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 中学课哥i辅导 新课程背景下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可操作化策略研究 @ 刘国营 摘要: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是夯实基础、培养能力的关键时 期,第一轮复习是否到位、扎实,将直接决定着高考成绩的好坏。 获,哪些不足,哪些是得意的地方,哪些是失落的地方,争取下周 扬长避短,再接再厉。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的效率呢?笔者根据自 己多年带高三的经验,对第一轮复习的可操作化策略做了研究。 关键词: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可操作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992—771 1(201 4)1 2-0096 一、前“题”——研究“题”“纲”。把握方向 考纲是高考复习的纲领和指南。复习的导向是否正确,对学 习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复习过程中应该注意:1.明确考 纲对知识范围的要求;2.明确考纲对能力方面的要求;3.明确考 纲中的变化趋势;4.明确考纲中的试题范例。做到这几个明确,才 能在复习中紧扣考纲、把握导向、提高效率。 高考真题也给我们指明了高考的思路和方向。研究历年真 题,有助于我们准确地把握高考趋势和命题方向 二、过“成”——成心图、成习惯 1.心理地图是各类地图在头脑中的保持和再现,即使是地图 不在眼前也可以凭借心理地图进行形象思维,即地图思维。高考的 读网能力要求达到三个层次:(1)手中有图,解问题;(2)手中无图,心 中有网,解问题;(3)心中有“变图”,解问题。帮助学生“建立心理地 图”是高三地理复习的基础,也是地理思维培养的重要方法之。 2.近年来高考地理命题的常见模式是:提供某一区域图和相 关资料,通过提取有效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信息,进行区域空间 定位,分析区域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以及知识之问的相互联系,评 价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确定区域开发利用、国土 整治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和方向。教师在平时一定要不段强化这 方面的思维模式,形成程序,轻车熟路。让学生形成思维习惯。 三、“周”全:——每周七件事 为了巩固一轮复习效果,每周教师和学生要完成以下七件 事:1.一周一练:每周要进行一次仿真训练,让学生保持考试的感 觉。2.一周一图:很多学生对区域地理不熟悉是因为缺少锻炼,老 师安排每周让学生填绘一幅区域地图;在不断的滚动和重复中让 学生逐渐掌握世界重要的区域。积少成多,而且不会过多增加学 生负担。3.一周一结:每周总结知识点一次,不是光教师总结,印 发给学生,而是学生也要在固定的格式上先默想自己一周学习过 的内容,列知识树,向里面填写内容,评选出最佳的展览。4.一周 ~默:每周利用周末或其他时间,把本周的知识点以填空的形式 集中默写一次,因为天天默写一是教师负担过重,来不及批改,最 后流于形式;二是学生也容易产生厌倦感。三是每节课有时候知 识点不是都要默写。5.一周一批:每周把学生的错题本、笔记本收 上来批阅一次。要求:不能重复纪录,不能不纪录;不能只纪录题 目,不能只纪录结果;每周笔记交流一次:每周利用晚自习或是其 他自习课把笔记本互相交换传阅,写上你的批阅和感受。6.一周 ~谈:每周要抽时间和学生谈心一次,可以是周末看班,可以是晚 自习看班时,可以是其他的自习课等,教师要俘虏学生的心,不能 仅靠课堂上知识的传授。课堂不允许讲废话,留在专门的时间。 7.一周一思:作为教师,每周都要抽空想一下自己本周有哪些收 四、模式——课堂七件事 1.思:每节课前课代表在黑板上抄几个思考题,让学生带着 问题进入课堂。这些题目都是教师针对本节复习内容精心设计 的,或是本节内容的难点,或是本节内容的延伸,或是知识的联 系,或是社会热点。不一而足。 2.讲:复习课肯定要讲,因为它不是新课,也不是新课程课, 不是公开课,而是直接面对高考的,是关乎学生前途的。这个时候 要以“花最少的时间,让学生学会最多的技巧和知识”为主要目 的。但是要怎么讲?讲多少?笔者认为不同的复习内容不一样。有 的内容需要教师满堂课都讲,比如地方时的产生和计算;有的知 识只需要教师设计案例少讲,比如雨林的破坏;有的内容甚至需 要老师不讲,比如地球的内部圈层构造;有的内容还需要教师旁 征博引地讲,比如政治格局。所以不能硬性的说只讲10分钟、2O 分钟或是3O分钟。只要注意讲的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 体地位不动,启发性的原则不动,提升能力的目标不动,要精讲, 串讲,实讲(就事论事,就题论题),空讲(联想,转换,构建体系)。讲 出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强化记忆,拔升能力。 