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中医药防治保健及干预措施
一、 病因机制 祖国医学称糖尿病为“消渴”,其病因多与禀赋堡足,饮食不节、情节失调,肾精亏损有关。
二、 诊断要点 1、 诊断标准 (1) 空腹血浆葡萄糖的分类:<6.0mmol/L为正常,≥6.0<7.0mmol/L为空腹血糖过高, ≥7.0mmol/为糖尿病(需另一天再次证实)。空腹的定义是至少8小时没有热量摄入。 (2) 2小时血浆葡萄糖的分类:<7.8mmol/L为正常,≥7.8<11.1mmol/L为糖耐量减低, ≥11.1mmol/L考虑为糖尿病。 (3)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症状+随机血糖≥11.1mmol/L,或空腹血浆葡萄糖(FPG)≥ 7.0mmol/L.或口服葡萄糖(OGTT)中2小时血浆葡萄糖(2HPG)≥11.1mmol/L。症状不典型者,需另一天再次证实。 2、 临床表现 (1) 代谢紊乱症群:因高血压的高渗利尿作用而引起多尿、多饮、多食,并因糖利用障 碍而有脂肪、蛋白质的消耗,致乏力、消瘦等。代谢紊乱症群在Ⅰ型糖尿病中较显著,而在2型糖尿病中则较不明显。 (2) 糖尿病慢性病变:慢性病变可累及全身各个主要器官。其发生、发展与糖尿病病程 长短、代谢紊乱和病情控制程度有关。 ① 心血管病变; ② 糖尿病性肾脏病变; ③ 眼部病变; ④ 神经系统病变; ⑤ 皮肤、肌肉、关节病变; ⑥ 感染等并发症。
三、预防和行为干预: 糖尿病的发病率持续上升,已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大问题,其预防应以自身预防为主,及早减除或有效控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正确认识本病,书库战胜疾病的信心,严格控制饮食,适当运动,有家族者应定期做检查。
四、中医辨证治疗、 1、上消 肺热津伤: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 治法:清热润肺,生津止渴。 代表方:消渴方加味。 2、中消 胃热炙盛:多食易饥,形体消瘦,大便干燥,苔黄,脉滑实有力。 治则:清胃泻火,养阴增
液。 代表方:玉女煎加黄连、栀子等。 3、下消 (1)肾阴亏虚:尿频量多,浑浊如胭膏,或尿甜,口干舌燥,舌红,脉沉细数。 治则:滋阴固肾 代表方:六味地黄丸加黄柏、知母、龙骨、牡蛎、龟板、益智仁、桑螵蛸、五味子、蚕茧、党参、黄芪等。 (2)阴阳两虚:小便频数,混浊如膏,甚至饮一溲一,面色黝黑,耳轮焦干,腰膝酸软,形寒畏冷,阳痿不举,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治则:温阳滋肾固摄。 代表方:《金匮》肾气丸加覆盆子、桑螵蛸、金樱子等。
五、中医适宜性技术应用 1、针灸治疗:中国针灸治疗糖尿病,在2000多年前就有记载。一般以三消分型论治。 上 消 取穴: 主穴:胰俞、肺俞、太渊、心俞、少府。 配穴:少商、鱼际、膈腧、金津、玉液。 方法:进针得气后插拎转补泻法,留针20分钟,隔天1交人,10次为一疗程。 中 消 取穴: 主穴:胰俞、脾俞、胃俞、三阴交、内庭。配穴:足三里、中脘、内关。 下消 取穴: 主穴:胰俞、肾俞、太溪、太冲。 配穴:复溜、水泉、命门、气海。 2、气功治疗:气功治疗糖尿病,自古至今积累了丰富经验,大致可分分为内气疗法和外气疗法。其中以内气练功治疗糖尿病功法较为广泛。对降低糖尿病、血脂和防治尿病并发症均有良好作用,值得推广。 3、艾灸疗法:用艾柱直径为1.5cm,高2cm,重0.5g,鲜姜片3—4mm,直径2cm进行隔姜灸,以上入组主穴轮流使用,每天应用一组。配合随诊加重减,每穴灸10—30壮,隔天灸一次,24次为一个疗程,共2个疗程。
六、中医养生保健 1、生活起居 (1)糖尿病是一种不能根治的终身性疾病,所以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十分重要。日常生活中,糖尿病患者应避免焦虑紧张的情绪,还应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吸烟、不饮酒、少吃食盐和富含糖类、油脂以及热量高的食物。 (2)糖尿病患者由于体内代谢紊乱,体质弱,抵抗力差,容易合并各种急性和慢性感染,一旦感染,不仅难治,而且还会使糖尿病恶化,因此糖尿病患者应特别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注意口腔卫生,基本是女性患者,要保持外阴清洁。 (3)特别提出要讲究脚的
卫生。足部病变时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是一种损及神经、血管、皮肤、肌腱甚至骨骼,以及使其坏死的慢性进行性变。它可激发感染甚至导致截肢治疗,给广大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因此糖尿病患者的足部保护十分重要。由于糖尿病患者常伴有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对冷、热、疼、痛等感觉不灵敏,所以穿鞋前务必检查有无异物,每天检查足部情况,发现有水疱、皮裂、磨伤、鸡眼、甲癣等,应及时处理。不可用锐利刀剪自行修剪。每天用温水泡脚,水温不可过热,鞋要宽松舒适,袜子要松软,透气性好。指甲不要剪得太短。 (4)为了使血糖保持在接近正常水平,糖尿病患者还应掌握自我检测血糖的方法。自我监测较简易的方法是尿糖的测定,即得用尿糖试纸对三餐前,睡前的尿液进行检查。但对病程较长、肾功能损害或合并服用某些药物的患者来证明,这种方法往往不可靠,应定期到医院测定血糖,一边拿合理调整治疗方案。 2、药补食补:糖尿病发病是,是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药补食补可根据清热养阴,益气生津和滋补养肾等治疗原则指导配方。
汉源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4.4.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