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人生路,何来起跑线
作者:卞祖武 赖肖冰
来源:《江西教育·管理版》2014年第06期
十几年来,“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用一个“输”字撩起了家长们对生存的紧迫感与危机感,于是乎学前和小学的“兴趣班”乃至“胎教”“早教”“0岁方案”泛滥成灾,纷纷把孩子当作蔬菜水果,违背其成长规律,强打催生剂,以争取提早“上市”,夺走孩子们宝贵的童年。 替孩子说“不能输”的人们把各种“兴趣”与“补习”塞进孩子们的童年,如此“抢跑”就是为了确保他们在未来的生存竞争中占得较好的社会资源。在这些代言人眼中,人生只好比是一场赛跑,参赛者们只顾输赢、罔顾其他,竞争的激烈使迈出的每一步都承担着整个人生的重负,如此狭隘的人生定义叫筋骨未强、心智未开的儿童如何承受?一旦不堪重负,他们走向家长意志的对立面,叛逆地对待起跑线上的教育,偏激地对待人生,其后果可想而知。倘若孩子们顺从了不能输的意志,也会使他们时时以输赢来评定行为,时刻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中。可一旦落后,他们又该怎样去面对困境和挫折,只顾奔跑的同时又该如何去处理那些与之相颉颃者之间的关系……违背儿童身心成长的规律,过早地透支他们的智力,也只会影响创造力的长足发展,皮亚杰说过:“每次过早地教给儿童一些他自己日后能够发现的东西,就会使他不能有所创造,结果他也不能对这些东西有真正的理解。”
儿童并非不需要教育,但绝不是起跑线上的教育,相反,幼儿教育至关重要,它要为每一个儿童的人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教育的短视,是教育者人生价值取向的本末倒置。正如卢梭在《爱弥儿》中所写到的,“不教他认识他自己,不教他利用自己的长处,不教他如何生活和谋求自己的幸福”,那即便教给他一切知识又有什么用处呢?人生的重点并不在输赢,作为人生的起步阶段,儿童要学习的东西很多,不是某一种技能,而是从小就需要培养的独立人格和坚韧意志,是立于天地间、行走一生所应具有的素养和能力。若无洞察人生价值、把握人生目标的悟性岂不如盲者奔于野?若无克服内心矛盾冲突、协调人际关系的技巧又如何经历得起风浪?若无强健的体魄又如何支撑得了人生这一场以生命为长度的长跑……
苏洵少时不好读书,父亲对他“纵而不论”,不加阻拦,27岁时苏洵才开始奋发读书,终为一代文豪。爱因斯坦直到9岁还不能流利地说话,父母都判定“这个孩子智力发育太慢”,但却成了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揠苗助长下,在起跑线上你争我夺的孩子反而易失去成长的后劲。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皮卡察说他在幼儿园学到了最重要的东西:“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如果我们的教育能让孩子们在童年时期就做个活泼快乐的儿童、少年时期就做个积极进取的少年、青年时期就做个坚强持重的青年,那这样的教育又怎不是好的教育呢?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莫再让急功近利的抢跑摧残孩子们的童年了,教育不只是教授知识,还应该发展人的天性、唤醒人的灵魂。施教者们唯有端正认识,分清本末,因材因时施教,让孩子们在玩耍中成长,了解学习的意义,在与同龄人的接触中学会做人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到处世为人的基本道理,才能真正化解心中“起跑线”的纠结与迷失,才能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作者单位:南昌师范学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