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疏导策略探究

来源:伴沃教育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疏导策略探究

作者:徐冬梅

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7年第33期

摘 要:在基础教育阶段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其中的核心内容,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变化与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也呈现出新变化与新特点。因此,我们需要对目前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与原因有所了解,进而采取针对性的疏导策略去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学生 心理健康问题 疏导策略

在素质教育大力推行的今天,要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予以重视,这不仅是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小学阶段的孩子,其生理与心理正处在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其展开的教育教学工作需要充分符合其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其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然而从目前现状来看,部分学校教育思想依旧停留在应试教育层面,对德育、心理教育存在轻视,导致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类心理问题,倘若未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疏导,势必会给其幼小心灵造成创伤。基于此,加强对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疏导策略的研究,显得尤为迫切。[1]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 1.小学生普遍的心理健康问题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起始时期,而在此之前他们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家庭教育,许多心理方面的问题实际已表现得尤为外显,比如性格孤僻不合群、自卑或自负、难以承受挫折、从不换位思考、自我主义严重等等。此外,还有部分小学生会因为生活或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而产生认知方面的错误,出现自我否定、不尊重他人等心理问题。种种心理问题都严重影响了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也不利于小学教育的良好实施。 2.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形成是多方因素共同结果,而细分众多影响因素来看,主要包含如下几个方面:1)学校教育层面。学校教育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度不足,教育教学活动中成绩而轻心理发展,造成心理健康问题的逐步滋生;2)家庭教育层面。对孩子过于溺爱骄纵,会导致孩子认知方面畸形发展,容易出现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而对孩子过于严厉的家庭教育会导致孩子产生自卑、内向、不尊重他人的心理问题,可见家庭教育也是导致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因素;3)学生个人层面。虽然小学生年龄偏小,但个体差异依旧存在,每个人对待问题的看法与做法都会呈现明显不同,可能一些让部分学生无比纠结的事情,在其他学生看来并不算什么,所以说小学生个人的心理能力及素质同样会影响其心理健康程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疏导策略分析 1.以教育教学方式进行疏导

校园生活作为小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关键组成,在校园中所发生的许多事情都是成为导致小学生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导火索,因此可采取教育教学的方式,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予以疏导。其中,班主任与任课老师平日里对学生的态度及言行举止,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尤其是具有“权威”属性的班主任,会对小学生心理造成省鹅可影响。所以,班主任一定要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予以重视,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多关系学生,与家长友好沟通,对学生出现的异常及时汇报,通过各方信息的互换去采取合适策略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予以疏导。此外,教育部要求小学学校需设置心理咨询室,这一点需要严格落实,并聘请专业心理辅导工作者对心理健问题比较严重的小学生展开一对一疏导,与此同时心理健康教师还可采取团体辅导的形式,去促进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养成。 2.家校联合推行心理健康教育

许多小学生心理方面存在健康问题的主要因素源自家庭教育,所以要想从源头根除心理问题需要基于家庭教育层面去开展心理疏导工作。因此,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当中,需要将家庭教育纳入其中,倘若能够充分调动家庭力量,让学生家长重视并做好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且通过指导让其掌握有效的心理疏导方法,便能够确保小学生在家庭生活中感受到愉悦的身心体验,那么所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效会大大提升。所以,笔者认为学校可邀请心理健康方面的专家为班主任与学生家长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也可通过建立微信群等方式,为家长就孩子心理健康问题答疑解惑,从而让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疏导。[2]

3.引导小学生自我调节

教育教学是一项复杂且系统的工程,在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工作中,不仅要充分发挥学校与家庭的教育力量,还需积极引导小学生学会自我调节,懂得如何去疏导自身心理健康问题,进而为生活与学习带来积极正面的心态。具体来讲,可引导学生通过记日记、找朋友倾诉、参加文娱活动等形式去疏导不良心理情绪,以正确的方式与家长、同学和老师交流,以乐观心态面对生活与学习中的困难。唯有在挫折中不断磨练自己的心理素质,才能最终形成端正的思想观念,进而对未来的学习生活抱有充足希望。 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疏导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这项复杂系统的工程需要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逐步开展完成,所以在小学阶段我们应当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联合学校教师、家长及社会的多方力量与通力合作,对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予以疏导,从根本上解决心理问题,让孩子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参考文献

[1]宋学琴.运用情境教学法 提高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有效性[J].学周刊,2014(24):135. [2]魏雪峰,崔光佐,徐连荣.基于认知过程分析的小学数学探究问题设计与应用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4,35(08):101-10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