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6课_散步》同步练习卷(含答案)

来源:伴沃教育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6课 散步》同步练习卷

一、基础积累

1.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委屈(qū) 散步(sàn) 蹲下(dūn) B.霎时(sà) 拆散(sǎn) 嫩芽(nèn) C.分歧(qí) 粼粼(lín) 领袖(lǐng) D.鱼塘(táng) 水泡(pào) 信服(xìn)

2.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我决定委曲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B.不过,一切都取绝于我。

C.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鳞鳞的鱼塘。 D.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

3. 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______过了一个严冬。

(2)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______着,有的浓,有的淡。 (3)班主任很善于发扬每个同学的长处,大家________,各尽所能地为班级做出自己的贡献。

A.熬 生长 各得其所 C.熬 铺 各得其所

4.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B.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C.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D.“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5. 下列句子哪些是比喻句?是的打“√”,不是的打“×”。

(1)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________

(2)山这边,梯田里的庄稼,像绿海里卷来的一道道浪头。________

(3)像这样的事情还很多。________

试卷第1页,总10页

B.度 铺 各行其是 D.活 生长 各行其是

(4)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________

6. 读课文《散步》,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2)各用一个词语概括课文中一家四口人的性格特点。 母亲:________“我”:________ 妻子:________儿子:________ 二、课内阅读

7. 阅读课文《散步》,回答问题。

(1)选文第一自然段从记叙的要素看,交代了散步的________和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语句,句中的“强壮”“高大”该怎样理解?请结合文意说一说。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3)为什么说“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说一说你的理解。

(4)下面两句话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道德品质? 我说:“走大路。”

(母亲)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三、语言运用

8. 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各项中小玲的做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老师提问:“农历二月份有哪些节气?”小玲回答:“惊蛰和春分。”

B.小玲向同学小明询问他母亲的姓氏,按照古代的礼仪应这么问:“令堂贵姓?” C.小玲的生肖属相是蛇,弟弟比她小2岁,小玲要挑选一款生肖属相的玩具送给弟弟作为生日礼物,她选择了一只可爱的机器狗。

D.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小玲陪家里的老人一起登高望远,赏菊吟诗,遍插茱萸。

9. 某学校以“传承孝道”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观察下面漫画,请说出漫画反映的内容。

试卷第2页,总10页

(2)下面是一位同学参加学校征文比赛的作文片段,其中有两处不当,请你修改。

【A】生活并非想象中那样完美,父母的辛劳是我们无法品味的,我们虽不能与父母分担生活的艰辛、创业的艰难,但我们在生活上可以少让父母为自己操心。当父母生病时,我们是否应担起责任,照顾父母?要知道,哪怕一句关心的话语,【B】哪怕自己做好的一碗面,都会慰藉父母曾为我们百般焦虑的心。

①【A】处画线句中有用词不当的语病,应将“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 ②【B】处画线句与上句语序不一致,应调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中学生要不要讲孝道”的辩论中,有的同学提出初中生年龄还小,没有经济来源,没有什么可以孝敬的,等长大后有经济来源了,才谈得上真正孝敬父母。请你用简洁语言评述这位同学的观点。 四、阅读理解 10.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那个春天,很暖 章月珍

女儿一岁时,婆婆得了精神疾病,生活基本上能够自理,自己每天买菜做饭洗衣服,只是一到傍晚,就会出现幻觉,常常会无缘无故地把家里的东西扔掉。记得有一次女儿感冒,婆婆竟然把感冒药全部扔到了池塘里,还振振有词说那些都是毒药。说着说着,婆婆害怕地哭了。女儿在一边也哭个不停。我看着两个泪人,也忍不住哭了。 那个冬天,很冷……

女儿五岁那年,有一天她怯怯地对我说:“妈妈,我可不可以换掉我奶奶呀?我要让惜愉的奶奶做我的奶奶!”我说:“为什么呀?”她说:“我的奶奶一点都不好!从来没有疼爱过我!但是惜愉的奶奶对惜愉可好了,每天来幼儿园接惜愉回家,回到家还给她做好多好吃的,冬天灌好热水袋给惜愉捂手,夏天拿着扇子不停地给惜愉赶蚊子。”我把女儿搂在怀里:“这世上每一个做奶奶的都会疼爱自己的孙女。奶奶之所以没有好好疼爱你照顾你,那是因为她病了。从你出生的那天起,她一辈子注定是你的奶奶,这个谁也无法代替的。”女儿失望地低下了头。

