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好事近·梦中作
秦观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 飞云当面化龙蛇,夭矫①转空碧。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
【注】①夭矫:卷曲而有气势。
1.下列对作品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上阕第一句一反俗套,将“雨打花落”说成是“春雨催花”,顿出新意。 B.三、四两句运用对比手法,突显了小溪的幽静与林间的喧嚣热闹。 C.“飞云当面化龙蛇”形象地写出了飞云在空中飘舞、变幻的景象。 D.本词语言清新明丽,借助想象,描绘了一幅充满浪漫色彩的画面 2.请结合语境对第二句“花动一山春色”中的“动”字作鉴赏。 【答案】
1.B
2.一个“动”字,把本来静止的春色化为动态,写出了春雨的播撒催发满山的野花,山花烂漫,生机勃勃的景象。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B项,“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运用的不是对比的手法,“小溪深处”是幽静的,而而“黄鹂千百”显然可以想象到那种百转千回的鸣叫,这正是动态,所以这两句用的是动静结合的手法,而不是对比。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炼字手法的掌握和分析能力。诗歌的语言凝练、含蓄,用简约的文字反映了丰富的内容,这都要归功于诗人对炼字艺术的不懈追求。杜甫有“为人性僻耽
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说法,贾岛也有“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的诗句。锤炼诗歌的语言,让它更加精确传神是诗人在语言艺术上的看家本领。而炼字的主要对象是诗句中的动词、形容词,有时也有名词、数词等其他词类的锤炼。题干要求结合语境:对第二句“花动一山春色”中的“动”字作鉴赏。
一个“动”字,它将春花与春色有机地融为一体。春花是春天的使者,是春天代表性的景物,当满山鲜花盛开、争奇斗妍,就能呈现出一个生机勃勃、气象万千的春天景象,总之,一个“动”字把春天的生机写活了。 【点睛】
读懂诗歌的技巧
(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
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
(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
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
(三)关注注释隐含意
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
(四)关注意象寄托意
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 (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
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