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

来源:伴沃教育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

作者:户军玲

来源:《教育周报·教研版》2017年第20期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社会。在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在重视学科基础知识教学的基础上,切实利用具有强烈震撼力的信息技术实现教学手段的更新和教学效果的优化,强化对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培养,这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课题。在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课堂教学内容充实、层次明晰、色彩绚丽,使语文课真正“活”起来。那么语文课堂如何有效的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呢? 一、厚积薄发,精炼教学内容

课本中许多课文是在特定历史环境下的故事,远离生活实际,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有着较大的困难。传统的语文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老师在课堂上讲解分析,学生无条件地、被动统一地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课前,教师忙忙碌碌、辛辛苦苦地备课;课中,面对渴求知识的学生种种“始料不及”的问题,老师常常 “无言以对”,“无的放矢”。教与学常常事倍功半。而利用网络信息这个利器,指导学生主动地去搜索、查找,充分获取与文本相关的信息,丰富学生的已有认知。网络中有海量的语文资料,包罗万象,形式多样。利用这丰富的网络资源,我们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利用网络信息,了解文中的时代背景、生活实际乃至包括作者的心理历程等等,拉近文字与学生心理的距离,从而形成良好的课堂教学平台。这个过程为教学作了一个良好的铺垫,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求知欲。因为有了“功夫在诗外”,突破传统语文教学的时空限制,利用大量鲜活、生动的情境帮助学生领悟课文的内涵,把丰富的信息浓缩进短暂的课堂,教学做到厚积薄发,精炼教学重点内容,使师生的交流在更丰富的层面上展开,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画龙点睛,突破教学难点

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有多方面,而教学难点的突破往往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古代教育家荀子早就提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由此可见,直观性是教学的基础手段。中学生缺乏观察实践和生活体验,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对课文重难点的理解。借助计算机网络进行教学,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改变语文教学中只能逐段讲解的繁琐活动,我们可以把一些难以通过口头表达的内容,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动画模拟、局部放大、过程演示等手段创设情境、激发想象,可以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绿色蝈蝈》一课要引导学生认识蝈蝈的外表、习性等。由于现在的孩子大多身居城市,很多孩子从未亲眼见过,如果仅仅通过讲解、阅读等方法,学生是不容易理解的。运用课件教学,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从而使学生真正理解了蝈蝈的有关知识。这样有助于突破难点,讲清重点,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我想,正是这种形象直观的影像视觉冲击使学生一下进入了文本设置的情境之中,才有如此深刻、如此多元的感悟。而这种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就是得益于信息技术教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三、以点带面,拓展知识范畴

一篇课文教学的完成,并不是学习的结束,而应该是一个开始。我们把课堂教学内容作为一个点锲入学生的知识体系中,引导学生巩固和拓展知识,把目光指向更广阔的领域。而有了课文教学知识这个中心点,学生就攥住了知识这张渔网的纲绳,通过丰富多彩的网络环境,不仅弥补了传统语文教学环境只局限于课本、课堂的缺陷,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从而把书本知识与社会生活知识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热烈而紧张的课堂实践中,学生已经对课文和鲁迅有了较深入的了解,但还不够深刻。此时,教师可导学生课后访问网站、搜索资料,阅读了解相关知识,去走近鲁迅,并为学生引荐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小说集《呐喊》、《彷徨》并鼓励学生到班级QQ群上进行交流,使学生对本课的学习有了较深、较广的延展。

综上所述,有效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研究、探寻,更加积极自主地学习。或许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还很幼稚,考虑问题也不如成人那样全面而深刻。但我们必须承认,在网络信息的教学应用中,学生们在欢笑、在思考、在争辩、在创造。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拓宽语文教学的领域,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哭快乐成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