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一份作业,打印时请删除此标志
教案:友谊主题———我们都是好朋友
学前教育本科 赵越 1111001205234
导言:友谊是理想土壤中的两朵小花,是宏伟乐章中的两个音符。
友谊是一把雨伞下的两个身影,是一张课桌上的两对明眸。
友谊,是人生最珍贵的感情之一,朋友就是友谊的代言人。让朋友走近你的心田、滋润你的灵魂,请伸出你的友谊之手,让我们手牵手、肩并肩,真心体验友谊、真心感受友谊,珍惜友谊,让友谊之花处处盛开。
培养幼儿的友谊是幼儿园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幼儿社会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我们也把它列入我园“爱的教育”的一个内容。在我们的教育中应帮助幼儿理解友谊的内涵,让幼儿感受到友谊带给自己的帮助和快乐,学着交往,找到朋友,找到友谊。
主题目标:
1、愿意与伙伴共同游戏、活动并友好相处,愿意交朋友。
2、善于与人交往,懂得问候、交谈、与人合作及参与活动的技巧,掌握几种交往策略,学会交朋友。
3、能主动帮助弱小同伴,乐于帮助有困难的小朋友,经常自愿的与伙伴分享玩具、食物等物品,结下友谊。
4、能主动的关注朋友,了解朋友,关心朋友,向朋友介绍朋友,增加友谊。
活动策略:
1、创设环境,让幼儿在与伙伴的交往中产生友谊。
幼儿有了朋友,一起游戏,共同欢乐,互相依恋,密切了关系,也就架起了友谊的桥梁。
2、规范孩子的行为,使伙伴喜欢与其交往、友好相处、保持友谊。
告诉孩子在交往中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并加以训练和指导,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活泼开朗的性格,让孩子受到伙伴的欢迎。
3、引导教育孩子珍惜友谊和发展友谊。
教育孩子多关心帮助伙伴,尊重和体谅伙伴,如伙伴间发生矛盾,鼓励孩子与伙伴和好。
4、关注孩子之间的友谊,并鼓励孩子巩固友谊。
5、家园合作,与家庭一起配合,帮助幼儿交到好朋友,与同伴结下友谊。
活动内容: 小班:“跟好朋友一起玩” 中班:交一个好朋友; 大班:我最好的朋友;
活动形式: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可以采用儿歌、故事、情景表演、调查、合影、主题墙展示、区域活动等多种形式,同年龄段或跨年龄段可以进行跨班活动,活动内容资源可以共享,有教研组召集分班挖掘教育资源。让孩子在游戏中做做、玩玩、演演、说说,交到好朋友,和好朋友一起快乐地学习生活。
以下为一份作业,打印时请删除此标志
浅析童话在幼儿教学中的运用
学前教育本科 赵越 1111001205234 一、童话的概念
1、童话的定义
童话,从字面上的解释来说就是“儿童的叙述”。是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或者写给孩子们看的读物。其实不然,童话并非是儿童的话语,童话最初与儿童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它是为成人所叙述的。当代学者韦苇在《世界童话史》中对童话做了如此的界定:“童话是以口头形式和书面形式的存在的荒诞性与真实性和谐统一的奇妙故事,是特别容易被儿童接受的、具有历史和人类共享性的文学样式之一.....” 2、童话的特征
味贺宜曾说:“童话的根本特征是幻想,同时具有象征性、逻辑性、夸张性。”著名 童话家陈伯吹也说:“如果把童话看作一种精神的‘物质构造’,那么童话也有一个‘核’,这个‘核’就是幻想”。由此可见,幻想性是童话最重要的特征。 3、童话类型
二、童话在幼儿教学中的重要性
1、幼儿的心理结构特点
皮亚杰曾从发生认识论的角度证明,处于前运算阶段和具体运算阶段的幼儿主要是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之中,。童话故事中各式各样的人物角色:仙女、精灵、鬼怪、公主及巫婆等及千奇百怪的幻境让孩子们沉醉。他们享受让童话把他们带入到离奇变幻的世界中去。但童话又不是脱离现实的,当人们不满足于这个有限的物质世界时,童话就产生了如童话中的人物如,鬼怪,精灵等都是另一种现实的人物被“童话“夸张,物质化了。幼儿在感受童话故事,满足他们审美欲望的同时,也能让他们初步了解到人生的千滋百味。 2、幼儿学习特点
