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谱分析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调整保留时间是减去 的保留时间 。 2、气相色谱仪由五个部分组成,它们
是
3、在气相色谱中,常以 和 来评价色谱柱效能,有时也用 表示柱效能。
4、色谱检测器按响应时间分类可分为 型和 型两种,前者的色谱图为 曲线,后者的色谱图为 曲线。
5、高效液相色谱是以 为流动相,一般叫做 ,流动相的选择对分离影响很大。
6、通过色谱柱的 和 之比叫阻滞因子,用 符号表示。
7、层析色谱中常用比移值表示 。由于比移值Rf重现性较差,通常用 做对照。他表示 与 移行距离之比。 8、高效液相色谱固定相设计的原则是 、 以达到减少谱带变宽的目的。
二、选择题
1、色谱法分离混合物的可能性决定于试样混合物在固定相中______的差别。 A. 沸点差, B. 温度差, C. 吸光度, D. 分配系数。 2、选择固定液时,一般根据_____原则。
1
-
A. 沸点高低, B. 熔点高低, C. 相似相溶, D. 化学稳定性。 3、相对保留值是指某组分2与某组分1的_______。
A. 调整保留值之比,B. 死时间之比, C. 保留时间之比, D. 保留体积之比。 4、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时______要求进样量特别准确。 A.内标法;B.外标法;C.面积归一法。
5、理论塔板数反映了 ______。
A.分离度; B. 分配系数; C.保留值; D.柱的效能。
6、下列气相色谱仪的检测器中,属于质量型检测器的是
A.热导池和氢焰离子化检测器; B.火焰光度和氢焰离子化检测器; C.热导池和电子捕获检测器; D.火焰光度和电子捕获检测器。 7、在气-液色谱中,为了改变色谱柱的选择性,主要可进行如下哪种(些)操作?( )
A. 改变固定相的种类 B. 改变载气的种类和流速
C. 改变色谱柱的柱温 D. (A)和(C)
8、进行色谱分析时,进样时间过长会导致半峰宽______。
A. 没有变化, B. 变宽, C. 变窄, D. 不成线性
9、在气液色谱中,色谱柱的使用上限温度取决于 _____
A.样品中沸点最高组分的沸点,B.样品中各组分沸点的平均值。C.固定液的沸点。D.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
10 、分配系数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_____
A.与温度有关;B.与柱压有关;C.与气、液相体积有关;D.与组分、固定液的热力学性质有关。
11、对柱效能n,下列哪些说法正确_ ____
A. 柱长愈长,柱效能大;B.塔板高度增大,柱效能减小;C.指定色谱柱对所有物质柱效能相同;D.组分能否分离取决于n值的大小。
2
-
12、在气相色谱中,当两组分不能完全分离时,是由于( )
A 色谱柱的理论塔板数少 B 色谱柱的选择性差 C 色谱柱的分辨率底 D 色谱柱的分配比小 E 色谱柱的理论塔板高度大
13.用硅胶G的薄层层析法分离混合物中的偶氮苯时,以环己烷—乙酸乙酯(9;1)为展开剂,经2h展开后,测的偶氮苯斑点中心离原点的距离为,其溶剂前沿距离为。偶氮苯在此体系中的比移值Rf为( ) A B C D E
14、气相色谱分析下列那个因素对理论塔板高度没有影响( )。
A 填料的粒度 B 载气得流速 C 填料粒度的均匀程度 D 组分在流动相中的扩散系数 E 色谱柱长
三、计算题
1、用一根2m长色谱柱将组分A、B分离,实验结果如下:
空气保留时间30s ;A峰保留时间230s;B峰保留时间250s;B峰底宽 25s。 求:色谱柱的理论塔板数n;A、B各自的分配比;相对保留值r2,1;两峰的分离度R;若将两峰完全分离,柱长应该是多少?
2、组分A和B在一长色谱柱上的调整保留时间tA’=3min18s,tB’=3min2s,两组分峰的半宽分别为W1/2A=和W1/2B=,记录仪走纸速度为600mm/h,试计算: (1)
该柱的有效塔板高度H有效和相对保留值rA,B,
(2) 如果要使A和B的分离度R=,色谱柱至少须延长多少?
