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墓碑文

来源:伴沃教育
墓碑文

墓碑,始于秦汉,原是下葬时竖的石柱,后来有人刻上墓中人的姓名、籍贯、官爵以及功德行事等内容,就成了装饰品。名称不少,又叫墓谒、墓表、神道碑等,均可称为墓碑文。

墓碑文一般包括姓名、籍贯、家世、经历、文章著作、逝世时间,以及某年某月葬于某地。这是文的部分,用散文体。最后是铭,多用诗赋体,是赞颂性的文字。

现在提倡火化,许多亡人不设墓。无墓即无处立碑。但在较偏僻的农村,没有火葬场,仍用墓葬,一般也都立墓碑。但墓碑文很简单,竖写,右边一行写明时间,即某年某月葬于此处,顶格。中间一行写明墓中人姓名。姓名之上冠以与立碑人的关系称谓,字体稍大;若是二人合葬之墓,则把两人的名字、称谓均标明。左边一行写立碑时间。有的则更简单,只有中间一行,写明墓中人姓名。有的墓碑还在顶行以左右两字标明其故里。

当然,-―些历史上有影响的人物,墓陵重新修复,就要立碑。如一九七九年,在湖北通山县九宫山修建了李自成陵墓,就增建了墓碑。至 于当代一些英雄或名人去世,为了永远垂念,也有建墓树碑的。 墓碑文示例: 王统照先生的墓志铭

王统照先生.山东诸城人。生于一八九七年古历初八日,卒一九五七年十一月甘九日,享年六十岁。先生生平,酷爱文学。在文学创作上,并获得很大成就。其代表作有《一叶》、《黄昏》、《山雨》,诗歌《童心》和散文《片雪集》等。先生是“五四”以来中国文坛上的著名人士之一。

先生毕生,献身于文教事业,北京中国大学毕业后,曾任北京中国大学教授兼出版部主任,上海文学社《文学》主编,开明书店编辑和山东大学教授等职。

先生出身于封建地主家庭,但受到进步思想的影响,接受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思想。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先生的革命思想更加提高,从而也更博得了广大人民的爱戴。先生曾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民盟中央委员及济南市委会主任委员、山东省文联主席和山东省中苏友好协会副会长等职。

先生不但对人民文学事业的发展有很大的贡献,对教育培养青年一代亦有很大功绩!先生的革命热情和事业的坚韧精神,均值得后代学习和颂扬。谨撰此文,以资纪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