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本贯通”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来源:伴沃教育
“高本贯通”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

研究与实践

摘要:近年来,高等职业学校与应用型本科学校联合实施“高本贯通”人才培养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广大高职学子的学历提升诉求,畅通了技术技能人才向应用型人才转型升级的上升通道,在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两种教育体系架设了“职普融通”的桥梁和纽带。教育类型的特征直接影响了高职专业的培养模式和相关机制,需要从专业层面优化对人才培养的设计与实施进行序化调整。本文主要从贯通专业实施教学管理涉及到的培养目标、培养计划、师资力量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完善“高本贯通”培养模式,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高职院校;高本贯通;人才培养;教学管理

基金项目:本文是黑龙江省职业教育学会“十四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高职院校高本贯通教学管理研究与实践》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HZJZ2021068

作者简介:

1.张志远(1978--),男,吉林白城人,讲师,主要从事高职教学管理 2.李茉(1984--),女,黑龙江哈尔滨人,讲师,主要从事高职教学管理 引言:高职院校与应用型本科学校开展高本贯通人才培养,适应了当代社会多元化人才培养的需求,也是我国构建现代教育体系,深化职普融通的重要体现。目前,随着“高本贯通”人才培养的逐步深入,单纯对标高职人才培养要求对贯通专业实施闭环管理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和实施提出了具体要求,指明了方向,明确了工作目标和基本要求。

一、高职院校“高本贯通”人才培养实践现状

高职院校“高本贯通”培养应用型人才工作正处于探索实践阶段,初步实施活动已经实现了专业性人才的培养与输出[1]。但其工作具体推进过程中依然有诸多不足。现将高职院校“高本贯通”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整理如下:

(一)培养目标不清晰[2]。高职院校“高本贯通”培养工作目标,是培养专业技术性人才,其目的重点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进行训练。但从实际情况而言,大部分高职院校“高本贯通”培养目标的设定依然是重专业理论基础,轻专业实践培养。这种错位的人才培养目标分析取向,会直接导致人才输出品质的下降。同时,高校日常进行学生管理过程中,自然也对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考察比重相对减少,此种方式下培养出来的人才,也容易出现个人发展目标不清晰的问题。

(二)缺少长远的培养计划。高职院校“高本贯通”培养工作具体实践期间,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当前只停留在短期应用型人才输出的状态,缺少长期且有序的人才安排与管理计划,会导致高职院校各项活动研究和管理时,只能从学生的当前学习层面进行分析,并不能结合市场的实际情况,研究人才培养的方向。此种状况会导致的结果,一种是学生未来就业问题堪忧,一种是学校人才培养体系无法顺利构建。

(三)师资力量薄弱。高职院校教师水平还停留在基础阶段,只能为学生提供专业技能理论,实践技能训练与市场需求之间已经形成了断层。此种情况下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其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也不会很高。

二、推进高职院校“高本贯通”人才培养的方法 (一)清晰了解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高本贯通”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重新做好培养目标的界定,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方面起到了引导性作用。一方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需要将教育目标从专业理论教育向着专业实践层面转化;另一方面,是做好学生能力培训目标方面的勘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为高职院校后续工作的长效性推进带来了更为可靠的实践保障。

高职院校开展“高本贯通”人才培养工作安排期间,为了确保各项工作能够协调有序安排,一是要结合实际情况,重新对专业理论、专业实践等教育内容进行分析。做好高职院校日常教育活动方面的调整,将高职院校贯通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更加明确化。二是高职院校对学生能力进行考核与分析时,要将专业技术实践部分要点进行细化,使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也能够清晰未来发展方向,这也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清晰化推进的重要条件。

在国家人才培养政策的引导之下,高职院校进一步细化技术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使其开展方式进一步明朗起来,不仅有助于教育工作的后续推进,也有利于专业技术人才的输出。

(二)制定长远性培养计划

高职院校“高本贯通”的人才培养工作的展开与推进,需要长期发展计划,以及详细化等人才输送体系。前者强调学校制定长期性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后者则重点在于构建学生在校学习、校外实习等部分协调对应的教育实践规划。

高职院校做好贯通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工作,管理人员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更具长远性的人才培养计划,主要包括:一是高职院校贯通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一方面是对本届学生的教育内容进行详细化剖析,另一方面,在于做好高职院校和本科学校不同学段计划的分析和衔接;二是高职院校“高本贯通”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工作,在于做好学生校内学习、校外实习等部分的工作梳理;三是定期对高校所制定工作计划进行梳理、总结,对于其中不够合理,或者是存在异常的部分做出对应性调整;四是为了确保贯通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计划能够科学、长期性推进,要充分利用智能化、大数据等手段对人才培养工作进行数据分析。以数据为导向做好多方面调整,满足了高校应用型人才长期培养的需求。

推进高职院校“高本贯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并不是短期性发展计划,而是一项长期化的推进策略。因此,拥有长远的工作计划,是给该项工作高质量完成的关键性条件。

(三)推进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

贯通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安排与落实过程中,师资队伍的建设为该项工作的实践提供了保障。简单来说,提升师资力量,重点在于改进教师的教学思维,提升教师技术理论储备和实践能力跃升。

高职院校进行师资队伍能力提升方面的工作安排时,结合“高本贯通”的教育导向,重新进行师资队伍层面的调整与安排:一是定期组织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新理念的学习,帮助教师通过第三方平台资源学习、学生需求分析等方式,不断地纠正错误的教育教学理念,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二是教师定期到合作企业进行实践锻炼,确保课堂技术要点的教学与社会需求相互匹配,为后续学生就业做好准备;三是教师之间要形成小组辅助机制,相互学习,相互监督,在对比中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四是充分利用教师评价制度,组织教师在每一部分课程教学结束后,依据课堂学习状态、作业反馈情况等,帮助教师在自我反思和总结中成长。

高职院校推进“高本贯通”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师教学水平的不同会与学生学习效果产生直接关联,要对教学团队建设给予高度重视和持续均衡投入,为高本贯通人才培养工作提供引导。

结论:综上所述,高职院校“高本贯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实践分析,是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生动体现。从总体来看,明确界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长期性衔接培养计划、加强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等贯通专业提升培养有效性的主要着力点,要坚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进一步提升贯通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服务龙江经济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钟华.职业教育“高本贯通”人才培养研究——以上海市试点为例[J].当代职业教育,2022(04):92-101.

[2]董强,张洪丽,刘爱华,等.机械专业“3+4”中本贯通培养课程体系建设[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2(03):127-12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