女儿七岁时,上小学一年级。有一天,她回家狠狠地把书包扔在桌上,愤愤地说:“我有这么个奶奶真是倒霉死了!害得我天天被同学们嘲笑,抬不起头来!”我问:“怎么了?”她说:“奶奶每天去菜市场买菜,每天都经过我们学校。你说她可笑不可笑,冬

试卷第3页,总10页

天扇扇子,夏天戴个绒线帽,同学们都说她是疯婆子!”我气得把女儿的书包扔在地上,恶狠狠地说:“别人可以看不起你奶奶,可以嘲笑她,歧视她,但是你不可以!因为你是她最亲的人,你的身上流着她的血!你要想同学们尊重你奶奶,首先要做到自己尊重你奶奶!不管奶奶变成什么样子,她永远是你要去敬重的人!”女儿第一次看到我如此情绪激动,不停地说:“妈妈,我错了。”

女儿九岁那年,有一天我送她去学校。远远地看见在学校门口有三个小男孩子正将香蕉皮扔向婆婆,我刚想制止,却见女儿用力挣脱我的手,飞一般地跑过去,用小小的身体护着她奶奶,大声地喊着:“不许你们欺负我奶奶!”三个男孩愣住了,呆立在那里。我走过去,轻声对他们说:“我不跟你们讲大道理。每个人都会有老的一天,每个人也都会有生病的时候,想想看是不是?”三个男孩愣了一会儿,默默地走到我女儿面前说:“我们再也不欺负你奶奶了。”

女儿十一岁那年,院子里开满了鲜花。她让奶奶手持一根木棍,木棍的一头系着一根漂亮的红丝线,红丝线在风中轻盈地飘着。女儿说她在和奶奶钓蝴蝶。我问,没有钩怎么能钓得着蝴蝶呢?

女儿说,她和奶奶不是在钓蝴蝶的身子,而是在钓蝴蝶的快乐!看着她们祖孙俩灿烂的笑容,我也笑了。 那个春天,很暖……

(选自《2015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有改动)

(1)“女儿”对“奶奶”的态度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请依据原文,在空缺处填入恰当的内容。

五岁时:________

七岁时:觉得奶奶可笑,看不起奶奶。 九岁时:________

十一岁时:与奶奶一起做游戏,关爱奶奶。

(2)指出下列句子在文中的含意。 ①那个冬天,很冷……

②女儿说,她和奶奶不是在钓蝴蝶的身子,而是在钓蝴蝶的快乐!

(3)文中的“我”既是儿媳,又是母亲,分别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概括。

(4)“女儿”的经历给你带来哪些关于“成长”的思考?请根据文意写出两点启示。 五、写作训练

11. 采用日常生活中看似平常的题材,来表现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主题,这种写法就是“以小见大”立意法。一个家庭的幸福、温暖体现在家庭中发生的许多小事上。请你仿照本文的写法,选取家庭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写一段话,要写得具体生动、立意有一定高度。

试卷第4页,总10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基础积累 1.

【答案】 B

【考点】 易误读常见字 散步(莫怀戚)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读音的掌握。做好本题,就要认真阅读选项中每一个加点字的读音,注意多音字在这个词语中的读音,还要注意平时容易读错的字音。 【解答】

ACD.全部正确;

B.有误,“霎时”的“霎”应读作“shà”。 2.

【答案】 D

【考点】 常见易错字 散步(莫怀戚)

【解析】

本题考查错别字的辨析。平时要多留心,牢记成语和一些固定短语及词语的正确写法。 【解答】

A.有误,“委曲”应为“委屈”; B.有误,“取绝”应为“取决”;

C.有误,“水波鳞鳞”应为“水波粼粼”; D.正确。 3. 【答案】 A

【考点】

选词造句 造段 散步(莫怀戚)

【解析】

此题考查词语辨析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词义及具体的语境分析作答。 【解答】

(1)“度”、“活”都是表达人的正常生活状态,而“熬”字则表现了母亲身体的状况以及度过冬天的艰难。

(2)“铺”字写出了初春田野绿意之浓,表现了春天的生机。

(3)各得其所,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舒适的位置或安排;各行其是,按照各自认为对的去做。比喻各搞一套。后者词义显然与语境中“为班级做出自己的贡献”的表述不符。 故选:A。 4.

