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结合自身教学与培训课程学习,讨论

来源:伴沃教育
结合自身教学与培训课程学习,讨论“一碗水”为什么教不好“一碗水”?

教育界有一个问题 “一碗水”为什么教不好“一碗水”? 有人说:“老师要有一桶水,才能教给学生“一碗水”。这种“一碗水”理论,就是我们教育体制内的核心原则和思想吗?这种教学理念在当今时代已经过时了。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纵使有一湖水、一海水也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须有把自己的水转换成学生的找水的能力和方法提供找水的工具;有了这样的能力和方法以及工具,虽然教师只有一碗水,不但也能教给学生一碗水,甚至获取更多的水。俗话说得好:给学生以鱼,不如教学生以渔。

教师就像是学生的“拐杖”,在学生需要的时候助其行走;而一旦学生可以自己上路,教师的扶持就成为多余的了。教师不应该让学生依赖自己,总期待着学生对自己表达感激之情。如果教师自己内心充实,意识到自己只不过是充当了学生某个时期所需要的“拐杖”而已,就不会需要学生的回报来填补自己内心的不足。因此,有老师认为,与其期待教师时刻有一桶水往学生的碗里倒,还不如把教师当成一个帮助学生挖掘泉水的人。学生就是一眼泉,一眼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泉,而教师就是引导发掘泉水的人,使泉水喷涌而出,永不停息。教师应该从“倒水人”变成“挖泉人”,为具有不同个性的学生的终生发展出一镐之力。

教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拥有一桶水。”我说,新时期的教师应该是:人格高尚,热爱生活,乐观向上,富有爱心,博学多才,充满活力,朝气蓬勃.有个性、有风度、有气质,好学,上进.“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先要有一桶水”。可是在知识经济的今天,作为课程实施者的教师,一桶水已远远不够,今天的教师需要具备的是源源不断的活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