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教师: 单位: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正确读写“和蔼可亲、晶莹剔透、生态环境”等词语。 2.理解课文,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3.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意识。 2.了解人类为什么不能指望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3.通过课外阅读后体会环保的深刻意义。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地球的图片及介绍性文字或视频。 教学过程: 一、读导语,明要求 同学们,在上一组课文的学习中,我们感受了人与人之间相处的真情。其实,人与自然的相处同样需要我们付出真情。今天,我们学习第四组课文,先读读本组课文的单元导语。想一想,学习本组课文我们要明确哪些任务? 二、预习探究,理清思路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课件出示: ①借助文中注音和工具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②思考: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地球的 情况? 2.读完之后,你心里有什么感想? 三、合作交流,了解地球 二次备课 1.交流课前收集到的有关地球的资料。 2.交流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地球的情况? 四、品读课文,体会内涵 1.感悟地球的渺小。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2)渺小:地球的半径有六千三百多公里,作者说地球“渺小”,你认为有道理吗?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理由。 小结:事物的大小是相对的,地球跟人相比,就十分庞大,同茫茫的宇宙相比,就显得渺小了。如果可以把学校看成宇宙,那么,地球可能是什么呢?恐怕连一粒微尘都算不上。 2.感悟自然资源的有限。 (1)默读第三自然段,理解矿物资源面临的危机。 ①明白矿物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 ②从“几百万年、几亿年”感悟矿物资源形成时间长及来之不易。 ③从“不加节制”等词感悟人类无知的破坏。 (2)交流第四自然段,理解原本可再生的资源遭受的破坏。 ①理解“本来”在句中的作用。 ②品读句子: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a.举例说说什么是“生态灾害”? b.补充有关生态灾害的资料,加深理解。 3.感悟无法移居的事实。 (1)品读句子:科学家已经证明……别的星球上去。 ①理解“至少”在句中的意思:至少就是“最少”的意思,这个词说明“40万亿公里”是目前可以确定的最小的范围,也告诉我们这个范围以外的情况,科学家还不能确定。体现了说明文用词的精确和严谨。 ②感悟最小的范围,即“40万亿公里”有多远?(以前学过《太阳》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太阳离地球是1.5亿公里,坐飞机去的话大约要二十几年,这么一估计,40万亿公里坐飞机得五六百万年才能到达) ③指导朗读。 (2)了解有关“移民基地”的设想。 4.感悟重点句段。课件出示最后一自然段: (1)重温“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句话,联系全文说说对它的理解。 (2)讨论:保护好地球最终的目的是什么? (造福子孙后代,造福人类自己。) (3)回应课题,说说课题为什么叫“只有一个地球”。 五、明确本文说明方法 1.作为一篇科普读物,作者运用的是多种多样的说明方法。你能从课文中找到这样的例子吗? (1)运用列数字的方法。说明地球在茫茫的宇宙中是那样的渺小,人类的活动范围是很有限的。 (2)运用比喻的方法。说明地球的美丽,是人类和地球生命能够生存的环境。 (3)运用分类别、举例子的方法。说明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一是不能再生的资源被不加节制地开采;二是能够再生的资源遭到破坏。 2.教师小结:这些说明方法的运用,不但向读者介绍了科普知识,更能使大家警醒,承担起保护环境的责任。 六、联系课文,拓展延伸: 世界地球日:每年的4月22日,你能给它定个主题吗?例如我国申办2002年奥运会的口号是新北京,新奥运,主题是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善待地球) 板书设计: 13 只有一个地球 地球的外观 地球的资源 移居外星球 保护好地球 可 爱 容易破碎 教学反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