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教案

来源:伴沃教育


《 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教案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指导学生有表情的演唱京剧唱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通过对唱段的学唱表演,培养学生热爱民族传统艺术的情怀,以及爱国的传承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指导学生演唱京剧唱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并在学习唱段的过程中愉悦的感受体验唱段。 2、模仿表现唱段中的身段表演。 3、在唱段表演中学会传统的叫好。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会有表情的演唱京剧唱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2、学习唱段中的身段表演。 3、学会戏曲表演中的正确的叫好。 4、了解老生、花旦行当的不同用嗓。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京剧唱段的学唱及唱段中的身段表演。 (二)教学难点: 1、唱段中的一字多音的学唱。 2、能够有表情的演唱京剧唱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教学过程 (一)初步整体感受唱段,故事导入新课: 【阶段目标:初步感受唱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导语: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首新的京剧唱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教师活动:播放唱段。 3.教师提问:这个唱段属于哪个行当? 【可能出现的回答】: ★ 这个唱段属于花旦这个行当。 … … 4. 用对比感受的方法讲解老生、花旦的用嗓知识。 教师活动:分别演唱老生和花旦的两个唱段,让学生聆听对比。 教师提问:两个行当的演唱在用嗓上有什么不同? 【可能出现的回答】: ★老生用大嗓,花旦用小嗓。 ★老生用真嗓,花旦用假嗓。 教师活动:板书 老生 真嗓 大嗓

花旦 假嗓 小嗓 5. 故事导入新课。 教师讲故事: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这个唱段是李铁梅在取密电码的交通员离开之后演唱的。她从家里的神秘气氛中感觉到,这些被叫做“表叔”的人,和他的爹爹、奶奶一样,都不是一般的人,他们都担负着重大的使命,都是好人,他们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教师活动: 多媒体出示课题,展示剧照。 (二)学习新唱段: 【阶段目标:能够用假嗓演唱京剧唱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1. 教师高位置假声带学生读唱词: ●过渡语:请同学们跟老师把这一唱段的唱词读一遍。(出示多媒体唱词课件) 教师活动:教师高位置分句带读唱词。 ●学生活动:生随师高位置读唱词。 ●教师纠正读唱词中的问题,启发学生有表情的读唱词。 ●师生活动:师生共同有表情的完整串读唱词。 2. 断句教唱唱段: 【阶段目标:能够断句较准确的演唱唱段,并掌握前奏起拍——学习京剧知识“板后起”。】 (1)学习“板后起”。 ●教师活动:教师边拍节奏边视唱前奏曲谱,让学生理解 “板后起”拍。 ●学生活动:学生认真听和观察老师的范唱。 ●教师提问:同学们通过老师的演唱你感觉什么是“板后起”? 【可能出现的回答】: ★ 没有在强拍上起拍。 … … ●学生活动:学教师拍节奏视唱前奏曲谱。体会“板后起”拍。 (2)断句学习唱段: ●教师活动:断句教唱唱段。 ●学生活动:断句学唱唱段。 【教师对音准好\\表情好的学生给予肯定性评价】 ●教师活动: 反复纠正一字多音的唱法。(如:“数”、“不登门”的“不”字、“奥妙”的“奥”字等。)用手画圈的办法解决一字多音。 强调演唱中的吐字——枣核形的发音方法。(如:“门”men,声韵母都要读清晰,并用手表演推门的动作提示画面感。) 3. 整句串唱唱段: 【阶段目标:能够整句完整的串唱唱段。】 ●过渡语:同学们刚才短剧演唱得很好,下面我们就来整句的学唱唱段。 ●教师活动:教师逐句有表情地范唱唱段。 ●学生活动:随教师整句的演唱唱段。 ●教师活动: 不断地纠正学生演唱中音准、吐字、唱腔出现的问题。 启发学生有表情的演唱唱段。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性评价】 4. 完整的学唱唱段:

【阶段目标:能够有表情的完整演唱《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唱段。】 ●过渡语:请同学们边听边完整的学唱一遍《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唱段。 ●教师活动:播放唱段录像。 ●学生活动:边听边学唱。 ●教师活动:及时纠正演唱中的问题。 ●师生活动:再放唱段录像,师带生共同完整演唱唱段。 (三)身段学习: 【阶段目标:通过身段的学习,让学生更能生动地把握人物的特点,了解京剧四功中的“做”功。】 ●教师活动:教师有感情的表演范唱《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唱段。 【学生对老师的表演进行评价,并鼓励学生给老师叫好。】 ●教师提问:听了刚才老师的演唱,你认为除了唱、念以外还有些什么? 【可能出现的回答】: ★老师有动作表演。 ★老师的演唱有“做”功。 … … ●教师小结京剧的四功,加深学生对京剧的了解。 ●过渡语:现在请同学们随着老师一起表演一下这个唱段。 ●教师活动:师带生逐句进行身段表演学习。 ●学生活动:学生随老师完整的学习身段表演。 【教师对学生的表演给予鼓励性评价】 ●师生活动:全体师生跟伴奏表演演唱《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启发学生有感情的演唱) (四)分组表演: 【阶段目标:通过分组表演,鼓励学生互评,更好地巩固唱段。】 ●过渡语:这个唱段的演唱和身段表演我们都学习了,下面我们同学可以自愿结组来分组展示一下我们的学习成果,表演的同时其他同学可以根据演唱情况来评价也可以叫好。 ●学生活动:学生自愿结组进行分组表演。 【学生对学生的表演给予叫好和评价】 (五)课堂小结: 今天,通过学唱和表演京剧唱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让我们更加深刻的体会了京剧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今天我们不仅学唱了京剧唱段,而且还学习了旦角的身段表演,希望同学们课下多加练习,表演给你最喜欢的人看。同学们再见! [全体学生随京剧伴奏音乐走出教室。]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评价方式: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不同学生不同的个性、不同的基础、不同的认知水平,在教学中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点滴进步,用语言、动作、神态、叫好等给予鼓励和表扬。 学生自评:在歌曲学习中,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能够正确地评价自己的歌唱状态和习惯。 生生互评:在此课教学中,生生互评的方式涉及到很多环节。如:在学生表演后叫好。 生评师:在本课教师大胆运用了学生评价教师环节,利用评价导出新的知识——身段表演。 评价量规: 针对学生个性差异、接受能力快慢、学习程度高低及已有知识水平划分为三个标准: 合格:能够较为准确的演唱京剧唱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良好:能够较准确的演唱京剧唱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并能边唱边加身段表演。 优秀:能够有表情的演唱京剧唱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并能在唱段中准确有表情的加身段表演。 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 本课的教学设计与以往的教学设计相比,有以下特点: 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教学设计不同之处就是京剧课教学设计,做为“京剧进课堂”试点学校,我的这一教学设计既有传统的京剧教学法——口传心授法,也有音乐课的视唱学习法,如:在学习前奏进第一句唱词讲板后起京剧知识时,我就让孩子们视唱前奏曲谱,设计了突破难点的办法。 本教学设计在复习演唱老生唱段《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基础上引出花旦唱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并用对比的办法讲授京剧常识:老生用真声(大嗓)演唱;花旦用假声(小嗓)演唱。京剧知识的讲授重在体验,容易被孩子们接受。教授唱段前设计了教师带学生高位置读唱词的过程,让孩子们很快体会到了假声的声音位置,在学唱时就不会出现用声不对的问题。在学习身段表演环节,设计了既重表演也重感情的教授方法,注重孩子的审美情趣。 教学设计的尾声设计了人文的作业:要求孩子们把学会的唱段表演给自己最爱的人。这样的作业我想是孩子们都很愿意完成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