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色光之歌》教案
《七色光之歌》教案
(一)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以明亮、圆润而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七色光之歌》,表现歌曲活泼、热情、生机勃勃的情绪。
能力目标:初步感受二声部,并唱一唱。
知识目标:熟练掌握上波音记号
教学重点
演唱歌曲《七色光之歌》,初步感受二声部。
难点:
1、以轻柔、甜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2、唱准波音、下滑音,把握休止符时值。
第 1 页 共 23 页
教学方法
听唱法、对比法、启发引导式、合作表演式……
教学准备
课件、手风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互动话题:彩虹,人人都见过。谁来说说彩虹?它有什么特点?(像桥,有七种颜色??)
听了你们有声有色的描述,我仿佛在自己的眼前又看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是的,雨后的七色彩虹,是那样的美丽、生动,令人赞叹?,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七色光之歌》
(板书:七色光之歌)
二、学习歌曲《七色光之歌》
(1)情感体验
第 2 页 共 23 页
A、听完歌曲,你感受到了什么?
B、歌曲的情绪怎样?
(2)师范唱歌曲(出示歌谱)
(3)分段
如果让你给歌曲分段,你想怎样分?为什么?
(归纳:齐唱、合唱)
(在歌曲学唱中启发歌曲情绪,使歌曲与情感教学自然结合)
(4)A段学习
A、出示幻灯片
你发现了什么?(切分节奏、相似乐句)
B、听a段录音,轻声跟唱。(休止符:遇它点点头)
C、情绪处理并跟琴唱
第 3 页 共 23 页
(1)
一、二乐句(活泼)(2)三乐句(连贯)
D、跟琴完整唱
(5)B段学习
A、出示第二段旋律
你又发现了什么?
归纳(1)相似乐句
(2)上波音:师范唱对比跟琴唱
秋天的太阳柔细飘洒,因为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我们也有收获,学会《七色光之歌》现在就让我们各显神通,去收获秋天的果实吧:(出示幻灯片”各显神通”)
分组演唱、器乐组、舞蹈组
分组讨论(伴奏)
表现(师伴)(老师也加入你们的队伍为你们伴奏)
第 4 页 共 23 页
(通过学生多形式的表演,培养学生大胆创新的表现能力,为学生提供一个艺术实践的平台,并在表演中渗透评价意识。)
拓展
许愿
冬天的太阳温暖明媚,它能让人抵御严寒,甚至面对雨血冰灾、地震海啸、人们都能敞开阳光般的爱心,给灾区人民送去温暖,送去阳光,下面也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在太阳卡上写上自己美好的愿望吧。(将太阳卡片发至每组学生手中,让学生写下愿望)
五、课堂小结
心里装着阳光,我们的天空就会晴朗,阳光能照亮每个人的心灵,老师也希望你们能在灿烂的阳光下幸福健康快乐的成长。
《七色光之歌》教案
(二)
一、 谜语导入
1、 师:开始新课之前老师要考考你们,这里有一个谜语,看看聪明的你们能不能猜出来是什么。
第 5 页 共 23 页
雨过天晴挂天上,身材细弯像座桥,让我仔细数一数,七种颜色真漂亮。
对,是”彩虹”、同学们真聪明,一猜就猜中了。
它有七种颜色分别是:赤橙黄绿青蓝紫
那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美丽的《七色光之歌》(板书:《七色光之歌》)
2、 唱一唱《太阳出来了》
说到这七色光,那大家知道是谁赐予它这美丽的颜色吗?对了,是太阳,只有太阳出来了,在它的照耀下才会出现这美丽的景象。那接下来就让我们用歌唱的形式将这壮丽的情景表现出来吧!(出示《太阳出来了》合唱谱)
二、学唱歌曲
太阳光芒万丈,将光明和温暖洒向大地,而我们沐浴在这七色的阳光下,快乐的生活,就让我们用歌声阐述这种美好吧!
