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途径研究
问题的提出
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深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教育的研究,可以纠正忽视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偏向,让教师探索道德与法治课堂渗透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途径,更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让学生感受创新等人文精神,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等科学精神,逐渐让教师跳出教学本位思想,从而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水平。
我校道德与法治教师由于受传统教育影响,教师教主要是围绕考试而展开,考试成绩成了衡量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教师关注道德与法治素养提升的多,关注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升的少,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高分低能现象普遍存在。本课题的研究是立足于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课堂教学的途径,更新教师的思想观念,践行课改“以学生为本”的新理念,进一步转变教学方式,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交流,教师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地教学,解决问题,掌握技能,明辨是非,激发情感,引导行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从根本上扭转课堂教学只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教育的格局。
课题界定
“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即指以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为目的,把学生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主体,以新教材《道德与法治》课程为蓝本,相关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区生活为载体的一些教育行动。
规划课题、课题界定、研究现状、选题意义、研究价值、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
优秀课题申报书模板精选
“实践策略” 根据教学活动目标,学生进行主体活动时,完成策划活动并达到策划结果的程度,以及教师在其活动中的指导策略。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生活动内容设计与实践策略:根据新教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目标与学情,进行学生活动的内容设计,形成方案,并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找寻适合的途径和方法。教师总结、运用有效的指导策略,学生围绕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获得各种知识,经受种种磨练,实现多方面的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教育的途径研究,不仅是全体教育工作者及学生、家长的共同心愿,也是工作在一线的广大教师和教研人员的不懈追求。目前,怎样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教育,无论是从教学策略方面还是从教学设计方面,都没有系统全面的阐述。特别是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们以往的很多观念亟需改变、经验也不再灵验,迫切需要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找到新的感觉”。此课题就是针对上述背景提出的。
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实践研究省内外有所涉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实践研究,也能零星的找到一些资料,但是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教育作为初中学段在各学科课堂教学中有机融合的实践研究,还没有发现相关动向。目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多媒体等教育资源主要目的是展示所学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活跃课堂气氛等,而忽视了利用教育资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教育,所以说,该课题的研究是站在前沿阵地,是具有前瞻性的。
规划课题、课题界定、研究现状、选题意义、研究价值、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
优秀课题申报书模板精选
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通过研究,初步形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活动研究的方式。主要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入手,进行个性化课堂教学活动内容的探索。
通过研究,从根本上转变教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发意识,不断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让学生在课堂中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学生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学生的优良品质和生活习惯,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践活动,以培养他们搜集资料、解决问题能力及实践和创新能力,从而学会自主学习、主动学习。
理论依据
1.本课题理论基础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及《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中的有关学科的教学理论。
2.有效教学理论:有效教学理论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它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关注教学效益;“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
研究目标与内容
1、运用电子白板教学促进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途径研究。
2、合理通过角色扮演、小品、演讲等活动进行教材二次开发以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教育。
规划课题、课题界定、研究现状、选题意义、研究价值、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
优秀课题申报书模板精选
3、道德与法治课利用网络工具构建交互教学环境实现教材二次开发以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
4、结合教材二次开发深入分析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可用的网络可信资源来源研究。
5、使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真正体现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育人功能。
6、使学生的学习方式进一步优化,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逐步提高;
研究假设:
1、结合教材二次开发的成果为促进道德与法治课堂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教育服务。
2.道德与法治课如何利用网络工具构建交互教学环境实现教材二次开发以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
创新之处:
1.使我校道德与法治教师的教学观念由教材观向课程观转变;
2.结合教材二次开发运用视频、电影资源开展道德与法治课堂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教育的途径研究。
规划课题、课题界定、研究现状、选题意义、研究价值、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
优秀课题申报书模板精选
3.运用图片、动画资源结合教材二次开发开展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教育的途径研究。
研究思路
本课题研究有目的、有计划严格按照“调查筛选——课题论证——制订方案——实践研— —交流总结——申请结题”的程序进行。先对初中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现状作全面了解,明确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步骤;再组织本课题组教师学习课题研究的内容、任务和具体的操作研究步骤。通过一系列的应用研究活动,培养初中生创新和实践能力,依托恩施州教科院相关课题实验研究专业交流平台,完成研究并推动应用与发展。
研究方法:
1、调查法:
调查道德与法治教师对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实践和创新能力的认识。
调查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教师课堂教学中科学人文素养的感知。
2、实验法:
提出在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各个环节如何进行实践和创新能力的资源渗透。
通过系列运用资源进行教学研究的活动,有计划的实践验证。
完善资源运用方法完成教学验证。
规划课题、课题界定、研究现状、选题意义、研究价值、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
优秀课题申报书模板精选
3、经验总结法:形成经验材料论文、反思、教学设计、教学示例、课件和教育叙事等。
技术路线
前期调研——课题论证——课题纲要——课题计划——实践探索——反思调适——收集资料——总结分析——构建模式——形成报告——推广应用
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18年6月-2018年8月)
教师再读教育学、心理学、道德新课程标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等。
确定课题组成员
成立课题领导机构及课题参与人和分工。
2、实施阶段(2018年9月-2019年3月)
制定课题研究实施计划、确定实验班、实验教师;
组织相关道德与法治教师围绕课题进行示范课交流,上好研讨课,进行互评;
每月一次集中研讨交流,每期一次总结反思,改进研讨方法;
规划课题、课题界定、研究现状、选题意义、研究价值、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
优秀课题申报书模板精选
④每期将各项研究资料整理归档,并小结;
⑤每一学期走出去,与兄弟学校交流研究。
3、总结阶段(2019年4月-2019年6月)
完成课题研究总结报告;
完成资料整理并归档;
撰写课题研究论文,经验总结,心得等;
④课题小组进行交流总结,经验推广。
规划课题、课题界定、研究现状、选题意义、研究价值、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