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 / 郝俊 李文娜 管纪原 来源:《时代汽车》 2020年第15期
郝俊1 李文娜1 管纪原2
1.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吉林省长春市 130000 2.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省分公司 吉林省长春市 130000
摘 要:智能网联汽车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是万亿级的朝阳产业,本文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背景出发,分析人才需求,研究汽车智能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及实训基地建设等内容,探讨校企合作模式下人才培养,要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校企共同推进专业的建设。
关键词:智能网联汽车 转型升级 产教融合 人才培养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the Specialty Construction of Automobil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Hao Jun,Li Wenna,Guan Jiyuan
Abstract:Intelligently connected automobile is one of the national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and a trillion-level sunrise industry. This article starts from the background of the intelligently connected automobile industry, analyzes the needs of talents, and studies the target positioning and talent training model of automobil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professionals. Besides, the article also studies the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faculty construction, training base
construction, and the training of talents under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model, which strengthen the in-depth cooperation between enterprises, and schools, which jointly promote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Key words:intelligently networked vehicles,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talent training
1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背景
1.1 行业背景
智能网联汽车是新科技革命带动下,汽车工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方向和未来社会生态建设的必然选择,正引发全球汽车产业的新一轮角逐。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过制定国家战略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加快产业布局,制定发展规划,通过产业政策、技术研发、标准法规等加快推动产业进程。欧盟高度关注智能化和网联化驾驶领域的推进及合作,发布《ITS发展行动计划》。日本政府将自动驾驶和车辆通信作为重要方向,通过《先进安全汽车》《ITS技术发展路线图》《SIP自动驾驶系统研究开发计划》等项目,推进基础技术以及协同式系统相关领域的开发。
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战略密集出台,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迎来蓬勃发展期。2017年4月《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指出,汽车智能技术是未来十年国家智能制造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2018年4月,工信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试
行)》(以下简称《管理规范》),对智能网联道路测试申请、审核、管理以及测试主体、测试驾驶人和测试车辆要求等进行规范,加速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要加强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汽车、自动驾驶、车路协同)研发,形成自主可控完整的产业链;2020年4月,国家发改委等11部委发布《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提出中国率先建成智能汽车强国口号。
1.2 人才需求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是新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其专业面涉及领域甚广。包含传统汽车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通信技术、大数据分析、互联网应用和人工智能等。智能网联汽车岗位需求产生新变化,在“车-管-云”三个领域,新增岗位类型包括:汽车装配、标定、改装、测试类;电子类、通信类、智能终端应用类;算法类、软件类、地图类、信息安全类、数据分析类、软件测试类。调查显示,整个行业智能网联汽车人才的总量预计不足2万人。产品研发、试验测试、数据分析这三个职能部门人才缺口分别高达23%、17%和12%。行业急需“汽车+IT+通信”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预计需求量将达到10万人。
《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提出:“深化产教融合,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合作开设相关专业,协同培养具有创造性的中青年科技人才、管理人才和高级技工”。智能网联汽车技能人才培养已经成为国家产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网联汽车也是汽车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方向和高职院校升级转型的重大机遇。在这样的形势下,高等职业教育应如何适应国内产业升级,培养出适合未来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迫在眉睫。
