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金融学课程

来源:伴沃教育
学科门类:经济学 一级学科:应用经济学

金融学(含保险学)学科培养方案

(二级学科代码:020204)

一、学科概况

金融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各领域货币与资本运动、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的理论与方法的学科,是兼具很强理论性与实务性、微观与宏观、国别性与全球性特点的综合性学科。它对一国和全球的经济运行与社会发展全局有着重大影响。本学科是在原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学、投资学和保险学基础上调整形成的。随着我国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国外现代金融理论与方法的引入,我国金融学科研究的领域和内容将不断丰富和扩展。

二、研究方向

我校本学科现设金融理论与政策、微观金融与现代金融实务、金融工程等研究方向。 三、培养目标

本学科致力培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具有严谨求实的思想作风和较高的精神文明素养,可承担本学科的教学、科研工作和较高层次的金融保险管理实务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努力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本专业学习期限为三年。 四、业务要求

本学科学生应具有扎实的经济学基础理论、掌握现代金融学理论和较系统的金融专门知识;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具有金融经济问题观察分析能力、货币政策实施能力和从事金融保险管理工作的能力;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阅读本学科的外文资料。

五、学分

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必须累计修满65个学分,其中:德育教育12个学分,调研实习2个学分,教学实践1个学分,课堂教学50个学分。

金融理论与政策、微观金融与现代金融实务、金融工程研究方向课堂教学必须累计修满50个学分,其中包括必修课33个学分;选修课要求选满17个学分。

六、学位

本学科授予经济学硕士学位。 七、课程设置

详见《金融学(含保险学)学科课程设置计划》及专业阅读书目。

金融学(含保险学)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计划

院、系:金融系 学科、专业:金融学(含保险学)

研究方向:1、金融理论与政策 2、微观金融与现代金融实务 3、金融工程 开课学期 课课应学及学期学分 程程修序 学 分开课 课 程 名 称 类性学号 时 合单位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别 质 分 计 思品 德 12 1 德育(思想品德教育) 想课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研政理 论 治课 公基 础 共课 学基 础 2 读 4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3 践 12 2 2 2 2 2 2 待定 36 2 2 社会学系 必 修 课 36 2 2 社会学系 4 4 英语 西方经济学(高级) 经济计量分析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金融经济学 货币银行学(Ⅱ) 国际经济学(Ⅱ) 公司财务学(Ⅱ) 金融市场学(Ⅱ) 银行经营管理学(Ⅱ) 金融工程学(Ⅱ) 数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应用 包括:1、投入产出分析 2、运筹学 第二外语(日语、法语) 计算机应用 经济研究方法 西方经济理论前沿 金融统计分析 当代西方货币金融理论比较研究 72 4 36 54 36 54 54 54 54 36 36 36 108 54 54 1436 18 36 36 36 36 54 36 36 36 36 36 36 36 2 3 2 3 3 3 3 2 2 2 4 2 3 2 3 3 3 3 2 外语系 经济学院 经济数学经济学院 金融学院 金融学院 金融学院 金融学院 金融学院 金融学院 金融学院 经济数学系 外语系 信息学院 金融学院 经济学院 金融学院 金融学院 金融学院 金融学院 金融学院 金融学院 金融学院 金融学院 金融学院 金融学院 金融学院 金融学院 金融学院 金融学院 金融学院 5 7 6 7 8 9 10 专 业 18 11 课 12 13 14 公选 15 修 共16 课 17 18 选 19 20 21 修 学 科 22 与 23 课 专 24 业 25 选 26 修 课 27 28 29 30 补31 补本 32 科 33 修修34 课 实践环节 2 6 3 3 3 3 4 2 1 2 2 2 2 3 2 2 2 2 2 2 2 2 2 2 2 1 2 2 2 1 2 2 2 2 3 2 2 2 2 2 2 2 2 固定收益证券 金融理论与政策专题 国际金融专题研究 投资组合理论 金融史 国际贸易与融资研究 衍生金融工具 风险投资研究 公司并购分析 货币银行学 国际金融学 金融市场学 银行经营管理 教学实践 调研实习 学 位 论 文 专 业 阅 读 书 目

课程名称 研究方向 2 √ 心得 笔记 篇数 阅读书目(注明作者和出版社) 备注 1.《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第二卷第三篇,第三 卷第五篇 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货币论》【英】凯恩斯著 商务印书馆 3.《货币金融学》 【美】米什金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4.《金融理论探索》 曾康霖 中国金融出版社 5.《宏观调控与货币供给》 黄达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6.《货币、银行与经济》【美】托马斯•梅耶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7.《中国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的货币政策研究》 刘光第主编 李健副主编 金融出版社(1996) 8.《中国金融理论前沿》 李扬等著 社科文献出1、货币银行版社(2000) 学 9.《经济发展中金融的贡献与效率》王广谦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10.《通货紧缩》 【美】A•加利•西林著 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 11.《“一国两制”下的货币金融比较研究》 王佩真主编 贺培副主编 中国财经出版社(1999) 12.《中央银行金融监管比较研究》潘金生著 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13.《货币、银行和金融市场原理》 劳伦斯•S•里特等 上海编译出版公司 14.《货币论》、《信用论》、《信息论》曾康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5.《中国经济金融分析与展望 人民银行金融研究 所 中国金融出版社 16.《对外开放下的金融运行》 周升业 中国金融出版社(1994) 1.《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戴相龙 中国金融出 版社(1998) 2.《商业银行管理》彼得•S•罗斯 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3.《商业银行经营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格拉迪等 中国金融出2、银行经营版社(1991) 管理学 5.《金融工程学》洛伦兹•格利茨 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6.《利率风险的控制与管理》安东尼•G•科因等 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7.《中国证券市场发展、规范与国际化》 曹凤岐 中国金融出版社 1.《国际金融学》姜波克 高等教育出 版社(1999) 3、国际金融2.《外国金融制度与业务》甘培根 林志奇 学 中国金融出版社 心得 课程名称 笔阅读书目(注明作者和出版社) 研究方向 记 备注 篇数 1、《西欧金融史》金德尔伯格 中国金融出版 社(1991) 2、《当代西方经济学说》 罗志如 厉以宁 北京大学出版社 《就业、信息和货币通论》 凯恩斯 商务印4、当代西方3.金融理论比书馆(1963) 《最适货币量论文集》弗里德曼 (台)中较研究 4.华书局 5.《经济学》 萨缪尔森•诺德豪斯 商务印书馆(1979) 6.《当代西方货币金融学说》 李健 中国财经出版社(1989) 其他 1.《中国金融年鉴》各期 中国金融出版社 2.《经济研究》各期 3.《财贸经济》各期 4.《金融研究》各期 5.《国际金融研究》各期 6.《金融时报》各期 7.《中国证券报》各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