3、从环己烷和苯的色谱图上测得死体积VM=3,VR环己烷=,VR苯=16,计算苯对环己烷的相对保留值V苯-环己烷是多少?
4、 色谱柱长为1m,测得某组分色谱峰的保留时间为,峰底宽为52s,计算该色谱柱的理
论塔板数及理论塔板高度。 5、 为了测定氢火焰离子化监测器的灵敏度注入含苯%的二硫化碳溶液,测得苯的峰高为
12cm,半峰宽为,记录器的灵敏度为cm,纸速为1cm/min,求监测器的灵敏度St。
6、在一根理论塔板数为9025的色谱柱上,测得异辛烷和正辛烷的调整保留时间为840s和865s,则该分离柱分离上述二组分所得到的分离度为多少?
3
-
7、 在鲨鱼烷柱上,60℃时下列物质的保留时间为:柱中气体(即tr0);正己烷;正庚烷;苯。计算苯在鲨鱼烷柱上60℃时的保留指数
8、某样品和标准样品经薄层层析后,样品斑点中心距原点,标准样品斑点中心距原点中心,溶剂前沿距原点15cm,求试样及标准样品的比移值(Rf)及相对比移值(Rst)。
四、简答题
1、色谱定性的依据是什么,主要有哪些定性方法。
2、简述热导检测器的分析原理?
答案
一、填空题 1、 死时间
2、 气路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监测系统、记录系统
3、 理论塔板数(n),理论塔板高度(H) ,单位柱长(m) ,有效塔板理论数(n有效)
4、积分,微分,一台阶形,峰形 5、液体,载液
6、样品,载气移动速度,RF
7、组分在层析色谱中的位置,相对比移值Rst,样品移行距离,参考物质
8、缩短传质途径,降低传质阻力 二、选择题
1、D 2 C 3 A 4 B 5 A B 6 B 7 A B C 8 B 9D 10D 11 AB 12 C 13 E 14 E
4
-
三、计算题
1、[解]:n=16(tR/Wb)2=16(250/25)2=1600
k’A=t’RA/t0=(230-30)/30= K’B=t’RB/t0=(250-30)/30= γ2,1=t’RB/t’RA=220/200= R=(t’RB-t’RA)/Wb=(220-200)/25= L=2×2≈7m
tRA5.542、[解]:(1)n有效= W1/2A1985.54(1.53600)/6002681
22 H有效=L/n=×103)/2681=
r
A,B
t ' / t ' 198 / 182 1 . 088 RA RB
(2) n有效=16R2(γ/(γ-1)) 2=16××2=5503
L’= n有效•H有效=5503×=3692mm≈
∴需延长.= 四、简答题
1、 色谱定性的依据是:保留值
主要定性方法:纯物对照法;加入纯物增加峰高法;保留指数定性法;相对保留值法。
2、 热导检测器的分析原理:
热导池检测器是根据各种物质和载气的导热系数不同,采用热敏元件进行检测的。
5
-
(1)每种物质都具有导热能力,欲测组分与载气有不同的导热系数; (2)热敏元件(金属热丝)具有电阻温度系数; (3)利用惠斯登电桥测量等设计原理。
6
-
原子吸收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时所产生的吸收谱线称为 ,在从激发态跃迁回基态时,则发射出一定频率的光,这种谱线称为 ,二者均称为 。各种元素都有其特有的 ,称为 。
2、原子吸收光谱仪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不同处在于 ,前者是 ,后者是 。 3、空心阴极灯是原子吸收光谱仪的 。其主要部分是 ,它是由 或
制成。灯内充以 成为一种特殊形式的 。
5、原子吸收光谱仪中的火焰原子化器是
由 、 及 三部分组成。 6、分子吸收光谱和原子吸收光谱的相同点是:都是 ,都有核外层电子跃迁产生的
,波长范围 。二者的区别是前者的吸光物质是 ,后者是 。
7、在单色器的线色散率为nm的条件下用原子吸收分析法测定铁时,要求通带宽度为,狭缝宽度要调到 。
8、分别列出UV-Vis,AAS及IR三种吸收光谱分析法中各仪器组成(请按先后顺序排列): UV-Vis:
AAS:
IR: 二、选择题
7
-
2、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由光源、_____、 单色器、 检测器等主要部件组成。
A.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B. 空心阴极灯; C. 原子化器; D. 辐射源.
