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对比观察盒式放疗与调强放射治疗中晚期宫颈癌95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n=47)给予盒式放疗,观察组(n=48)给予调强放射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中完全缓解7例(14.58%)、部分缓解26例(54.17%)、稳定14例(29.17%)、进展1例(2.08%),整体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68.75%,明显高于对照组(46.81%,χ2=4.690,P=0.030);两组临床控制率未见统计学差异(P=0.204)。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2.92%,明显低于对照组(46.81%,χ2=5.979,P=0.014)。结论:调强放射治疗中晚期宫颈癌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保护周围危及器官,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L4椎体上缘到闭孔下缘2 cm。3次照射治疗后,行192 Ir后装治疗,单次剂量为6 Gy,总剂量为30~42 Gy。腔内照射当天中止体外照射。观察组给予调强放射治疗,分为模拟定位、靶区勾画及放疗计划设计三个阶段。嘱患者呈仰卧位,热塑体膜体位固定;口服造影剂,CT定位病灶位置范围,勾画靶区。大体肿瘤靶区(gross tumor volume,GTV)为CT可见肿瘤,主要包括子宫颈病灶及周边2 cm左右的其他组织范围;临床靶区(clinical target volume,CTV)包括子宫体、宫旁、阴道、髂总、髂内、髂外及骶前淋巴引流区;计划靶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在CTV基础上外扩5~8 将我院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95例中晚期宫mm。GTV剂量为51~52 Gy,CTV剂量为46~50 Gy,PTV颈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剂量为47~48 Gy。在CT定位图像上逐层勾画小肠、直观察组中,患者年龄为35~74岁,平均(55.29±7.45)肠、膀胱等周围危及器官,要求98%以上靶区被处方剂岁;病理类型包括腺癌41例、鳞癌7例;分化程度包量覆盖,靶区内无剂量冷点,靶区外无热点。括高分化8例、中分化35例、低分化5例;肿瘤直径包1.4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括<4 cm 16例、≥4 cm 32例。对照组中,患者年龄为放疗后3个月,参照实体肿瘤评价标准评价患者临床32~76岁,平均(55.78±7.53)岁;病理类型包括腺癌疗效:①完全缓解,肿瘤病灶消失,且维持时间≥4 w。38例、鳞癌9例;分化程度包括高分化11例、中分化31②部分缓解,肿瘤最大直径缩小≥30%,且维持时间例、低分化5例;肿瘤直径包括<4 cm 19例、≥4 cm 28≥4 w。③疾病稳定,肿瘤最大直径缩小<30%,或增例。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及肿瘤直径加<20%,且维持时间≥4 w。④疾病进展,肿瘤最大
。等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直径增加≥20%,或出现新发病灶。有效率=(完全缓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解+部分缓解)/n×100%;控制率=(完全缓解+部分缓
解+疾病稳定)/n×100%。记录比较两组患者的骨髓抑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
制、泌尿系统反应、急性放射性膀胱炎或肠炎等并发症②均为首次放疗。③卡氏功能状态评分>70分。④预计
生存期限≥6个月。⑤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①癌细胞远处转移。②存在放疗禁忌证。③心、肝、肾
采用 SPSS 21.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等脏器严重功能障碍或多器官功能衰竭。④伴有精神系
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统疾病或其他传染性疾病。
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1.3 治疗方法
χ2或Fisher精确概率法,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对照组给予盒式放疗:采用盆腔外照射并腔内后
Whitney Tes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装放疗。盆腔外照射采用6 MV-X直线加速器,分为全
盆腔前后野体外照射和盆腔U型野或四野照射两个阶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段;放疗剂量分别为40 Gy/20 f、10 Gy/5 f,照射范围自宫颈癌是妇科常见恶性肿瘤,发病与HPV感染、
多性伴侣、多孕多产、滴虫感染及吸烟等多因素相关。早期宫颈癌多无临床症状,患者因阴道流血及排液等就诊时,疾病已发展至中晚期,错过最佳手术时机,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时间及生活质量。中晚期宫颈癌的治疗以放射治疗为主,不同放射治疗的临床效果存在一定差异性。本文旨在探讨盒式放疗与调强放射治疗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放疗干预提供科学理论依据,现报告如下。
152
·临床医学·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完全缓解观察组(n=48)对照组(n=47)Z/χ27 (14.58)4 (8.51)部分缓解26(54.17)18 (38.30)-1.9930.046稳定14(29.17)21 (44.68)进展1(2.08)4(8.51)有效率33(68.75)22(46.81)4.6900.030控制率47(97.92)43(91.49)-0.204P表2 两组并发症比较(n, %)骨髓抑制观察组(n=48)对照组(n=47) 注:χ2=5.979,P=0.014。泌尿系统反应2(4.17)5(10.64)急性放射性膀胱炎或肠炎3(6.25)6(12.77)发生率11(22.92)22(46.81)6(12.50)11(23.40)观察组中完全缓解7例(14.58%)、部分缓解26例 (54.17%)、稳定14例(29.17%)、进展1例 (2.08%),整体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1.993,P=0.046);临床有效率为68.75%,明显高于对照组(46.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90,P=0.030);两组临床控制率未见统计学差异(P=0.204),如表1所示。2.2 两组并发症比较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2.92%,明显低于对照组(46.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979, P=0.014),如表2所示。以有效增加肿瘤放射剂量,同时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照射剂量,减少放射线对正常器官组织的损伤作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有研究显示,调强放射治疗在PTV靶区覆盖、靶区剂量、适形性及均匀性等方面均优于盒式放疗。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整体临床疗效、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调强放射治疗中晚期宫颈癌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保护周围危及器官,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参考文献[1]郑家凤,周燕. HPV多重感染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发生、发展的相关性[J]. 实用癌症杂志,2019,34(7):1107-1109,1131.[2]孙晓革,宝莹娜,邱惠等. PBK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对同步放化疗疗效的影响[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18,38(7):529-534.[3]Therasse P, Arbuck SG, Eisenhauer EA, et al. New guidelines to evaluate the response to treatment in solid tumors[J]. J Natl Cancer Inst,2000,92(3):205-216.[4]周志华,邹茵,张翠朋等. 对宫颈癌患者进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的效果评价[J]. 当代医药论丛,2019,17(7):100-101.[5]陈斌,黎红霞,孙小杨等. 盒式放疗与调强放射治疗对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J]. 癌症进展,2019,17(9):1036-1039,1064.3 讨论宫颈癌是临床中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病死率呈逐年上升及年轻化趋势,每年宫颈癌死亡患者约为27万,严重影响女性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宫颈癌的治疗以手术、放疗、化疗等为主。早期宫颈癌多采用手术治疗,中晚期患者多给予放疗或同步放化疗治疗。传统放疗多采用盆腔中心放疗结合腔内放疗,临床疗效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是,此种放疗方式使小肠、膀胱等周围正常组织与肿瘤靶区的照射剂量相当,肠道及泌尿系统反应等并发症较多,进而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近年来,调强放射治疗作为一种新型三维适形放疗方法,凭借精确放疗等特点,在临床中广泛开展应用。调强放射治疗主要采用逆向调强技术,使高剂量区形状在三维方向上与其肿瘤靶区形状相符,调整照射野范围内各照射点的输出剂量;不同靶区给予不同剂量,
作者单位
青海省第五人民医院放疗科 青海 西宁 830000
15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