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底标高 263.32 263.36 263.4 263.4 263.48 263.52 263.56 1
桩顶标高 272.77 272.93 273.09 273.25 273.41 273.57 273.73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63.60 263.64 263.68 263.72 263.76 263.8 263.84 263.88 263.92 263.96 264 264.04 274.04 274.2 274.36 274.52 274.68 274.84 275 275.16 275.32 275.48 275.64 275.8 2)开始钻孔作业,确定成孔直径1m,在钻进过程中,采用连续性筒式取土钻进成孔,钻进时应先慢后快,开始每次进尺为40-50cm,确认地下是否不利地层,进尺3米后如钻进正常,可适当加大进尺,每次控制在70-80cm。 (3)成孔检查 1)成孔达到设计标高后,对孔深、孔径、孔壁垂直度、沉淀厚度等进行检查,检查合格后报监理验收,并对桩底岩样钻芯送检。 2)测量桩顶标高,根据桩顶设计标高计算孔深。以第一节护壁顶面为基准面,用测绳测量孔深并记录,测量时测量五处(中心一处,四周对应护桩各测量一处)孔深按最小测量值,当最小测量值小于设计孔深时继续钻进。现场技术人员应严格控制孔深,不得用超钻代替钻渣沉淀。 3)用检孔器检测孔径和孔的竖直度,检孔器对中后在孔内靠自重下沉,不借助其他外力顺利下至孔底,不停顿,证明钻孔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如不能顺利下至孔底时,用钻机进行扩孔处理。 4)检测标准:孔径偏差为±50mm;桩身垂直度偏差1%;沉渣厚度符合设计规定:不应大于50mm;桩位误差不大于100mm。 5)当桩中心距小于3.0d或桩净距小于1m时,应隔桩成孔。相邻两桩的桩端高差应小于其水平净距。 2
(4)清孔 钻孔至设计高程,经对孔位、孔径、孔深和孔形等进行检查确认合格后,立即进行清孔,注意在空转清土时不得加深钻进,提钻时不得回转钻杆。清孔沉渣厚度应达设计要求的50mm以内。 终孔后测量终孔深度,采用清孔器磨平孔底,清渣,必须使清孔深度大于或等于终孔深度,清孔后,用测绳检测孔深。自检合格后,以书面形式通知旁站监理工程师验收进行检测,并准备验收记录,验收合格,请监理工程师在验收记录上签字。未经监理工程师验收批准的桩孔不得灌注混凝土。 (5)钢筋笼制作与安放 1)钢筋制作要求 ①箍筋三级10mm@150,主筋18根三级25mm+8根三级16mm,加劲箍三级14mm 钢筋笼的制作。 ②钢筋笼在钢筋加工场集中制作,每节长度不大于9m。对于长度大于9m的钢筋笼分节时,主筋接头按规范要求错开。两节钢筋笼焊接的一端宜预留1~2m箍筋不绑扎,以便于主筋在孔口连接时施工方便。 桩基钢筋笼加工时主筋接头采用直螺纹连接,上下两节钢筋笼采用焊接。每一截面上接头数量不超过50%,单面焊时,焊缝长度大于10d;双面焊时,焊缝要大于5d,焊缝饱满,焊缝深度和宽度符合规范要求;焊接完成后通知经监理工程师对连接段焊接质量进行检查。合格后方才将第二节钢筋笼下放。 ③钢筋笼吊装前应安装预埋锚杆孔钢套管。 2)钢筋笼的运输、安装 钢筋笼运输采用吊车运输、安放。 ①对钢筋笼加焊加强筋,防止在运输安装过程中钢筋笼变形。 ②钢筋笼采用吊车安放,起吊钢筋笼时,吊钩处用滑轮和钢丝绳连接钢扁担,勾挂钢筋笼。起吊用双吊点,第一吊点设在骨架的上部,使用主钩起吊。第二吊点设在骨架的中点到三分点之间。起吊时,先起吊第一吊点,将骨架稍提起,再与第二吊点同时起吊。待骨架离开地面后,第二吊点停止起吊并松钢丝绳,直到骨架与地面垂直后第一吊点停止起吊,解除第二吊点钢丝绳。 ③缓慢移动钢筋笼,将钢筋笼吊到孔位上方,对准孔位、扶稳,缓慢下放,依靠第一吊点的滑轮和钢筋笼自重,眼观使钢筋笼中心和钻孔的中心一致。 ④以第一圈护壁顶面为基准面,量测钢筋笼,当钢筋笼到达设计位置时,焊吊筋固定。 3
当钢筋笼需接长时,先将第一节钢筋笼利用架立筋临时固定在第一圈护壁上口部位,然后吊起第二节钢筋笼,对准位置用焊接或套筒连接。焊接时可以使用多台电焊机同时焊接。 ⑤钢筋笼固定,可以采用在钢筋笼主筋上焊定四根吊筋,吊筋圈内穿杠,将钢筋笼固定。 ⑥钢筋笼安放完成后,在钢筋笼对称钢筋上帮十字线,连接单桩护桩,拉十字线,用吊垂检查两十字交叉点是否重合。不符合要求时,应调整穿杠上的钢筋笼吊筋,使之重合。 ⑦钢筋的品种,钢号及尺寸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制作偏差符合下列规定: 主筋间距:±10mm 箍筋间距:±20mm 钢筋笼直径:±10mm 钢筋笼长度:±100mm 主筋弯曲度:≤1% 钢筋笼弯曲度:≤1% (6)水下砼灌注 1、安放导管 1)砼采用导管灌注,导管内径为200~250mm,各导管间采用螺丝扣连接。 2)根据测得孔深与孔底标高,考虑垫木高度,计算导管所需长度对导管进行试拼(标准导管长度一般为4.0m、3.0m、2.5m、2.0m、1.0m、0.5m),符合长度要求后,对导管进行编号。试拼时最上端导管用单节长度较短的导管(0.5m),最底节导管采用单节长度较长的导管(3.0m)。 3)导管采用吊车配合人工安装,导管安放时,眼观,人工配合扶稳使位置居钢筋笼中心,然后稳步沉放、防止卡挂钢筋骨架和碰撞孔壁。安装时用吊车先将导管放至孔底,然后再将导管提起40cm,使导管底距孔底40cm。 4)导管高度确定后,用枕木调整导管卡盘高度,用卡盘将导管卡住。 2、灌注混凝土 1)浇筑混凝土前,对孔内沉渣厚度再一次检查,确保施工质量。在测得沉渣厚度满足要求后半小时内必须浇筑混凝土,并一次性灌注完毕。 2)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商品混凝土; 3)混凝土由罐车运至现场后,采用吊车吊储料斗运进行灌注。 4)为确保灌注的顺利进行,砼灌注前要首先准确计算出首批砼方量,埋置深度(≥1.0m)和填充导管底部的需要。 5)有足够的混凝土储备量,初灌量应使导管一次埋入混凝土面以下0.8m以上,确定首批混凝土的灌注方量确保导管初次埋置深度的需要。 4
6)混凝土浇筑必须连续作业,严禁中断浇筑; 7)浇筑过程中应有专人记录,以防导管提升过猛或导管埋入过深,造成断桩; 8)灌注桩的顶面标高应比设计值高20~30cm,以确保桩顶凿除浮浆后保证桩顶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9)在灌注将近结束时,核对砼的灌入数量,以确定所测砼的灌注高度是否正确。灌注完成后对桩顶2米范围内砼用50型插入式振捣器进行振捣,振捣器移动间距不超过其作用半径的1.5倍,振捣要均匀,不得漏振、过振,以保证桩顶范围内砼密实。 交底人: 接收人: 日期: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