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09-12-14T16:33:11.280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09年第22期 作者: 上官书庆[导读] 构建高中地理探究式课堂教学既是新课程的要求,也是实现三维目标的最佳途径。
摘要:构建高中地理探究式课堂教学既是新课程的要求,也是实现三维目标的最佳途径。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采用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就如何构建高中地理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了一些注意事项。 关键词:课堂教学;高中地理;探究式
作者简介:上官书庆,中教一级,任教于河南省渑池高中。先后被评为“有突出贡献的教育工作者”、“文明教师”、“三门峡市优秀教师”、“河南省优秀辅导教师”。
“注重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是本次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构建探究式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既是新课程基本理念的要求,也是实现三维课标的最佳途径。通过探究式课堂教学,可以发展学生提出地理问题、获取地理信息、整理地理信息、分析地理信息和回答地理问题的地理技能、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地理思想。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基本步骤可概括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分析推理——验证假设——归纳概括——总结反思,进一步提高。 一、探究式课堂教学要体现双主体性
在过去的教学观念中,教师多以自我为中心,过多地关注于自己的教和给,忽视了学生的学和得,往往教师讲得又多又辛苦,收效却甚低,可谓是“广种薄收”。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和推进,越来越多的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双主体性上达成了共识。 1.教师是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组织、引导的主体
我们既要意识到“教师永远不能代替学生学”、“一切教学行为都是为了学生的学”,避免搞“一言堂”、唱“独角戏”,又不能矫枉过正,做甩手掌柜、“满山放羊”,使课堂教学偏离课程目标。教师应该把握教学的方向,成为地理课堂教学的“编剧”和“导演”,做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
课程标准虽然给出了内容和活动建议,但是过于精炼,需要进行解读和案例佐证。教材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就是对课标的解读,但由于学生学情的差异性,教材的针对性有时被大大削弱。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认真研究课标,分析教材,并在结合学生实情的基础上重组教学内容,必要时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大胆的增删。同时,要精心设计和调控课堂教学的结构和程序,以更有利于学生的认知和知识的生成。 就探究式地理课堂教学而言,可侧重于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运用引导——发现——探索——归纳方法进行教学。教师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个体发展情况,把教学内容进行拆分、细化,并以多样化的载体形式(资料、视频、图片、实物等)展现出来,在此基础上将教学内容问题化。以提出问题开始,解答问题结束,中间是生生探究、师生探究的过程。在课型组织方式上,可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学生发展状况和课程目标等因素,采用形式多样的课型,如:合作探究式、自主探究式、辩论式、访谈式……等等。在地理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刻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冒险精神、开拓能力和批判精神。 2.学生是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学习、探究的主体
“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是新课程基本理念之一。“把课堂还给学生”是课改专家和一线教师都认可的一个观点,因此,我们必须要更新教学观念,把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到关注学生的学和得上。在教学实践中要结合学生实际,围绕着学生的学和得来设计、组织教学,真正实现学生的教学主体性。对此,我们的做法是:
其一,指导学生制定地理学习计划,加强学法指导; 其二,为课堂教学设计“学案”,提供学习程序;
其三,优化设问,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体验,由渐入深、由近及远、层层推进,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使用学案。
学案(或“导学案”)是立足于学生主体式学习的一种“支架式”教学手段。教师可以把知识准备、问题探究、重难点内容、拓展延伸等教学设计通过学案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知识生成。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使用学案有以下优势: 可以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
有利于教师把时间投入到问题探究环节,优化教学结构;
利于发挥集体备课的力量,使教学更有针对性;操作性强,易于实施等等。 二、探究式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要体现基础性
鉴于不同地区学校硬件、教师水平和学生基础的差异,教师在构建探究式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时要特别注意其基础性,不能为了盲目追求能力提升而使用难度较大的探究问题。我们经常发现有教师把别人的优秀教学设计中的问题照搬下来,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时却发生了“冷场”,经过反思才发现是问题不适合学生,所以探究问题的设计必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一般情况应该遵循宜小不宜大、宜细不宜粗、宜近不宜远、宜新不宜老的设计原则。
三、探究式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要体现实用性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实用性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也是课标的基本要求。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使地理知识与身边的问题结合起来,通过探究赋予地理知识生命力。为此,我们专门收集、组合了相关的问题,并形成主题资源形式,利于在课堂教学中随时调用。
如:邮票中的地理问题、诗歌中的地理问题、其他学科中的地理问题、新闻时事中的地理问题、生活中的地理问题、照片中的地理问题等等。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通过邮票探究地域文化,通过诗歌、古文探究锋面天气,通过新闻探究全球变化、产业调整,通过旅游照片探究地质构造,通过旧城改造时学校旁的工业用地变为居住用地探究地租理论……等等,受到了学生的极大欢迎,课堂气氛活跃,探究积极。
四、探究式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要体现地方特色
学生对出现或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地理现象和问题的关注程度明显要比其他地方高,所以探究式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要体现地方特色,在探究问题的选择上应遵循由近及远的原则。现代地理学越来越关注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关的问题,许多与中学地理教学内容相关的地理现象和问题都能在本地区找到案例。除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章末“问题研究”课题外,如选取“我县气候与农业生产”、“我县地形、土壤与农业区划|”、“我县地形与交通建设”、“我县城市地域形态和内部功能分区”、“我县城市化进程及城市问题”、“我县矿产资源开发现状与保护”、“南涧河城区段治理与开发”、“我县旅游资源开发现状与规划”、“我县可持续发展问题”等等,引导学生搜集资料,深入探究并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只要稍加留意,我们总能找到有较强说服力的地方性教学材料,并使课堂内外的探究活动成为可能。 五、探究式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要体现时代感
探究问题的设计在时间上应具有时代特征,因为根据学生学习心理特征,他们总是较易对新的事物发生兴趣,因此选择近期出现或发生的地理现象和问题能较明显吸引学生的关注,从而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好奇心。同时,与不断出现、变化的地理现象和问题相比,教材内容的更新速度往往较为迟缓。故此,地理教师应该把探究问题的选择作为主题教学资源库建设的一部分工作来进行,及时更新、补充更富时代性和说服力的探究问题。
通过开展探究式地理课堂教学,学生提出地理问题、获取地理信息、整理地理信息、分析地理信息和回答地理问题的地理技能、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与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地理思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崇善.探究式:课堂教学改革之理想选择[M].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6).作者单位:河南省渑池高中邮政编码:472400
On Inquiry Classroom Teaching Pattern in Senior High School Geography Shangguan Shuqing
Abstract: Constructing senior high school geography classroom teaching is not only the requirement of new curriculum, but also the bestway to realize the 3D objective. In teaching practice, the author attempts to adopt an inquiry classroom-teaching pattern and achievesgood teaching effect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points worthy of notice in constructing inquiry classroom teaching pattern in seniorhigh school geography.
Key words: classroom teaching; senior high school geography; inquiry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