2 汽车智能技术专业建设情况
2.1 校企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建设前期,专业教师对一汽启明、一汽智能网联研发院、一汽大众、华为、小鹏汽车、和绪科技、镭神科技、天津智能网联研究院、上汽大众、中车时代、广汽研究院、易图通、纵目科技等20多家企业及高职院校进行了多方面调研。了解企业职业能力需求,学习相关院校专业建设经验,开展密切教学交流。
成立专业委员会,邀请吉林大学、一汽智能网联研发院、一汽启明等专家参与人才培养研讨会,依托长春国际汽车城建设,结合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发展、区域经济发展,对专业人才培养方式,给予指导性意见。将在5G、智能感知、自动控制、智能汽车和车联网等方面提供全面服务,培养满足汽车新四化需求的高技术、高素质教科研队伍和专业人才。
专业围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结合汽车新四化发展,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课程思政,深化产教融合,将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能够从事智能网联汽车研发测试、装配检测、标定调试、安全监测等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与一汽红旗、一汽启明、一汽轿车、一汽大众、吉利控股集团、大众一汽发动机(大连)有限公司等企业深度合作,构建校企联合、课岗融通、资源共享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一岗双徒、逐岗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破解校企工学矛盾,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
2.2 重构模块化课程体系
通过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提取、分解典型工作任务,适应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发展,与企业深度融合,以汽车电动化为基础,智能化、网联化为核心,构建“职业素质模块+专业基础模块
+电动化模块+智能化模块+网联化模块”,实现“基础+核心+前瞻+个性化选修+X认证”动态迭代的群内模块化课程体系,同时将课程思政建设、创新创业意识培养融入课程体系,突出对学生的能力培养。着力打造“平台可共享、核心可融合、前瞻可拓展”的智能网联汽车领域“课程超市”,增设多元课程、优化课程结构、调整课程评估方式,为专业多元人才培养提供课程资源。
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联合企业,依据“应用导向、共建共享”原则,共同搭建校企实时互动教学平台,为学校人才培养和企业继续教育提供资源。借助信息化手段,对接企业关键岗位标准,结合技术发展前沿,整合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等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资源,建设能学辅教、时时可学、处处可学、终身学习的校企资源共享库,满足学校教学、企业培训和社会学习者线上+线下学习需要。
2.3 师资团队建设
加强师资建设,壮大骨干队伍,加大青年教师引进力度,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培养。聘请一汽研发总院专家做兼职教师,为学生讲授汽车新技术应用与实践课程,带来企业最前沿的技术;面向企业员工和中高职教师开发模块化培训课程,承接一汽研发总院试制所智能新能源汽车培训班等培训工作,定制化开发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整车控制技术等前沿技术培训模块,满足企业个性化培训需求。
借鉴中国技能大赛-全国新能源关键技术大赛等汽车智能技术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成果,将
“智能汽车”社团的运行模式和比赛标准融入课堂教学环节中,实现不同能力的不同层次培养;同时将大赛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融合,不断推动教学质量提升。
2.4 实训基地建设
2.4.1 校内实训基地
校内实训基地与企业生产实际相接轨,能够完成专业课程中的实训需求及学生个性化培养需要。包括专业基础教学实训区、智能网联汽车实训基地。
专业基础教学实训区可实现汽车电工电子、新能源汽车、汽车单片机、汽车构造、车载网络通信等基础实训。智能网联汽车实训基地可实现无人驾驶低速电动车的装配、调试;智能交通模拟沙盘智能小车的自动驾驶;传感器、驾驶辅助系统的标定测试等实训。
2.4.2 校外实训基地
具有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能够提供车载智能产品装调、测试及标定等相关实训活动。与一汽红旗、一汽解放等优质企业展开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满足学生实习实训需求。
智能网联汽车属于新兴领域,涉及学科多,知识更新快,未来汽车智能技术专业要根据行业发展,三教改革要与时俱进,在教科研领域,专业团队服务于企业的科研能力还需提升。未来将继续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产教融合,共同推动汽车智能技术专业的建设。
课题项目:本文系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一般规划课题“汽车产业转型升级下的汽车智能技术专业建设研究”的研究成果,编号:GH180811。
参考文献:
[1]周伟,刘港,罗婷劼,黎仕增.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建设浅谈[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56-58.
[2]卢宗霞.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长安大学学报,2015,(5):42-43.
[3]马峥,金碧辉.高职院校汽车智能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究[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2018,(4):91-95.
作者简介
郝俊:(智能技术。
1985.11—),女,山西省平遥县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是汽车电子技术、汽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