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动物意象作为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早在诗经、汉乐府和魏晋南北朝的诗歌中就有了。李白对动物意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飞禽意象
李白诗歌中的天上飞禽有鹤、鸿、燕、雀、白鹭,大鹏、凤凰、鸳鸯等。可以说我们翻阅李白诗集的同时,耳闻目睹了黄鹄飞翔、莺歌燕舞、仿佛走进了一个种类繁多的飞禽世界。据统计从李白诗集中得到的鸟类名称约有60多种,如“春阳如昨日,碧树鸣黄鹂。”(《秋思》),“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长相思》),“孔雀东飞何处栖,庐江小吏仲卿妻”(《庐江主人妇》),“宫女如花春满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越中览古》)。李浩在《唐诗的美学阐释》中明确的将李白笔下的禽鸟分为两组:一组是实际存在的鸟类(即鸟类的普通意象),如鸡、燕、布谷等;另一组则是神话或传说中虚构出来的鸟类(即鸟类的虚拟意象),如大鹏、凤凰、青鸟、天鸡、跤乌等,这一类意象多带有典故本身所具有的原型性特点,同时又积淀着丰富而复杂的历史文化内涵,是李白的诗充满神奇瑰丽的色彩。”
在众多的鸟类中,李白最钟情的是虚拟类意象大鹏,他发挥奇特的想象,笔落天外,在他的诗文中精心描绘了大鹏这一文学意象。李白少时曾作《大鹏遇稀有鸟赋》,中年后改为《大鹏赋》;“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抒写志向;他在《古风十三》中写道:“北冥有巨鱼,身长数千尺。仰喷三山雪,横吞白川水。凭陵随海运,
棹赫因风起。吾观摩天飞,九万方未已。“描绘了山巨鱼化成的拍击万里的”摩天飞“的大鹏;去世前作《临终歌》曰:“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又一次借大鹏表达了自己的心志。从这三部咏大鹏的诗作,我们可以从中看到李白是怎样从浪漫走向深沉,在由深沉走向悲慨;也可以把握诗人如何从幻想的境界进入残酷的现实,在由残酷的现实走进永恒的幻想。大鹏志在千里,李白志在四方,李白与大鹏的气魄相同,大鹏之举,需待六月之息,而其一举,则“五岳为之震荡,百川为之泵奔”(《大鹏赋》)。李白“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上安州裴长史书》)”,“十五学剑术,揙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上韩荆州书》)。李白笔下的大鹏虽然是对庄子《逍遥游》中的大鹏意象的发挥,但李白笔下的大鹏与庄子笔下的大鹏被赋予的寓意不完全一致。他汲取了庄子恢弘辽阔的气魄、蔑视世俗的傲骨,把大鹏看成是自己的化身,对大鹏倾注了巨大的热情,赋予大鹏以自己的理想追求和孤傲不逊的性格。
李白笔下的众多鸟类中还较多的是神仙坐骑,比如白鹤和凤凰。白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鹤本身就具有长寿、吉祥的寓意,并且常常和神仙、仙境联系在一起,所以白鹤也成为了神仙坐骑的一种。在《感兴八首·其五》“欲逐黄鹤飞,相互向蓬莱。欲乘鹤而起,向蓬莱而飞,飘然出尘。”中非常形象的描写了白鹤的“飘然出尘”的气质以及悠然自在的逍遥,这些都是与神仙气质相符合的。传说王子乔吹箫引凤,他便乘风而上,羽化为仙了。此后凤凰也归为神仙坐骑的一类。李白在他的诗歌中也有非常多以凤凰为坐骑的诗句。如《梦游天姥吟
留别》中“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猛虎击鼓,凤凰拉车,仙人多如麻。又如《飞龙引》中“宫中彩女颜如花 飘然挥手凌紫霞 从风纵体登鸾车。登鸾车,侍轩辕。遨游青天中,其乐不可言。”以及“后宫婵娟多花颜,乘鸾飞烟亦不还。”都是描写诗人梦想乘“鸾车”遨游天际的情景。还如《凤凰曲》中“青鸾不独去,更有携手人”。
二、兽类意象
李白诗集中还出现了许多兽类意象,根据对《李太白全集》的粗略统计,发现其中兽类意象有:龙(骊龙、夔龙、蛟龙)、虎、豹,龟、蟾蜍。长鲸、麒麟、猕猴等40种左右。李白诗歌中的兽类意象也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实际存在的兽即兽类的普通意象,如虎、豹、鹿、兔等;另一类则是神话或者传说中虚构出来的兽类即兽类的虚拟意象,如龙、巨鳌、麒麟等。
在这些名目繁多的兽类意象中,李白喜欢写鹿。在他的诗歌中多次提到鹿、麋鹿、白鹿,而鹿多和仙人或者仙境联系在一起成为神仙的坐骑。李白笔下的鹿寄托了他寻仙墓道、退世归隐之意。白鹿的意象也多和神仙联系在一起,也和他的游仙诗联系在一起,诗人或欲骑白鹿访名山,或欲乘白鹿谒天门,或欲借白鹿从仙人,在这些奇思妙想中流露出渴慕仙道之意。
跟鹿一样,李白诗中经常出现的一个虚拟的意象就是“龙”,龙集许多动物的特征于一身:驼头、鹿角、牛耳、蛇身、鱼鳞、鹰爪等,是万兽之首。在李白诗歌中龙主要是以青龙的形象为主,青龙与白虎、
朱雀、玄武合称为四方之神,为道教所信奉。龙在中国古达传统文化中有着无比尊贵的地位,同时也是中华汉民族的图腾崇拜,所以很多神仙的坐骑都是龙。李白诗歌中众多的龙意象折射出了诗人思想的复杂性,既有借飞龙去寻仙,不问人间世事的归隐之念,又有攀龙附凤、辅佐帝王、建万世功业的进取精神。
三、虫鱼意象
李白诗歌中还有一些虫类动物的意象,如:蝴蝶、蟋蟀、春蚕、蝼蚁、流萤、秋蝉、海鱼。鲤鱼等。如“春风尔来为阿谁,蝴蝶忽然满芳草”(《山人劝酒》),“蟏悄结思幽,蟋蟀伤褊浅”(《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二首》),“楚国青蝇何太多,连城白璧遭谗毁”(《鞠歌行》),“蟪蛄啼青松,安见此树老。”(《泥古二十首》其八),“昔视秋蛾飞,今见春蚕生。”(《古风》二十)。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李白的诗歌中虫鱼类意象没有深意,就不具体分析了。
动物意象作为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早在诗经、汉乐府和魏晋南北朝的诗歌中就有了。李白对动物意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李白诗歌扩大了动物意象群,凡是生活中、自然界中乃至人们观念图腾中具有的,都在他的诗歌中有所再现。其次,李白的诗歌丰富了某些动物意象的内涵,就是借鸿雁传书寄托了对朋友的思念。另外李白诗歌中的动物意象也包含了诗人个人的人格精神。比如李白诗歌中的大鹏体现了他的自信豪迈、傲岸高洁;他笔下的龙有时候是帝王的象征,表达了他辅佐帝王建立万世功业的理想,有时候又成了他寻仙访道的使者,表明了他的归隐之念。
参考文献:
[1][清]王琦。李太白全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7 [2]林庚。唐诗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张勋初。李白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