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江中学师德标兵候选教师高志民事迹材料
自从1987年师范毕业后到新江乡小学,1999年进入新江中学后,高志民老师一直在离县城60多公里的新江乡从事基础教育工作,默默无闻地耕耘了27年。在这二十多年间,他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工作扎实、锐意进取、顾全大局、勇挑重担的作风得到了学校领导的肯定,他关心爱护学生,视学生如自己的子女,教书育人,做学生楷模几十年如一日,深获新江人民的尊敬。在教学中,他严格要求,锐意进取,所教科目常常名列全县前茅,三次获新江乡政府表彰“优秀教师”,2012年获教改竞赛县一等奖。
热爱学生 严而有方
没有热爱学生的心是干不好教育工作的,但光有爱心而爱之非道也是不可取的。有些老师把对学生的关爱变成了对他们没有原则的溺爱,一味地迁就自己的学生,这就有点儿“护犊子”的意识。也有老师有强烈的热爱学生的动机,但他们的教育行为却得不到学生的理解,甚至招来厌恶和痛恨。因此,“爱生有道,严而有方”则是高志民老师对于学生情感的生动体现。他努力给学生深沉的、严父式的爱,通过情感的交流,把炽热的爱通过一言一行传授给学生,激起他们情感的回报,从而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育。如有一年,他所带的一个班经常发生学生物品失窃情况,后经过调查,有一位叫崔明的男生有重大嫌疑。正在调查过程中,那位同学竟然在一天下午趁老师们在操场打篮球之机,私入高志民老师房间小偷小摸,被回来喝水的高老师逮个正着。但高老师当时没有简单地采取批评教育或纪律处分等,而是先冷处理,答应暂时替他保守秘密,先了解他做这种事情的原因。根据家访了解,发现他家还算富裕,不是因贪财而
行窃,而是从小跟品行不好的老人生活养成了这种坏习惯。症结找到后,高老师在充分尊重和理解的前提下,与该同学私下做了几次深入的交流,让他了解到自己行为的不对,与他“约法三章”,鼓励鞭策他努力走出“困境”。经过一年的努力,这位同学的坏习惯没有了,学习也更刻苦了。他后来通过了政审参军,08年汶川地震抢险时还立了功。到现在,他和高老师还常有电话来往,还常常感谢高老师当时没把他“毁”了。
关爱学生 一视同仁
教师要爱所有的学生,不但要喜爱聪明、活泼可爱的学生,更要关爱差生、特殊生、顽皮捣蛋生,特别是对毛病较多的学生,更要亲近他们,挖掘他们心灵深处埋藏的良好品质,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绝不能以智商高低、成绩好坏定优劣。成绩较差的学生,更应该宽容,以诚相待,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亮点,让他们得到肯定,品尝到尊重、成功的快乐,从而由厌学转为爱学、乐学、会学。高志民老师正是这样做的。他现在担任班主任的九(2)班,由于全班50多人中有30多留守学生,其中双留守多达近20人,这些留守学生,由于从小获得父母的关爱太少,父母为表达歉意往往多用金钱来弥补。因此,他们身上或多或少沾染上了各种不良风气,如男同学吸烟喝酒打牌,女同学好吃零食等。这个班在七年级时因问题太多已经换了两位班主任,在这样的情况下,高志民老师顾全大局,为学校分忧,去年下学期毅然接替担任八(2)班的班主任。他一接任,就找了全部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内心思想动态、家庭情况等,与班委商讨共同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班级管理制度,师生共同努力,班级秩序有了明显的改观,学习氛围更加浓厚。当初他为了让最让人头痛的“刺头”雷平等人改正吸烟喝酒的坏毛病,高老师带头戒了烟,他对学生说:“我吸了二十多年的烟都能戒了,你们就算从一出生就吸烟,也不过十三
四年,还有什么理由戒不了烟?”雷平等人见此,纷纷表示一定改正错误,事实表明,他们确实改正了这些坏毛病。还有一个女同学叫吴慧婷,在七年级时成绩排在全班前五名,进入八年级后,由于父母双双外出打工,带走了弟弟妹妹,抛下她一人在家,她觉得父母不要她了,因此自暴自弃,深夜翻学校围墙与人在外闲逛,学习兴趣下降,成绩也明显下降。高老师了解情况后,多次找吴慧婷谈话,进行心理疏导,教育她女孩子更要自立自强。通过教育,吴慧婷的思想有了根本的转变,学习又回到了原来的水平,本学期期中考试,成绩居本班第3名,年级排名第7名。
爱生如子 润物无声
一个学生对教师来说仅仅是班级的几十分之一,对家庭来说,却是父母的全部,对学生来说,却是他的整个人生。因而让学生成人成才是教师的天职。高老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及班主任工作中,非常注意以身作则,用其情去感化学生。由于新江是距县城60公里远的一个乡镇,学生绝大多数是寄校生。因此,七年级一开学,学生们就开始住校生活,很多学生一时还难以适应过来。高老师于是又当爹又当妈,大到吃饭睡觉,小到洗澡洗脚,事无巨细,样样要指导。特别是遇到学生生病感冒,常常要亲自带去看医生,有时甚至陪护到半夜。如06年的一天上晚自习时,一位女同学反映说她肚子痛,而且痛得厉害。由于是冬天,送学生到医院检查完后已是九点多钟,是急性阑尾炎,须立即手术。在学生家长还未到的情况下,高志民老师签字手术,而且还一直等到十一、二点学生家长赶到,高老师才迈着疲倦的脚步回到家。再如,前几年他接的班里有一位叫赵海的学困生,由于赵海幼时曾患脑膜炎,高烧不退,留下后遗症,导致他接受能力特差,在上小学时常受人欺侮。进入中学,他的父母特别担心他受到委屈,但高志民老师安慰他们说:“你们放心,我一定让他与其他学生一样
学习生活。”开学后,高老师就教育其他同学要有爱心,不能歧视同学,还更应该帮助他。三年来,赵海同学由于老师的“特殊关爱”,从没受到委屈和欺侮,顺利完成了义务教育。他的父母亲还多次提着礼物上门来感谢高老师,但都被婉言谢绝了。
做人梯——用我们的坚韧,让学生踩着我们的肩膀奔向新的征程;化春蚕——用我们的才智,让知识的绸缎从我们身上延伸;当蜡烛——用我们的忠诚,燃烧自己给人间带来光明。高志民老师没有亮丽的语言,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但我们依然会有一种感动,为他那平实中的温暖,为他那平淡中的坚守,更为他那点点滴滴润物无声的爱。他的可贵,正是源于真实而宽厚地爱着每一个孩子,坚定而执着地追寻着做老师的幸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