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奥斯丁小说中的劝导者形象

来源:伴沃教育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奥斯丁小说中的劝导者形象

作者:梁 靖

来源:《科教导刊》2010年第10期

摘要简·奥斯丁(1775-1817),英国女作家,一生共完成了六部小说: 《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诺桑觉寺》,《曼斯菲尔德庄园》,《爱玛》,《劝导》。本文主要研究六部小说中形态各异的劝导者形象,比如理性的劝导者埃莉诺;飞扬跋扈的劝导者凯瑟琳·德·波尔夫人;攀龙附凤的劝导者蒂尔尼将军;天天鼓吹“勤俭节约”、“知恩图报”的劝导者诺里斯太太;总是在为哈丽特挑选如意郎君的爱玛;还有贤内助、新女性克罗夫特夫人。 关键词简·奥斯丁 劝导者 中图分类号:I561.06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简·奥斯丁,1775年出生在英国汉普郡的史蒂文顿,1817年在温切斯特去世。奥斯丁12岁开始写作,一直到“她去世的前一天,她还写下了一些充满想象和活力的诗句”(朱虹,1985:5)。 她的哥哥亨利·奥斯丁是这样评价女作家的“像她这样勤勤恳恳、从事文学、笃信宗教的一生,绝不是充满事件的一生”(朱虹,1985:3)。小说中每一个女主角都找到了理想的归宿。可是女作家奥斯丁却终身未婚。如此勤勉又热爱写作的奥斯丁如果不是这么早就去世,一定会留下更多优秀的作品以“娱乐读者”。本文主要分析了奥斯丁六部小说中形态各异的劝导者形象。 1 奥斯丁小说中的劝导者形象 1.1 理性的劝导者:埃莉诺

由于当时的英国社会是长子继承制,小说的开篇便使埃莉诺,达什伍德太太和玛丽安一家人面临失去家园与舒适生活的困境。19岁的埃莉诺担负起照顾母亲和妹妹的责任。父亲去世,她按耐着自己心中的悲恸,劝慰母亲和妹妹;家园因为残酷的法律,被冷漠的哥哥嫂嫂占据,她冷静细心的选择合适的房子,卖掉母亲的马车,只留用3个仆人,用母女四人每年500英镑的生活费经营着体面的日子;当热恋中的玛丽安轻率的打算接受恋人威洛比所赠的一匹马时,埃莉诺谨慎的和妹妹分析养一匹马的利害与母亲的经济困难,才使妹妹放弃接受这份礼物;当热情的玛丽安不顾旁人的非议和威洛比参观从没见过面的史密斯太太的艾伦汉姆庄园(威洛比将会继承这个庄园)时,埃莉诺责备妹妹如此无礼又不讲究礼仪;当妹妹被威洛比抛弃之后,埃莉诺压抑着知道自己一直深爱着的爱德华已经和露西·斯蒂尔订婚的秘密,默默承受着失恋的痛苦,安慰玛丽安,当玛丽安大病一场时,埃莉诺一直守护在妹妹身边直到妹妹康复。埃莉诺对玛丽安的劝导与影响最终使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妹妹认识到自己曾经的轻率冒失与冷漠高傲,接受了一直陪伴自己左右,默默关怀照顾自己的布兰顿上校,重新获得了内心的平静与家庭的幸福。 1.2 飞扬跋扈的劝导者凯瑟琳·德·波尔夫人

可以说凯瑟琳·德·波尔夫人是柯林斯先生和伊丽莎白的劝导者。不过一个对她是卑躬屈膝,言听计从;另一个却是在她面前不卑不亢,并且勇于放抗。

凯瑟琳夫人和柯林斯先生简直就是天生一对,一个时时刻刻等待恭维,指点江山,另一个时刻准备着去阿谀奉承,唯唯诺诺。可是高傲的凯瑟琳夫人却在伊丽莎白这里碰了钉子,因为听说伊丽莎白可能会嫁给自己的外甥达西,对伊丽莎白破口大骂,“就凭你,一没有高贵门第,二没有显贵亲戚,三没有显赫家产,凭你痴心妄想就把他们拆散?”( 傲慢与偏见,2008:326)。可伊丽莎白并没有被她的气势吓住,“我觉得嫁给你的外甥,并不是想飞黄腾达。他是一位绅士,我是一位绅士的女儿,所以我们也算门当户对……我不知道,您的外甥在多大程度上会接受您对他婚姻的干涉,但是您却绝对没有权力把您的意志强加于我……”(傲慢与偏见,2008:326,327)。于是凯瑟琳夫人对伊丽莎白的劝导吃了个闭门羹,或许是她生平第一次,被人如此果断否决了自己的劝导,只有气急败坏回到自己的领地,靠接受柯林斯先生的膜拜恢复元气了。 1.3 攀龙附凤的劝导者蒂尔尼将军

