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装配式建筑模式逐渐应用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机电安装是建筑施工的重要环节之一,而线管预埋是机电安装工作的重要基础。本文针对装配式建筑机电安装线管预埋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意见,力求降低问题发生风险,保障后续施工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机电安装线管预埋;讨论
机电安装项目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贯穿着整个建筑施工的始终,而线管预埋是机电安装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影响着后续的土建施工和建筑的总体质量。由于装配式建筑工程具有绿色环保、效率高、成本低等优点,因此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机电安装管线预埋过程中,但因为施工技术上仍存在局限性,因此整体施工水平有待提高。 一、装配式建筑机电安装工程发展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的建筑机电安装行业主要使用较为模板上进行管线敷设的传统方式,采用粗放型的机电设计方案,劳动强度大,生产材料损耗多,容易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这种低程度的工业化不符合国家大力推行的节能减排环保政策。装配式建筑就是指将建筑物的墙体、支柱、房梁、楼板等构件事先在工厂预制好,然后装运到建筑工地,把构件安装起来成为整体的建筑物。近几年来,这种环保的建筑方式逐渐受到国家的重视,在此基础上,机电安装的线管预埋工作也逐渐在建筑行业推行开来。但由于这种建筑方式发展时间较短,技术水平较低,所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目前进行线管预埋的人员专业素质较低,违反规章制度的施工行为较多,低质量的线路管道导致机电系统不能正常运转等。因此,必须对装配式机电安装线管预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为后续的施工奠定良好基础。
二、装配式建筑机电安装线管预埋施工方法
首先要熟悉设计图纸,根据图纸要求确定建设过程中所需的管材规格,并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出敷设方案。然后是进行弹线定位,在绑扎完墙体钢筋以后,根据设计图纸设定箱盒位置,在墙体的钢筋上标注出水平高点,用水平软管齐平或者拉通长线的方式在箱盒位置的上下方墙体钢筋上画出水平标记。敷设与煨弯塑料管,对环境和温度有着严格的要求,因此可以在适合的温度下对原材料进行安装、敷设和煨弯等操作。管线的直径25mm以下时,可以使用冷煨法,其他管材就用电炉子、暖风机等器材进行均匀加热,然后根据使用要求进行适度弯曲。接下来要按照事先定好的位置固定开关和插座盒,用钢筋穿入筋线盒的固定孔内,使钢筋能在盒子的周围形成一个井字形,才能更好地将它们固定在墙体上。还要进行暗敷管路,在敷设时尽量避免弯曲,如果管路的直线长度超过三十米,有三个弯且总长度超过八米时,就要在中途安装接线盒,还要远离线路预留出的洞口,防止管路被压扁[1]。最后,在管路敷设结束后,要及时进行清管穿钢丝的工作,使用铁丝从管线内穿出,如果有铁丝在管内,要用弯钩将其拉出,将管口密封,用铁盖板堵住盒口,保证盒子的密闭性。 三、装配式建筑机电安装线管预埋问题分析
(一)内外墙板的檩条和预埋的线管发生碰撞。在目前的大部分施工图纸中,将建筑外墙板和内墙板的龙骨直接装设在檩条上,预设的管线需要同时穿过檩条和龙骨才能达到预期标准高度,内外墙缺少足够的空隙去安装预埋管线,因此导致线管安装需要切割或者重新焊
接檩条,容易破坏建筑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同时也增加了操作难度,浪费人力物力,延长工期。
(二)混凝土的土地厚度不符合线管预埋的要求。一般来说,室内GIS地坪混凝土厚度是6cm,而大部分地坪下方通常是电缆的隧道,不符合地下管线预埋的要求[2]。如果提前进行管线预埋又会导致混凝土地坪的厚度不满足行业规定,容易产生开裂现象,影响使用性能。 (三)管线穿越钢梁,容易导致钢梁开孔。因为管线预埋的位置与设计图纸上偶有出入,因此难以在加工钢结构时事先留置。还可能由于施工前企业为压缩建设成本而使用不符合质量标准的钢材料,所以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钢梁开孔的情况。钢梁上出现孔洞不仅会降低钢梁的刚度,削弱钢材质的防腐和防火性能,还会影响整体的美观性。
