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6 新疆农垦经;齐 劳动与社会保障 兵团就业结构分析 ̄一2000~20 1 0 闫海燕胡小平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统计局 新疆 乌鲁木齐830000) [摘要]就业是民生之本,安邦之策。做好就业与再就业工作,关系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 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本文通过近l0年兵团就业人员在产业、行业、地区和单位等的分 布情况,揭示兵团就业结构呈现以下特点:兵团就业总量稳步增长;产业结构呈“一、三、二”格 局;农林牧渔业就业比重较高;非公有制经济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企业就业人员减少,事业和机 关单位就业人员不断增加;就业人员文化素质提升、专业技术水平提高、技能结构趋于优化;南 疆垦区就业人数增加较少、就业比重下降,北疆垦区就业人数增加较多、就业比重相应上升。指 出兵团就业仍存在食之者众、生之者寡、青壮年文盲人口比重高、就业质量下降等突出问题,探 索新时期扩大就业的途径,为兵团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新农保试点现状贫困地区 一、就业结构现状 服务业由第三产业划人第一产业,剔除此因素, 全社会就业人数包括单位就业人员、私营企 第一产业实际增加1.8l万人)和9.2万人(实际 业就业人员和个体劳动者等,反映一定时期全部 增加12.2万人)、第二产业减少O.42万人,兵团 劳动力资源的实际利用情况。近l0年来,兵团就 三次产业就业结构为46:20:34,与2000年的47: 业总量稳步增加,全社会就业人员总量由2000 23:30相比,第一、二产业就业比重分别下降1个 年92.58万人发展到2010年106.18万人.,l0年 和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4个百分点。10年 增加13.6万人,增长14.7%,年均增长1.4%,低 数据变化显示,兵团以农业经济为主,吸纳就业 于同期自治区就业人数33%的增长率及年均 人数最多,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呈稳中略降趋势; 2.9%的增长率。 第三产业就业人数自1999年超过第二产业后, (一)就业的产业结构 就业比重快速提升;第二产业中建筑业人数减 兵团三次产业就业结构呈“一、三、二”格局。 少,采矿业、制造业和电力、燃气和热水的生产和 2010年,兵团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分 供应业就业人数基本稳定。 别为48.63万人、20.98万人和36.56万人,与 (二)就业的行业结构 2000年相比,第一、三产业就业人数分别增加 即就业人员在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分布情况。 4.81万人(2o03年国民经济行业调整,农林牧渔 2010年末,就业人数最多的种植业、制造业、批发 [作者简介]闰海燕(1966一),女,汉族,山东人,大学本科学历,高级统计师、调查分析师、经济师,现任兵团统计局社会 科技贸易处处长,研究方向:兵团就业、人口和科技;胡小平(1966一),男,汉族,陕西人,大学本科学历,现任兵团统计局经 济信息处处长,研究方向:信息技术应用。 XINJlANGSTATEFARMSECONOMY 劳动与社会保障 新疆农垦经矫 逐步减少、就业比重降幅较大。 (五)就业的单位结构 2o13.6 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及教育行业,这 5个行业就业人数分别为41.07万人、11.85万 人、9.37万人、5.25万人和4.38万人,分别占全社 指单位就业人员在企业、事业和机关单位分 布情况。单位分企业、事业和机关单位,企业是从 事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以生产或服务满 足社会需要,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依法设立 就业人数的比重为38.7%、11.2%、8.8%、4.9%和 4.1%,就业比重与2000年相比,降幅较大的是种 植业和制造业,分别下降4个和1.6个百分点,交 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及批发零售业分别上升 1.7个和0.9个百分点。从10年来就业的行业结 构变动趋势看,由于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 种植业就业人数持续减少,制造业就业人数基本 持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和新兴行业的不断壮 大,使服务性行业中的多数行业就业人数增加、 就业比重上升。 (三)就业的所有制结构 即就业人员在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类型 单位的分布隋况。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和集 体经济,非公有制经济是指公有制经济不包括的 其他各种经济类型经济。兵团全社会就业人员 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单位等公有经济就业人数由 2000年68.73万人减少到2010年57.31万人,占 全社会就业人数比重由2000年74.2%下降到 2010年54%,降低20.2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 就业人数继2007年突破40万人后,2010年末达 到48.86万人,占全社会就业人数比重由2000年 25.8%上升至46%。