3.说:课堂中一定要让学生开口,除了动手还要动口(君子动 I=I也动手)。只有学生说了,才能证明他在思考,在跟着教师的问 题思考,教师也可以根据他的“说话”内容进行预设之外的生成。 这样的课堂才有气氛、有碰撞、有激情、有乐趣、有灵气,不枯燥、 不死板、不尴尬、不生气。 4.练:课堂上讲过重点、难点后要练;每学完一节内容后要 练;每一部分内容总结后要练。课前要练思考,课堂要练基础;课 后要练提高;每周要练,每月还要练。练是简直市转化为能力的契 机。“少而精”是练的基本原则,要求对每个知识点都力求重现一 次,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另外,做练习时应严格要求学生规范答 题,时间安排适当,独立完成,当然最重要是狠抓落实,且重在掌 握解体思路和方法。 5.评:练完后要及时讲评,可以集体讲评,可以单独讲评,可 以教师对学生的点评,可以是学生之间的互评。要评出学生的薄 弱环节,要评出学生的缺漏,要评出学生的问题,要评出学生的不 足。在评的过程中还要注意:(1)有的放矢,突出要解决的问题;(2) 分类归纳,对同一类型的错误和问题要归纳整理,使学生明白错 误的根源;(3烊一反三,对于错误多的问题,要从正面、反面、侧面 等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和讨论;(4)深层反馈,最好的方式是再出一 个稍有变化的问题,让学生再动手做一遍;f5)教师要发挥评价的 激励功能,使学生看到不足,也看到成绩。 6.考:无“考”不成“习”,学习的过程怎么能少了“考”这个环 节?考试作为巩固知识,加深理解,及时反馈的一种主要途径,是 教学成果的评价和检测手段。在教学中,利用整块时间让学生集 中做套试题,或利用十几、二十分钟,让学生完成试题的某几个部 分.以检查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方法技能等方面,这样的考有利 于教师、同学们了解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从而将基础知识过渡 到知识的系统化、条理化,提高应变能力和运用能力。当然根据经 中学.i旱 辅导 2014年12月 验研究高考考题导向、特点及其答案和评分标准,组编考题,这无 疑是一个好的方法。 4.在梳理、重现知识结构的过程中,一定要把前面分析的重 点内容再强调,甚至再像上新课一样讲一遍。 5.在后面的练习中也突出重点内容,强化训练。我们的训练 安排两套:一套是课堂限时训练,一套是课后巩固。题目中有基础 知识,也有滚动训练,为此我们在基础复习中,继续加强练习的滚 7.结:总结。没有总结,就不会有能力的提升,仅仅只是知识 的再现,遇到新材料、新情境的题就不会不知所措,因而让学生掌 握解题的方法和技巧,培养正确的思维习惯很重要。 五、课堂实施环节 结合这些思路,我们是这样安排学案及课堂教学的: 1.考纲解读:第一节课要带领学生分析、讨论:你的理解是什 么?明确目标。比如我们复习《地表性形态的塑造》时,根据考试说 明和课程标准,确定以下五点为复习重点:(1)内、外力作用的表现 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2)Z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 动式训练。在题型设置、题型分值、呈现方式等方面严格按照高考 要求;在训练内容上主要是以新旧知识以及不同模块的不同比例 组成,一般是以3(旧):7(新)组织考试内容。在讲评方面,我们利用 我校的机器阅卷的便利,加强了对选择题的分析力度,及时地分 析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对每道题进行有针对性分析;对主观题我 们采取“示范比较分析方法”,把那些得分高的与得分较低的试卷 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自主叙述、讨论主观题得失原因,寻找适合 我们学生的解题思路与技巧。通过这种措施,表面看可能加重了 学生的负担,但促使学生能在知新的同时不忘了温故,知识的记 忆更巩固,更成体系,大大减少了学生的学习盲区,实际上减轻了 学生的学习负担,更养成了学生科学的复习习惯与方法。 地壳物质循环。(3)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的成因——地质构造类 型的判断。因为它有很强的实践性,对社会生产有一定的指导作 用,故可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继续学习提高的能力。(4)河流侵 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形成及对聚落分布的影响。f5)人类活动对地 表的不利影响所造成的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沙尘暴。考查学生运 用哲学常识中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6.