(四)配电箱、检修箱难以安装到位。设计图纸中的内墙体厚度一般为99mm,防火墙内墙的厚度一般为172mm,会在内侧填充50mm的岩棉板,而配电箱和检修箱内部的电气开关等配置要求厚度为150mm,因此墙体厚度无法满足要求[3]。由于平面的布置较为紧凑,而外装又受安全距离的影响,因此经常要切割石膏板和岩棉板,或者将配电箱和检修箱的局部暴露在外面,导致防火性能大大降低。此外,安装完毕后的配电、检修箱下沿与地面的距离和外墙板的水平檩条高度都是1.5m,二者容易发生碰撞,因此必须要将檩条切割以后重新进行焊接,导致结构整体性遭受破坏。
四、装配式建筑机电安装线管预埋问题解决措施
(一)首先要制定完善的机电线管预埋方案,为安装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保障。要重视内外墙板上各种埋线管道和孔洞位置,在正式开始施工前进行敷设模拟,熟悉埋管和控制箱安装的工作,在兼顾使用功能和美观性的基础上再开始对墙板进行分块和整体的三维设计[4],将动力、照明、防雷、火灾报警系统所需的管线一一导入结构模型中,对该模型进行仔细地分析和研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建设方案,规划出更加科学合理的管线安装路径,最大程度上避免管线交叉。
(二)将墙体加厚,在保证墙体和电气设备间安全距离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施工需要将檩条和内墙的龙骨之间增加最少6cm的距离,便于不同线路在预埋过程中的交叉走线。增加至少10cm的混凝土地坪厚度,减少管线预埋后的土地开裂现象,保障管线的使用性能。还应该合理利用碎片空间,提高空间的使用效率,通过在墙角、屋顶等位置安装槽盒的方式,将部分建筑中必需的电气管道线路安装在槽盒里,适度减少空间里暗敷的数量。
(三)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固定电气设备的安装位置,统一水平高度,在进行线管预埋时严格遵守行业规范,保障工程的专业性和安全性。例如电气开关应距离地面1.3m,与门边的距离应该在10-20cm,插座应距离地面30cm等[5],按照规定安装电气设备,使其既具有安全性又具有实用性。在预埋管线工作结束以后,在墙板安装之前,应该对所有管线的位置进行检查,保障管线通畅且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避免进行返工处理,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四)应该根据墙体的厚度、石膏板模数、开孔要求和设计方案等因素调整配电箱和检修箱安装位置或适当增加墙体厚度,还可以将配电箱改成控制室内部的集成装置,使用交流配电式的集中组屏,还可以改变配电箱原有的墙面布置方式,在控制室内安装400v的低压配电屏幕,将各设备室的墙体配电设施集成到控制柜,然后统一进行落地安装[6]。
(五)加强管线质量的把关,采购正规企业的原材料,保障管道线路的安全性。还要重视施工人员专业素质的提高,增加岗前的理论知识和技术培训,提高电气线路预埋技术,降低工作失误发生的风险。施工企业还要积极学习先进技术,引进高端技术人才,扩大施工企业的人才储备,增加核心竞争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装配式建筑可以提高施工效率,也更加符合节能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但在机电安装电管预埋方面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施工企业必须要加强对线管预埋问题的重视,采取必要措施提高施工技术和质量,促进机电安装项目的早日建成和装配式建筑的飞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小兵.关于装配式建筑机电安装线管预埋的几点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年16期.
[2]张海峰.装配式建筑机电工程施工技术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年15期.
[3]齐劲青,张恒,吴建华,李慧军.浅谈电气线管的预留预埋工作.[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年32期.
[4]周中华.机电安装工程电气施工关键工序控制研究.[J].居舍.2018.7.25.
[5]王彦祯,陈海涛,王德海.浅谈装配式变电站建筑电气预埋施工质量问题与改进措施.[J].建筑工程与设计.2018年11月中.
[6]王国朋,刘俊方.浅谈装配式智能变电站的设计与施工管理.[J].电工技术,2015(0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