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西方经济学》讲义 第一章 导论

来源:伴沃教育


第一章 引 论

一、教学目的

本章讲授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方法、目的,总体概括西方经济学基本内容,

了解什么是现代西方经济学,它企图解决什么问题,并明确为什么要学习西方经济学,应持怎样的态度去研究西方经济学。使学生不仅对西方经济学有梗概了解,而且能够确立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贯穿于西方经济学整个学习过程中。

二、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西方经济学的含义,研究对象的特性,分析方法的特性。 三、教学难点

西方经济学的双重性质的分析理解 四﹑教学方法

讲授和讨论相结合 五、教学安排

本章安排2个学时

六﹑教学步骤 (一)课程导入

在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对象的比较分析中展开教学,特别针对学生把马克

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相对立的、认为政治经济学无现实意义等模糊认识,从社会经济活动具有社会性和自然性两方面属性入手,引申对西方经济学研究对象与方法的讲授分析。提出问题引发学生边思考、边讨论、边讲授,例如: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有什么区别?由此导致两大理论体系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对立或互补)?从西方经济学对象与方法的了解中如何体会认识和研究经济现象的思维方式应发生的变化?

这一章从整体上概括西方经济学研究对象、主要分析方法及为什么研究西方经济学?如何研究西方经济学等。通过学习,要求了解什么是现代西方经济学?它研究经济活动的什么内容?企图解决什么问题?所运用的主要分析方法有什么特点?同时要明确为什么学习西方经济学?在学习和研究中应持怎样的态度(或者说应确立怎样的指导思想)。

(二)授课内容:

第一节 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是一个内容相当广泛而松散的名词,它可以泛指大量与经济问题有关的各种不同文献、资料和统计报告,总结起来至少包括三种领域的文献:

第一,企事业的经营管理的经验和方法总结。如企业质量管理分析。强调:完整的研究体系而非一个具体操作方法。特点:偏重于纯粹的管理技术。

第二:对某一领域(部门)专题研究成果。如环境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等。特点:仅涉及经济生活中的某一特定领域,技术分析较上一类少,经济理论成分较上一类多些。

第三:经济理论的研究。主要内容为经济理论及根据经济理论指定的经济政策和有关问题的解决途径。包括:对经济的历史性研究、对经济问题的研究方法论体系、对经济现象的纯理论研究。

这里涉及的主要是纯理论研究中的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且是占主导地位的。 一般来说,我们通常所说的现代西方经济学是指:1930年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1

在西方经济理论界有重要影响的(主流的)经济学家的经济学说或基本理论。 本节内容拓展

一、经济学(economics)研究什么

研究社会如何利用相对稀缺的资源,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无限多样需要的一门社会科学。

二、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资源配置问题

1.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 (What) 2.如何生产? (How)

3.为谁生产? (For Whom)

现代经济中解决上述问题的基本方式:

1. 政府统一决策 2. 市场机制调节 三、经济学的两个分支

1、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

以个体经济单位为对象,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涉及的内容是单个市场的均衡价格和产量的决定。

2、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

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为对象,研究整个国民经济的经济行为,涉及的内容是整个社会的价格水平、总产量、就业水平和其他经济总量的决定。

3、二者的关系 ①区别: 区别 微 观 经 济 学 宏 观 经 济 学 名称 小(个体)经济学、大(总体)经济学、收价格理论 入理论 主要理论依据 古典经济学(马歇凯恩斯经济学 尔) 基本假设 资源稀缺、充分就需求不足、存在失业 业 分析方法 个量分析 总量分析 资源的配置和利用 分析对象 分析重点 主要目标 调节机制的重点 资源的配置 居民、厂商等经济个体 市场价格 个体利益最大 看不见的手 (市场的作用 资源的利用 整个国民经济 国民收入 社会福利最大 看得见的手 (政府的作用) ②联系 个体经济行为,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行为。宏观经济学有其微观基础。如果说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整个森林,那么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森林中的一棵树木。

2

四、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1、实证分析(Positive analysis)和规范分析(Normative analysis) 2、均衡分析(Equilibrium analysis) 3、边际分析(Marginal analysis)

4、静态分析(Static analysis)、比较静态分析(Comparative Static analysis)和动态分析(Dynamic analysis)

5、经济模型 (Economic models)

第二节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

资产阶级经济学经历了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庸俗经济学和庸俗经济学后这四个阶段的发展后,逐步演变为现代的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我们一般通称为西方经济学,直接来源于马歇尔创立的微观理论和凯恩斯创立的宏观理论。

