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藏语被动语态及与英语、汉语被动语态的对比研究

来源:伴沃教育
藏语被动语态及与英语、汉语被动语态的对比研究

杨华堂

【摘 要】首先探讨了藏语被动语态的特点,然后将它和英语、汉语的被动语态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发现藏语和英、汉语的被动语态都有标志特征和主动表被动的共同点,也具有表现形式、语音、使用频率方面和被动类型等方面的不同点. 【期刊名称】《甘肃高师学报》 【年(卷),期】2013(018)004 【总页数】4页(P11-14)

【关键词】藏语;英语;汉语;被动语态 【作 者】杨华堂

【作者单位】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汉语系,甘肃合作747000;兰州文理学院,甘肃兰州 730000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H214

英语汉语都有被动语态,藏语中有没有被动语态呢?如果有,和英语、汉语有什么样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呢?目前为止,鲜有藏语被动语态的研究,更没有将三语被动语态进行对比的研究,为了增加对语言的认知,本文试图将三者的被动语态进行对比研究。

一、被动语态的认知分析

为了弄清楚藏语有没有被动语态,我们首先分析一下被动语态的来源。被动语态来源于被动意念,被动意念是基于对客体(受事)处于被某种主体(施事)掌控之下所经历或形成的状态而出现的一种判断(屈哨兵,2003.引于冯芳,2009)。 这种判断就决定了受事做主语的可能性,也就是产生被动语态的可能。按照事物和动作形成心理概念的自然顺序,事物往往在动作之前首先出现在人们的意识之中,然后才对事物的状态和动作进行判断。在这个判断中,如果是关于受事和动作的关系,也就是说在一个客体和一个动作(或情状)的条件下,其最自然的心理展现顺序就是“客体+动作(情形)”。如果要用语言对这种顺序进行临摹,就有可能产生受事先于动词的句子,即被动语态句子。这就是被动语态产生的心理基础。这种被动意念的产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因此以之为基础的被动语态应该是人类语言的基本语法现象。既然是基本的语法现象,藏语就应该有这种语态。

从被动语态产生的心理基础还可以看出,被动语态的使用使人类语言表达发达和丰富的表现。被动语态的使用使人们摆脱了语言表达中总是受施事的限制,这是人们在不知道或者没必要提及施事时仍然能进行完整准确意义的语言表达,或者要对受事进行强调时选择的一种最佳表达方式。人类的智慧决定了人们交流时语言的自然性和句子关系的紧密性。在人们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发现,为了上下文衔接自然和紧密,有时也必须选择被动的方式。这可以说是人类语言表达的共性:表达尽意,形式完美。既然是共性,藏语自然也就不会放弃具有这种特殊语用意义和功能的被动语态。

二、藏语的被动语态 1.被动标志

藏语中有被动结构,到目前为止,虽找不到比较系统的研究,但我们也找到藏语的被动例句。如:

Kho tsho lasd ka byed dn bcug ste las kavi nang nas bslab by tho thub

dang vjon thang che ru vgro thub pa byed dgos kyi red.(要让他们做,在做的中间得到教训,增长才干)。(车得驷,1984)

Thogar bzo zhing dmg gsum la zhabs vdegs zgu yas cig red bzo zhing dmag gsum gyi ched du gsar rtsom byed rgyu dang bzo zhing dmag gsum gyis bed spyod byed rgyu cig red(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的)。(同上) 再如:

Wu55pei55tsi55ngrep53pi53ku53.他的杯子被人压碎了。(李洁、戴庆厦,2008)

他 杯子 压碎(附加:被动) thu55lia55ba.55被咬;(同上)

从以上例句我们可以再次肯定,藏语是有被动结构的。戴庆厦,李洁(2007)在“汉藏语被动句的类型学分析”一文中,虽然没有对藏语的被动语态作专门的论述,也没有有关的例句,但从类型学的角度作了分析,认为是肯定。那么,藏语被动语态有什么特点呢? 三、藏语被动句的特点 1.语法、语音特征

1)通过在动词后增加词的方式来表现被动

藏语的被动概念是通过在动词之后增加一些表示被动意义的词来实现的。如例句Kho tsho lasd ka byed dn bcug ste las kavi nang nas bslab by tho thub dang vjon thang che ru vgro thub pa byed dgos kyi red.就是通过增加byed+du+bcug来表达的。藏语中有些被动标志是由几个描述性动词承担的,经常跟在助动词之后,或者作为复合动词的表动词素,或者跟在复合动词之后。如,以thebs为标志的句子,ltogs shi thebs是描述性动词,thebs放在ltogs shi之