幼儿“丰富地持有着所有一切还未拥有的东西。他们居住在深藏着无限可能性的魔法的世界。幻想不仅是他们的首要乐趣,也是他们自由的标志。”天马行空的幻想是幼儿与生俱来的本事,孩子们会常常想到宇宙太空以上的境界,想到地底下的情形,想到动物的言语:他们想飞上天空,想潜入蚁穴..... 幼儿把铅笔当针筒,把积木当糖果,他们通过幻想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完成对现实生活的超越。 三、童话在幼儿教学中的运用 (一)、童话故事的选择
幼儿好幻想,思维比较活跃,逻辑、推理、判断能力相对发展的比较迟缓,因此,选择童话时,应减少道德教化,增强童话的趣味性。如果过多的选择那些缺少想象和幻想的道德教化的作品,孩子首先会没兴趣,在此也不能完全理解童话中的意义,根本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应该注重孩子的情趣,选取能激发孩子兴趣和好奇心的童话,让他们体会到从中的快乐。
(二)、幼儿教师的童话素养
“支持教师教学行为的是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也就是说,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是教师专业的核心。是教师教学行为的知识基础和心理基础。”童话教学中好的教学效果是以教师童话素养的丰厚、专业知识结构和专业 技能完善为基础的。因此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童话素养。
1、加强幼儿教师的童话储备量
幼儿教师接触的就是幼儿,学习儿童文学有助于提高幼儿教师的文学素养,使其具备一定的儿童文学鉴赏能力。并运用这些知识储备区影响、熏陶、培养幼儿,正确引导幼儿阅读欣赏,在情感体验和童话感悟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重视幼儿教师的在职培训
幼儿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加强自身的童话素养:
(1) 、大量阅读童话作品。
幼儿教师要大量阅读古今中外经典作品并关注时下热点童话。 (2) 、同事之间互相交流。
教师之间互相交流,可以资源共享,互相学习,获得更快的提高。 (3) 关注与童话有关的文学批评。
从书籍、报刊、网络等渠道阅读与童话有关的评论,获得最具学术价值的童话理论。对孩子不同的阅读反映能够有正确的态度和回应。
(4) 自学或参加培训。
幼儿教师可以通过自学或参加有关儿童文学培训来获得童话的理论知识,提高童话的理论水平。
(5) 组织童话阅读活动。
组织实施进行童话教学活动,通过实践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身的童话教学能力和技巧。 (三)、童话的教学方法
1、内容理解先于教材分析 诗人威克家说过:“一文未成,多次痛哭,要写出感人的文章,自己一定要先感动过。”同样,教一篇童话,要使幼儿感动,教师必须先被感动。教师必须了解作者意图,身临其境在童话中,在教授的过程中,教师再以饱满的教学激情去感染和激发幼儿的情感,使幼儿、教师、作者的情感融为一体,这样的活动才是最优化的。因此,在欣赏阅读童话中获得的情感体验是教师进行童话教学活动的核心依据,也是幼儿进行童话学习活动的核心动力。 教师另外还应阅读大量的儿童文学理论书籍,提高欣赏童话的能力,提升自己的儿童文学理论素养。只有当教师的文学水平、理论视野远远地超过教学参考书时,教师才能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孩子身上。另外,作为教师在不断提高自己的儿童文学理论水平的同时,还应该依据教参而不拘泥,创造性的处理好教材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童话的教学质量,让幼儿得到阅读童话的乐趣,使孩子的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
2、童话教学要有游戏精神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方式,对于幼儿来说绝不仅仅意味着“玩”,而是“运用一定的知识和语言,借各种物品,通过身体运动和心智活动,反映并探索周围世界的活动”。
