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l0月 护理学报 0ctober,2016 第23卷第19期 Journal of Nursing(China) Vo1.23 No.19 【护理管理】 医务工作者手卫生依从性多部门合作的PDCA循环管理 刘倩雯,陈爱琴,李练,吴健辉,陈梅先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广东广州510060) 【摘 要】目的 探讨多部门合作应用PDCA循环在提高医务工作者手卫生依从性当中的管理效果。方法2015年3月开 始多部门合作,将PDCA循环应用于提高医务工作者手卫生依从性管理中,采用问卷调查法,从知识、信念、行为3方面调查医务 工作者手卫生依从水平及影响因素。同时使用直接观察法调查医生、护士、工友洗手时机正确率及洗手方法正确率;通过原因分 析,制定改进目标,执行多种改进方案:制定并组织学习、制作并张贴宣传海报、邀请广东省电视台为我院拍摄手卫生宣传视频并 于院内滚动播放、改进院内手卫生设施等。1O月份对目标指标进行复测。结果经过多部门合作应用PDCA循环工作,护士、医 生、工友的手卫生依从水平、洗手时机正确率均得到提高(氏O.O1);但洗手方法正确率提升不明显(f】>0.05)。结论多部门合作应 用PDCA循环实施管理,提高了医务工作者的手卫生依从性,对减少院内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手卫生;依从性;PDCA;多部门合作;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1 R47;C931.3 【文献标识码】B 【DOI】10.164606.issnl008—9969.2016.19.012 手卫生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 调查,其中护士147名,医生94名,工友76名,第2 务人员安全最重要、最简单、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 次调查于2015年10月进行,共纳入292名,其中护 是医院感染控制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 。在我国大 士123名,医生97名,工友72名。 中型医院中,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仅30%~5O%【31。 医务人员手上携带的病原菌是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 2方法 菌,医务人员不容乐观的手卫生情况常常成为导致 2.1建立多部门合作质量控制小组于2015年3 医院感染的重要媒介I 。研究表明。医务人员严格按 月1日成立手卫生依从性质量控制小组,小组成员 照手卫生标准执行能够降低40%的医院感染【¨。在 共l0名,由护理部牵头,护理部副主任任组长.1名 美国。每年用于治疗医院感染所花费的费用高达45 硕士学历的护理师任小组秘书,5名骨干护士长任 亿美元,在我国,这项开支同样高达150 s1。因而, 小组成员,联合我院感染控制科科长及职员2名、后 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迫在眉睫。本研究由护 勤泰科公司主管1名成立管理小组,制定计划书,明 理部与感染控制科、泰科公司(负责医院工友管理) 确分工。 等部门联合,应用PDCA循环,对全院医务人员手卫 2.2手卫生依从性的调查 生依从性进行了质量管理。旨在持续提高全院医务 2.2.1 调查工具 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现报道如下。 2.2.1.1一般资料调查表。自行设计,包括医务工作 者的社会人口学资料、职业相关资料。 1 一般资料 2.2.1.2手卫生依从水平问卷。基于“知、信、行”模 本研究在PDCA循环计划阶段、检查阶段分别 式,根据美国疾控中心于2002年发布的《医疗机构 进行分层抽样,其中,针对医生、护士按照不同职称 手部卫生指南》及我国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层级分层抽样,即:本中心在职医生、护士、工友总人 (试行)》、《消毒技术规范》,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自 数分别为630、980、507名,医生、护士群体按每个科 行设计而成 。内容包括知识水平、信念水平、行为 室在职医护的职称分为高级/副高级、中级、初级3 水平3个维度,共l5个条目及l道附加题目,附加 层,工友按照保洁、病房护工、专职陪工、指引员4个 题目用于调查手卫生依从水平相关因素。问卷除附 不同工种分为4层,每层按总人数的15%进行随机 加题外所有条目均采用Likert 4分计分法,总分值 抽样。首次调查于2015年3月进行,对中山大学肿 最高60分,最低0分,得分高于36分者为依从水平 瘤防治中心医务工作者共317名进行手卫生依从性 合格。在本研究中,对l0名医务工作者进行预试验, 检验问卷的内部一致性。