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句子默写
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
(1)问君何能尔?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饮酒》(其五) (2)_____________________,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3)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___。(杜牧《赤壁》) (4)_____________, 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5)郦道元在《三峡》一文中描写春冬之时三峡水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动静结合,色彩各异,相映成趣。
二、字词书写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汉字书写艺术。从甲骨文、石鼓文、金文,演变为篆文、隶书,后定型于楷书、行书、草书等,书法一直散发着无穷的魅力。这些书法作品:有的端庄稳重,笔法qiú劲隽秀;有的顾盼呼应,气韵丰腴飘逸;有的拙中藏巧,气概凛然;有的嶙峋傲骨,俯仰生资,无不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和时代感。中国书法已成为一个民族的特号,体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qiú(_____)劲 丰腴(_____)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这个词正确写法是“_____”。 (3)文中“嶙峋”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著阅读
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红星照耀中国)的意义,在于不仅记录了作者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_______________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的评价。
(2)《昆虫记》的作者是法国昆虫学家_________,这部作品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无愧于“_______”之美誉,阅读这样美妙的经典是一场愉快的精神盛宴。
四、综合性学习 4.综合性学习。
10月以来,蜀山区住建局根据市区两级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部署,深入开展住宅小区整治提升行动,从建立健全小区包联制度、细化督查机制、加强现场检查三个方面,促进小区居住环境改善。首先,社居委明确各住宅小区的文明创建包联人,同时细化包联人职责、考核机制等,督促包联人协调包联小区创建各项工作的落实。其次,对督查机制进行细化,以第三方检查为主,多部门群策群力,共同推进整治提升行动。
在以上机制的保障下,2019年元月3日、4日,区住建局,对西园、三里庵、笔架山、琥珀荷叶地五个街道的小区文明创建工作开展集中督查,内容包括公益广告宣传、非机动车管理、垃圾桶摆放等方面。对部分小区存在非机动车辆乱停乱放、散落拉圾未清理等问题,现场提出整改意见。并以本次整治提升行动为契机,改变小区居住环境,切实提高居民的满意度。
(1)请你给这则新闻拟定一个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双休日,你在小区散步,看到你的同学想把共享单车骑进小区,正在与保安叔叔争执,你会劝告你的同学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听了你的话后,这位同学向保安叔叔表示了歉意,并保证今后不再这样做了。 (3)上文中画线句子用词不准确,请你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
送春 魏得强
①说起燕园的野花,声势最为浩大的,要数二月兰了,它们本是很单薄的,脆弱的茎,几片叶子,顶上开着小朵小朵简单的花。可是开成一大片,就形成春光中重要的色调。阴历二月,它们已探头探脑地出现在地上,然后忽然一下子就成了一大片。一大片深紫浅紫的颜色,不知为什么总有点朦胧。房前屋后,路边沟沿,都让它们占据了,熏染了。看起来,好像比它们实际占的地盘还要大。微风过处,花面起伏,丰富的各种层次的紫色一闪一闪地滾动着,仿佛还要到别处去涂抹。
②没有人种过这花,但它每年都大开特开。人们不在意有这些花,它们也不在意人们是否在意,只管尽情地开放。那多变化的紫色,贯穿了我所经历的几十个春天。只在昆明那几年让白色的木香花代替了。木香花以后的岁月,便定格在燕园,而燕园的明媚春光,是少不了二月兰的。
③其实我家近处,便有大片二月兰。邻家因主人年老,儿孙远居海外,没有人侍弄
国子,倒给了二月兰充分发展的机会。春来开得满国,像一大块花毯,衬着边上的绿松墙。花朵们往松墙的缝隙间直挤过去,稳重的松树也在含笑望着它们。
④这花开得好放肆!我心里说。我家屋后,一条弯弯的石径两侧直到后窗下,每到春来,都是二月兰的领地。面积虽小,也在尽情抛洒春光。不想一次有人来收拾院子,给枯草烧了一把火,说也要给野花立规矩。次年春天便不见了二月兰,它受不了规矩。野草却依旧猛长。我简直想给二月兰写信,邀请它们重返家园。信是无处投递。乃特地从附近移了几棵,也尚未见功效。
⑤许多人不知道二月兰为何花,甚至语文教科书的插图也把它画成兰花的模样。兰花素有花中君子之称,品高香幽。二月兰虽也有个兰字,可完全与兰花没有关系,也不想攀高枝,只悄悄从泥土中站出来,如火如荼点缀了春光,又悄悄落尽。我曾建议一年轻画徒,画一画这野花,最好用水彩,用印象派手法。年轻人交来一幅画稿,在灰暗的背景中只画有一枝伶仃的花,又依照“现代”眼光,在花旁画了一个破竹篮。
⑥“这不是二月兰的典型姿态。”我心里评判着。二月兰是一大片一大片的,千军万马,身躯瘦弱,地位卑下,却高扬着活力,看了让人透不过气来。而且它们不只开得隆重茂盛,尽情尽性,还有持久的精神。这是今春才悟到的。
⑦因为病,因为懒,经常几日不出门。整个春天花开花谢,来去匆匆,有的便不得见,却总见二月兰不动声色地开在那里,似乎随时在等候,问一句“你好些吗?”
