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学科学《水珠从哪里来》教案

来源:伴沃教育


小学科学《水珠从哪里来》教案

水珠从哪里来的 学情分析:1、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水在0摄氏度要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2、当环境高于0摄氏度冰的温度升至0摄氏度时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摄氏度,直至完全融化成水。 3、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学习目标:科学概念 1、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 学习重点: 1、经历水珠从哪里来的假设——分析——再假设的探究过程。 学习难点: 探究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的形成与杯内冰块的关系。 学习准备:三只大小、形状一样的玻璃杯(其中一杯装清水、一杯装冰块) 学习过程: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活动一、学生预测。 (解释只要符合逻辑,鼓励越多越好) (预设:1、可能是从杯子里渗出来的; 2、冰化成水后从杯口溢出来的; 3、有可能是加冰的时候,冰块碰到了杯沿化成水流下来了;……) 活动二:学生作出合理的解释。 ((1)、不可能是从杯壁渗出来的,因为玻璃杯是不渗水的; 教 师 活 动 设 计 二次备课 一、水珠是冰化成的水吗。 1、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发现在玻璃杯和塑料袋的外壁都出现了水珠。(出示一个装好冰的玻璃杯,再现上节课的清景。)这些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呢?(板书课题:水珠从哪里来) 2、同学们猜一猜。(出示课件二) 3、老师请同学说说自己的猜测。(出示课件三) 4、师:我们的生活中见到过类似的现象吗?你能根据生活经验分析,这些假设合理吗? (师生共同分析所有提到的这些合理的解释。) (预设:(1)、不可能是从杯壁渗出来的,因为玻璃杯是不渗水的;(出示课件四) (2)、冰融化时杯子中的水还没有满,不可能溢出来;(出示课件五)

(2)、冰融化时杯子中的水还没有满,不可能漫出来; (3)、加冰的时候一般都是小心的加入杯内的。) 活动三:学生观察两杯水外壁有什么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呢? (这两只玻璃杯的外壁上都没有形成小水珠。加满自来水的玻璃杯外壁没有出现小水珠,说明玻璃杯壁不渗水;空玻璃杯的外壁没有出现小水珠;而装满冰的玻璃杯外壁有许多小水珠,说明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与杯内的冰是有关系的。 活动四:小水珠可能是这样形成的。 (1) 可能是空气中的水汽被冰吸到杯壁上的。 (2) 空气遇到冰变成水了。 (3) 应该是水蒸气变得吧 (3)、加冰的时候一般都是小心的加入杯内的。)(出示课件六) 5、通过我们的观察和分析: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 是杯内的冰融化形成的吗?(不是) 二、水珠的形成与冰有关系吗 1、师:通过我们刚才的讨论和分析,觉得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不是杯内的冰融化形成的水。那么,水珠的形成与冰有关系吗?(出示课件七)我们能设计实验证明一下。 2、我们来做一个对比实验: 老师这儿有两个同样的玻璃杯,其中一个玻璃杯里加满自来水,一个玻璃杯里什么也不加,静静的放在桌子上。几分钟后,观察两个玻璃杯的外壁上是否也会出现许多小水珠呢? 3、让学生观察后发言自己看到的现象?说明了什么?(这两个杯子都没有小水珠出现,加满自来水的玻璃杯外壁没有出现小水珠,说明玻璃杯壁不渗水;空玻璃杯的外壁没有出现小水珠;而装满冰的玻璃杯外壁有许多小水珠,说明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与杯内的冰是有关系的。) 4、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与杯里的冰有关系。小水珠是怎样形成的?你知道了吗?(请同学同桌说一说) 5、空气中有水蒸气吗?(有)水蒸气从哪里来的?(从空气中来)水蒸气能变成水吗?(能)是什么使水蒸气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温度) 三、教师总结。 盛冰的玻璃杯使它周围空气的水蒸气冷却下来,因而在杯壁上形成了小水滴。(出示课件) 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却变成看得见的水滴,这种现象叫凝结。(出示课件八) 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指名回答)(出示课件九)

板书: 水珠从哪里来

水蒸气———— 小水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