1、 初听歌曲,回答问题。
① 歌曲的速度是怎样的?(稍快)
② 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热情、活泼)
第 6 页 共 23 页
2、 复听歌曲,小组合作讨论,找出旋律相似或者相同的乐句。(课件出示)
3、 跟音乐哼唱,找出你觉得难唱的旋律或者符号。
4、 解决难点(空拍、大切分、下滑音、波音)
5、 唱歌谱。学唱二声部
6、 学唱歌词,师生共唱。
7、 师唱拉歌调,请小组唱。
我们歌学的差不多了,在集体活动中啊,我们经常会”拉歌”对不对啊?今天老师也来拉拉歌,同学们各个小组间比试一下!(小组演唱,师生评价)
三、表现歌曲
1、 播放舞蹈视频(课件展示)
2、 分小组合作讨论(用你擅长、喜欢的方式来表现歌曲,如:演唱、舞蹈、伴奏,注意合作和美感)
3、 分小组展示(及时评价)
第 7 页 共 23 页
四、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仿佛看到了多年后的你们正用你们的勤劳和智慧编制七彩的世界,我相信你们编制的世界一定会象七色光一样美丽,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这首歌 我们讲用合唱的形式来体验七色光的另一种美 、教学内容:
一、 复习常规(包括《师生问好歌》、发声练习等)
二、 学习歌曲《金扁担》教学目的:
一、 指导学生掌握发声技巧及合唱技巧。
二、 指导学生以欢快、喜悦的心情唱好歌曲,要求学生能正确表达歌曲的内容。
三、 复习变拍子,掌握歌曲的节拍规律,唱好上波音。教材分析:歌曲《金扁担》是一道苗族儿童歌曲,歌中所唱的”金扁担”是苗家对新公路的亲切称呼。歌曲表达了改革开放以来,远离城镇的苗家山寨修起了新公路, 苗族人民歌唱新生活的喜悦心情。歌曲的节奏明快、舒展,旋律活泼、流畅。其结构是一个带再现的三部曲式。主部是一个上、下句结构的段落,两个乐句在节奏上完全一致,富于舞蹈性的拍子节奏型加上偶尔在第二拍上出现的上波音,不但使整个音乐呈现出热烈、兴奋、活泼、欢快的情绪、而且使歌曲散发出浓郁的苗族地方音乐色彩和韵味。对比性中段采用二拍子,其舒展的节奏,富于歌唱性的旋律,与主部形成鲜明的对比。再现段落后半部分的扩展,补充和二声部演唱等处理,使人们沉浸在苗家人民载歌载舞,歌唱山寨今日一派繁荣的欢乐气氛之中。
第 8 页 共 23 页
教学难点:掌握歌曲风格,唱好上波音以及前倚音,掌握八分休止符的停顿。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唱好合唱,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教具准备:纸剪波音记号若干,笑娃娃脸一个,金扁担挂图、歌单、竖笛、钢琴。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
一、 师生问好
二、 发声练习1、 发声练习3唱顿音时声音要短促、跳跃、富于弹性,音与音之间气息保持好,做到音断气不断。体会小腹间的急速跳动。唱a时注意连贯气息保持,中间换气。2、 发声练习9吐字清晰,口形不宜大,找发音位置,高低声部互相靠拢,力求和谐、统一。步骤:a、 分别视唱或视奏两个声部。b、 带词唱,坚笛伴奏。c、 坚笛、钢琴伴奏合唱。
三、音准听辨训练听一听,唱一唱。
老师给出上方音或下方音,让学生听辨并唱出下方音或上方音。
四、乐曲唱奏练习(学习歌曲难点部分)1、 分析乐曲拍号及结构。2、 划拍跟琴声视唱,先进入第一声部,再进入二声部。3、 问 叫什么记号,请学生唱唱,用坚笛吹一吹4、 在乐谱中加入 ,唱一唱 说一说比以前有会么不同。(更活泼、风趣)5、 自由吹一吹,唱一唱。6、 合唱、坚笛伴奏,唱的同学边唱边拍手、拍臂、拍臂,感受乐曲的拍子及强弱。
第 9 页 共 23 页
五、学习歌曲《金扁担》1、 出示不带歌曲名称的歌单,分析歌曲的拍号、调号。
