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的升格之道———《个性在左,共性在右》升格示范湖南省新化县第一中学
高星云
题目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孟子说“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意指物有千差万别是自然规律,万物的多样造就了大千世界错落有致、参差百态的美。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盛大阅兵式上,受阅部队步履铿锵、气势恢宏,给我们带来美的震撼,那是协调一致、整齐划一的美。
有时参差百态是一种美,有时整齐划一是一种美……等方面展开,写一篇文章。袭;不少于800字。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可以从社会生活、思想文化、语言文字、文学艺术
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
写作指导
本题是一个涉及“美育”话题的材料作文题。“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是指万物并育之美、自然之美、个性之美,国庆阅兵式上整齐划一的方阵是整齐之美、秩序之美、共性之美。两种美看似对立,实则各有千秋。写作任务很宽泛,可以从社会生活、思想文化等角度来阐述对这两种美的看法,所以能联系到具体现象来谈这两种美的关系都算符合题意。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厘清两种美的性质及关系,二是找到具体现象形象地说明二者之间的关系。所以,本题考查的重点是具象化地表现抽象话题,具体来说有两大问题要解决:
1.要想准确立意,首先要明确两种美是哪两组,是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还是个性之美与共性之美,抑或是包容之美与严整之美;其次,要明确两者之间是非此即彼还是共存关系,是包含还是主次关系。
2.在选材上,选材要刚好能说明两种美的性质和关系,并且可以落实到具体的社会生活、思想文化和文学艺术等现实基础上。如果写成记叙文,两种美要融入情节形成对比呼应关系,落实到人物描写、场景描写中去。如果写成议论文,作为论据的美的形态要能描述其现象,并分别突出其特征。
42
原文
个性在左,共性在右湖南省新化县第一中学
个性是莫扎特歌剧中的多声对抗,共性是贝多芬《欢乐颂》中的大合唱;个性是山坡上五彩缤纷的野花,共性是城市广场上的井然有序。
开篇巧美是什么?美就是个性在左,共性在右。(用比喻,但论点“在左”“在右”没有鲜明地表明“个性”与“共性”的关系。)
(标题形式美,但两者关系定位并不清晰。)
吴一苇
白云草地,失了野花,上帝所应许我们一切美的千姿百态,也失了。所以,美者,不可失个性也。
第2、第3两段的开头有总起句,但并不是论证(
中心的观点句、知识材料的概括句,举例后没法儿再展开分析提升。)
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个性在左,所以有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蓬勃发展;共性在右,所以有了十几个五年计划的高效推进。2020年,中国在确保全部人口“脱贫摘帽”的共同目标完成时,也兼顾了5G、AI等各项创新技术的繁荣。我们新时代的建设者不仅要看到孟子说的“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也
本段应(应看到国庆阅兵式上军人的步履铿锵。该是联系现实印证观点,展开论证时还可以再具体些,要有具体事实的概括描述。如“个性在左,所以有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蓬勃发展”,促进改革开放的“个性”指什么语焉不详,要具体化。)
整齐划一的共性,缔造了《理想国》中的美好城邦。“最大的正义就是各司其职,美美与共。”柏拉图的智慧在书中流淌。在那里,每个人都把本职工作做到极致;在那里,不再有私人财产和贪欲;在那里,人人都怀有一颗善心,一个共同的梦想,没有纷争,没有损人利己。这样的社会秩序,这等伟大的共性,何尝不是一种大美呢?正如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所认为的,接受宇宙给人们的共性,和谐地存在着。共性者,美也!