兵团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就业 规模持续扩大的增长点,在优化经济结构、促进 市场竞争、方便职工群众生活等方面发挥着越来 越大的作用,在创造就业岗位、吸纳就业、促进社 会稳定、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做出了贡献。 (四)就业的城乡结构 在此指就业人员在兵团和各师直属单位与 团场的分布情况。就业人口的城乡分布,是特殊 经济意义的就业区域结构,在农业就业人员占较 大比重的兵团,显得尤为突出。2000年,团场就业 人数占兵团就业总数72%,自2003年开始,团场 就业人数占兵团就业人总数比重首次低于70%。 2010年末,62.9%的就业人员在团场就业,比重较 2000年下降9.1个百分点,37.1%的就业人员在 兵团和各师直属单位就业。总体趋势看,兵团和 各师直属单位就业人数不断增加,团场就业人数 l 44 I  ̄J ~G s F 只Ms Eco~0My 的盈利性的经济组织,在统计上包括实行企业化 管理、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事业单位 一般指以增进社会福利,满足社会文化、教育、科 学、卫生等方面需要,提供各种社会服务为直接 目的的社会组织,不以盈利为直接目的,在统计 上不包括实行企业化管理、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 事业单位。国家机关是指国家为行使其职能而设 立的各种机构,是专司国家权力和国家管理职能 的组织。2010年,兵团单位就业人员68.25万人 中,企业、事业和机关单位分别为57.62万人、8.21 万人和2.42万人,分别占全部单位就业人员 84.4%、12%和3.6%。与2000年相比,单位就业人 员总数减少2.4万人,其中企业减少4.57万人,事 业和机关单位分别增加1.52万人和0.65万人,企 业单位就业人员占单位就业人员比重下降3.6个 百分点。事业和机关单位比重分别提高2.6个百 分点和1个百分点。 (六)就业的文化结构 在此利用兵团第一次(2004年)、第二次 (2008年)全国经济普查资料(简称兵团一经普、 二经普,下同),分析兵团就业人员文化素质情 况。2008年,兵团就业人员中,研究生及以上、大 学本科、大专、高中和初中学历人员分别较2004 年增长38-3%、106%、66.9%、32.1%和20.1%。4 年数据变化显示,兵团就业人员文化素质不断提 升,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增长幅度超过 100%,明显高于大专及以下学历的就业人员。 (七)就业的技能结构 在此利用兵团一经普、二经普资料,分析兵 团就业人员专业技术职称情况。2008年,兵团具 有高级技术职称的就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员比 重由2004年7.5%上升到2008年9%,提高1.5 个百分点;中级技术职称人员比重上升1.3个百 分点;初级技术职称人员比重下降2.7个百分点。 2o13 6 新疆农垦经;齐 劳动与社会保障 兵团高级技术职称、中级技术职称和初级技术职 称人员分别较2004年增长47.6%、27.3%和 (二)青壮年人口中不识字人口比重偏高 据兵团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暨人口统计调 查资料显示,兵团l5岁~44岁青壮年人口文化素 16.9%,其中高级职称人员增长幅度较中级和初 级职称人员分别高20.3个和30.7个百分点,表 质普遍提高,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0.3年(2005年 美国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已达到 13.63年,日本达到12.9年),较全国和新疆平均 明兵团就业人员专业技术水平稳步提高,技能结 构趋于优化。 (八)就业的地区结构 水平分别高0.2年和0.4年。但不识字人口近2 万人,占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为1.4%,较全国和 指就业人员在各师分布情况,是生产力布局 的组成部分,与经济发展、生产力水平、自然地理 条件以及政策影响紧密联系。2010年末,各师中, 就业人数最多的第八师27.29万人、第一师1 1.52 万人和第六师1 1.38万人,这三个师就业人数合 计占兵团全社会就业总数47.3%;第二师、第三 师、第四师和第七师就业人数在7万人一1O万人 之间;第十四师就业人数最少,仅1.4万人。从南 北疆看,南疆第一师、第二师、第三师和第十四师 就业人数共计28.37万人、较2000年增加1.04万 人,占兵团全社会就业总数26.7%、较2000年下 降1.7个百分点;北疆各师就业人数共计77.8l万 人、较2000年增加8.74万人,占73.3%、较2000 年提高1.7个百分点。从10年全社会就业人数变 动隋况看,南疆垦区就业人数增加较少、就业比重 下降,北疆垦区就业人数增加较多、就业比重相应 上升。 二、主要问题 (一)食之者众、生之者寡问题突出 企业法人单位是独立的盈利性组织,事业单 位广泛分布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与民生关 系密切的领域,是政府提供公益服务的主要载 体。企业是公共经费的生产部门,事业和机关单 位是消耗部门,事业和机关单位的正常运转需依 靠财政供养或部分供养。2010年,兵团单位就业 人员总数较2000年下降3.3%,其中企业下降 7.3%,事业和机关单位分别增长22.7%和36.7%。 2000年、2005年和2010年,事业和机关单位就 业人数占企业就业人数比重分别为12%、16.9% 和1 8.5%,企业就业人数持续减少,而事业和机关 单位财政供养或部分供养人数快速增加,呈现食 之者众、生之者寡加大趋势。 新疆平均水平分别高0.3个和0.5个百分点。兵 团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 盲的“两基”教育工作已开展近l0年,但“两基” 攻坚目标巩固仍是一项长期复杂和艰巨的任务。 (三)灵活就业增加,就业质量下降 由于就业方式多样化,兵团从事个体劳动等 灵活就业和非正规就业人数明显增加,2010年 末,兵团私营、个体和其他劳动者占全社会就业人 员35.7%。由于灵活就业和非正规就业多为临时 性、阶段性或季节性劳动用工,雇佣双方通常未完 全执行《劳动合同法》,劳动者基本上享受不到实 质性的社会保障和福利等待遇,工资收人较低且 不稳定,容易因企业破产解雇、工薪报酬等引发劳 资纠纷。 三、几点建议 近年来,兵团坚持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 发展的突出位置,全面实施就业促进法,继续落 实一系列扩大和稳定就业政策措施,就业规模不 断扩大,就业领域进一步拓宽,就业层次趋于多 样化,为兵团经济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奠定了基 础。但如何实现就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面临 的重大问题,为此,建议如下。 (一)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近年来,随着兵团经济快速发展,兵团就业 总量不断扩大,就业弹性(指就业增长率与经济 增长率之间的比率,即经济增长对劳动力的吸纳 能力)提高,兵团就业弹性系数由2009年0.086 提高到2010年0.881,经济每增长l%带动就业 人数增加,2009年增加859人、2010年增加1878 人。就业增长促进经济发展,而经济持续增长带 来就业增加,实现经济发展和就业增长良性互 眦~G STATE FARMS ECONOMY J 45 J 劳动与社会保障 新疆农垦经;齐 201 3.6 动,是就业规模持续扩大的基础。 (二)加快团场城镇化建设步伐 团场是兵团经济和屯垦戍边的重要载体。以 高起点的科学规划为指导,加快发展团场非农经 济,特别是发展团场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农业 产业化,可吸纳较多劳动力,充分发挥团场小城 镇与农产品产地距离近、原材料运输费用少等比 较优势,创造条件实现农业富余人员的就近就地 转移,增强团场小城镇的人口集聚和产业集聚能 力,进而提升团场小城镇对就业的吸引力。 (三)积极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第三产业能大量吸纳劳动力就业。2.010年, 兵团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为34.4%,与北京 74.1%、上海58.5%等相比,比重明显偏低;兵团 第三产业增加值比2000年增长12.4%,与同期生 产总值增长速度12%仅高0.4个百分点,对经济 增长的拉动作用有限。从第三产业就业内部结构 看,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业、教育和住宿餐饮 业等传统服务业所占比重较大,信息、科研、金 融等新型服务业发展仍然不足。应重点发展需 求潜力大、吸纳就业多的服务行业,提升传统 商贸流通业服务水平,鼓励团场开发房地产 业、商贸流通业、旅游业、仓储运输业和建设集 贸市场,扶持文化传媒、中介服务和社区服务 等第三产业发展。 (四)大力扶持非公有制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是吸纳就业的主要力量。促进 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是实现就业规模持续扩 大的重要途径。兵团各级党政要为非公经济和中 小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大政策扶持力 度,完善投融资渠道;加大科技投入和对高新技 术产业扶持力度,培养骨干企业、鼓励和引导中 小企业走资产集聚、品牌集聚的发展之路,实现 中小企业由数量向质量、由粗放向集约、由外延 向内涵发展的转变。 (五)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 兵团劳动力素质亟需提高。据2010年兵团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暨人口统计调查10%抽样 调查数据显示,兵团l6岁及以上人口中,高中、 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占34.4%,初中和小学 r——————一 I46{XlNJIANG STATE FARMS ECONOMY 占65.6%,大量需要从团场第一产业转移到第二、 三产业就业的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更低。在兵团加 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发 展空间日益缩小、技能型产业发展和产业升级加 快的背景下,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适应新形势 的需要尤为迫切。 (六)进一步完善劳动力市场 完善劳动力市场,充分发挥其配置劳动力资 源的功能。有效的劳动力市场能及时传递就业信 息,降低劳动力流动成本,提高劳动力资源配置 效率。大力培育劳动力市场,完善信 e,HE务、中介 和再培训功能,努力构建高效、有序的劳动力市 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功能。 (七)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按照全国统一部署,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 革,促进公益事业发展,满足职工群众公益服务 需求。按照国家政策和以事定费的原则,结合不 同事业单位的具体特点和财力,对不同类型事业 单位实行不同的财政支持办法,提高资金使用效 益,切实解决食之者众、生之者寡问题。 (责任编辑:刘清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