2、 请同学们听老师范唱,并捻拍感受歌曲中拍号的变换。3、 提问:同学们听了歌曲以后想到了什么?(想到了从山沟沟里修出了一条新公路直通大城市,从此山沟沟里的人富起来了)4、 老师补充:人们富裕了,多亏有了这条新修的公路,公路好像金扁担,挑着城乡奔”四化”。同学们,我们来给这道歌取个名字好吗?(回答正确后,将准备好的歌曲名称贴在歌单上)5、 请同学们跟着音乐按节奏朗读歌词。6、 请同学们自己吹一吹、唱一唱,自己学歌曲。7、 问一问:歌曲第三乐段与第一乐段相比较,有什么相同及不同之处(第三乐段与第一乐段主旋律基本不相同,是第一段的再现,它的形式更丰富、更富有激情。) 8、 请学生坚笛伴奏(能够伴奏的同学自己站起来)其它同学心想歌词,学唱第一乐段。9、 以活泼、喜悦的心情演唱第一乐段(坚笛以及钢琴伴奏)10、 学习歌曲第二乐段。a、 请出一名同学用坚笛吹奏第二乐段,其它同学轻声哼唱,并用自己认为恰当的动作来表现乐曲。b、 提问:同学们觉得这一段音乐有什么特点?(柔美、舒展) 与第一、三乐段有什么不同?(拍号不同)c、 请同学们看前倚音 如果把前倚音去掉,大家唱一唱,比较一下好不好?(不好) 为什么?(没有前倚音乐曲显得呆板,加上前倚音后,使乐曲更有特色,更婉转优美。)d、 视唱这一乐段,注意八分休止符的停顿。e、 听琴声轻唱歌词,纠正不准确的地方。11、学唱第三乐段a、 坚笛吹奏,和声部分进入高声部,其他同学心想歌词。b、 听琴声轻唱歌词。c、 坚笛吹奏,和声部分进入低声部,其他同学心想歌词。d、 听琴声轻唱歌词。e、 坚笛伴奏,演唱第三乐段。f、 提问:这一段应该怎样处理呢?启发学生:公路修好了,人们高不高兴呀?(高兴) 高兴的时候我们最爱怎样?(笑) 你们看山花笑了,爷爷笑了,再听,老师也在笑。范唱 并在此处贴上笑娃娃脸以提示。g、 请学生跟老师一起唱,并接下去,充满激情地演唱第三乐段。12、学习歌曲结束a、 歌曲结束句,把歌曲推向高潮并干脆
第 10 页 共 23 页
利落的结尾。拍号为 b、 请同学们看高声部中 及低声部中 c、 视唱或视奏高声部,请同学们注意八分休止符的停顿。d、 唱词。e、 视唱或视奏低声部,请同学们注意唱好附点四分音符也注意八分休止符的停顿。f、 唱词。g、 坚笛伴奏、合唱。13、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想吹坚笛的同学可以吹。六、课堂小结这道歌曲的节奏明快、舒展、旋律活泼、流畅,其结构是一个带再现的三部曲式。《金扁担》是一道苗族儿童歌曲。歌中所唱的《金扁担》是苗家对新公路的亲切称呼。歌曲表达了改革开放以来,远离城镇的苗家山寨修起了新公路,苗族人民歌唱新生活的喜悦心情。今天,我们也一起来分享了苗家人的喜悦,下去之后,希望同学们能练习吹奏歌曲,并进一步感受歌曲。
教学目标:
1、感受生活中、大自然中的各种节奏。
2、感受、辨别音乐中的各种节奏;知道节奏是构成音乐的重要因素。
3、用自带材料创造出各种发声方法,按一定的节奏模拟各种音响。教学准备:学生分成四组。材料准备:每人带一本较厚的书;每组分别准备材料:塑料口袋、报纸或玻璃杯、金属勺。教材分析:本课根据人民音乐出版社的、课改实验教材五册的教学内容来设计 的。本册要求学生认识各种节奏及名称;能辨别 ;能按一定的节奏演奏打击乐。教学重难点:感受认识辨别各种节奏,力图在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音乐的鉴赏力、表现力、想象力、创造力作出有益的探索。教学过程:一 导入:
童话故事《小兔和大灰狼》 (画面)清晨,兔妈妈对小白兔说:“乖乖,妈妈要去
第 11 页 共 23 页
拔萝卜,你在家千万不要出门,听到‘咚 咚咚 咚 咚咚’的敲门声就开,说明是妈妈回来了,否则就不要开门,妈妈的敲门声记住了吗?”小兔说“记住了,记住了,是这样的:咚 咚咚 咚 咚咚”。兔妈妈刚走,一只大灰狼鬼鬼祟祟从屋外的树林里钻出来,“哈哈!兔妈妈又出去了,今天我要美美的吃上一顿了!”大灰狼来到小兔家的门口,伸出爪子敲门:‘ 咚咚 咚 咚咚 咚’,还尖声尖气的说“乖乖,妈妈回来了!” (旁白)下面的小朋友,你们也要帮助小兔! 小兔听到敲门声,仔细听了听又想了想“这不是妈妈的声音,不能开门!”(旁白)下面的小朋友,你们说小兔可以开门吗?(生:不能)请你们扮演猎人,用你们手中的材料制造模仿出猎人的枪声赶走大灰狼吧! 大灰狼惊慌失措地逃跑了!(评:用有趣的故事导入,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节奏妙的编入故事中,用这种生动有趣的形式引出本课的主题节奏,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并让每个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故事里,帮助小兔想办法赶走大灰狼,使课堂充满了乐趣、)二