蒂尔尼将军对儿子亨利·蒂尔尼的劝导可以说是冷酷、专制的,“将军曾经向儿子暗示,同时有些近乎断然命令式的,要他尽力去亲近凯瑟琳,亨利由此相信,他父亲一定认为这门亲事有利可图”(诺桑觉寺·劝导,2009:226)。亨利的判断是正确的,所以将军才会听信索普的谎言,以为凯瑟琳来自穷人家,残酷的将凯瑟琳赶出诺桑觉寺。可是亨利是冷静、正直的,“他还相信,他父亲指示他赢取的那颗心现在已经属于他的了,用拙劣的手段取消默许过的事,因为无理的恼怒而撤回命令,这些都动摇不了他对凯瑟琳的忠诚,也不会影响他由于忠诚而立定的决心”( 诺桑觉寺·劝导,2009:228)。因为亨利的理智与决心,这个冷酷自私的劝导者才没有毁掉两个年轻人的幸福。 1.4 天天鼓吹“勤俭节约”、“知恩图报”的劝导者诺里斯太太

天天鼓吹“勤俭节约”、“知恩图报”的劝导者诺里斯太太,总是在自以为又为托马斯爵士节省了半克朗而沾沾自喜,又总是劝导范妮要心怀感激,更要谨记自己低人一等。她对范妮总是恶言恶语,招来唤去,当仆人一样对待,可是对玛丽亚和朱莉亚却过份的溺爱,反倒害了她们。对于玛丽亚和拉什沃思先生,她“满腔热情地撮合这门亲事,用尽花言巧语,耍尽种种伎俩,想让双方认清彼此是多么般配”(曼斯菲尔德庄园,2009:38)。她并不是真正关心外甥女的幸福,两个外甥女最终酿成私奔丑闻,诺里斯太太的教育责无旁贷。 1.5 总是在为哈丽特挑选如意郎君的爱玛

爱玛,一心想指引私生女哈丽特的人生,(下转第192页)(上接第186页)让她拒绝了般配的马丁先生,又让她爱上了埃尔顿先生,直到她惊觉哈丽特竟然爱上了自己爱着的奈特利先生,爱玛才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认识到自己错误的劝导,“就在这会儿,她不但感受了自己的内心世界,还回顾了自己的行为,她比任何时候都更清楚地看到,她对待哈丽特的态度是多么的不适当!她的行为过于轻率 ……引入她的是盲目、是疯狂!”(爱玛,2008:346,347)。不过总是娱乐读者的奥斯丁并没有让大家失望,在爱玛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指引后,为哈丽特安排了美满的姻缘,接受了马丁先生的求婚。 1.6 贤内助、新女性克罗夫特夫人

新女性克罗夫特夫人,健康,精力充沛,与海军丈夫一同出海,亲自参与租房,甚至“对于房子、出租条件和赋税,她提的问题比海军少将自己提的还多,仿佛比他更懂得生意经”(诺桑觉寺·劝导,2009:260),对凯林奇大厦的修缮提出很多合理的意见,而她提醒将军驾驶马车的情节,趣味横生,让读者津津乐道,她的冷静与机智,避免了马车撞到柱子上,翻到沟里,撞上粪车。“安妮看到他们的赶车方式,不禁觉得有几分开心,她设想这一定很能反映他们是如何处理日常事务的” (诺桑觉寺·劝导,2009:324)。克罗夫特夫人正是和将军和谐婚姻生活的智慧的劝导者。 2 结语

奥斯丁笔下生动的形态各异的劝导者形象,让人忍俊不禁又发人深省,这位19世纪女作家睿智幽默的文笔,即使过了200年时间,依然让读者领会到她讽刺的文字背后,她那颗细致、活泼、虔诚的热爱生活的心。 参考文献

[1]简·奥斯丁. 傲慢与偏见. 罗良功,译. 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8. [2]简·奥斯丁. 理智与情感. 武崇汉,译.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3]简·奥斯丁. 诺桑觉寺·劝导. 孙致礼,译. 南京: 译林出版社,2009. [4]简·奥斯丁. 曼斯菲尔德庄园. 孙致礼,译. 南京: 译林出版社,2009. [5]朱虹. 奥斯丁研究. 北京: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98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