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第六章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习题答案

来源:伴沃教育
第六章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一、名词解释

1.直观行动思维:也称直观行动思维,指依靠对事物的感知,依靠人的动作来进行的思维。 直觉行动思维是最低水平的思维。 这种思维方式在2~3岁学前儿童身上表现最为突出。

2.具体形象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是指依靠事物的形象和表象来进行的思维。 是介于直觉行动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之间的一种过渡性的思维方式。 二、填空题

1.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是直观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2.学前儿童的具体形象思维主要特点是表面性、具体性、形象性、绝对性、自我中心性、固定性。

3.直观行动思维的两个特征是_直观性与行动性、初步的间接性和概括性。 4.具体形象性 是学前儿童思维的主要特征。

5.直观行动思维思维是以直观的、行动的方式进行的思维。 三、选择题

1.学前儿童容易掌握代表实际物品的概念,如“小汽车”“飞机”等,不容易掌握比较抽象的概念如“交通工具”,这反映出学前儿童的思维具有__B_____特点 A.表面性 B.具体性 C.形象性 D.固定性

2. 学前儿童常常“好心办坏事”,如将小鸡埋在沙土里,浇水。这是学前儿童思维的 D 所致。

A.固定性 B.片面性 C.具体性

D.经验性

3.“爷爷总是长着白胡子,奶奶总是花白头发的”,反映学前儿童的思维具有____B___特点。

A.固定性 B.形象性 C.具体性 D.经验性

4.“月亮为什么有时胖,有时瘦呢?”“它有时听妈妈的话,好好吃饭;有时淘气,不好好吃饭。”反映学前儿童的思维具有_D______特点 A.固定性 B.形象性 C.具体性

D.经验性

5.学前儿童难以理解“反话”,说明学前儿童思维具有_A______特点 A.固定性 B.表面性 C.具体性 D.经验性

6.两个小朋友在抢一个玩具,成人拿出一个同样的玩具,让他们各玩一个,学前儿童往往一时转不过来,谁都要原来的那一个。 反映学前儿童思维___D____特

A.表面性 B.具体性 C.形象性 D.固定性 7.学前儿童开始萌发抽象思维能力的时期是___D____。 A.0—1岁 B.1—3岁 C.3—4岁 D.5—6岁

8.学前儿童认为物体会浮是因为它想洗澡,球会从椅子上滚下去,是因为它不愿意呆在椅子上。这种判断是按_____B__来进行的。 A.直接的逻辑

B.生活的逻辑 C.客观的逻辑 D.类比的逻辑

9.当学前儿童手里有一个娃娃时,他就会想起抱娃娃和过家家的游戏,当娃娃被拿走以后,他的游戏也就结束了。这说明学前儿童思维的____A_________特点。 A.直观行动性 B.具体形象性 C.抽象逻辑性 D.漫无目的性 10.学前儿童把热水倒入鱼缸里,问他为什么时,他说老师说了喝开水不生病,小鱼也应该喝开水。这说明学前儿童的思维具有___B__________。 A.形象性 B.经验性 C.活泼性 D.逻辑性 四、简答题

1.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

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性为主,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一)幼儿初期的思维仍具有一定的直观行动性 (二)幼儿中期以具体形象思维的为主

学前儿童的具体形象思维主要特点是表面性、具体性、形象性、绝对性、自我中心性、固定性。

(三)幼儿晚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五、案例分析

1.(2015年下真题)材料:为了解中班的幼儿分类能力的发展,教师选择了“狗、人、船、鸟”四张图片,需求幼儿从中挑出一张不同的。很多幼儿拿出了“船”,他们的理由分别是: 狗、人和鸟常常是在一起出现的,船不是;狗、人、鸟都有头、脚和身体,而船没有;狗、人、鸟是会长大的,而船是不会长大的。 问题:(1)请结合上述材料分析中班幼儿分类能力的发展特点。 基于上述材料中幼儿的发展特点,教师如何实施教育。

(1)依据生活情境分类,幼儿把日常生活情境中经常在一起的东西归为一类,从其回答可以看出:

①狗、人、鸟是幼儿真实生活的反映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②依据感知特点进行分类,如颜色、形状、大小或其他特点分类,材料中幼儿会将狗、人、鸟分成一类,是因为它们的最突出的特点都有头、脚、身体;③依据事物最简单的本质属性进行分类,狗、人、鸟会长大,因为他们有生命,而船是没有生命的。 (2)幼儿分类能力的培养应该在不同的环境中进行,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的持点,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进行有意识的培养。

①在日常生活中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随时随地的培养幼儿的分类能力。如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让幼儿学习分类垃圾,可回收的塑料瓶、纸制品以及不可回收的果皮进行分类,同时也进行了环境教育和良好的生活习惯;②在教学运动过程中,教师多提供可操作的教玩具,让幼儿动手感知事物的属性、颜色、大小、形状及真他特点,潜移默化的渗透关于分类的相关经验,以间接指导为主加强幼儿分类能力的发展;③在游戏活动中进行培养幼儿分类能力,通过游戏教幼儿分类,激发幼儿对分类的兴趣。 2.(2015年上真题)材料: 情境一:

一天晩上,莉莉和妈妈散步时,有下列对话: 妈妈:月亮在动还是不动? 莉莉:我们动它就动。 妈妈:是什么使它动起来的呢? 莉莉:是我们。

妈妈:我们怎么使它动起来的呢? 莉莉:我们走路的时候它自己就走了。 情境二:

在幼儿园教学区活动中,老师给莉莉出示两排一样多的纽扣,莉莉认为一一对应排列的两排一样多。当老师把下面一排聚拢时,她就认为两排不一样多了……

(1)【题干】莉莉的行为表明她处于思维发展的什么阶段(3分)?举例说明这个阶段思维的主要特征及表现。(6分)

(2)这种思维特征对幼儿园教师的保教活动的启示。(4分)

(1)莉莉的行为表明她正处在思维发展的具体形象思维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根据皮亚杰的研究成果,表现为思维具有不守恒性、具体形象性、刻板性和

泛灵性;以自我为中心,只能从一个角度思考问题。不守恒性表现为两排相同数量的扣子,更改了排列方法,孩子会认为数量也发生了更改;具体形象性表现为孩子知道2个苹果加3个苹果是5个苹果,但不知道2+3=5,思维需要具体事物给予支持;刻板性表现为孩子知道2+3=5,但不知道3+2等于几;泛灵性表现在孩子认为娃娃、椅子都和她一样是有生命有思维的;自我为中心只能从一个角度思考问题,表现在孩子认为月亮是跟着他在运动的。 (2)这种思维特征对幼儿园教师的保教活动的启示为:

首先,要通过各种活动丰富幼儿的表象,在教学活动中应重视幼儿在各种活动中所积累起来的感性经验,使幼儿能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印象。

其次,幼儿园开展的活动要坚持直观性原则,在为幼儿提供活动时要尽可能具体、形象、直观化,重视教具的形象、生动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