3、C2H2-Air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较易氧化但其氧化物又难分解的元素(如Cr)时,最适宜的火焰是性质:_____
A.化学计量型 B.贫燃型 C.富燃型 D.明亮的火焰 4、贫燃是助燃气量_____化学计算量时的火焰。 A.大于;B.小于C.等于
5、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基于光的吸收符合_______, 即吸光度与待测元素的含量成正比而进行分析检测的。
A. 多普勒效应; B. 朗伯-比尔定律; C. 光电效
应; D.乳剂特性曲线.
6、原子发射光谱法是一种成分分析方法, 可对约70种元素(包括金属及非金属元素)进行分析, 这种方法常用于______。
A. 定性; B. 半定量; C. 定量; D. 定性、半定量及定量.
7、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基于气态原子对光的吸收符合_____,即吸光度与待测元素的含量成正比而进行分析检测的。
A. 多普勒效应, B. 光电效应, C. 朗伯-比尔定律, D. 乳剂特性曲线。 8、在AES中, 设I为某分析元素的谱线强度, c为该元素的含量, 在大多数的情况下, I与c具有______的函数关系(以下各式中a、b在一定条件下为常数)。
A. c = abI; B. c = bI ; C. I = ac/b; D. I = acb. 9、富燃是助燃气量_____化学计算量时的火焰。 A.大于;B.小于C.等于
10.空心阴极等的主要操作参数是( )
A 灯电流 B 灯电压 C 阴极温度 D 内充气体压力 E 阴极溅射强度
a
8
-
11、在原子吸收分析中,测定元素的灵敏度、准确度及干扰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
A 空心阴极灯 B 火焰 C 原字化系统 D 分光系统 E 监测系统 12、原子发射光谱与原子吸收光谱产生的共同点在于( )。 A激发态原子产生的辐射;
B辐射能使气态原子内层电子产生跃迁; C基态原子对共振线的吸收; D能量使气态原字外层电子产生跃迁; E 电能、热能使气态原子内层电子产生越迁。 三、计算题
1. 用原子吸收分光广度法测定某元素的灵敏度为(ug/mL)/1%吸收,为使测量误差最小,
需得到的吸光度值,求在此情况下待测溶液的浓度应为多少?
9.在原子吸收光谱仪上,用标准加入法测定试样溶液中Cd含量。取两份试液各,于2只50ml容量瓶中,其中一只加入2ml镉标准溶液(1ml含Cd10ug)另一容量瓶中不加,稀释至刻度后测其吸光度值。加入标准溶液的吸光度为,不加的为,求试样溶液中Cd的浓度(mg/L)? 四、简答题
1、 空心阴极灯可发射锐线,简述其道理。
2、 试简述发射线和吸收线的轮廓对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影响。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共振吸收线,共振发射线,共振线,共振线,元素的特征谱线 2、单色器的位置不同,光源—吸收池---单色器,光源—单色器—吸收池
9
-
3、 光源,杯形空心阴极,待测元素金属,其合金,低压氖或氩,辉光放电管
4、发射谱线的波长,谱线的强度,吸收同种元素发射谱线,定量 5、喷雾室,雾化室,燃烧器
6、吸收光谱,电子光谱,相同,溶液中的分子或离子,基态原子蒸汽 7、
8、 光源、分光系统、比色皿、光电倍增管、记录系
统 光源、 原子化系统 、分光系统、检测系统 、记录系
统
光源、样品池、、分光系统、检测系统 、记录系统
9、元素激发电位低、强度较大的谱线,多是共振线。
是指当样品中某元素的含量逐渐减少时,最后仍能观察到的几条谱线。
二、选择题
1、A 2 C 3 4 C 5 B 6 D 7\\C 8 D 9 B 10 A 11 C 12 B 三、计算题
1、 解:
CcC0.0044CcA0.010.0434C0.99ug/mLA0.00440.0044
2、 2、解:以浓度增入量为横坐标,吸光度值为纵坐标作图:
10
-