总Cronbach’S 系数为 【收稿日期】2016—04—11 【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2B061700076) O.881。并经5名专家评定(3名来自中山大学肿瘤防 【作者简介】刘倩雯(1988一),女,山东郓城人,硕士,护师。 治中心护理部,均为副主任护师,从事消毒与供应室 【通讯作者】陈爱琴(1973-),女,广东翁源人,本科学历,副主任 护师。 工作及感染控制、质量控制相关工作:2名来自中山大 第l9期 刘倩雯等:医务工作者手卫生依从性多部门合作的PDCA循环管理 学肿瘤防治中心感染控制科,均为副高级职称,任职 者的手卫生依从性率及正确洗手率。 感控科科长与副科长),该问卷具有良好的效度。 2.3 PDCA循环的实施 2.2.1.3手卫生依从性率及正确洗手率直接观察表。 2.3.1计划阶段 自行设计,调查医务人员洗手时机正确率及洗手方法 2.3.1.1收集资料。由小组各成员负责问卷调查及直 正确率包括以下内容。(1)观察时间:每个科室在上午 接观察,每成员负责4~7个科室,统一对小组成员进 9:00--l1:o0任选20 min观察,记录每个对象观察的 行问卷方法、观察法的方法学培训。于2015年3月 具体时间。(2)观察对象:包括护士、医生、泰科公司员 10 El前完成资料收集与数据录入、统计分析与结果 工等人员在内的医务工作者。(3)理论应进行洗手的 汇报。 次数:国际标准的5个洗手时刻是接触病人前、执行 2.3.1.2分析原因。2015年3月lO—l4日,通过小组 洁净或无菌操作前、接触病人后、接触病人的体液后、 成员共同探讨,分析对比我院与已有文献报道的国内 接触病人的周围物品后[8]。实际洗手次数:即观察对象 外其他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水平,我院的手卫 在观察时间段内实际洗手的次数。(4)洗手是否正确: 生依从性较差,突出体现在对手卫生知识水平低、洗 衡量标准为“内(掌心)、外(手背)、夹(指缝)、弓(背侧 手时机正确率及洗手方法正确率均偏低;内部对比护 指关节)、大(大拇指)、立(指尖)、腕(手腕)”,且洗手 士、医生、工友3个群体的手卫生依从性水平,无论是 时间达到要求,步骤正确[9】。 知识、信念、行为水平还是洗手时机正确率及洗手方 2.2.2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遵循自愿原则, 法正确率,医生的依从性均为最差;分析影响医务人 统一指导语,由质控组秘书及2名骨干护士长组员进 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因素。被调查者认为影响最大的3 行分散调查.调查进行前调查人员由组长统一培训。 个因素分别为:“清洁剂、消毒剂引起皮肤的干燥、味 调查医务工作者的手卫生依从水平(知识水平、信念 道刺鼻”,“工作太忙”,“一次性手套的应用减少了洗 水平、行为水平),同时采用直接观察法调查医务工作 手的次数”。见表1。 表1 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水平的影响因素(名。%J 2.3.1.3制定计划。(1)针对我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 训、新人职医生培训;由泰科公司主管负责全院工友 水平低的问题,制定培训计划。护士、医生、工友分别 的培训,培训方式为集中讲座培训。 进行手卫生知识培训。(2)针对我院洗手时机正确率 2.3.2.2制作并张贴宣传海报。2015年4月15日起, 及洗手方法正确率较低的问题,护理部联合感染控制 护理部联合感染控制科向全院医务工作者征集手卫 科拟定海报、宣传册制定计划,上报中心办公室制作 生标语。截止至4月30日共收到标语300余条;通过 并张贴;同时拍摄手卫生宣传视频。(3)针对影响医 甄选,质控小组于5月初拟定了海报、标语、宣传册制 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客观因素。对消毒剂品种、热 定计划,上报中心办公室制作并张贴于医院各科室宣 水装置、洗手池数量等手卫生设备进行改进。 传栏、各洗手池旁、电梯间、食堂等地点,并制作正确 2.3.2执行阶段 洗手小手册,全院人手1册;同时,质控小组于9月初 2.3.2.1制定并组织学习。2015年4月15日-7月 邀请广东省电视台视频拍摄小组为我院拍摄手卫生 31 Et,集中组织院内手卫生知识培训,由护理部负责 宣传视频,由我院医务工作者参与剧本写作及参与演 分层级培训全院护士,培训方式为护理部对护士长的 出,经专业团队后期制作完成后于院内12处宣传屏 培训、护士长对护理组长的培训、护理组长对科室护 幕处滚动播放。 士的培训、新护士入职培训;由感染控制科负责分级 2.3.2_3改进院内手卫生设施。2015年4—9月,质控 培训全院医生,培训方式为感染控制科对科室感染控 小组针对认为“清洁剂、消毒剂引起皮肤的干燥、味道 制负责员的培训、感染控制负责员对科内医生的培 刺鼻”较多的科室进行了消毒剂更换,对尚未安装水 护理学报 龙头加热装置的科室加热器进行加装,并增设洗手池 l1处.改装自动感应式水龙头4处。 2.3.3检查阶段质控小组于2015年10月1 13--6 中均达到70%以上。 2.5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7.0进行数据分析统 计,计数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及x 检验。 