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在“第二届国际智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

来源:伴沃教育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oo6年第1期(总第34卷第l89期) 建筑节能 ■领l导l讲l话l No.1 in 2006(Total No.189,Vo1.34) LEADER SPEECH 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在“第二届国际智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 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题报告 建设部部长汪光焘 首先,我代表中方会议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 (四)供热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取得进展。经国务院 国建设部,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刚才,国 同意印发了《关于城镇供热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 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先生代表中国政府作了热情洋溢 意见》。建设部等部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城镇供 的致辞,从发展战略的高度,阐明了中国政府建设节 热体制改革的意见》等文件,实行用热商品化、货币化 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立场和观点。根据中国 和逐步实行按用热量计量收费制度,积极推进城镇现 政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建筑节能工作以科学发展观 有住宅节能改造和供热采暖设施改造。在北方采暖地 为统领,从政策法规、行政管理、科技创新和标准规范 区重点城市进行试点,积累了经验,正在稳步推进。 等全面开展。 (五)突出公共建筑工程节能工作。在公共建筑规 1 大力推进建筑节能和发展绿色建筑 划审批、勘查、设计和施工等环节的监管,已经有了比 建设部制定印发了《关于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 较完善的法规制度。各地按照要求,对办公楼、商场、 公共建筑的指导意见》,确定了工作思路和任务。着重 旅馆、公寓、医院、展览馆、机场候机楼、剧院、体育场 做好完善设计标准,制定相关政策;组织试点示范,带 (馆)等在建公共建筑项目实施过程监管。北京、重庆、 动各地工作;开展节能检查,加强依法监管;开展宣传 深圳等城市对使用中的政府办公楼等120多座不同 教育,增强节能意识等工作,已经取得的重要成效: 类型的建筑进行了能耗检测和用能分析,为节能改造 (一)技术法规工作得到加强,确立了标准体系框 明确了方向和重点。 架。陆续发布了《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夏热冬冷 (六)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开始启动。发布了《既 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 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为既有建筑节能改 筑节能设计标准》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等国家 造提供了依据。各地开展了改造试点工作,积累了一 标准,覆盖了我国不同气候的民用建筑。地方管理部 些有益的经验。以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为内容的国际合 门依据国家标准,针对本地区的气候条件和经济社会 作项目已经启动,借鉴国际经验,探索我国的做法和 发展水平,制定了地方建筑节能标准。我国已经基本 机制。 建立了由国家标准、地方标准以及规范性标准化文件 (七)建筑节能科技研究开发取得新进展。建设部、 为补充的技术标准框架体系。 科技部等部委以智能、节能和绿色建筑技术研究开发 (二)建筑节能示范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组织了5O 和推广应用为重点,组织科技界、企业界的专家学者 个住宅示范小区项目,分布在全国l9个省(区、市), 和工程技术人员,对关键技术、设备和产品进行了联 总建筑面积达到486万m2。示范工程产生的效应,有 合攻关,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有的已在实践中应用,收 力地推动了各地制订政策法规、技术标准、标准图集 到了良好效果。建设部、科技部印发了《绿色建筑技术 和技术研发、推广应用工作。 导则》。建设部颁布了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f_.-)Do强监管和检查保证标准规范实施。去年建 -(八)对‘十一五”建筑节能工作做了统筹部署。《国 设部对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共35个城市的 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建筑节能和绿色 建筑节能工作进行了专项检查,督查落实国家建筑节 建筑是城市发展与城镇化领域重点内容之一,明确技 能有关政策法规、标准、规范和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 术创新的内容。建设事 ‘十一五”发展规划将建筑节 工作,对存在违反建筑节能强制性设计标准的工程项 能作为重要内容,提出了要达到的目标,明确了任务, 目依据法规进行了处理。 并且将强化管理机制列入了发展规划。建设部与科技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部商定“十一五”期间联合开展‘绿色建筑科技行动”。 