1984》中的可参差百态的个性,才能避免《怕场景。“同化人类的思情,让人们在身体和心灵上同时臣服。”奥威尔的讲述让人不寒而栗。在《1984》的世界里,不再有百家争鸣的繁荣;不再有真情实感的表达;不再有个性的张扬和万物和而不同的场景。这样的极权社会,当然是丑陋无比的,因为一旦失了个性,就如同天地失了
因为共性,柏拉图的理想之歌千古传唱;因1984》的警示仍留存于人心。而因为个为个性,《性在左,共性在右,中国复兴的英姿势必为世人
前两个例子都是西方的,然后就引出中瞩目。(
国复兴,有些不顺畅。换成我国的例子,再讲中国复兴会更合适。)
43
作文通讯高中版
不足之处
整篇文章没有统一的思路,事例左冲右突,缺乏论证的严整性。要在立意上占据高位,找到论证的支架,然后把材料与观点融合起来,文章才能一气呵成,减少行文的摇摆不定。
写作前不妨先写提纲,行文中用例要紧紧围绕观点有节制地展开论证。文章内容单薄,可把平日熟悉的关于审美的名句和讲审美观念的《病梅馆记》的名段运用于文中。
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升格文个性不失,共性不违湖南省新化县第一中学
个性是莫扎特歌剧中的多声对抗,共性是贝多芬《欢乐颂》中的大合唱;个性是山坡上五彩缤纷的野花,共性是城市广场上的井然有
吴一苇
对偶拟题,观点鲜明。)(
开序。美是什么?美就是个性不失,共性不违。(篇巧用比喻切入,以“个性不失,共性不违”来提出论点,紧扣材料主旨,简明扼要。)
44
名师讲堂升格作文
共性不违方显秩序之美。(
增加这个句子花,上帝所应许我们一切美的千姿百态,也失作为中心句,领起全段,突显文章结构美。)整
了。推崇共性不一定要消除个性,个性不失才齐划一的共性,缔造了《理想国》中的美好城能有百花齐放,才有相互激发的勃勃生机。有邦。“最大的正义就是各司其职,美美与共。”参差百态的个性,才能避免《1984》中的可怕柏拉图的智慧在书中流淌。在那里,每个人都场景。个性不失才有“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
把本职工作做到极致;在那里,不再有私人财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美好世界。(
延伸分析,产和贪欲;在那里,人人都怀有一颗善心,一先指出“共性过头”之害,后议论“个性不失”个共同的梦想,没有纷争,没有损人利己。这之益。)
样的社会秩序,这等伟大的共性,何尝不是一个性不失,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打破种大美呢?难怪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认平均主义吃
“大锅饭”的局面,以先富带动后为,接受宇宙给人们的共性,和谐地存在着。富,所以有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蓬勃发展;共性者,美也!国庆阅兵式上整齐划一的方共性不违,所以有了十几个五年计划的有序阵,其排山倒海的气势就是一种秩序的力量,高效推进,采用中国体制,集中力量办大事。目光所及都是震撼,心中立刻会升腾起一种
2020年,中国在保证了全部人口“脱贫摘帽”无与伦比的壮美。(
列举“国庆阅兵式上整齐的共同目标时,也兼顾了5G、AI等各项创新划一的方阵”这一典型事例论证观点,论据充技术的繁荣。我们新时代的建设者不仅要看实鲜活。)
到孟子所云的“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也应
物极必反,过犹不及。秩序之美达到极致
看到国庆阅兵式上军人的步履铿锵。(联系现就是静止,就会走向固化,然后就会失去生
实,更进一步印证“共性”与“个性”要两者结机。(
承上启下,转入对下文“共性”不能过头合,且行文将原文的“蓬勃发展”具体化了。)
的论述。)奥威尔在《1984》中的讲述让人不寒
因为个性不失,我们万众创新,大众创而栗,“同化人类的思情,让人们在身体和心业,每个人都唱着一首属于自己的灵魂之歌;灵上同时臣服”。在《1984》的世界里,不再有因为共性不违,我们走在创造属于中国的理百家争鸣的繁荣,不再有真情实感的表达,不想国的康庄大道上。个性不失,共性不违,中
再有个性的张扬和万物和而不同的场景。这国复兴势必为世人所瞩目。(
文章以本土事例样的极权社会,当然是丑陋无比的,因为一旦引出中国复兴,洋溢着作者强烈的国家认同失了个性,就如同天地失了白云草地,失了野
感,行文也更有针对性。)
升格点评巧设过渡句、中心句,言之更有序。行文主体先论述“共性不违方显秩序之美”,然后用“物极必反,过犹不及”巧妙过渡,引出“共性”与“个性”两者应共存,再联系现实拓展延伸。行文时时处处紧扣“共性”“个性”说理,章法严谨。
摆事实、讲道理,言之更有据。文章在第2段增加了国庆阅兵式事例,在第3段补充了费孝通的名言,并加入对事例的分析,内容更为充实,达到了高分文的要求。
45
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