一、重商主义(17 世纪和18世纪)

代表人物有配第(1623—1687),英国,代表作《政治算术》(1676—1690)。

二、古典经济学(18世纪――19 世纪30年代)

代表人物有

② 亚当· 斯密(1723—1790),英国,《国富论》(1776)—绝对成本学说。 ②大卫· 李嘉图(1772—1823),英国,《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1817)——

比较成本学说。

三、庸俗经济学(传统经济学) (19 世纪30 年代—20世纪30年代)

1. 边际效用学派(19世纪70年代) ① 杰文斯(英国)—英国学派 ② 门格尔(奥地利)—奥地利学派 ③ 瓦尔拉斯(瑞士)—洛桑学派 2.传统经济学—自由放任

①马歇尔(1842—1924),英国,《经济学原理》1890年。 ②瓦尔拉斯(1834—1910),瑞士,《纯粹政治经济学》,1874年。 3.传统经济学的三次修改和补充

①1933年,张伯伦《垄断竞争理论》,罗宾逊《不完全竞争经济学》—垄

断。

②1936年,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

经济)。

③1939年,希克斯《价值与资本》—序数效用论。 四、庸俗经济学后(现代经济学)(20世纪30年代以后) 1.新古典综合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3

微观经济学:第一次和第三次修补的传统经济学

代表人物萨缪而森

宏观经济学:第二次修补的凯恩斯主义

2.经济学的其他流派(20世纪70年代) 货币主义 供给学派

理性预期学派 新剑桥学派 新奥地利学派 新制度学派

事实上,西方学者的理论,随着历史条件的变迁,而不断改变其说法,本身表明理论的演变性质,理论总是要随着经济现实的变化而不断发展。

第三节 西方经济学企图解决的两个问题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告诉我们:上层建筑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作为西方社会上层建筑的西方经济学当然也企图为其经济基础的资本主义做出贡献。具体来讲,西方经济学企图为资本主义解决两个问题:

第一,在意识形态上,宣传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和优越性,从而加强对该制度永恒存在的信念。

第二,总结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运行的经验并把经验提升为理论.以便为改善其运行,甚至在必要时为拯救其存在提供政策建议。

从上述两个问题中可以看到,西方经济学具有双重性质,它既是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又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经验总结。

第四节 对西方经济学应持有的态度

西方经济学的双重性质决定我们对它应持有的态度:

首先,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要抵御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侵蚀,所以,在整个理论体系上或总体倾向性上对西方经济学持否定态度。

其次,我国正在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它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很多共同之处,所以,对西方经济学中反映市场经济规律又符合我国国情的先进经营管理方法和经验应加以吸收和借鉴。

第五节 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

4

[这里要注重:联系实际讲,针对学生对市场经济的认识,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本评价进行分析。例如,我国是否应建立市场经济体制?马克思主义是否过时,它的科学性是否存在?应如何认识?]

第一,注重辨明理论上的是与非,认识西方经济学的有用之处与否,需要认真研究西方经济学。认识和研究西方经济现实,首先注重理论研究,但由于西方经济学具有双重性质,即一方面是市场经济运行的经验总结,对市场经济运行一般规律的研究,并为政府政策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提出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又是西方意识形态的表现,在研究中力求证明资本主义制度的完美、和谐、有效率,所以必须深入研究西方经济学,以期能够辨明可运用、可借鉴的有价值的成果和不适合我国国情的观点、主张。

第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要求研究西方经济学。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须了解西方的国情,特别是经济方面的情况,而西方有关的经济论著和报道会有大量的西方经济学术语和理论观点,并且理论本身也是现实的反映。同时了解西方政府的政策,包括对外政策,也需要研究其经济理论,因为正是这些理论为政策提供了依据。

第三,作为基本理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各经济专业学科及各应用学科的基础课程,要进一步学习专业与应用学科,如会计、统计、部门经济、价格等等,都要研究基础理论。