输配系统技术、高效热泵采暖制冷技术加快进行科技 攻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以节能、节地、节水、节 2“十一五”期间的重点任务 从总体上看,我国建筑节能潜力很大。每年城乡 新建建筑竣工面积约为15亿m2 ̄20亿m2,预计到 2020年底,全国房屋建筑面积将新增250亿m2 ̄300 亿mz;如果延续目前的建筑能耗状况,每年将消耗 1.2万亿度电和4.1亿t标煤,接近目前全国建筑能耗 的3倍。加之建材的生产能耗16.7%,约占全社会总 能耗的46.7%。据调查,一般公共建筑的单位能耗为 20度~60度电,是城镇住宅的2倍;大型公共建筑的 单位能耗为70度~300度,是城镇住宅的10倍~20 倍。新建建筑严格执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逐步推行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预计到2020年,每年可节约 4200亿度电和2.6亿t标煤,减少CO:等温室气体排 放量8.46亿t。 十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了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务院批准了《国家中 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和《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 明确了“十一五”期间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的发展目 标、主要任务。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以政府机构节能运行管理和改造为突破口, 带动既有公共建筑的节能运行管理和改造。研究技术 政策和措施,总结可推广的改造经验和模式,研究制 定相关经济政策和法规。建立政府办公建筑为主的能 耗统计制度、能效审计和披露制度。逐步建立公共建 筑能耗定额管理,超定额加价制度。新建政府办公建 筑等大型公共建筑强制性的节能检测和能耗指标标 识制度。 (二)进一步积极稳妥地推进北方地区供热体制改 革。改革热费制度,改变传统的按面积收费的办法,建 立科学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推行使用者直接交付费 用制度。建立城市低收入群体的保障机制。抓好供热 热源整合,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 (--)组织实施《建筑节能工程》。《建筑节能工秘 是“十一五”期间国家十大节能工程之一。主要内容包 括,在北京等直辖市试行节能65%的地方标准,并逐 步成为国家标准,力争“十二五”期间在北方寒冷地区 和有条件的城市推广。进行低能耗、超低能耗及绿色 建筑示范,增强技术储备;进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城 市级示范,积极探索,积累经验,逐步推广。进行可再 生能源规模化应用于建筑的城市级示范,推进可再生 能源与建筑结合配套技术研发、集成和规模化应用以 及产业化等工作。在示范城市及示范工程取得经验和 成果的基础上,形成国家技术标准、成套技术和配套 的政策法规。 (四)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支撑和引领行业发展。对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成套技术、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 术、低能耗大型公共建筑技术、高效集中供热热源和 材和环保为核心的绿色建筑技术发展,进一步完善评 价标准,开展工程示范,以绿色建筑的发展带动节能 建筑的发展,并逐步提高绿色建筑的比重。以节能建 筑的发展带动墙体材料革新,统筹协调,同步推进建 筑节能技术体系、新型墙材技术产品的发展,增强物 质技术基础,切实解决技术产品可选择性不足的问 题。结合新房建设,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在农村的应 用,充分利用农村建筑容积率低,太阳能、风能、生物 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丰富的特点,按照循环经济的方 式,研究发展太阳能光热、光电应用,风力发电、沼气 等经济适用技术并进行应用示范。 3 当前建筑节能工作的主要措施 建筑节能工作是一项技术性政策性很强的系统 工程,从总体上讲还没有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存在 的问题还很突出,主要表现在:建筑节能缺少国家层 面的法规,强制性国家标准规范需要进一步地完善, 促进建筑节能的经济激励政策不健全,缺乏足够的技 术产品支撑,部分设计人员对节能标准执行不力,少 数地方节能技术产品的推广应用没有形成有序的市 场竞争机制,缺乏科学引导和必要的监管,尚未形成 良好的建筑节能工作氛围,公众建筑节能意识有待进 一步提高。 今年 十一五’计划的第一年。针对当前工作中存 在的问题,开局之年的工作重点是,在加强宣传教育、提 高节能意识的同时,必须十分重视法制建设和政策引 导。坚持用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加之以必要的行政措 施推进建筑节能。当前要做好: (-)an强法规建设。《建筑节能管理条例》已经列 入国务院今年的一类立法计划,争取尽早出台。 (二)研究制定经济激励政策。制定节能省地型建 筑经济激励政策是国务院明确的重点工作,建设部会 同财政部、发改委等部门正在组织落实。 (三)依法强化监督。健全以执行建筑节能强制性 标准为主要内容的工程全过程监管制度,加强新建建 筑节能设计监管,规定科学合理的审查、监督工作程 序,切实规范监管行为。继续开展行政监督,建筑节能 专项检查,尤其加强对建筑节能工作薄弱地区的监督 管理。 女士们、先生们,发展节能建筑、保护资源、保护 环境,是中国发展进程中的重大课题,也是人类发展 进程中必须认真思考和回答的时代课题。在充满生机 与活力的阳春三月,带着对人类发展前景的美好理想 和期盼,中外嘉宾相聚北京,就我们的共同课题,共话 发展,共话未来,我相信,经过努力,我们一定会使人 类的明天充满灿烂的春光。 2006年3月28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