试卷第5页,总10页

【答案】 B

【考点】

标点的辨析与用法 散步(莫怀戚)

【解析】

本题考查了标点符号的应用。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它帮助人们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和理解书面语言。要做到结合语境,准确规范的使用标点。 【解答】 ACD.正确;

B.有误,是两个分句,“大路平顺”后的逗号改为分号; 5.

【答案】 × √ × ×

【考点】

修辞手法的辨识 散步(莫怀戚)

【解析】

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辨析和运用,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最后辨析各项修辞是否正确,用排除法选出分析正确的选项。 【解答】 比较; 比喻; 无修辞;

将人比作物,运用的是拟物的修辞,不是比喻。 6.

【答案】

尊老爱幼,相互理解,温馨和谐的家庭。

宽容 体谅,孝顺 有责任心强,贤良 孝顺,活泼可爱。 【考点】 散文阅读

散步(莫怀戚)

【解析】

本题语段出自课文《散步》,这篇文章讲述一家四口三代人出门散步,儿子想走好玩的小路,但“我”考虑到母亲年纪大了,决定走大路。母亲却不同意,让我们一起走小路,走不过的地方可以背着她走。全文通过散步分歧的解决,表现一家人的幸福和谐,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选文五段讲述的就是分歧的产生与解决的过程,

试卷第6页,总10页

景物描写优美,充满了生机与希望。 【解答】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掌握。“我说:‘走大路。’”表明我作为一家的中间力量,我尊重母亲,委屈儿子;“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母亲善解人意,决定顺从我的儿子。能看出这是一个尊老爱幼,相互理解的家庭。从“我们都笑了“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充满爱与温馨的家庭,因为家庭成员懂得尊老爱幼,所以幸福美满。

本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理解,这要结合具体事例进行分析。“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还是走小路吧”可以看出母亲很宽容,能体谅人;从文中“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可以看出“我”决定走大路“委屈儿子”来顺从母亲的意愿。可见“我”是一个孝顺,有家庭责任感的人。从写“委屈儿子”可见“我”讲原则,爱孩子但是不宠溺孩子;从文中“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可以看出妻子贤惠,孝顺;从文中“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表现了儿子的天真活泼、聪明可爱。 二、课内阅读

7.

【答案】 地点,人物

“强壮”是从母亲看儿子的角度说的,在年迈的母亲眼里,儿子正值中年,是“强壮”的;“高大”是从儿子看父亲的角度说的。

祖孙发生了分歧,等“我”定夺,“我”的处理,决定着一家人散步的气氛,而家里所有的人又都听“我”的,所以,责任重大。

晚辈尊重孝敬老人。长辈爱惜小孙子。尊老爱幼的品质。 【考点】 散文阅读

散步(莫怀戚)

【解析】

本题语段出自课文《散步》,这篇文章讲述一家四口三代人出门散步,儿子想走好玩的小路,但“我”考虑到母亲年纪大了,决定走大路。母亲却不同意,让我们一起走小路,走不过的地方可以背着她走。全文通过散步分歧的解决,表现一家人的幸福和谐,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选文五段讲述的就是分歧的产生与解决的过程,景物描写优美,充满了生机与希望。 【解答】

本题考查记叙要素的把握,记叙文的六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在田野”点明事情发生的地点;“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点明人物。 本题考查文中关键词语的理解。解答此题关键要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结合作品内容和作者感情去理解。根据上下文可见,“强壮”是指在年迈的母亲眼里,“我”正值中年,是“强壮”的;“高大”则是从儿子角度而言的,他是孩子,看父亲当然是“高大”的。 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根据上下文内容去判断。因为在散步问题上我们一家产生了分歧,最后的结果由“我”定夺,“我”处理的不好,会影响一家人的感情,所以我感觉责任重大。

试卷第7页,总10页

本题考查人物精神品质的提炼。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根据所给的句子去找到相应的精神品质。“我”决定委屈儿子,顺从母亲,这表现了“我”对尊敬和孝顺老人的性格;而母亲却决定顺从孙子走小路,这体现了母亲“爱幼”的美德,合在一起,即为尊老爱幼。 三、语言运用 8.

