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得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我国目前采用的高程系统是( ) A.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C.地理坐标系
2.常用的高程基准面是( ) A.水平面 C.大地水准面
B.参考椭球体面 D.铅垂面
B.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D.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
3.由于钢尺的尺长误差对距离测量所造成的误差是( )。 A.偶然误差 B.系统误差
C.可能是偶然误差也可能是系统误差 D.既不是偶然误差也不是系统误差 4..水准测量时,在水准点上立水准尺( ) A.需放尺垫,尺应立在尺垫上 C.尺垫可放可不放
B.不能放尺垫,尺应立在水准点上 D.有风时需放尺垫
5.在地形图上,有高程分别为26米、27米、28米、29米、30米、31米、32米的几条相邻的等高线,则需加粗的等高线为( ) A.26米、31米 C.29米
B.27米、32米 D.30米
6.在地形图上,量得A点高程为16.67米,B点高程为21.17米,AB距离为299.8米,则直线AB的坡度为( ) A.-6.8% C.1.5%
B.-1.5% D.6.8%
7.在地形图中,表示测量控制点的符号属于( ) A.比例符号 C.地貌符号
B.半比例符号 D.非比例符号
8.以下不属于基本测量工作范畴的一项是( ) ...A.高差测量 C.导线测量
B.距离测量 D.角度测量
第 页 共 页
9.设AB距离为200.23m,方位角为121°23′36″,则AB的Y坐标增量为( )
浙江科技学院考试试卷
A.-170.92m C.104.30m
B.-104.30m D.170.92m
10.山脊与山谷的等高线在凸起部分与山脊线、山谷线( ) A.重合 C.正交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
得分 不填均无分。
B.平行 D.斜交
1. 在地形图上,量得A、B两点图上距离为 0.3m,实地距离为150m,则该地形图的比例尺为______ _____。
2..水准尺倾斜时,读数将会变____ __。
3. 地面点的空间位置通常用______ _ _____和高程来表示。
4. 在高斯投影带中,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纵轴处处与中央子午线__ _ ___。 5. 用钢尺在平坦地面上丈量一段距离,往测为62.03 米,返测为62.01米,则其相对误差为___________。
6. 在测量工作中,某观测对象的一组等精度观测值的____ _____是其最可靠值。 7. 某台经纬仪对一目标进行竖直角观测,盘左读数为90°28′24″,盘右读数为 269°31′24″;则该经纬仪此时的竖盘指标差为___________。
8. 水准点A的高程为15.032m,后视读数为1.386,前视读数为1.928,则待测点B的高程为_________米,AB的高差为_________米。
9. 用1:2000比例尺测图时,实地测量距离只需精确到_________M即可。若规定图上应表示出最短距离为0.05M,则采用的图纸比例尺不应小于____________。 10.用角度交会法测设点位时,先根据坐标反算求出___ ___,然后算出夹角。 11.水准测量中保持前后前后视距相等可消除_____ ___、地球曲率及大气折光对观测高差的影响。
12. 经纬仪观测水平角时,要求盘左_______ ___方向旋转望远镜,盘右__________方向旋转望远镜。
13. 直线定向常用的标准方向有真子午线方向、磁子午线方向和_________________。
第 页 共 页
浙江科技学院考试试卷
14.地形图的分幅编号方法可分为两类,大比例尺地形图采用___________分幅,小比例尺地形图采用___________分幅。
15.建筑物的变形观测的主要内容有沉降观测、水平位移观测、__ __、裂缝观测和挠度观测等。
16. 观测值与____ __之差称为闭合差。
得分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地貌
2.建筑物定位
3.地形图
4.直线定向
得分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1.说明坡度、等高距和等高线平距的含义,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2.叙述一个测站上水准测量的作业程序?
第 页 共 页
浙江科技学院考试试卷
3.试述地形图有哪些基本的应用?
得分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6分)
1.有一坡度线BD,已知其坡度为 2%,B点高程18.624米,BD的水平距离为61.20
米,并观测得到B点上的后视读数为2.138米,试计算D点的高程及测设D点高程时应该有的前视读数。如果在D点设置了大木桩,请任选一种测设方法简要叙述之(10分)。
2. 由B点观测C点得竖直角BC=230,上、中、下三丝读数分别为1.860米、1.480
第 页 共 页
浙江科技学院考试试卷
米、1.100米,另量得仪器高为1.52米,已知B点高程为HB=16.073米。求B、C两点间的距离DBC、高差hBC和C点的高程HC(取位至0.01米)(本题10分)。
3.地面上某点的经度为113°20′,试分别计算该点所在六度带和三度带的带号是多少,他们的中央子午线经度是多少(本题8分)。
4.已知A点坐标为XA=187.26m,YA=135.62m,AB120638,点P的设计坐标
为XP=190.50m,YP=187.30m,试计算在A点用极坐标法测设P点的测设数据并画出测设(放样)草图。(本题8分)(取位至0.01m和1″)
第 页 共 页
浙江科技学院考试试卷
参考公式:
fhhh理 h=a-b vijfhfDij 或 vijhnij Dnh=a-b h=Dtg+i-l h=1/2100(上丝-下丝)sin2+i-l D=100(上丝-下丝)cos2 i,i1i1,i180i(左加右减)
ijarctgyjyixjxi Dij=(xjxi)2(yjyi)2 iABhABhAB DABdABMb应HBMaH设 x=[l]/n=l0+[]/n (l= l0+) vixli m=[vv]n1 Mx=mn=
M[vv] Kx
xnn112)x L90L RR270 x(LR360LL1.51 六度带:L06n3 nint1 三度带:L03n nint63第 页 共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