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探索中收获喜悦
------道德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依据道德课堂“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绪、情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道德生活与人格培养,使学生知识、能力、智慧、道德、人格同步发展”这一基本理念,结合我校课堂教学改革实际、小组建设活动开展和各任课教师具体实践情况,在充分讨论,积极思考、认真梳理、总结的基础上初步形成适合我校实际情景课堂教学模式。
一、基本含义
情景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创设轻松愉快、耳目一新的、以形象为主题的生动场景,以引起学生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体验,通过现实展现、实物演示、画面回放、音乐渲染、模仿表演、舞台展示等有效途径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汲取知识、掌握方法、领会主旨,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长足发展的教学方法。其核心在于创设良好情景、激发学生情感。
二、理论依据
1、“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存教育”三生教育理论
2、“知识不如方法、方法不如智慧”怀特海智慧教育理论 3、“教育的艺术本质不在于知识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第斯多惠激励教育理论 4、“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夸美纽斯认知感官理论 三、具体做法
1、组织实行阶段:首先在语文、数学、政史地生组实行“课堂观察”活动,在活动中初步确立观察课堂研究的基本流程,明确以校本研究课题为引领,以《课堂观察量表手册》为研究支架,全面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自我反思意识和水平为目的的教育理念。
2、完善实施阶段:首先尝试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情景课堂观察活动,本阶段要求语、数、政史地生组走在课堂观察的前沿。要求这三个组在接下来的四周内,每周找出一名教师讲一节公开课,其他教师帮助设置观察点,每次课堂观察活动结束,授课教师要写出教学设计、说课稿、导学案、课后反思、课后教学设计等,观察教师要根据课堂观察所定观察点写出观察报告,教研组长写出课前会议记录、课中观察报告、课后会议记录等,作课结束把相关资料上交学校教导处,各教研组在这三科教研组的带动下,也先后组织开展课例交流活动,实施、总结、推行。
3、积极发挥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学科骨干教师的作用,把“课堂观察研究”活动作为学校教研活动中一项常规活动,在进行研究、活动的同时,做好成果展示和深化研究。
1
通过第一阶段的研究实践,我们探索了“情景课堂观察”活动的基本步骤及实施策略,具体经历以下步骤:课前会议、课中观察、课后会议,每个阶段都有一个侧重点。课前会议要重视讲课教师的困惑及本节课观察教师的观察点的确定,针对授课教师的困惑制定出合适讲课教师自己的课堂观察量表,观课教师在这节课里有自己的观察点。通过讨论把量表的项目定位三大块:教学环节、实施过程及教学策略、评价意见及建议。最后,把目标落实与评价意见进行整合,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关注,作为观察思考的分析重点,概括起来就是:以学生学得如何来反思教师设计了什么,教了什么,效果如何?在课堂上,观察教师针对自己所确立的观察点和观察分析,通过课后会议集中讨论。因为观察教师是有备而来的,所以在汇报交流时,教师们即对课堂的“亮点”做了肯定,同时也指出了课堂上存在的“不足”,针对本节课所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的改进意见。被观察教师可以对观察教师提出来的疑问随时做出解释或提出自己的想法,最终达到同伴互助,共同提高。
通过各个阶段的研究实践与强力推进,我们第四初中探索了“情景课堂观察”活动的基本步骤及实施策略,无论课前会议、课中观察、课后会议,每个阶段都有一个侧重点。教师们在课堂探索实践过程中积极性提高了,不但积累了经验,也尝到了甜头,收获了成功的喜悦,在每一位教师身上都有所体现。学生在这种情景课堂教学模式下,能真正做到全员参与,积极展示,彰显个性,快乐学习!四初中的课堂真正成了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快乐成长的乐园!学生不仅扩大了视野,学会了交流,增长了知识,更收获了自信!
总之,我们四初中的情景课堂活动,围绕新课改的要求,进行了大胆地摸索与尝试。在这个过程中,有“破冰”的抵触,有行进的迷茫,有模仿的顿悟,但更多的是成功的喜悦。在接下来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们一定会更加努力走在课堂改革的前沿,为我县的教育事业注入新的活力,使中牟县的教育事业更加蓬勃发展、如日中天。
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