【答案】 C

【考点】 文化常识

散步(莫怀戚)

【解析】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时需要认真阅读题干,回顾所学完成选择。 【解答】 ACD.正确;

B.有误,考查十二生肖的排序,姐姐的生肖是“巳蛇”,弟弟比她小2岁,所以弟弟的生肖是“巳蛇”后两位,应为“未羊”。 9.

【答案】

(1)人要懂得感恩,于平常小事中回报母爱。 (2)①品味,体会,②哪怕一碗自己做好的面

(3)示例:我认为这位同学的观点是错误的。孝顺不是用金钱来衡量的,它表现在平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中,为父母倒一杯水,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不顶撞父母……这些都是“孝”的表现。 【考点】 漫画 见解阐述 选用和变换句式 病句修改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观察两幅漫画,第一幅是妈妈给年幼的孩子洗脚,第二幅是多年后长大的儿子给年老的母亲洗脚。可见漫画表现的是长大后我们要有感恩意识,回报母亲对我们的爱。 (2)①“辛劳”与“品味”搭配不当,可将“品味”改为“体会”。

②题干要求将画线句的语序调整至与上句一致,按照“哪怕+数量词+偏正短语”的结构调整即可。

(3)解答此题,首先要表明自己的态度,题干中给出的观点明显是错误的,该同学不懂得从精神上慰藉父母也是一种孝敬,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如打扫卫生、汇报好成绩、给父母捶背等,这些都能表达我们的孝敬之心。联系生活实际,对题干中的观点进行评述即可。 四、阅读理解 10.

【答案】

试卷第8页,总10页

(1)认为奶奶不疼爱自己,想要换掉奶奶。,在奶奶被欺负时,挺身而出护着奶奶。 (2)①这句话表面上写天气,其实是写家庭的困境让“我”无助、压抑,内心像冬天一样寒冷。

②女儿陪奶奶玩钓蝴蝶游戏的目的不在于钓到蝴蝶,而在于和奶奶一起享受游戏的快乐。

(3)作为儿媳,“我”心地善良,孝敬老人,包容体谅患病的婆婆;作为母亲,“我”关爱孩子,教子有方,用心引导呵护女儿成长。

(4)示例:①成长需要时间;②成长过程是曲折的;③成长过程中要勇于改正错误;④成长过程中既有烦恼,也有快乐;⑤成长过程中需要关爱他人;⑥成长需要引导呵护。

【考点】 鉴赏文学形象

理解记叙文中句子含意或作用 记叙文阅读开放问题 分析文章中人物情感 分析文章主旨或主题 梳理故事情节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解答时,先分析出选文的行文思路,再找出文段的关键句加以概括即可。

文章以时间为顺序,写出了女儿对奶奶态度的变化过程:五岁时,认为奶奶不疼爱自己,想要换掉奶奶;七岁时,觉得奶奶可笑,看不起奶奶;九岁时,在奶奶被欺负时,挺身而出护着奶奶;十一岁时,与奶奶一起游戏,疼爱奶奶。

(2)①句是在奶奶生病后,把感冒药当做毒药扔掉,女儿、奶奶、“我”感到难过痛哭后的一句话。这句话表面上写天气,其实是写家庭的困境让“我”无助、压抑,内心像冬天一样寒冷。

②句是在女儿十一岁时,与奶奶一起游戏时的一句话,写出了女儿对奶奶的疼爱,可以看出,女儿陪奶奶玩钓蝴蝶游戏的目的不在于钓到蝴蝶,而在于和奶奶一起享受游戏的快乐。

(3)回答时,注意从文中的事件和所表现出的思想感情入手。文中“我”既是儿媳,又是母亲,那么就需要“我”照顾老人,又要教育女儿。通过女儿想要换掉奶奶,觉得奶奶可笑,“我”恶狠狠地批评了她;看到婆婆哭,“我”也落泪等事件可以看出:作为儿媳,“我”心地善良,孝敬老人,包容体谅患病的婆婆;作为母亲,“我”关爱孩子,教子有方,用心引导呵护女儿成长。

(4)解答时,应该理解文章内容结合文中女儿的经历展开谈论。如“女儿”一开始对奶奶是不理解和不尊重的,在妈妈的教育下发生了态度变化,可以从“成长需要引导和时间”的角度进行分析,有其他观点表述合理即可。 五、写作训练

11.