后,成为复合动词的组成部分,表示被动,意思是“遭到饿死”: khyim du lo na dgu bcur son bovi ma rgan zhig yod nga med nag so mkhan med pas ltogs shi thebs nges red(家中有九十岁的老娘,无人养瞻,定是饿死)。

此外,藏语被动句的标志词还有vkhel ba,phog pa等词以及用及物不自主动词、使动词等。(车得驷,1984)

thu55lia55ba.55被咬。这一句是西藏昌都察隅县上察区义都珞巴话被动语态的构成方式是在动词后加 lia55ba.55(李洁、戴庆厦,2008)。 藏语的这种结构助词性被动句不能算是典型的被动句,也可称为“类被动句”或“准被动句”。 2)通过动词形态变化的方式来表达被动

藏语中有的被动句是通过在动词后增加形态的变化来表示的。 如例句:

Wu55pei55tsi55ŋgrep53pi53 ku53.(他的杯子被人压碎了。)就是西藏察隅县下察乡扎话的被动语态标记,是在动词后附加pi55来表示被动意义的(李洁、戴庆厦,2008)。 2.语义特征

藏语结构助词性被动句所表示的被动义具有多样性,既能表示“如意”义;又能表示“消极、不如意”义;还能表示不体现说话者任何感情色彩的、只对事实进行一般陈述的中性义。下例三句分别代表这几个意义:

rtsom yig vdi ha cang yag po bris vdng pas lta rin yod pa zhig red.这篇文章写得好,值得一读。(车得驷,1984)

ma gzhi ni/movi khang pa gas mdel gyis gtor brlag dang/kho mos ri lung dn spyil bu zhig phub pa de yang gas mdel gyis gtor ba red原来她的房子被炸毁了,她在山里搭了个棚,棚又被炸毁了。(同上)

vgal ba de rim bzhin thag gcod byed dgos kyi red这个矛盾要逐步解决。(同

上)

四、三语被动语态比较 1.相同之处

(1)三种语言的被动语态都有形式标志

英语被动的特征是be+pp+(by短语),句子的被动意义是借谓语动词的形态变化来表示出来。by短语可带不带,英语不带by短语的被动句,不出现的施事者大多是泛指,有时是不知道或没必要说明动作的执行者,有时是出于修辞的需要。汉语动词无形态变化,但却常常使用具有被动意义的功能词,如“被”、“让”、“给”、“叫”、“把”、“将”、“使”、“由” 等表示被动;还可用本身有被动含义的“遭”、“受”、“投”等动词直接体现。汉语“被”字后不带施事的被动句,在语感里不出现的施事一般是泛指大多数。藏语的被动是通过增加“thebs,vkhel ba,phog pa 等”助词及pi等形态词表示的。 (2)三种语言都能用主动形式表示被动意义

在英语中,有许多以主动形式表示被动意义的结构,即无形式标记的被动语态(unmarked passives)。如: 1)n./pron./adj.+infinitive

He have brought you an interesting book to read.Atoms are too small to see.

2)be+infinitive

You are to blame for this(=to be blamed).

3)在某些及物动词如:deserve,require,need,want,stand等,或行使表语功能的形容词 worth,worthwhile之后,用-ing的主动形式表示被动意义,如: The tree needs watering. His design is worth studying.

4)感官动词。感官动词是一种用来表示听觉、视觉等感觉的系动词,说明主语特征,具有被动性。如:

The material feels soft./The material is felt as being soft.

5)有些动词能主动语态的进行体(主要是现在进行体)表示被动意义,这种句子的主语通常指物,而且可以转换为相应的被动结构,如cook;print等。例如: The lunch is cooking.=The lunch is being cooked.

6)在英语中,还有一些表面是被动形式的词组,其内在含义表示的是主动的意义。如:be seated,be pleased,等都表示主动的意义。例如: Be seated,please.

汉语同样存在这种主动形式表示被动意义的语言现象:在句法上采用不含任何被动标志的主动形式,在语义上来表达被动意义。如: 窗子已经都关好了。 房子正在建设之中。 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了吗?

