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有效师生沟通研究

来源:伴沃教育


有效师生沟通研究

【摘要】通过对高校师生沟通现状的研究,了解师生间存在的沟通问题,并结合商务沟通知识,提出改善师生关系和有效沟通的措施

【关键词】师生、有效沟通

师生间的有效沟通,已成为现在高校的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主要问题,也是学生管理中亟待解决的的问题之一。有效的师生沟通,要使学生和老师能够理解对方,接受对方,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学生能理解教师对他教育要求的合理性和正确性,乐意接受教师的教育指导和帮助;教师能理解学生言行产生的背景,透析学生言行的真正动机,体谅其具体情境,知其所想。师生之间能将心比心,不曲解对方。教师热爱学生,满腔热情地真诚帮助学生,学生理解老师的一番苦心,愿意接受老师的教导。当今社会的大学生,自尊心较强,自我意识比较明显,在师生的沟通中,存在着如下许多问题:

(1)老师并不是很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做事习惯。在有时候学生做错了事情,老师只会一味地用自己的方式给学生讲述错误,而没有考虑到哪一种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接受自己的教导,从而使学生能更快地改正,感谢老师的教导而不是因此而对老师有所反感。

(2)现在的大学生都处在一个叛逆期,他们总觉得自己所作的事情都是正确的,是不需要别人干涉的,所以在老师稍微有点干预时,学生的叛逆就会很明显地表现出来。于是,久而久之,沟通双方就缺乏了沟通意愿,即教师和学生都不愿作出互相沟通的努力。

(3)有些老师总觉得自己比学生学的知识多,于是,教育工作者的身份就使得他们经常以“说教者”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和老师处于一种主动和被动的关系,并没有

双方的互动与交流。

(4)沟通双方都缺乏沟通的主动性,即师生沟通过程中,沟通双方都不愿先一步表达出自己的沟通意愿。老师就等待着学生主动与自己来交流,而学生却不愿意把自己的问题和想法与老师分享,于是,久而久之,老师和学生间的距离慢慢的拉大了。

(5)现在的老师采用“候鸟式”的教学方式,上课前才到校,上完课就走人,师生间没有很好的交流时间,没有更多的焦点。另一方面,师生双方缺少沟通的兴趣点。进入大学,学习已经不是学生们唯一关注的内容,学习也不再是学生单一明确的追求目标,这也就决定了高校师生不可能将学习作为沟通的兴趣点。然而,由于师生彼此之间非常陌生,除学习之外,高校师生也很难寻找到其他的沟通兴趣点。

(6)老师一般都不能很好的做到公平,在他们眼中,学生可分为优秀生和差生,以至于在学生的心中形成了一种观念:老师总是偏袒优秀的学生。这样,在学生的心里就产生了一种沟通上的心理障碍。学生对老师就会产生一种不信任感,在以后碰到困难时也不会向老师寻求帮助,师生间的关系就渐渐疏远了。

所以,综合以上师生间存在的问题,我觉得想要改善师生关系,就必须进一步了解师生间的矛盾产生原因,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缓解师生之间的紧张僵化关系,促进高校师生的良性互动,建立良性沟通机制。我认为要达到师生间的有效沟通,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1)尽可能地了解学生,了解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基础。而了解学生的方法很多,主要可以采用观察、询问等方法。

老师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慧眼。不仅要观察整个班级集体的变化,更需要透过每个学生

的细微表现来了解其思想本质,查明学生做出决定的心理动机真正做到知微见著,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妥善处理,把工作做在前头。

谈话时一个很好的了解学生的方法。和学生谈话可以在正式场合,如课堂、办公室,也可以在非正式场合,如课间、操场、劳动场地,或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等。不管在什么场合,要谈得好,有收获,关键是选准交谈的突破口,从学生最熟悉、最兴趣的话题入手,使他们解除顾虑,打开心扉,也要改变严肃拘谨的谈话氛围,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进行交流。

(2)老师不要一味地固定在自己已有的角色上。不同的人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许多不断变化的角色。如果一个人不顾环境、场合等因素固守一种角色,就是角色固着。角色固着会给人际沟通造成较为严重的障碍。对于师生沟通来说,情况也是如此。当教师扮演的角色十分适宜时,师生沟通就会比较顺利。如果教师固着于某种角色不善转换,师生沟通的效果就会受到影响,学生并不会很乐意地与老师沟通。

(3)老师必须公平、公正的去对待每一个学生。在老师眼里,应该没有差生和优秀生之分差与优秀,是我们用所谓的成绩来衡量的,而每一个学生都是有长处的。科学研究表明,正常人的智力水平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是因为后天的努力程度不同,才有了我们大家眼里的“差”或者“优秀”。在老师的思想中,不管是“差”或“优秀”都是需要老师帮助的。只要能把学生们内在的潜力挖掘出来, “差”是完全可以转化的。只有把信任给学生,才有利于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4)作为学生,不要去随意地淡化自己的责任和意识,过分的强调自我,然后又说成是老师对你的不尊重。面对学生的错误,老师必须认真指出,这并不是老师在你身上抹羞,而是对你的激励和帮助。如果老师眼睁睁看着你犯错误,而不去制止,那才是对你的不尊重。我们应该做个懂事的学生,去理性地承受由于自己的过失而该受到的适度惩戒和善意的批

评。对老师的关心不要表现出过度的排斥。

(5)要遵循平等、尊重、信任、赞美原则。在潜意识里,我们都渴望别人的赞美,这是每个人都会有的渴望。由此及彼,别人也渴望我们的赞美。所以,学会赞美别人往往会成为处世的法宝,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运用了这些原则,就会让师生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得有效。

(6)提高沟通的时效性和高频性。师生之间的沟通不应该是偶然的,而应该是普遍的,我们要把师生沟通作为高校考核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下来。此外,沟通还必须要有实效,即对学生而言,是其个人问题的解决和疑惑的澄清;对教师而言,是自我价值的实现。首先是师生双方信任感的建立,这是建构良性沟通机制的核心所在。双方信任感一旦确立,双方都会产生强烈的沟通意愿;其次,沟通双方要清晰地向对方表达自己的沟通意愿;第三,在某种情景中,沟通双方实施具体的沟通行动,并在沟通过程中达到预计的目标。

只有做到了以上几点,师生间的有效沟通才能顺利进行,师生间的交流才不会变得那么僵硬,那么没有默契。教育才能很好地产生效能。

参考文献:闫翠娟 《浅谈高校师生沟通中的问题及良性沟通机制的建构》

《怎样建立师生间和谐沟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