⑧又是一次小病后,在园中行走。忽觉绿色满眼,已为遮蔽炎热作准备,走到二月兰的领地时,不见花朵,只剩下绿色直连到松墙。好像原有的一大张绚烂的色彩画,现在掀过去了,卷起来了,放在什么地方,以待来年。
⑨我知道,春归去了。
⑩在领地边徘徊了一儿,忽然意识到二月兰的忠心和执著。从春如十三女儿学绣时,它便开花,直到雨僝风僽,春深春老。它迎春来,伴春在,送春去。古诗云“开到荼蘼花事了”,我是总不知荼蘼是个什么样儿,却亲见二月兰蓦然消失,是春归的一个征兆。
迎春人人欢喜,有谁喜欢送春?忠心的、执著的二月兰没有推托这个任务。 5.阅读第一段,抓住二月兰“声势最为浩大”的特点,选择文中词句,完成下列表格。 开花范围 开得迅猛 色彩绚烂
6.作者在第五段写到了兰花,这样写用意是什么? 7.请从修辞的角度对第七段划线句子进行赏析。
却总见二月兰不动声色地开在那里,似乎随时在等候,问一句“你好些吗?” 8.联系全文,说说文章结尾段的作用。
隐形杀手——甲醛
①甲醛是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广泛存在于生活之中,尤其是室内装修材料中的甲醛,危害极大。人们往往谈“醛”色变,这是为什么呢?
②装修污染问题,早在20年前就已经出现,虽然近年来公众的防治意识不断增强,但由于材料污染仍然存在,且范国极广,污染无法得到根本性解决。家庭中最常见的甲醛污染源,就是板材,尤其是人造板所含的脲醛胶。市场上几乎90%的复合地板、密度板等建材,都使用了脲醛胶。人们在装修房屋时,都无法避免。
③如果空间相对密闭,甲醛的挥发时间会非常漫长。早在十几年前,有关专家就研究指出,人造板等装修材料中含有的甲醛,释放时间在3-15年左右,那是一个何等漫长的挥发时间啊。
④甲醛浓度过高,会引起人体不适。当空气中甲醛浓度超过0.6毫克/立方米时,人会感到眼睛受刺激、咽喉疼痛;如果在甲醛浓度超过10PPM的空气中停留几分钟,人会泪流不止。如果长期接触低浓度甲醛,可能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新生儿染色体异常,甚至致癌,可见甲醛对人类的健康危害是极大的。1995年,甲醛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确定为可疑致癌物,而到了2004年,世界卫生织就已经在公告中明确将甲醛上升为一级致癌物。
⑤面对人们身边的隐形杀手一一甲醛,国家应该制定新标准,把含有脲醛胶的建材,从百姓家中清除出去,用无甲醛添加的新材料替代,最终才能从源头上消除其危害。 9.根据本文内容,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的说明对象是隐形杀手,是事物性说明文。 B.本文的说明对象是甲醛,说明顺序是空间顺序。 C.本文是事理性说明文,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 D.本文是事物性说明文,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 10.阅读选文,说说甲醛有哪些特点。
11.第三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早在十几年前,有关专家就研究指出,人造板等装修材料中含有的甲醛,释放时间在3-15年左右,那是一个何等漫长的挥发时间啊。
12.请从说明文语言的角度,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如果长期接触低浓度甲醛,可能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新生儿染色体异常,甚至致癌,..可见甲醛对人类的健康危害是极大的。
13.根据文章,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减轻甲醛污染的措施与方法。
六、文言文阅读
(甲)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越王句践①反国,乃苦身焦思②置胆③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用胆也。日:“女忘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终灭吴)
注:①句践:即勾践。春秋时越国国君,于公元前494年被吴王夫差大败于会稽,被俘,释放回国后,卧薪尝胆,发愤图强,于公元前473年灭掉吴国。②焦思:焦虑思考。③胆:即胆囊,胆汁极苦。
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曾益其所不能 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恒过然后能改 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入则无法家拂士 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乃苦身焦思 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6.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分别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17.选文(甲)主要表达方式是__________,选文(乙)主要表达方式是__________。这两篇选文都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才观。