结合实际,通过感受大自然、生活中各种节奏,认识各种长短不同的节奏。师:聪明的兔妈妈巧妙地利用不同节奏的敲门声,战胜了大灰狼,保护了自己的孩子。小朋友,你们知道吗,在大自然中,还有我们生活的周围,到处都有千百万化的节奏!如:四季的变化,昼夜的更替;我们人的呼吸、心跳等都有一定的节奏。如:各种小动物的叫声,也有不同的节奏。请小朋友分别模仿这些小动物的声音:(出示节奏)小鸭:嘎 嘎 ︳ 嘎 嘎 ︴ 小猫:喵 ︱小狗:汪 汪汪 ︱ 汪 汪汪 ︱ 生:边做动作边读。师:你能说出这些声音里都有那些节奏吗?生:(略)(评:创设情境,联系实际,贴近儿童生活,采用他们喜爱熟悉的事物情境,把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让他们在有趣的活动中学习。)三
感受音乐中各种不同的节奏。师:在音乐中,也有各种长短不同的节奏、节奏是音乐的灵魂。各种长短不同的节奏组合起来就象一条神奇的线,把一个个高低不同的音符串在
第 12 页 共 23 页
一起,就变成了一段段美妙的音乐。让我们来感受并找出音乐中各种不同的节奏。
1、(放音乐《四小天鹅舞曲》)师:
请听音乐,找出音乐中出现最多的节奏有那些?为表现音乐的情绪起了什么作用?可以边听边轻轻地击拍来感受音乐的节奏。
生:出现最多的师:时值较短的 让音乐的情绪显得怎么样?[1][2][3]下一页 课 题:动物的家园课 型:艺术综合课年 级:一年级课 时:1-2课时教材分析:神奇的大森林是动植物的王国,各种各样的动物在森林里生生不息。孩子们对大森林充满了神奇与向往。本课让学生通过几首音乐作品的欣赏,对用音乐来描绘的小动物有一个初步的感受,使学生从音乐中体会用音乐描绘的小动物是怎样的,并通过欣赏能表现小动物的形态。体会到人类与动物应团结友爱、和谐相处。引发学生对动物和它们生活的环境有所了解和关怀,并获得一些基本的艺术知识技能认识以及各方面的艺术能力。教学设计意图(及教学目的):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幼儿心理:“好奇,想象力丰富”的特点,利用录音机,VCD等电教设备,从视、听等多个角度,给学生一个丰富、直观、形象的教学氛围,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另一方面也力求达到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
1、通过旧歌的复习,引导学生收集有关描绘小动物的歌曲和儿歌。并用艺术手段(表演)进行展示。
2、通过对《蜜蜂》、《青蛙音乐会》、《乌龟》三段不同速度,情绪的音乐欣赏与形体表现,感受几种小动物的音乐形象,引发学生对几种小动物的动态与神情的模仿与表
第 13 页 共 23 页
现。
3、通过对音乐的欣赏,根据不同的音乐情绪可以用色彩或线条来表现音乐形象。
4、通过多种艺术活动引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关爱,对小动物生存环境的关注,并用绘画方式为小动物营造一个安宁生态的生活家园。教学难点:创设情境,指导学生通过欣赏音乐感受并表现音乐中的动物形象。教学准备:1、录音带《小雨沙沙》、《蜜蜂》、《青蛙音乐会》、《乌龟》、《两只小象》等。
2、剪刀、彩纸、彩笔、胶水等美术用具。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律动。
2、提出听故事的要求。
[律动为课堂营造活泼愉快的氛围,提出本课要求,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和进取心。]
二、创设情境、感受本验
1、师:青蛙妈妈睡醒了,青青的杨柳也随风飘,嫩绿的小草拼命地往外钻,小雨唱起了美妙的歌声。小雨怎样唱歌?生:小雨“沙沙”、“沙沙”地唱歌。(生:小雨“滴嗒”地唱歌)……
2、师:请小朋友模仿小雨的歌声表演。(要求:学生用轻柔的声音演唱)放《小雨
第 14 页 共 23 页
沙沙》(表演,并让学生自评:哪组模仿表演最好?)