藏语中也有主动表示被动的用法。如:

skyon cha de tsho tsho tshang ma nges par du sel dgos所有这些缺点都必须加以克服。(车得驷,1984)

zhang zhang khongs kruvn nruve sa char hruve yan vthen rgyu vang bkag sdom byas vdng湘乡的谷水地方水烟也禁了。(同上) 2.不同之处 (1)语序方面

英语、汉语是SVO语言,而藏语是SOV语言,相同之处是主语都在谓语之前,不同之处是英语和汉语的宾语在谓语之后,而藏语的宾语在谓语之前。其实,英汉藏三语在构词、词法和句法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之处。英语和汉语的被动语态在

实现时词语的位置十分重要,前后顺序发生了变换再加其它被动标志才能构成。而藏语不同,主语和宾语都有特定的标记词,与位置的变换影响不大。如:

显然,藏语中主语和宾主语序的变化对语态的变化没有多大的影响。 (2)主语的表现方面

英语是主语语突出语言,汉语和藏语是“主题突出”语言。它们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第一,主语是英语句子中不可缺少的成分(祈使句例外),而汉语句子却不一定;第二,英语主语通常作为施事位于动词前面,而汉语句子主语形式要灵活、复杂。主语既可以是施事也可以是受事,甚至可以是时间、地点、工具、方式等;第三,汉语多用人称主语,句式倾向于主动句,当人称不言而喻或者不清楚时,常常隐含或者省略;英语则用“非人称”主语,句式倾向于被动或者主、被动并重(张晋林,2009)。汉语中运用“被”字句要注意: 1)“被”字句的主语即受事是确指的。例如: 那封信被李明取走了。

2)“被”字句谓语不能是单个动词,动词后要有其他成分。例如:

他被敌人捆了起来。藏语的主语与英语、汉语有很大的不同,英语和汉语的主语上没有任何标志,而藏语的主语除了一部分没有标志外,其它都有标志(即不同点);藏语的主语上有没有标志和有什么样的标志直接受谓语制约(拉都,2007)。 (3)语义对比

在语义方面,藏语的被动义较弱,而汉语的被动义较强,英语更强。从意义看,汉语被动句可表示“不如意、遭受”等消极意,含有贬义的感情色彩。如:他被批评了。汉语的被动句还具有褒义色彩,如:他将被全国人民永记心中。汉语的被动句还具有中性义,表示中性意义的被动句只是对客观事实的一般陈述,句子本身无任何感情色彩。如:这东西很轻,容易被风吹走。

英语被动句,往往具有更直接、更客观、更不带个人感情色彩的效果,这就是为什么在英语科技、法律、商业、新闻和政论文章中往往会有大量被动句子出现的缘故之一。藏语结构的被动义具有多样性,既能表示“如意”义,又能表示“消极、不如意”义,还能表示不体现说话者任何感情色彩的、只对事实进行一般陈述的中性义。

由于这样的语义特征,英语中使用被动的频率要比汉语、藏语高,汉语要比藏语高。 (4)语音方面

英语、汉语的被动语态在语音方面无特殊要求,但藏语中的被动语态有自己的语音要求,而且要求用降调。 (5)被动句的类型不同

英语的被动表示主要通过动词形态的变化,英语形态变化比汉语和藏语都丰富。汉语没有这样的形态变化,藏语具有一定的形态变化,但没有英语丰富。汉语和藏语的被动句型完全不同于英语,汉藏语是分析性为主的语言,主要靠词汇来表达语法意义和关系。而汉语和藏语又有所不同,汉语的分析性强于藏语。而且,汉语有介词,是介词型。藏语无介词,以格助词表示施受关系。是两种不同的被动句型:“介词型被动句”和“助词型被动句”(李洁,戴庆厦,2008)。 五、结语

本文将英语、汉语的被动语态和藏语的被动语态进行了对比,一方面,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英语、汉语和藏语都有被动语态,只不过表现不同,使用的频率高低不一的特点。另一方面,也使我们对藏语的被动语态有所认知。藏语被动语态是个比较陌生的话题,我们了解较少,通过和英语、汉语的对比能让我们清楚、容易地掌握其特点,因为英语和汉语的被动语态研究相对比较成熟,可作为参照为我们的研究提供参考。吕叔湘指出“要认识汉语的特点,就非要跟非汉语比较,只有比较才能看出各种语言表现法的共同之处和特殊之点”。藏语也不例外,需要和其它语言

对比,才能更显其特点。对比语言学就是通过比较,发现不同语言之间的同和异。我们进行英汉藏三语被动语态的对比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三种语言在被动方面的特点,方便我们学习和使用,也可帮助我们开阔视野。当然,对藏语被动语态的了解还需要更加深入。 参考文献:

[1]车得驷.汉藏语被动语态表达形式的对比试析[J].西藏研究,1984,(2):85-92. [2]戴庆厦,李 洁.汉藏语被动句的类型学分析[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

[3]冯芳.汉英被动范畴的认知对比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

[4]金允经.被字句中“被+NP”的特点[J].汉语学习,1996,(3):24-28. [5]拉都,汉藏语法比较与翻译[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7. [6]李洁,戴庆厦.汉藏语系语言被动句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 [7]吕叔湘.语言教学与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2).

[8]张晋林.对比视域中的英汉被动语态[J].外语学刊2009,(2):59-6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