七、作文
18.请以“我有自己的光芒”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提示与要求)
(1)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3)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参考答案
1.心远地自偏 烽火连三月 铜雀春深锁二乔 无可奈何花落去 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解析】 【详解】
古诗文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烽、锁、湍”都是易错字,注意和形似字、同音字的辨析。 【点睛】
古诗文的背诵、默写。能熟练的背诵并准确的默写,不出现错别字。对于一些理解性的背诵默写的诗句要理解原句,还要知道句子的象征意义,延伸意义,知道用于哪种意境之中。 2.遒 yú “资 “姿” 形容人刚正有骨气。 【解析】 【详解】
考查对汉字字音字形的辨析和词语的理解。遒劲:形容雄健,有力量的。丰腴:形容人体态丰满。“资”与“姿”可通过部首来辨析。“嶙峋”①形容山石峻峭、重叠。②形容人消瘦或刚直有骨气。这里取第②个意思。
3.中国共产党 法布尔 “昆虫的史诗” 【解析】 【详解】
(1)《红星照耀中国》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2)《昆虫记》又称《昆虫世界》《昆虫物语》《昆虫学札记》或《昆虫的故事》,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所著的长篇科普文学作品,共十卷。
4.(1)蜀山区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活动 (2)同学,创建美好家园,人人有责,环境整洁了,我们住起来也舒服,保安叔叔这么做只是在忠于职守,认真工作,我们都为自己的家园贡献一份小小的力量,好吗? (3)“改变小区居住环境”改为“改善小区居住环境” 【解析】 【分析】 【详解】
(1)拟写新闻标题。要题文一致;一语破的;简洁明快;旗帜鲜明;生动活泼。一般的格式为:“谁干了什么事”或“哪发生的什么事”。可提取导语一句“蜀山区住建局根据市区两级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部署,深入开展住宅小区整治提升行动,”压缩整理即可。 (2)本题考查劝说词的拟写能力。劝说,指通过规劝从而让他人接受自己的建议,其基本要求是讲明道理,消除顾虑,语气委婉。首先要看清劝说对象,语境设置是要求你劝说同学;其次针对情况,同学想把共享单车骑进小区,正在与保安叔叔争执,然后组织语言进行劝说。 (3)“改变”与“环境”不搭配,改为“改善”。
5.①房前屋后,路边沟沿,都让它们占据了,熏染了;②忽然一下子就成了一大片;③一大片深紫浅紫的颜色
6.为了区分二月兰与兰花集中表现了二月兰的心态;体现了文章主题
7.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二月兰人的思想将二月兰人格化,表现了二月兰开花之时长,开花之久表达了我对二月兰执着精神的赞美与喜爱之情。
8.突出二月兰的个性精神。人人不喜欢“送春”,二月兰却既“迎春来,伴春在”,又坚持“送春去”,不推托送春的任务,从而表现出忠心与执着的精神 【解析】 【分析】
5.考查对二月兰有关内容的梳理。仔细阅读第一段,围绕二月兰的范围、开得快和色彩三个方面梳理概括。“房前屋后,路边沟边,都让它占据了,熏染了。看起来,好像比它们实际占的地盘还要大。”写出二月兰范围之广;“然后忽然一下子就成了一大片。”“忽然”写出二月兰快的迅猛;“一大片深紫浅紫的颜色”突出颜色的绚丽。
6.因为许多人不知道二月兰为何许花,甚至语文教科书的插图也把它画成兰花的模样。所以这里写兰花是为了与二月兰区别开来。二月兰虽也有个兰字,可完全与兰花没有关系,二月兰不想攀高枝,又悄悄从泥土中钻出来,如火如荼点缀了春天,又悄悄落尽。体现了文章主题。
7.考查对语言的品味。要求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问一句“你好些吗?”可知运用拟人修辞手法,“总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二月兰开花之时长,表达了我对二月兰忠心执着精神的赞美与喜爱。
8.本题考查文章结尾的作用。一般从结构上与内容上这两个角度来回答。结构:点题、首尾呼应、总结全文。内容:突出人物品质/情感、点明中心、深化中心。迎春人人欢喜,二
月兰却既“迎春来,伴春在”,又坚持“送春去”,不推托送春的任务,“忠心的、执著”突出了二月兰的个性精神。
9. C
10. (1)污染范围广(2)挥发时间长(3)对健康危害大
11. 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作用:生动具体地阐明了“甲醛挥发时间漫长”这一特性。
12. “可能”体现了说明文用词的严谨性
13. (1)室内装修,首先要选择合适的装修时间,气候温暖的季节装修比寒伶时节更易通风。
(2)室内装修采用低甲醛含量和不含甲醛的装修、装饰材料,尽量选用无毒、无害、无污梁。
