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开放术治疗慢性泪囊炎

来源:伴沃教育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326 Chin J Ophthalmol and Otorhinolar ̄ngol。Seotember 2oo8.V0l 8.No.5 ・基层医院之窗・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开放术治疗慢性泪囊炎 田有满李文章 林廷稳黄起基 我科对53例(65侧)慢性泪囊炎患者行鼻内镜下泪囊鼻 腔开放术,术后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I.1资料2003年l0月至2007年10月我科收治慢性泪囊 炎患者共53例(65侧),其中男性8例(9侧),女性45例(56 侧);年龄29~78岁,平均(53 4-4)岁,其中12例(14侧)为60 岁以上老年患者;病程9个月至20年。单眼发病41例,双眼 12例。单眼并发脓肿形成者5例,6例为传统手术后复发者。 所有患者均表现为长期泪溢,眼科门诊治疗无效。检查:压迫 泪囊区有黏液性或脓性分泌物自泪小点溢出,泪道冲洗不通 畅,冲洗液伴黏液性或脓性分泌物自上泪点流出;并发脓肿形 成者,泪囊区明显膨隆、红肿、压痛;传统手术后复发者可见泪 囊区皮肤瘢痕;53例病例鼻腔均未见明显病变或结构异常。 1.2方法患者平卧位,头略偏向患侧,1%丁卡因表面麻醉 泪小点。鼻内镜下以含0.1%肾上腺素的1%丁卡因纱条(体 积比为1:10)行患侧鼻腔表面麻醉,含有微量肾上腺素的2% 利多卡因作中鼻甲腋前上方鼻黏膜下浸润麻醉。在中鼻甲腋 前上方切除鼻黏膜,约1.2 cm×0.8 cm,暴露鼻腔外侧壁骨质 (即泪囊窝内壁),呈纵椭圆形。应用高速磨骨电钻磨除该处骨 质,造孔约1.0 cm×0.6 cm,即可显露微淡蓝色的泪囊侧壁。 自下泪点插入探针顶起泪囊壁,以钩突刀切开泪囊壁,利用微 型手术电动吸引刀吸切已切开的泪囊壁至骨孔缘,以扩大开放 泪囊(见附4页图①)。以庆大霉素、地塞米松注射液行泪道冲 洗见液体顺畅流出,手术即可完成,无需置管及填塞鼻腔。有 泪囊脓肿形成者,自下泪点插入探针,抽出脓液,再以庆大霉 素、地塞米松注射液冲洗泪囊,静脉滴注抗生素及适量糖皮质 激素,2 d后再行上述手术。传统手术后复发者,在探针引导下 找到吻合口闭锁处,切开并尽量扩大开放泪囊以暴露泪总管小 口,必要时(根据新开放口的情况:开放口小、不成形、平贴于泪 囊内壁上)可置管约1.5个月以防开放口粘连闭锁致手术失 败。置管方法:自下泪小点导入硬膜外麻醉导管,由开放口拉 出前鼻孔,套上长约2 cm的输液管道缝扎绑紧硬膜外麻醉导 管中部,然后将麻醉导管的泪小点端适当拉紧,使得两管对接 处位于开放口处,最后将麻醉导管及输液管滞留于鼻腔外的末 端固定于面颊部。 术后以含糖皮质激素的抗生素滴眼液滴患眼4周。术后5 d内,常规抗感染治疗,连续以庆大霉素、地塞米松注射液行泪 作者单位:福建省大田县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 眼科大田366100 通讯作者:田有满(Email:tianyouman@126.com) 道冲洗,发现有明显鼻腔结痂、渗出物者予及时清理,以后约每 周行泪道冲洗1次,连续5—8周。 2 结 果 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本组全部病例泪溢症状完全消 失,泪道冲洗畅通,泪囊开放好,开放口光滑、完全上皮化(见附 4页图②)。 3讨 论 慢性泪囊炎传统鼻外径路术式创伤较大,术后反应较明 显,且颜面遗留瘢痕影响美观…。老年人一般不能耐受此手 术;有脓肿形成者,往往只能行泪囊摘除,泪溢症状无法得到解 决;术后复发者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本组鼻内镜下泪囊鼻腔 开放术,仅需开放约1.0 cm×1.0 cm切口,手术时间短、术中出 血少、几乎无术后不良反应,一次手术可行开放双侧泪囊,患者 痛苦小,颜面部不留任何瘢痕,同时也适用于老年患者,对有脓 肿形成患者既消除了脓肿,又可解决泪溢症状,疗效满意,值得 在基层医院推广。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开放术成功的关键在于正确确定泪囊 在鼻腔外侧壁投影的部位。泪囊位于中鼻甲腋前上方,其顶高 于中鼻甲腋8.8 mm,底低于中鼻甲腋4.1 mmL2 J,术中应尽量扩 大泪囊窝内侧壁骨质,特别是上下纵行的内侧壁,开放的泪囊 以能显示泪总管小口为佳,可利用高速磨骨电钻、微型手术电 动吸引刀进行造孔和修齐创缘,以使鼻黏膜、骨质、泪囊壁三层 组织基本平齐,利于创口愈合,缩短上皮化时间,对防止术后粘 连、闭锁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只要尽量充分开放泪囊,术中不 必置管,术后一般不会发生粘连、闭锁。本手术创伤小,出血 少,可不必填塞鼻腔。术后经常清理鼻腔、冲洗泪道及患眼滴 含糖皮质激素的抗生素滴眼液,也是防止开放口粘连、闭锁的 重要措施。对患有鼻腔疾病或结构异常妨碍手术者,宜先处理 或一并处理后再行泪囊鼻腔开放术;对于传统手术后复发者, 根据新开放口的情况,可置管约1.5个月以防开放口粘连、闭 锁致手术失败。 参考文献 [1]宋振宇,张勇建,徐卫东,等.经鼻内镜泪囊鼻腔造口术治疗慢性 泪囊炎2l例[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7,7(5):318. [2] 张速勤,李兆基.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的泪囊鼻内解剖[J]. 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2002,26(2):107. (收稿日期2008-03-30) (本文编辑杨关琴)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开放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正文见第326页)訇①泪囊鼻腔开放手术示意开放泪囊…………………图②泪囊鼻腔造…………口术后6个月泪囊情况………………………………………………一一核磁新技术在神经眼科的应用(正文见第336页)虱①a磁共振血管成像示椎基底动脉闭塞图①b磁共振血管成像示颅内动脉瘤篱1虱②磁共振静脉成像(冠状位、矢状位)示乙状窦血栓形成:左侧横窦,和乙状窦见高信号血栓形成Z=乙状窦及左侧颈内静脉未显影Z=图③aZ=功能磁共振成像模式图示枕叶梗塞in0rnnl2arin4ra虱③b标准化后的Tl像叠加图示枕叶梗塞(叠加图与模式图左右相反)附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