3、师:小雨湿润了沉睡了一个冬季的大地,大自然会有什么样的变化?生:小草绿了;花开了;到处都是绿色的;……
4、师:什么季节到了?谁来告诉人们?生:春天来了,小燕子为人们报春。
5、师:小燕子是一只怎样的小动物?它怎样飞的?谁来表演?生:是一只可爱机灵的小动物,飞起来时翅膀很柔和(学生可边说边表演《小燕子》歌曲之后进行评价)。
6、师:小朋友表演了多么可爱伶俐的小燕子,还可以表演哪些有关小动物的歌曲,儿歌?
生:(争先恐后举手表演与动物有关歌曲,儿歌,有《小蜻蜓》《蝴蝶》《两只老虎》《小老鼠上灯塔》《咏鹅》《小兔子》等)[这种形式可以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培养学生自动参与到音乐艺术活动中。这时,老师可以根据学生所表演的动物形象给予提示,如从小动物的形态、神情上,可用什么样的情绪表演更适合]。
三、音乐欣赏、创造表现
1、师:刚才小朋友用歌声,儿歌描绘了小动物,老师今天要让小朋友,听听音乐怎样描绘小动物?(提出听音乐的要求:安静、仔细)播放《蜜蜂》
2、师:远处来了一只小精灵,它四处张望,窜来窜去的它是谁?在做什么?为什
第 15 页 共 23 页
么?
3、听完《蜜蜂》,请小朋友自由发言谈感受。
(1)生:小鸟飞地很快,很急,来报春了;
(2)小兔子蹦蹦跳跳很愉快;
(3)小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地采蜜;……(学生的回答很多,只要能表达出地一种快速行驶的小动物都可以。能表达出一种很愉快地情绪也行)
4、请学生复听音乐,随音乐的情绪和速度进行律动表演。
5、教学的扩展:
(1)师:请小朋友为音乐中的小动物选择适当的节奏型。(出示:a、 ; b、 ;c、 )节奏。
(2)根据八分节奏,让学生模仿其它小动物的叫声,并随老师有力度变化的手势进行演唱。
(3)师:请小朋友用笔描绘出小动物的形态。
学生用笔画出图谱:
第 16 页 共 23 页
; ; 。
学生可用彩色笔描绘出明快的色块。(黄色:
红色:
绿色: )
[教室里出现第一次高潮,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参与到艺术活动中,用不同的形式来表现自己的感受到的音乐形象,做学习的主人。]
Ⅱ
1、师:小动物的歌声和欢笑声引来了一只小青蛙,它是怎样跳出来的?