精神是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幼儿的“游戏精神”是指体现孩子游戏活动特点的一种心理状态,以及在这种心理状态支配下对待事物的主观态度。“游戏精神”是最具孩子精神特点的一种心理状态,童话教学应充分重视“游戏精神”对幼儿的影响,使之童话教学中获得应有的地位。
作为儿童文学重要体裁之一的童话,它从童年的视角出发,用孩子的语言叙述童年的生活场景(或模拟童年生活场景),表达童年的特殊感受和体验,这其中充满了游戏精神。在童话教学的活动中,也要渗透一种“游戏精神”,使幼儿以玩的心态接受童话作品,由游戏走向文学,追求快乐的体验,使孩子生活在幻想、乐观和浪漫中,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潜移化、自然而然的受到某种启发,以下我从几点谈谈童话教学中游戏精神的运用。
(1)、善于运用游戏式的语言
童话教学中,教师要有生动有趣的语言,把孩子引进游戏一般的情境中,让幼儿在老师的言语中感受着轻松的,玩似的氛围。 (2)、善于创设游戏的情境 幼儿之所以喜爱童话,是因为童话的幻想性和强烈的游戏精神最能满足他们的审美心理和审美情趣的需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切忌进行过多的理性分析,要根据不同类型童话的特点,充分利用童话的幻想性和游戏精神来展开活动。
(3)、让幼儿在想象中游戏 幼儿喜欢童话中离奇的幻想,幻想本来就是孩子与生俱来的。童话把现实中复杂的问题单纯化、深奥的问题浅显化、严肃的问题轻松化,让一些抽象的道理和道德观念自然地潜入孩子的思想之中;同时,童话完美的大结局形式,能够增强幼儿的信心,激发幼儿对现实世界的憧憬和向往。在童话教学中要抓住契机,发挥孩子的想象,让他们畅游在幻想的世界中。 (4)、让幼儿在游戏中表演 童话有时就是一种“表演游戏”, 它非常符合幼儿爱玩、好动、爱模仿的特点,能让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到其中。通过表演获得的这种体验是他们是教师用任何生动的语言讲述都难以奏效的,并且表演中的孩子们是最快乐的。他们正在享受游戏的乐趣。
以下为一份作业,打印时请删除此标志
儿童文学作品赏析
学前教育本科 赵越 1111001205234
我的壁橱里有个噩梦。
睡觉前,我总是把壁橱的门关上。我都不敢回头看一眼,直到我安全地上到床上,我才敢偷偷地看一眼。
有一天晚上,我决定永远地摆脱我的噩梦。
我关了灯,噩梦从壁橱里钻了出来,悄悄地向我走来。我飞快地打开灯,看到它正坐在床的另一头。“滚开!不然我就开枪了!”不管三七二十一,我就冲它了一枪。 可是想不到,我的噩梦开始哭了起来。我气得要命,“噩梦,安静点,不然你就把我的爸爸妈妈吵醒了!”可是它还是不肯停下来,我只好去拉它的手,把它塞到床上,然后关上了壁橱门。我猜我的壁橱里还有一个噩梦,可是我的床不够大,睡不了三个了。 我们睡着了,又一只噩梦从壁橱里钻了出来。
作品突出表现了变幻美和欢愉美。在这个由小男孩第一人称自叙的幻想故事里,一切的孤独、不安与恐惧都被推到了那扇壁橱门的背后,在这本书的扉页上我们已经瞥见了,门里杂乱地丢着一堆玩具和衣物。是门通向另外一个黑暗的世界,一个噩梦的世界。只要一关灯,噩梦就会破门而出„„小男孩不但幻想门背后有一条长长的隧道,最让人叫绝的是,作者还赋予了噩梦一个形状——一个丑陋到了极点的大怪物!这个怪物刚一出来时还挺疯狂,张牙舞爪,可灯一亮它就原形毕露了,原来像小男孩怕黑夜一样,它怕灯光。于是,情节就急转直下了,害怕的不再是头戴钢盔、手持长枪的小男孩,而是胆小的“噩梦”自己了——“噩梦”害怕得失声痛哭。最后小男孩不但不怕“噩梦”了,还和“噩梦”亲热地睡在一起,甚至还得意地发出了这样的心声:“我猜我的壁橱里头还有另外一只噩梦,可我的床不够大,睡不下三个了。”在儿童的幻想世界里主体与客体、现实与幻境之间没有界限,想象显得丰富而奇妙。
孩子都惧怕黑夜,可梅瑟·迈尔却把孩子的这种恐惧心理别出心裁地写成了一个让人捧腹的故事。梅瑟·迈尔对“噩梦”这个形象的描绘活灵活现,天底下从来也没见过这么丑陋的怪物,龇着两粒大牙不说,还长着一个塌鼻头和一对翅膀一样的大耳朵,身上满是绿斑,尾巴像一个流星槌。当这么一个奇丑无比的巨大怪物坐在地上,像一个3岁小孩似的放声干嚎;当它上了床,哆哆嗦嗦地地用爪子指着壁橱门让小男孩去关门;当关了灯,它半睁着一只眼睛偷瞟壁橱门时,谁都会为它那生动而又滑稽的表情发出一阵阵笑声。这样的“噩梦”不但不可怕,还很可爱。很多孩子,特别是男孩子可能都愿意和这样一个庞然大物般的“噩梦”挤在同一张床上睡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