3结果 日对护士、医生、工友进行第2次调查,调查方法与第 1次调查相同。并于l0月10日前完成资料整理与统 计分析。 2.3.4处理阶段质控小组于2015年10月对2次 3.1 PDCA循环实施前后医务人员手卫生水平合 格率比较计划阶段首次调查,护士、医生、工友3 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对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水 平、洗手时机正确率及洗手方法正确率进行逐项讨 论,将成功的措施作为下一个PDCA循环的依据,对 个群体中手卫生依从水平合格率最高为工友,仅能 达到60.7%,医生依从水平合格率最低,尤其体现在 知识水平合格率,仅9.6%。在信念水平合格率中, 薄弱环节进行整改,将改进不明显的“洗手方法正确 护士、工友2个群体中已能达到较高水平,分别为 率”进入下一轮PDCA重点管理。本轮PDCA结束。 81.6%、80.3%。PDCA循环后2次调查,除医生的手 2.4质控标准的设立根据PDCA循环前的第1 卫生依从水平合格率(60.1%)依旧不够理想外,护 次调查结果,参考我院《感染控制规范》及《护理质量 士、工友均基本达标。本轮PDCA循环前后,医务人 标准》等文件,质控小组设立质控标准为:第1轮 员手卫生依从水平合格率显著上升,差异均有统计 PDCA循环结束后手卫生依从水平、洗手时机正确 学意义(P<0.05)详见表2。 率及洗手方法正确率在护士、医生及工友3个群体 表2 PDCA循环实施前后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水平合格率比较(%) 3.2 PDCA循环实施前后医务人员洗手时机及方 仍未达标(66.5%),在洗手方法正确率方面医生及工 法正确率比较计划阶段首次调查医务人员洗手时 友均未能达标,分别为55.1%、62.3%。本轮PDCA循 机正确率仅达到31.6%~40.8%,洗手方法正确率最 环前后,医务人员洗手时机正确率显著上升,差异均 高为护士群体(60%),最低为医生群体(52.8%)。检 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洗手方法正确率上升幅 查阶段2次调查中.在洗手时机正确率方面仅医生 度不明显(P>0.05)。详见表3。 表3 PDCA循环实施前后医务人员洗手时机及方法正确率比较 全院 4O.8,72.4 60.O,70.2 31.6/66.5 52.8,55.1 内科43.5/76.4 51.3/68.7 31.2/67.4 50.0/62.8 外科 39.2,72.1 42.9/74.5 22.0/49.5 39.2,48.7 手术室 44.4/70.5 70.0/78.0 35.4/67.2 42.0"/54.9 ICU 40.6/l0o 69.2/100 34.7/50 60.7/50 门诊 35.9/69.4 72.2/73.4 30.2/46.8 64.0/56.7 医技部门 36.8/72.6 52.3/82.1 32.4/76.9 49.3/66.9 26.94 2.96 23.52 0.04 P <0.001 O.09 <O.001 0.84 注: 表示手术室医生手卫生依从率仅针对无需外科手消毒的麻醉师等手术室医生群体 4讨论 员手卫生依从率30%一50%相比,我院医务人员手卫 4.1 多部门合作应用PDCA循环提高了医务人员 生依从水平稍低…。通过原因分析,发现主要表现在 的手卫生依从水平在初次调查中,与国内医务人 知识水平合格率偏低,在本轮PDCA结束时,护士、 第l9期 刘倩雯等:医务工作者手卫生依从性多部门合作的PDCA循环管理 医生、工友的依从水平合格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0.05),其中,在提高知识水平的合格率方面。护士由 43.5%提高至58.9%。医生由9.6%提高至20.3%,工友 62.3%,仅护士达到了设立的质控标准。与初次调查 时相比虽均有所提高,但并不显著(P>0.05)。说明医 务人员虽掌握了正确的洗手时机,对手卫生的知识 水平也有所提高,但受限于某些原因无法做到正确 执行洗手方法与顺序。经质控小组讨论分析。影响洗 由41.0%提高至66.7%。说明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 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主要得益于质控小组在执行阶段 组织了全面培训。培训对象涵盖了院内所有护士、 医生及工友,并按照人群不同,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 培训方式如医护人员采取层级培训、新人职医务工 手方法正确率的原因可能是:繁忙的临床工作导致 洗手时间被压缩,医务人员不能完成全部的洗手步 骤;医务人员在洗手时意识薄弱,心态较随意,不能 严格按照“七步洗手法”的洗手顺序进行:“正确的洗 作者采取岗前授课培训、工友群体采用讲座培训。并 通过培训后考核提高医务人员的学习积极性。