第四,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需要批判地借鉴西方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狭义政治经济学是对自由竞争资本主义详尽研究而建立的科学体系,自产生以来,一直遭到一些西方学者的攻击与非难,虽然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本质关系的分析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是科学的,但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特别是要发展马克思主义,又必须研究西方经济学。首先,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了解它的对应面,只有正确分析、认识西方经济学,把他们的理论同现实联系起来加以实事求是的分析,才能认识它的科学成分与非科学成分,才能坚持真理;其次,发展马克思主义,也要研究西方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狭义经济学是在对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批判、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在《资本论》中,吸收了许多资产阶级经济学中的科学成分和因素。事物是不断发展的,资本主义也在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也要丰富和发展,就是要对当代资本主义出现的新现象、新特征,给予马克思主义的回答。这要求我们很好地研究西方经济学理论,因为,它是近一个世纪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变化而产生和积累起来的。

[应思考:没有理由认为,马克思提出的观点,西方学家不是同样提出问题进行研究,就是西方理论错误,因为它们是作为不同的经济学家,从不同时期,不同角度论述问题;也不能认为,西方学者论述的原理,马克思那里没有分析,就是马克思主义不科学、过时,因为不同经济学家作为不同利益的代表所研究分析的内容必定有不同。任何理论都不会是穷尽了的真理,都需要不但完善和发展。西方经济学中的不可取之处不必去掩饰,非科学之处也不必去掩盖。]

第五,学习西方经济学有助于我们培养新的思维方式,用理性的、边际的、实证的思维方式观察和分析人类行为,理解各种社会制度和组织的性质,对我们生活在其中的各种社会现象从经济学的角度做出科学的解释(使辨证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提高)。特别是在我们已经学习了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以后,进一步学习西方经济学,通过对这两种不同的经济学体系的比较,可以使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复杂的现实世界。毫无疑问,当我们能够用一个经济学家的头脑去分析我们周围发生的事情时,我们会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如运用这些思维方式在我们面临选择时帮助我们做出理性的决策。比如,如何把一生有限的时间在学习、工作和闲暇之

5

间合理配置以求得人生最大的满足?如何根据自己的资源禀赋选择最有利于自身发展的职业?如何在眼前利益得长远利益之间做出平衡?如果你是一个学生,如何在各门课程学习中分配时间以求得期末考试(或入学考试)的总分最高?如果你是一个消费者,如何在衣食住行等各种消费中做出预算决策?如果你是一个企业的管理者,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定产或定价策略?经济学虽然不能提供具体的答案,但却能为我们提供各种决策的思路和工具。再如还有助于我们了解公共决策的性质并对各种公共政策做出合理的评价。比如,作为一个纳税人和选民,开征利息税对你会产生什么影响,你对政府即将推行的农村费税改革持什么态度?作为一个政策制定者,你如何判断当前收入不平等的程度,如何在平等与效率之间做出平衡?总之,要洞察复杂的社会现象,要成为一个聪明的消费者、企业管理者和行政管理者,要认真履行一个公民的责任,就必须懂得一些经济学知识。

第六节 本教材的特点

由于我国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目标首先要求学员们能够辨别西方经济学的有用和有害之处,然后把有用的部分结合我国的国情用于经济建设。为了适应我国学员的不同要求,决定了本教材有以下特点:

第一, 西方经济学是随着历史条件的变迁而不断改变其内容的学科,特别是在

20世纪60年代中期之后,改变比较突出。而现代主流经济学构成现代西方经济学教科书的主要内容,而其他派别的学说仅在必要时加以非常概略的介绍。

第二, 本书所介绍的西方经济学说限于基本理论框架、主要的理论、及其发展

的线索和重要的应用方面,对于那些细枝末节 特殊事例以及本书所引起的有兴趣和疑难问题,由于篇幅所限,本书一概略去。

第三, 由于初学者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为了帮助读者从正反两方面辨别西方

经济学,本书除了介绍西方学说以外,也将对它进行必要的分析和评论。本书的每一章末,均设置了名为结束语的一节。结束语首先对该章所介绍的西方经济学的内容加以总结,然后提出本书作者对这些内容的看法。

第四, 对于本书每章后的结束语中的评议部分,它所含有的对西方经济学否定

的意见往往多于肯定的意见。

总之,本书企图帮助读者在整个理论体系上觉察到西方经济学在意识形态上的有害之处,从而对它持否定态度,而与此同时,又能在具体内容上看出它的有用的地方,并且结合我国的国情加以借鉴和吸收。只有这样,才能对西方经济学“弃其糟粕,取其精华”,达到“洋为中用”的目的。 七、作业布置

基本概念:稀缺性;经济模型;微观经济学。 思考题:

1、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2、为什么在我国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目的不同于西方?

3、试述西方经济学企图解决的两个问题及两重属性。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