【答案】 吃饺子啦!

快看,白胖的饺子,碧绿的豌豆苗,躺在红褐色的汤里,再加上一点辣椒油……我赶紧

试卷第9页,总10页

埋下头大快朵颐起来。刚吃完一个,忽见妈妈给爸爸多夹了几个,我顾不得嘴里还塞着第二个饺子,含糊地嚷道:“偏心!我也要!”

“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妈妈笑了,却立即给了我一个。我定睛一看,不对呀!妈妈碗里的饺子,怎么破皮的,干瘪的,五花八门,怪模怪样呢?我碗里的呢?个个圆鼓鼓、香喷喷,没有一个破损,饺子馅儿香味汁水全在嘴里,一点也没被面汤稀释。唉,破皮的饺子可不好吃……我再往爸爸碗里一看,也有一小半是破皮的饺子。

“妈妈,你包饺子的技术退步了呀!”我当面指出,妈妈不以为意地笑了笑,爸爸却翻了个白眼:“还说呢,这不就是上次你帮忙帮出来的吗?今天总算要吃完了。”

“啊?”我大为窘迫,听到“总算”两个字才反应过来,“前几次吃饺子,我怎么没吃到过?是你们……”我羞愧极了,原来,爸爸妈妈一直把最好的饺子留给了我,我却现在才发现。

“这是我的失误,那就该给我吃嘛!”我把碗里的好饺子给爸爸妈妈分过去,坚决要吃破皮的饺子。

他们拗不过我,只好退步:“这样,咱们每人几个,谁也不‘吃亏’!”“好!” 大口吃着破皮的饺子,我却不再觉得它们那么难吃,心里充满了暖意。 【考点】 微写作

散步(莫怀戚)

【解析】

本题考查写作能力,注意题材选择要是“家庭生活”,如《散步》中婆孙三代人散步,体现互相关爱的主旨。我们也可选择一件“小事”,如吃饭、洗碗、做家务等展现家人之间的相互关爱,事越小,越平凡,里面透露出的关怀越可能是日积月累的满满的爱,可运用生动的描写来增加文采。 【解答】 吃饺子啦!

快看,白胖的饺子,碧绿的豌豆苗,躺在红褐色的汤里,再加上一点辣椒油……我赶紧埋下头大快朵颐起来。刚吃完一个,忽见妈妈给爸爸多夹了几个,我顾不得嘴里还塞着第二个饺子,含糊地嚷道:“偏心!我也要!”

“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妈妈笑了,却立即给了我一个。我定睛一看,不对呀!妈妈碗里的饺子,怎么破皮的,干瘪的,五花八门,怪模怪样呢?我碗里的呢?个个圆鼓鼓、香喷喷,没有一个破损,饺子馅儿香味汁水全在嘴里,一点也没被面汤稀释。唉,破皮的饺子可不好吃……我再往爸爸碗里一看,也有一小半是破皮的饺子。

“妈妈,你包饺子的技术退步了呀!”我当面指出,妈妈不以为意地笑了笑,爸爸却翻了个白眼:“还说呢,这不就是上次你帮忙帮出来的吗?今天总算要吃完了。”

“啊?”我大为窘迫,听到“总算”两个字才反应过来,“前几次吃饺子,我怎么没吃到过?是你们……”我羞愧极了,原来,爸爸妈妈一直把最好的饺子留给了我,我却现在才发现。

“这是我的失误,那就该给我吃嘛!”我把碗里的好饺子给爸爸妈妈分过去,坚决要吃破皮的饺子。

他们拗不过我,只好退步:“这样,咱们每人几个,谁也不‘吃亏’!”“好!” 大口吃着破皮的饺子,我却不再觉得它们那么难吃,心里充满了暖意。

试卷第10页,总10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