学案的使用:坚持至少在上课前一天将学案发到学生手中 以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预习;教师坚持在课前认真的批阅学案中 的课前预习的相关部分;教师要求学生要将学案整理好、粘贴好, 同时及时订正错误,将课堂中教师讲的重难点和补充点记录清 楚,另外还提醒学生学案的重要性,并要求学生利用学案进一步 理解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六、一轮复习目标 从近几年高考试题来看,本单元试题命题突出体现了以能力 立意为主的高考命题指导思想,主要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能力、逻辑推理和判断能力、读图分析能力及运用理论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等。另外,命题综合性较强,重点考查本单元相 关知识的关联性。 2.课前预习,以学生自己重温课本完成。教师上课时重点内 容分析,简单内容请学生自己回答。 3.活动和训练:这是课堂思维的重点,虽然学生课前也做了, 积少成多,厚积薄发;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掌握方法,融会贯 通;胸中有文,诉诸笔端。 (作者单位:江苏省溧阳市南渡高级中学213371) 但是程度层次不齐,需要重点剖析!我们采取办法一般是请学生 分析,其他学生补充,教师再总结。 (上接第86页1的面积=EF・DJ, ADEF的面积=EF・DK,所以梯形 考数学试卷中涌现了一大批源于课本的试题。这类题目有些是直 接选用课本的原题,有些是在课本原题的基础上通过基本的变化 ABCD的面积等于ADEF的面积的 4倍,又因为ADEF的面积为4 cm , 所以梯形ABCD的面积等于16cm 。 解法(2):如图3,延长DE交 C 而获得.课本原题的熟练掌握对于解决这类题目至关重要,我们 要充分的引申和挖掘其蕴含的资源,通过一题多变使学生融会贯 通,这样解习题就会得心应手。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 注意对课本中习题的学习,特别要注意 案例3.如图5,在四边形 ABCD中,E、F、G、H分别是AB、 CB的延长线于点G.易知△ADE △BGE,则梯形ABCD的面积等于 ADGC的面积,由于EF//BC,所以 BC、CD、DA的中点。四边形EFGH G :一… △D 一ADGC。且相似比是l:2, ADGC的面积是ADEF面积的4 C 是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 在教学过程中比较常用的一类 变式是改变问题的条件.原题简述 图5 C 倍,因为ADEF的面积为4cm2,所以梯形ABCD的面积等于16cmz。 解法f3):如图4,过点F作H/// AB,交AD的延长线于点日,交BC 为:顺从连接任意四边形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为 什么?我们可以进行以下变式:顺次连接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 于点 易知AHDF ̄AICF,则梯形 ABCD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 ABIH的面积,由于EF是梯形 正方形、等腰梯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什么特殊四边形? 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改变问题的结论,如:顺次连接某个四 边形各边中点所得四边形是矩形、菱形、正方形,问原四边形是什 ABCD的中位线,所以平行四边形 ABIH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AEFH的面积的2倍,平行四边形 ABIH的面积是△DEF面积的2倍,又因为△DEF的面积为4 cm , 所以梯形ABCD的面积等于16cm 。 着力点五:要一题多变 一么特特殊四边形?通过这些变式,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方法间的 联系,提升解题能力。 习题是数学教学的一块重要内容,做题是帮助学生提高数学 基本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在习题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上述 的“五个着力点”上下功夫,可以有效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增强 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这对于提升我们的教学效益,对于学生高 一题强调的是要选择最基本的问题,利用对该问题的学习引 出基本的解题思想方法;多变指在基本题日基础上的变化,通过 变化凸显这一类题目最基本的解题思想方法。近年来,各省市中 级的学习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f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I市贾汪英才中学221000) 回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