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文学 对州 《儒家文化的困境——近代士大夫与中西方文化论战》 读后感 胡月娟 西安交通大学陕西西安710049 摘要:《儒家文化的困境——近代士大夫与中西方文化论 战》主要围绕中国正统士大夫对异质文化的排斥态度是在什 么样的历史地理环境中形成并强化起来的。这种态度又如何 延续到了近代,并对应付西方文化挑战的方式产生了哪些消 极影响。本文系统阐述了《儒家文化的困境》这本书的核心内 涵,并对这本书的历史地位进行简短评述,最后总结出我从此 书中获得的启示。 关键词:近代正统士大夫文化心理认识心理社会心 理地理环境 一、《儒家文化的困境》思想概述 <<儒家文化的困境>>这本书主要同绕深受儒家文化熏 陶的中国正统士大夫,为什么对西方文化持漠然的态度,以自 我中心的文化心理和陈旧的认识思维框架来被动地处理种种 事态和危局,并主要从近代正统士大夫的文化心理、认识心理 和社会心理三个层次进行分析。 1.1一个民族的文化心理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 当一个国家处于相对开放,与外部世界联系紧密的格局 中时,他的主体文化就具有很强的更新能力,这也就容易形成 多元并存的文化心理。中国并非完全是一个封闭的国家,但处 于相对孤立、隔绝的地理环境中,同时单一发展农耕经济也没 有对外扩张的需求。一方面,文化传播方式为由内向外的辐射 传播,另一方面,中原王朝仅有天下的概念而没有世界的观 念,与外邦王朝确立的关系在其看来仅是“君臣关系”。秦汉以 后,董仲舒的今文经学和程朱理学的两次蜕变,把礼乐教化和 纲常伦理视为衡量天下文明的唯一尺度,从而导致对外文化 强烈的排斥倾向。 1-2中国传统士大夫采取了强制性附会的认知心理 中国传统概念具有意会性、模糊性和板块性特点,也就是 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功能,这就为传统士大夫强制性附会创 造条件。他们自信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新异的东西需要他们 费尽心智去研究,从而加剧了文化上的自我中心意识。其次, 在思维方式上,以圣人之学作为获得判断尺度的来源和最终 依据,并认为圣学原则具有永恒的普遍性、稳定性,封建社会 赖以长治久安的一般政治原则,均可在“六经”及程朱语录中 找到演绎的最终依据。在这种思维方式支配下,人们的求异思 维、创造思维减弱,并进一步形成僵化的社会人格。 1.3整个社会欲拒还迎的社会心理 二战后.洋务派士大夫观念中出现了一种新的文化心理 因素:洋务派的危机意识,并最终导致形成了欲拒还迎的社会 心理。面对洋人在术数、技艺方面的不断侵凌和威胁,并有可 能危及民族原来的生存环境,洋务派产生了以摆脱危机为目 的的避害反应和避害价值尺度。由于这些文化心理因素是他 们从现实危机中直接感知而非从圣人格言中引申而来,因而 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传统文化心理定势和认识心理之间的关 系,但是洋务派对西学仅局限于自卫,在感情上又是冷漠鄙视 的,这就形成了欲拒还迎的社会心理,进而提出“中体西用” 说,将西学仅局限于用的方面,仍然把中国固有的儒家文明视 为天下文明的最高形态,将体和用割裂开来,没有意识到功能 必须从本根中衍化派生出来。 二、《儒家文化的困境》这本书对我的启示 2.1学会辩证的看待文化的发展。博采众长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值得我们骄傲,但是我 们还应要有宽广的眼界,博采众长,辩证地看待事物发展。从 纵向来看,在文化方面应坚持辩证地发展观,文化并非一成不 变,优秀文化是在不断交流中丰富和发展起来的。儒家文化应 随时代和现实环境的变化,赋予其与时俱进的新内容。从横向 来看,地理环境对一个国家的文化交流具有重要影响,但这一 影响并非决定性影响。日本即便作为一个孤岛,依旧可以由外 向内地选择性吸收外来文化。“主动吸收外国文明的精神才是 日本人的传统性格”。相比较而言,在对待外来文化方面,我们 应该采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科学态度。文化自身就包含 传承和借鉴两层含义,要善于建构文化立体格局,而非单向思 维的对待一国文化。 2.2敢于承认自身不足,采取正确的认识思维方法 文化自身存在缺陷本是情理之事,在心理上要敢于承认 自身的不足,采取正确的认识思维方法。近代传统士大夫面对 西方的术数,在情感上始终对其保持冷漠态度,认为圣学为万 事之本,中国也有术数,不必舍近求远。加之认识思维上的弱 点,如:意会性(非定义性)、模糊性(非明确性)、板块性(非可 离析性),在认识上,近代正统士大夫没有看到东西方术数上 的巨大差异,以及西方先进文明的f夏大优势。究其原因最主要 的还是近代正统士大夫不勇于承认中国传统文化的不足和自 身的力不从心、技不如西方,错误的认识思维方式只是掩盖这 一弊端的手段。但同时不可否认的是,近代正统士大夫在认识 思维方式上也确实存在一系列问题。推至当今社会,我们应学 会用客观的心态评价自身,勇于承认自身不足,而不是遇到困 难和挫折时,采取推脱的说辞为自身辩护。同时,在认识过程 中,对概念应有明确的界定,知其所以然,增强概念的指定性, 尽可能避免通过玩弄文字游戏来掩盖自身的不足。 2.3有什么样的心理。就容易形成什么样的认识 从这本书中可以了解到,文化自我中心主义的文化心理 定势会诱导人们的认识心理,同时人们的认识心理也将进一 步强化文化自我中心意识的心理定势。同时,人们往往会依据 自身需要,无意识地选择性接受、选择性记忆和选择性解释, 这样一个人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在其自身看来就可能已经 是那样的人。例如,近代正统士大夫在感性层次上,对西方先 进文化持敌视态度,为达到对异质文化的完全排斥,他们运用 一系列认识思维机制,把对西方文化的合理性,在理性层面上 论证为不合理,从而做到与感性层面的认识相一致,进而得出 西方社会并非先进,加深对西方文化的敌视认识倾向。从上述 例子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心理会对他所形成的认识产生重要 影响,也就是说,在社会科学研究中,我们很难保持所谓的价 值中立,使研究的研究和认识不受自身的情感影响,但是我们 需要保持客观的心理,起码应是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只有这 样才有助于形成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从而有助于得出相 对客观的结论,维护社会和谐,推动社会进步。 作者简介:胡月娟(1989一),女,山西运城人,硕士。研 究方向: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