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幼儿园主题背景下班本课程的实践研究

来源:伴沃教育
幼儿园主题背景下班本课程的实践研究

摘要:随着学前教育的不断发展,课程游戏化成为最基本的教育形态。游戏化的课程可以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根据幼儿的认知等改变游戏的方式,可以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让幼儿的素质在快乐的氛围中得到有效提升。因此,将游戏与主题班本课程进行结合,可使班本课程更符合幼儿的发展需求,激发幼儿的创造力,促进幼儿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主题背景;班本课程; 引言

班级是课程实施的现实基地,班级是幼儿一日生活的真实所在,没有班级,幼儿园课程将空无所依。幼儿园班级主题课程可以基于园本课程的理念,将预成和生成相结合,组织适宜幼儿的活动。园本课程的因班制宜,要聚焦具体的幼儿,追随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以幼儿生活为基础,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幼儿成长和发展。班级主题课程实施更是丰富了园本课程建设的途径,将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两种形式有机结合,让园本课程更具生命力。

一、班本课程的含义

班本课程是针对幼儿实际性格特点以及能力为基点出发的一种教育模式。《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为幼儿营造温暖、轻松的心理环境。”开展班本课程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来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通过观察班级中幼儿的表现、兴趣爱好来实施不同的教学模式。如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来设定多模块的区域游戏,根据多数幼儿喜爱的事物来设定主题游戏,并在这一过程中发现幼儿的能力和所长,让幼儿在自身感兴趣的环境中快乐地完成学习内容,这样更加容易进入深度学习的状态。

二、幼儿园主题背景下班本课程的实践

(一)发现幼儿的兴趣及需求,调整与生成并举

幼儿的好奇心较强,周围一切事物都能引起他们极大的兴趣。对于教师来说,发现并捕捉幼儿的兴趣,是实施班本课程的前提条件,同时要及时反思幼儿兴趣背后所蕴含的发展需求及教育价值。这就需要教师有敏锐的观察能力,把握幼儿发展的关键经验。基于对幼儿的观察,教师应反思如何以捕捉到的幼儿兴趣产生的行为作为契机,构建适合本班幼儿发展的班本化课程。因此,观察和解读幼儿的行为尤为必要。班本课程建设是以兴趣、问题为导向的,而幼儿的兴趣、问题又是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出现,两者处于一种循环关系之中。这是班本化课程的动态性特点,课程的推进不再是一成不变的,更不会按照教师设计好的课程框架按部就班地进行,它需要在过程中依据幼儿的兴趣、遇到的问题、教师反思幼儿兴趣背后所蕴含的发展需求及教育价值,对照幼儿发展的关键经验和目标进行筛选,而不是追随幼儿虚晃、短暂的兴趣,出现走弯路、走死胡同等情况。不断深入推进,给予幼儿支持,促进幼儿深度学习,建构起适宜本班幼儿发展的班本化课程。

(二)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

幼儿由于生长环境、兴趣爱好、理解能力都存在着个体差异,在打造班本课程的过程中,教师不应加以过多干涉,可进行科学的引导。如在串珠子的手工活动中,教师设定有20颗珠子,让幼儿自由分配,共穿成两条项链。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凸显出幼儿的个体差异。有的幼儿将20颗珠子平均分配,每条项链各10颗珠子;有的幼儿开始设计不同的款式,根据珠子的颜色来进行设计;有的幼儿还在珠子与珠子之间打一个结作为间隔,还有的幼儿先将一条项链串满,剩下的珠子再串第二条项链。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根据幼儿不同的表现,来引导幼儿进行不同深度的学习。可以引导将珠子平均分配的幼儿尝试颜色区分或者调整珠子个数加入蝴蝶结等设计项链的款式;对于将珠子串满的幼儿,可让其试着将珠子间隔开来完善项链设计样式;还可引导幼儿在设计项链的过程中融入其他材料,如超轻软土、细蕾丝等来丰富项链设计内容。这样根据幼儿对项链的初始设计来进行不同的活动安排,让幼儿进行深度学习,提升了自身的创作力和想象力。

(三)设置艺术化主题班本课程

在现阶段的学前教育中,艺术主题班本课程已经是非常常见的一种课程类型,大部分幼儿园中都会划分出艺术区域,开展多样化的艺术活动。但是,从课程的实际开展情况来看,艺术课程的开展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很多幼儿对写写、画画不感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创建游戏化的环境,为幼儿开展艺术化主题班本课程奠定基础,通过游戏氛围的营造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例如,在开展艺术主题班本课程时,教师就可在美工区开展创作类的游戏活动“我是小小校车设计师”,这个设计活动是一个集体类型的游戏活动,教师需鼓励幼儿用多种方式设计校车,创造出不一样的美术作品,五颜六色的校车、圆圆的车轮等,让幼儿在创造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乐趣。为了增强活动的效果,教师在学生制作完成后可再开展“抢车位”的游戏,并在班级中创建一个“停车场”,指导幼儿按照交通规则抢车位,获得成功的幼儿将得到奖励,如一朵小红花、一个小玩具等。在创建的过程中,幼儿可以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参与的兴趣会非常高涨。

(四)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

在班本课程的设计中可通过游戏内容培养幼儿良好的遵守规则的品质,首先教师制定明确的教学目的和规则,然后让幼儿在活动中,发挥其创造力和探索欲,如在吹画内容教学中,教师首先设定规则,让幼儿通过吹气,来画出叶子、花朵等形状,不能用手和其他辅助工具。然后让幼儿发挥自主能力,有的幼儿开始找不到要领,要不吹气的力度过大,要不颜料一直停留在原点,达不到预想效果。这时有的幼儿开始喃喃自语,说“为什么不动呢”?教师可先进行关注,但不要马上进行引导,给幼儿留出充分思考的时间。有的幼儿开始不断调整自己吹气的力度,经过几次实验后,终于吹出花朵的样子,这时教师可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有的幼儿吹好了树木和花朵之后,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还吹出了孔雀的样子。由此可见,通过自主游戏的设定,让幼儿在活动过程中不断尝试和探究,发挥创造力等多方面的优良品质,更加有利于幼儿进行深度学习。

结束语

班本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明晰幼儿培养的方向,然后结合培养目标优化策略,让目标实现。只要教师掌握了班本课程实施的方法和教学策略拟定的方向,就能帮助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虞永平.试论园本课程的建设[J].早期教育,2001(8):4-6.

[2]吴荔红.幼儿园预设课程和生成课程的关系及其处理[J].教育评论,2003(4):72-74.

[3]张青.幼儿园班本化课程的实施策略探究——以中班主题“春天来了”班本化的探索与实践为例[J].幼儿教育研究,2018(1):23-2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