(3)装修后不宜立即入住,应开窗、通风让室内污染空气散发,待室内污染空气完全散发后才可入住等。 【解析】
9.本题考查说明文的分类和说明顺序。说明文从说明内容上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旨在介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征,事理说明文旨在解释事因物因。学生很容易区分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文章从甲醛危害大,污染范围广,挥发时间长,对健康危害大等方面解释了人们谈“醛”色变的原因,从现象到本质,所以本文是事理说明文;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故选C。
10.本题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能力。要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需要在文章各个部分寻找关键的词语,提取关键的信息来组织表达。文章说明了甲醛的特点,指出其危害大,污染范围广,挥发时间长,对健康危害大。
11.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 有条理性。③作比较: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④打比方:将比作,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⑥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释放时间在3-15年左右”是列数字,作用:具体准确地阐明了“甲醛挥发时
间漫长”这一特性。
12.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特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类题要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先说明词语的意思,再说明用了该词句子的意思,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最后强调这个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本句中的“可能”表示估计和推测,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13.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实际情况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如针对甲醛挥发时间会非常漫长的特点,要选择合适的装修时间,气候温暖的季节装修比寒伶时节更易通风,装修后不宜立即入住,应开窗、通风。针对家庭中最常见的甲醛污染源,就是板材,尤其是人造板所含的脲醛胶。装修采用低甲醛含量和不含甲醛的装饰材料,尽量选用无毒、无害、无污染的材料。
14. 通“增”,增加。 常常 在国内 使……受苦
15.(1)内心困扰,思虑阻塞,这以后才能奋起。(2)这样以后就才知道,忧愁患害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16.客观因素:艰苦环境的磨炼;主观因素:思想斗争的折磨。 17. 议论 记叙 人才要在困难环境中磨炼造就的 【解析】 【分析】
14.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苦”,使动用法,使……受苦。曾,通假字,通“增”,增加。
15.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句中的“衡:通“横”,梗塞,指不顺。3作:奋起,指有所作为。生:名词作动词,生存。死:名词作动词,死亡。”几个词是赋分点。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6.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解答此题,要结合文章句子来理解概括。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是:通过各种困难的逆境来磨练自身的品格意志,增长自身的才能。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主观因素是:知错能改,有困惑能思虑出解决办法,并付诸实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17.甲文是一篇议论文,围绕客观环境与个人和国家命运的关系,阐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深刻道理。乙文记叙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都体现了一个人要成就大事,一定要经历许多艰难困苦的磨炼,只有经历艰难困苦,经风雨,见世面,才能锻炼意志,增长才干,担当大任的人才观。 【点睛】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译文:
甲文:因此上天将要将降下重大的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就一定要先使他的心智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使他的身体穷困缺乏,使他做事受到阻挠干扰,用这些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的性情坚韧,增加他所不具备的才干。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内心困扰,思虑阻塞,这以后才能奋起;(别人)把愤怒表现在脸上,怨恨吐发于言语之中,这样(你)才能明白。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如果没有与之相匹敌的国家和外来国家的忧患,国家常常会灭亡。这样以后就才知道,忧愁患害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乙文:越王勾践时时刻刻想着如何复国,于是就每天让自己的身体劳累,让自己焦虑地思索,还把一个苦胆挂在座位上面,每天坐下休息、躺下睡觉之前都要看苦胆,吃饭喝水之前也要先尝尝苦胆。他常常对自己说:“你难道已经忘记了在会稽山上所受的耻辱了吗?”他亲自到田间种地,他的夫人穿自己织的布做成的衣服。他吃的每顿饭里几乎没有肉菜,穿的衣服没有鲜艳的颜色。他对待贤明的人毕恭毕敬,对待宾客厚礼相赠,扶助贫困的人,哀悼死难的人,和百姓们一同劳苦工作。最后终于打败了吴国。 18.我有自己的光芒
生活中的我们都总习惯与在别人耀眼的目光中生活,盲目地追随别人的脚步,只知道去羡慕别人身上的光彩。却未曾想到,自己身上也有亮点,光芒,自己其实也很优秀。或许我们正是应为忽略了自己身上的优点,才使自己日渐丧失了信心,变得平平庸庸。为此,我们要认清每个人身上,包括自己身上的亮点,光芒。
也许有些人太过实事求是了,他们无法舍去自己的瑕疵,愈欣赏别人,愈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他们不是不懂得发现自己的光芒,而是不敢不能认清自己。其实你最美的东西往往是在种种不完美中展现出来,为什么不去好好欣赏自己的亮点哪?
作为人生智者的苏轼,更是自我心理平衡调节的高手,纵使太阳凶猛,也烤不焦他;纵然巨浪滔天,也淹不息他;高潮冲不昏他的头脑,低潮无法泯灭他的意志,他总能在高潮低谷的跌岩起伏中应付自如,当在现实孤独中“我欲乘风追去”时,他总能在“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中豁达释然;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里走向和平。纵然无所事事,他也能让生活别样多彩,他居然能“月色入户”时,“欣然起行”,欣赏到“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的清丽美景,并在“何处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勿两人者耳”的自我解嘲中自得其乐。这难道不是苏轼的亮点,光芒? 陶渊明,一位曾经担任县令的官员,何以又能写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自在之篇?是应为他愤世嫉俗,憎恶官场上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于是他换回自己本质的心地,辞官归田,宁愿过清苦的田园生活。也不愿去趟官府那令他恶心的污泥浊水,他以作人的正直,唤醒自己,保留人性的纯洁,把持住了自己心中的那份坚守,因此留下了许多怡然自乐的诗篇,这难道不是陶渊明自己本身的亮点,光芒?
是的,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亮点,没有大树的广博,可以有小溪的清幽;没有天空的深远,可以有白云的闲逸;没有大树的挺拔,可以有小树的秀丽······记住:没有人是完美的,同样没有人是一无是处的。
认清自己的光芒,欣赏自己的光芒,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光芒! 【解析】 【详解】
这个作文题目贴近社会和人生,考查我们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方面的洞察和思考。这就要求我们去关注社会中的平凡、普通的人或物,从平凡中彰显伟大,从普通中发现卓越。这个作文题目中的关键词有两个:“我”与“光芒”。写作对象是“我”不是别人。“光芒”是指一种向四周发射的强烈的光线,可以指景物鲜明可爱、明亮动人,也可以引申为内心充满阳光,心灵美好,品质高尚等。两个关键词缺一不可,行文要有主有次,重点突出“光芒”,可以表述为:“我”虽然平凡不起眼,但是依然光芒四射,明亮动人。 【点睛】
命题作文首先要审好题。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题目,都要咬文嚼字,仔细琢磨,找出题目的关键字眼在哪儿。找准它,根据它弄清题目的要求、重点和范围,确定文章的中心。确定好文章的中心之后,就需要围绕中心选取最能表达中心的材料。确定中心,选好材料以后,就需
要列出一个简要的提纲,确定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后写什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