2、师:学生表演小青蛙的跳跃状态。
3、师:请小朋友为小青蛙选择一条合适的节奏型。(出示:a、 ; b、 ;c、 )节奏。
4、学生选择了b条节奏并进行表演。
5、师:小青蛙在荷叶上跳来跳去,它要做什么?请小朋友听。播放《青蛙音乐会》
第 17 页 共 23 页
(播放的音乐学生知道是描绘青蛙的,给一个命题音乐,让学生在指定的范围内,认真仔细地体会、想象)
6、学生通过欣赏,编创了有关小青蛙的音乐故事。
[这个环节与I环节比较不同在于,II环节不仅让学生在命题音乐中合理的感受音乐形象,还可以培养学生通过欣赏音乐来描述或编创一种音乐形象,可以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自己感受到的音乐情绪,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得以充分的发挥。]
Ⅲ
1、师:不一会,森林里来了许多小动物,有一只小动物它走得很慢,走到所有的小动物的后面,听听音乐,告诉大家它是谁?播放《乌龟》
2、学生通过音乐欣赏,从音乐的速度和情绪上的判断了以下的小动物:乌龟、蜗牛、大笨熊、大象;
(学生的回答并没有错,以上的小动物在行走时速度很慢,音乐的情绪上是低沉的,因此,只要学生能表达这样的意思,老师都可以给予肯定)
3、复听音乐,并随音乐让学生进行律动表演。
4、师:第一段音乐与这段音乐有区别吗?说说你的感受?
第 18 页 共 23 页
5、学生分组讨论,并用各种形式表达。
(1)律动;
(2)色彩:(第三段音乐可以用深色调来表现);黑色:
棕色:
(3)绘画:第一段音乐用小巧、纤细的线条;
第三段音乐用粗线条;
[Щ环节在随音乐做律动时,学生做自已觉得是谁来了就做谁的动作,放手让学生大胆创造。只有让学生自己做学习的主人,他才会真正地喜欢学习了。]
四、深入探究、人文情怀
1、师:这么多小动物在一起,可高兴了,如果你们就是这么一群小动你们应该怎样相处?
2、生:小动物应该友好相处。
3、表演《两只小象》表达小动物团结友爱的情怀。
第 19 页 共 23 页
4、师:小动物相处地很友好,很幸福,小朋友平常你们在哪儿能看到小动物?
5、生:动物园、鸟笼里……
6、师:小动物们它们自由吗?我们应该怎样做?
7、学生分组讨论“为动物营造一个美好家园”;分组用美术用具为动物“绘画”一个理想家园。
8、师生一起在《小鸟、小鸟》音乐背景下,把各种小动物的头饰“放回”学生绘制的“动物家园”里。
[我和学生课前准备了各种小动物的头饰,在这堂课最后同学生一起用绘画形式为动物“营造”了一幅动物的“家园图画”,学生在画纸上大胆想象,创作了他们心目中的绿色环保家园。最后将小动物头饰送回“家园”,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人类愿是动物永远的朋友。]每一组为自己创作的画面命题。有:动物的家园;绿色家园;美好的家;动物和人类是永远的朋友……[让学生为自己参与的活动命题,这样可以让学生真正成为这节课的小主人。]课后评析:
这一次完成的是一堂艺术综合课。其总目标是促进学生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整合发展。在本堂课中,我统摄了音乐、美术、舞蹈、表演等多门艺术,其着眼点在于帮助学生在各种艺术心理能力之间建立起丰富的联系,促进听觉、视觉、形体、言语四大能力的体现,从而形成互为补充的完整的艺术心理结构和综合能力。艺术课程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必修课程,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情感陶冶以及智能的提高等具有重要价值。在设计这
第 20 页 共 23 页
堂艺术综合课时,我遵循艺术课程的总目标,在教学目标设计中注重了对学生“人文性”、“综合性”、“愉悦性”、“主体性”的培养。这样也体现了艺术课程的性质和价值。
我在教学中,根据本课的教学设计意图,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由点到面设计安排了这节课框架。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它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一个驰聘想象的空间。本课是在一年级下册中的《森林里故事》学习基础上,将内容进行扩展,综合后设计的。音乐部分以学生歌舞表演小动物和通过欣赏音乐,感受音乐怎样描绘小动物为主,把学生带进了一个“动物的王国”。美术部分是在音乐欣赏之后,体现人文主题。用绘画形式为动物营造了一个美好家园。