由此 手方法才能够起到预防院内感染的作用”这种正确 可见,全面、系统的培训内容和定期组织对医务人员 的培训对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水平和手卫生依 从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2次调查中医生的 手卫生水平合格率(60.1%)仍未达到计划阶段设立 的质控目标(>7O%),尤其是知识水平合格率(20.3%), 虽有提高,但与其他医务人员群体相比仍显著偏低。 分析原因,对于通过执行手卫生控制院内感染的意 识薄弱为最主要的原因。以往研究表明,医护人员 自身意识差、缺乏医院层面针对手卫生的准则和制 度,缺少通过执行手卫生能够有效降低院内感染的 证据,以及用手套替代洗手能够避免感染传播等意 识较为普遍,同时,由于医生群体工作繁忙,更容易 导致医生群体忽视正确、有效洗手的重要性,对医院 组织举办的相关培训不重视等心态的产生【引。针对 医生群体的培训将是下一轮PDCA循环干预的重点。 4.2多部门合作应用PDCA循环提高了医务人员 的洗手时机正确率在本轮PDCA循环中,质控小 组联合医院中心办公室将从院内工作人员处征集的 标语共300余条甄选、整理。结合我院实际情况,于 各个科室、医院每处电梯间等处进行了图示、标语、 海报的张贴。同时,邀请专业团队将手卫生注意事 项、正确操作时机及方法拍摄成视频,在院内滚动播 放,使得医务人员在乘坐电梯、用餐、洗手、休息等工 作间隙均能够学习到手卫生相关知识,将手卫生的 重要性潜移默化地渗入到医务人员的日常生活中 去。正是得益于此,在2次调查中,护士、医生、工友 的洗手时机正确率均得到了显著提升(P<0.05)。同 时,质控小组与医院后勤等部门合作,对全院手消毒 液、热水装置、水龙头位置等硬件设施进行的改善, 使得医务人员在正确的洗手时机能够快速、方便的 进行手卫生工作,这也为提高医务人员洗手时机正 确率做出了帮助。 4.3多部门合作应用PDCA循环对医务人员洗手 方法正确率的影响二次调查时,我院医务人员洗 手正确率分别达到了护士70.2%、医生55.1%、工友 观念并没有完全在医务人员中产生影响。 5建议与对策 持续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需要院内多 部门合作,全面开展PDCA循环工作,通过不断的调 查总结,发现问题,制定目标、整改措施并实施。针对 本研究的结果,质控小组为下一轮PDCA质量改进 提出建议与对策:第一,针对医生群体手卫生依从性 改善不佳的状况,在未来的质量改进中将纳入医疗 系列的相关质控人员,着重加强医生群体的教育、培 训,调动医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强督查;第二,针对洗 手方法正确率提升较不明显的问题,着重加强针对 “七步洗手法”的层级培训,建立“质控小组一科室质 控负责人员一医务人员”的层级质控网络,结合奖惩 办法,加强检查。 【参考文献】 [1]Ducel G,Fabry J,Nicolle L.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第十届全 国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论文汇编fC】.杭州:中国医院协 会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2003. [2】林金香,陈妙霞,周小香.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与医院感 染的相关研究[J】.中国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2):185— 187. [3]韩 黎,朱士俊,郭燕红,等.中国医务人员执行手卫生的现 状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2):140—142. [4]Andrej T,Andreas F.Hand Hygiene:A Frequently Missed Lifesaving Opportunity During Patient Care[J].Mayo Clin Proc,2004U9):109. [5]王宏柏.院内洗手新进展[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 14(6):719—720. [6 Ri6]chard N A.Hand Hygiene:Promoting Compliance among Nurses and Health Workers[J】.Br J Nurs,2005(13):405— 410. [7]张莉.护理人员手部卫生现状调查与干预措施研究[D]. 天津:天津医科大学,2008. 【8】于佳佳,Prasopa—Plaizier N,叶旭春.世界卫生组织手卫生 五个时刻的解读及启示【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11B): 75—76. 【9】赵延慧,邹 琴.手卫生依从性及其管理对策的研究进展 【J].2016,23( ̄:38—40.DOI:10.16460/j.issnlO08-9969.2016. 06.038. [本文编辑:江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