维发散量越大,创新思维出现的可能性也越大。

例如:在教学平均数应用题时,有这样一道题:植树节到了,6位同学准备去植树,计划平均每人要栽10棵,实验栽树时有1人请假没来,其他人仍然完成了任务。这样实际平均每人多栽了几棵?

学生列出算式“10×6÷(6-1)-10=2(棵)”后,教师指出这是一般解法,启发学用更简便的解法:栽树时有1人没来,就是6人的任务由5人完成了,而这1人的任务他们怎样来完成的?通过启发,使学生认识到5人除去应完成任务外,将没来的1人的任务平均分,这部分就是每人多栽的棵数,可以列式为:10÷(6-1)=2(棵)。显然,10÷(6-1)=2(棵)的思路与方法是正确的,而且简捷,有独创,与众不同。学生的思维角度发生改变,教师及时给予肯定与鼓励,激发学生进行创造性解题的积极性。

再如,教学12-9等于几时,教师教学时采用破十法,但在复习课上,有一位学生说:9-9+3=3,这就改变了思考的角度,无疑是正确的,有独到之处,这就是创新。思维的批判性,是指拒绝盲目从众,拒绝循规蹈矩,拒绝复制。创新往往从怀疑开始,怀疑就是批判。在一堂练习课上出示这样一道题:某修路队修一条公路,计划每天修80米,9天修完,若提前1天修完,平均每天比计划多修多少米?甲生:80×9÷(9-1)-80=10(米);乙生:80÷(9-1)=10(米)。甲生的解法被同学一致接受。乙生的解法学生不敢表态,我就让乙生说理由,他说计划9天修完,提前1天,只有8天,在8天里平均每天比计划多修的米数加起来等于计划1天修的,所以只要用80÷8即可。通过对比,同学们对他的独到解法十分赞赏。这时丙同学提问:若提前8天修完,用80÷(9-8)=80(米),80+80=160(米)就是每天比计划多修80米是不能提前8天修完的。我首先表扬了该生敢于发表见解,提出质疑的学习态度,随之启发学生分析原因,最终使该生列出正确算式:80×9÷(9-8)=720(米)。学生在发散思维的基础上提出了两种解法。甲生的解法是一般方法,乙生的解法是特殊解法,思维的角度不易被发现,难度大。丙生的学习激情和对问题提出质疑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理应受到表扬和鼓励。实质上乙生的解法只是“提前1天”的特别,而丙生要寻求的却是“提前几天”的通解,这也是丙生思维中创新的火花。所以,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

效手段。

三、练习新颖有趣,培养创新能力

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在“会学”中逐步形成的,而创新意识的巩固与提高,则是在教学练习中得到保证的。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十分注意练习题的设计,我的做法是:层次分明,既要设计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巩固题,又要设计出培养学生创造才能的发展题;形式要新颖有趣,就是说练习题既要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又要高于学生的生活,使学生乐学善思;条件要发散多变,使学生认识到,结果不能唾手可得。需要认真思考,反复实践才能解决;四是适当运用一题多解等。

四、突破常规,开放教学,培养创新思维

开放性教学有利于学生形成合理的认识结构,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培养勇于质疑,敢于挑战的精神,产生创新动机,使其最终内化为创新人格。

数学开放性的教学,使学生通过探求某种策略,出现了不同层次多种水平的解答,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认识到教学的价值,养成量化的意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积极主动的创新精神。

教师设计开放性问题为学生提供主动探索和发现的条件,在动眼、动手、动口中主动学习,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提高综合解题能力,它默默地拓展孩子们思维的空间、提升孩子们生命的质量。它的每一分钟都会创造丰富多元的价值,每一个学生都会收获跃动的生命、鲜活的灵魂,我们也都会欣喜地听到孩子们生命拔节生长的声音。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展,最终达到全面提高学生创新素质的目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