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是一种简单而又高深的运动,练气、蓄劲、健身、养生、防身、修身,一辈子受益无穷。经常练习太极拳,对于中学生的身心发展也会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让太极拳做为校本课程,走进校园,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已成为学校领导的共识。培养学生的运动爱好和专长,促进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及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特别是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弘扬国粹,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也是从事教育工作者的义务和使命。使学生自觉积极的进行体育锻炼,以全面发展体能和提高所学运动技能水平,让学生真正爱上运动,自觉增强体质,形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培养积极的自我价值感,为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奠定基础。
东长寿学校全体师生齐动员学习太极拳,教师们经过暑假的学习已经熟练的掌握太极拳,开学后每班选派两名学员由蔡志斌主任集中培训,让他们协助班主任和包班教师教学生。
通过开发太极拳做为校本课程,让全体学生了解中华太极拳的历史渊源。 把“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灌输到每一位师生当中,通过太极拳的教学进行团队教育、进行仪态教育、进行美育教育等。
课题研究的目标
3.通过从太极拳的最基本的动作——手形和步形开始认识和学习,来进一步加深对太极拳基本手形和步形的掌握。让学生去亲身体会我们中华太极拳所表现
的“内外合一,形神兼备;心动形随,形断意连”的民族风格。
4.通过经常锻炼,增强身体各部分肌肉、关节和韧带,改进和提高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的机能,增进健康。
5.太极拳对班级的凝聚力,推动班风和校风建设的重大作用,及对教学成绩的良性影响。
课题研究的内容
1. 探索中学生练习太极拳对身体的柔韧度、协调性、灵活性的影响。 2.研究中学生练习太极拳对消除压力、放松身心、平心静气的作用。 3.探索太极拳对增加神经系统的灵敏性的影响。
4.研究中学生练习太极拳对其修养品德、培养毅力、团队精神的影响。
研究思路和方法
1.太极拳做为我校的校本课程,师生共同学习太极拳。学校把太极拳视频放入校园网,已在本学期推广。
2.对学生发放表格式问卷调查,涵盖防治各种疾病、身心健康等生理和心理影响的诸多方面。
3.研究中学生练习太极拳对其修养品德、培养毅力、团队精神的影响。 4. 扩大了我校对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使得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缘于太极拳而更加了解我校、宣传我校。
太极拳是综合了历代各家拳法,结合了传统导引、吐纳的方法,著重练身、练气、练意三者之间的紧密调协的拳术。练习太极拳时一方面可锻炼肌肉,舒筋活络;另一方面又能透过呼吸与动作间的相互配合,对内脏加以按摩锻炼,达到强身健体、养生保健的作用。从而能够达到静心养气的效用,尤其能够十分显著的降低抑郁、焦虑、困惑等其它消极情绪。 一、太极拳对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学生在练习太极拳时,要求精神专一,全神贯注,意动身随,神舒体静,对神经
系统起到调节作用,有益于大脑皮层兴奋抑制的调整,进而调整身体各系统、器官的功能,学生身心都起到了积极调节作用。 二、太极拳对呼吸系统的作用
增强心脏功能,改善循环系统,扩大肺活量。大量的研究表明,通过太极拳的练习能够有效地增大肺活量,并对各种呼吸系统疾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三、太极拳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在进行太极拳练习时,由于腰部的转动,膈肌和腹肌活动对肝脏和消化道的“按摩”,可使人体内新陈代谢旺盛,消化、吸收机能增强,糖元含量增多,促进了体内血液循环,提高了胃肠的张力、蠕动、消化和呼吸的能力,促进了消化腺分泌和消化道的运动,使内脏的组织器官的生命力得以加强。 四、太极拳对运动系统的作用
练习太极拳时,要求四肢“节节贯穿”,“一动无有不动”,下肢虚实分明,并将重心缓慢而连续不断地转换,各种步法的单腿支撑动作以及青少年进行架势套路练习和功力训练,均能提高腿部的支撑重点和平衡能力以及下肢肌肉的力量,对肩﹑腰﹑关节瘀血等疾病均有防治作用。 五、太极拳有利于中学生情绪稳定发展
太极拳也讲究虚静,可以培养人的最佳情绪。虽然是实实在在的动作,但太极拳要求动作松柔虚化、连绵不断的运动中求静。虚静有利于中学生的修为、培养一种虚怀若谷、恬淡无欲的心理,保持稳定的情绪。
六、习练太极拳有利于中学生陶冶情操,形成最佳情感体验
太极拳纯任自然、阴阳变化、对立统一、陶冶人的和谐观念。太极拳处处讲究自然,动作、呼吸没有牵强之处。中学生在经常练习中,逐渐养成一种顺乎自然、天人相通的观念,尊重和理解他人,这样就可以升华人和社会之间、人和人之间、人和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有了这种和谐关系,学生心境就会自然、平和、愉快。 七、具有健美作用
太极拳的顶悬、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松腹开胯、敛臀等身法要求,加上在练习时的腰部旋转,使练习者的全身肌肉得到充分锻炼,保持良好的体型。 总之,太极拳性命双修,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色,通过培养精神状态的健康来促进身体、心理健康,是促进中学生身心发展不可多得的古老的心理体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