C增加2100.4ug/ml50
延长直线与横坐标的交点即为未知浓度Cx
Cx0.042Cx0.228mg/LCx0.40.116 WCd0.228500.57mg/L20
四、简答题
1、 空心阴极灯可发射锐线,简述其道理。
由于元素可以在空极阴极中多次溅射和被激发,气态原子平均停留时
间较长,激发效率较高,因而发射的谱线强度较大;由于采用的工作电流一般只有几毫
安或几十毫安,灯内温度较低,因此热变宽很小;由于灯内充气压力很低,激发原子与不同气体原子碰撞而引起的压力变宽可忽略不计;由于阴极附近的蒸气相金属原子密度较小,同种原子碰撞而引起的共振变宽也很小;此外,由于蒸气相原子密度低、温度低、自吸变宽几乎不存在。因此,使用空极阴极灯可以得到强度大、谱线很窄的待测元素的特征共振线。
2、试简述发射线和吸收线的轮廓对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影响。 发射线的轮廓变宽对分析不利,吸收线的轮廓变宽对分析有利。
11
-
12
-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和红外光谱法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 填空题
1、分子内部的运动方式有三种,
即: 、 和 ,相应于这三种不同的运动形式,分子具有 能级、 能级和 能级。
2、折射率是指光线在 速度与在 速度的比值。当温度、光波波长固定后,有机化合物折射率主要决定于物质的 和 。通过折射率可以测定出 、 以及 等。
3、饱和碳氢化合物分子中只有 键,只在 产生吸收,在200-1000nm范围内不产生吸收峰,故此类化合物在紫外吸收光谱中常用来做 。
4、在中红外光区中,一般把4000-1350cm-1区域叫做 ,而把1350-650
区域叫做 。
5、在有机化合物中, 常常因取代基的变更或溶剂的改变, 使其吸收带的最大吸收波长发生移动, 向长波方向移动称为___________, 向短波方向移动称为___________。 6、在朗伯—比尔定律I/Io = 10-abc中, Io是入射光的强度, I是透射光的强度, a是吸光系
数, b是光通过透明物的距离, 即吸收池的厚度, c是被测物的浓度, 则透射比T = _________, 百分透过率T% =_ _____, 吸光度A与透射比T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
7、在单色器的线色散率为nm的条件下用原子吸收分析法测定铁时,要求通带宽度为,狭缝宽度要调到 。
8、紫外吸收光谱分析可用来进行在紫外区范围有吸收峰的物质的__________ 及_________ 分析。
9、在紫外光谱中,随溶剂极性增加,R带_____移,K带_______移
10、某单色器的线色散率为nm,当出射狭缝宽度为时,则单色仪的光谱通带宽度为 。
11、对于紫外及可见分光光度计, 在可见光区可以用玻璃吸收池, 而紫外光区则用________吸收池进行测量。
13
-
12、、红外光谱是由于分子振动能级的跃迁而产生,当用红外光照射分子时,要使分子产生红外吸收,则要满足两个条件: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把无色的待测物质转变成为有色物质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称为 所用试剂为 。
二、 选择题
1、符合吸收定律的溶液稀释时,其最大吸收峰波长位置( )。
A. 向长波移动 B. 向短波移动 C. 不移动
D. 不移动,吸收峰值降低
2、某化合物在紫外光区204nm处有一弱吸收带,在红外特征区有如下吸收峰: 3400cm-1~2400 cm-1宽而强的吸收,1710 cm-1。则该化合物可能是:( ) A. 醛 B. 酮 C. 羧酸 D. 酯 3、光学分析法中, 使用到电磁波谱, 其中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为_____。 A. 10~400nm; B. 400~750nm; C. ~m; D. ~100cm 4、棱镜或光栅可作为______。