它共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
我以讲故事的形式开始,这样很适合一年级学生的幼儿心理特征。在故事中提到“小雨”唱歌来复习旧知《小雨沙沙》并让小学生模仿小雨“轻柔”的声音演唱。从而让学生感受“春天”的雨,并引出“谁为春天报春”的问语。课堂中的第一只小动物就这么“飞来了”。而后,小朋友用自己的歌舞和语言展现“小蜻蜒”、“蝴蝶”、“两只老虎”、“鹅”等动物地形象。他们的表演形式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这与艺术课程中提到的“人文性”特征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互助,合作培养有帮助,他们的表演形式也可以以个人为小单位,这样对学生“个性化”培养是有益的。在学生表演后,可进行简单互评,老师应引导学生怎样评价。比如,各种小动物它们在飞舞行走时的形态是怎样的?用什么样
第 21 页 共 23 页
的音色来表现这些小动物等。因为,我理解的艺术课它不能限于一种肤浅的表演课,在音乐方面,它应体现音乐的基本要素。在学生表演过程中,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都应重视。
第二层次
我一共向学生选择了三段音乐。这三段音乐的感受过程也是本堂艺术课的重要环节。三段音乐有我选择的目的。本于低段学生在音乐方面应激发培养他们的音乐兴趣,开发其音乐感知能力,对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应着眼于体验音乐的美感,并乐于参与到即兴的创造动中。因此,三段音乐,我从其速度、节奏、情绪等方面进行考虑,第一首是钢琴小品《蜜蜂》、音乐速度快,富有弹性的节奏让人感到明快、活泼的气氛,旋律上下起伏,好似一只可爱的小蜜蜂在花丛中窜来窜去辛勤的采蜜。尽管音乐的名称是《蜜蜂》但学生的想象力丰富。他们联想到了“飞舞的小鸟急急忙忙赶来报春”;“蝴蝶在花丛中捉迷藏”;“蜻蜒在水面上嘻戏”;“活蹦乱跳的小兔在春天的草地上跳舞”等等。这时,我出示了三条节奏卡,让学生为音乐选择适当的节奏。学生用八分节奏卡表现了速度较快的音乐形象。我这时再在这条节奏上进行一定的扩展,提出了问题,让学生模仿哪些小动物的叫声可能用八分节奏表示?学生自我表现欲望很强,纷纷模仿了(小鸡:“叽叽 叽叽 叽叽 叽叽”小鸟“喳喳 喳喳 喳喳 喳喳”小蜜蜂“嗡嗡 嗡嗡 嗡嗡 嗡嗡”)等小动物的叫声。这时,我提出让“小动物”看我指挥一起唱歌,我利用渐强,渐弱的手势,让学生进行演唱。这一系列活动对学生在掌握音乐基本要素上是有益的。在表演活动中,很自然将音乐基本要素带进了教学中。在欣赏基础上,我将教学内容进行扩展,让学生用绘画的形式表现音乐形象。这样可以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艺术活动中,做学习的主人。接下来欣赏第二首《青蛙音乐会》是二年级的一首教材,我觉得现在的艺术课可以打破教材的局限,只要是有用于并适合于教学的,就可以选择。这样可以拓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聆听一首
第 22 页 共 23 页
命题的音乐,可以培养学生仔细体会音乐中的动物形象,并想象它具体再做些什么?让学生不仅可以用肢体语言来表现音乐形象,也可以用口头来表达所听到的内容。艺术应该是一门综合学科,应该培养学生综合的能力。最后欣赏的是一首速度较慢,情绪低沉的音乐,通过聆听,学生准确地感受到了所描绘的音乐形象,并用肢体表现地栩栩如生。可见,我从音乐的速度和情绪上选择了三段音乐,是能够让学生体会和感受到,他们不仅用肢体进行表演,还用绘画方式表达,并在艺术活动中得到愉悦,而且主动地参与到了艺术活动中,成为课堂的的小主人。
第三层次
最后的环节体现了人文性,“动物应该怎样相处?”、“给动物怎样一个家园”、“人类和动物应该怎样相处?”一系列的问题从教学开始到最后可以自然过渡。学生用歌舞表达了动物友好相处的心愿;用绘画的形式为动物营造了一个安宁生态的家园;用一句心里话表达了“人类永远是动物地朋友”的美好的愿望。
以上是本堂课的三个教学层次。
在教学过程中,我严格遵循原教学设计意图,较为圆满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1][2]下一页
第 23 页 共 23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