A. 滤光元件; B. 聚焦元件; C. 分光元件; D. 感光元件.
5、红外光谱法中的红外吸收带的波长位置与吸收谱带的强度, 可以用来__ _____。 A. 鉴定未知物的结构组成或确定其化学基团及进行定量分析与纯度鉴
定; B. 确定配位数; C. 研究化学位移; D. 研究溶剂效应. 6、某种化合物,其红外光谱上3000-2800cm-1,1460 cm-1,1375 cm-1和720 cm-1等处有主要吸收带,该化合物可能是 ______。
A.烷烃;B.烯烃;C.炔烃;D.芳烃;E.羟基化合物。
14
-
7、电磁辐射的微粒性表现在哪种性质上( )。
A. 能量 B. 频率 C. 波长 D. 波数
8、指出下列化合物中,哪个化合物的紫外吸收波长最大( )。 A. CH3CH2CH3 B. CH3CH2OH C. CH2=CHCH2CH=CH2 D. CH3CH=CHCH=CHCH3
9、有一含氧化合物,如用红外光谱判断是否为羰基化合物,重要依据的谱带范围为_______。
A. 3500-3200cm-1; B. 1500-1300 cm-1; C. 1000-650 cm-1; D. 1950-1650 cm-1.
10、溶剂对电子光谱的影响较为复杂, 改变溶剂的极性, _______。
A. 不会引起吸收带形状的变化; B. 会使吸收带的最大吸收波长发生变化; C. 精细结构并不消失; D.对测定影响不大. 11、在酸性条件下,苯酚的最大吸波长将发生何种变化?
_____ A.红移 B. 蓝移 C. 不变 D.不能确定 12、下列光谱中属于带光谱的有_ ____ ;;;
13、某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图如下图,其λmax为 nm。 A 250nm B 340nm C350nm D 310nm E 300nm 三、简答题
1、解释实际上红外吸收谱带(吸收峰)数目与理论计算的振动数目少的原因。
2、某一化合物分子式为C8H8O,其红外光谱图如下。试写出其结构式。
15
-
3、某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8H8O2,红外光谱的主要峰有3030cm-1,2950 cm-1,2860 cm-1,2820 cm-1,2730 cm-1,1690 cm-1,1610 cm-1,1580 cm-1,1520 cm-1,1465 cm-1,1430 cm-1,1395 cm-1,825 cm-1,请指定结构并归属各峰。
参考答案
一、 填空题
1 . 电子相对于原子核的运动,原子在平衡位置的振动,分子本身绕其中心的转动,电子,振动、转动
2.空气中的传播,试样中的传播,组成,分子结构,物料的纯度,杂质的含量,溶液的浓度
3、σ键,远紫外区,溶剂 4、特征谱带区,指纹区。
5、__红移_________, ___蓝移________。
6、I/Io __________ I/Io ×100%_____, _-logT__________________。
7、。
8、检定、 _结构___ 9、_蓝____ _红_______
16
-
10、 11、石英
12、(1) 辐射光子具有的能量与发生振动跃迁所需的跃迁能量相等
(2) 辐射与物质之间有耦合作用。 13、显色剂、显色反应 二、选择题
1、D 2、 C 3、 B 4、 C 5、A 6、 A 7、B 8、A 9、D 10、B 11、B 12、A D 13、B 三、简答题
1、 实际上红外吸收谱带(吸收峰)数目与理论计算的振动数目少的原因:
(1)没有偶极矩变化的振动,不产生红外吸收; (2)相同频率的振动吸收重叠,即简并;
(3)仪器不能区别那些频率十分接近的振动,或吸收带很弱,仪器检测不出; 2、解:①U=(2+2*8-8)/2=5 (可能含有苯环)
②特征区第一强峰为1685cm-1,为羰基峰,需仔细研究是何种羰基化合物。先否定,在3000cm-1以上无宽峰可否定羧酸;分子式中不含氮、氯可否定酰胺、酰氯;在~2800cm-1处无醛氢峰,可否定醛。否定后,肯定该化合物为酮根据不饱和度大于4,可能为芳酮。 ③苯环的特征吸收有:芳氢伸缩振动3000cm-1左右有吸收峰;苯环骨架振动1600cm-1、1580 cm-1及1450 cm-1有吸收峰,加上不饱和度大于4,可以确定有苯环存在 。根据760 cm-1、690cm-1两强峰,结合分子式可确定苯为单取代。 ④在1430cm-1、1360cm-1有甲基的峰。 可以初步断定该化合物可能为苯乙酮。
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