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csioonomicVin 野—●_视—————I互联网格局下的新经济 殷嘉乐 重庆理工大学 在中国,“互联网+”腾空出世并有“颠覆”一切行业之势, 本质的企业才能在经历了一轮又一轮洗牌中生存下来,而那些经 我国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等领域的规模甚至已经甩开美国几条 营模式单一,通过不正当手段牟取利益的企业也必将随着金融资 街,强大的市场实际需求是推动互联网不同领域金融发展的重要 本被纳入正式监管而慢慢消亡。P2P平台如此,自媒体亦是如此, 动力,我国内地对于互联网领域的监管比较宽松,极大地促进了 互联网各领域的创新。同时,我们也能看到互联网底层的技术架 构变革也在深刻的改变着互联网领域的各个行业。 近几年,我们可以看到,从前被重重管制压得喘不过气来的 民营经济,现在借由“互联网+”打造的新经济外壳,进入了政 府管制的真空地带,从而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契机,互联网金融一 出,以“金融创新”的名义,不需要金融牌照就可以正大光明的 积累大量资本。以前只能在地下运作的钱庄,小型信贷公司变身 为P2P(点对点的融资)平台,P2P平台短短几年时间就发展到 4000多家,资金规模超过1万亿元。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的达沃斯论坛中专门提到“分享经济”。 指出目前全球分享经济呈快速发展趋势,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新路 子,通过分享,协作方式搞创业创新,门槛更低,成本更下,速 度更快。共享经济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滴滴打车,而其中推出的专 车服务,成为当下出租车行业真正的挑战者,从本质来讲,专车 司机的主体是我们过去所说的“黑车”司机,但是专车带上了共 享经济的头环,不经过繁琐的审查,就可以像传统的运输行业一 样上路拉客,从中分得一杯羹,从2016年11月11日通过的《网 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 政府对网约车的态度还是比较模糊的,政府潜在的监管理念是认 为互联网是非常大的创新,很难找到合理的监管边界,所以给予 市场一个探索的机会,找到了适当的商业模式再酌情规范。 近些年微信公众号,直播平台走进人们的视野,以自媒体为 代表的新媒体轻轻松松的就绕开了政府监管的壁垒,发展初期, 几乎不需要任何手续就可以创办属于自己的网络媒体,自媒体依 靠资本的力量在短时间内积累了大量群众,并且迅速实现粉丝变 现。从本质上说,本轮互联网创新赚取的是中国经济体制监管中 还未释放的红利,虽然这会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程度上导致行业 内的混乱,但这极大地促进了互联网领域的创新。民营经济通过 互联网冲破过去垄断行业不合理的管制,从而激发了中小企业发 展的潜力,促使政府在一些互联网领域做出进一步的改革,从而 更好的发挥政府职能。 目前看来,不管是国营还是民营,行业监管都是必须的,这 就意味着大量资本进入互联网领域的现象是不可能持续的,随着 政府加强对互联网企业的监管力度,目前所隐藏的弊端也会慢慢 暴露出来。不完全统计,在近些年发展起来的P2P平台已高达 30%的企业出现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问题会显现 出来。初期的那种百家争鸣的现象也会逐渐消失。也只有那些敢 于和传统银行业正面比拼风控能力和盈利能力的,能够看清行业 66 自媒体与传统的综合性媒体不一样,自媒体专注于做一件事,能 够精确定位读者。在如今资本过剩的时代,大多数自媒体在短时 间内吸引风投的加入,而风投的进入必然会导致自媒体经营者持 续输出优质内容,吸引更多的读者,快速的实现粉丝变现,为进 入的风投者获取效益,当然高质量的内容输出就意味着专业化, 同一领域的自媒体经过激烈的竞争,会逐渐形成一家独大的格局, 少数的自媒体脱颖而出,就像人们往往会关注第一名,很少问津 第二名一样,这样会形成“马太效应(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最后你会发现每一个自媒体领域都会有一个垄断性的专业媒体。 从每个行业发展的规律来看,都是由少一多一少一优的过程, 所以不论哪个行业,进入者都要想清楚这一行业的本质是什么, 什么东西才是这个行业真正不变的,敢于直面来自各方的压力, 抓住其本质,把握下一风口,不忘初心的坚持下去,只有这样才 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2015年8月10日下午,Alibaba集团宣布投资约283亿元参 与苏宁云商的非公开发行,占发行股本的19.99%,成为苏宁云 商的第二大股东,与此同时,苏宁云商将以140亿元认购不超过 2780万股的Alibaba新发行股份。苏宁与阿里的合作必将开启虚 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相互交融的大门,根据马云和张近东各自在媒 体前的表述,双方经过两次会面就达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的无缝对接,从这方面也可以看出,线上和线下的互相融合势在 必行。这次两个豪门的联姻可谓是情投意合。阿里一直处于线上, 如何打开从线上走到线下的大门,一直是Alibaba近些年所思考的 问题,而苏宁正是那把钥匙。正如马云所说的“阿里巴巴把大量 精力投入到对线下企业的关注,因为我们相信这一点,未来2O年、 30年像Alibaba这样的互联网公司如果不进入到线下,不和线下 融合,是不会有未来的”马云清楚的认识到了这一点。而苏宁所 具有的是巨大的线下资源,拥有强大的物流体系。我们知道物流 最难的是最后一公里,而苏宁的派送范围高达2500多个县市,在 这2500多个县市中90%苏宁已经实现了次日达,这是阿里菜鸟物 流所不能比拟的。同时阿里61.4%的B2C(business to c0nsumer) 购物网站交易规模也正是苏宁所需要的。Alibaba集团CEO张勇 表示,“网络完善的菜鸟物流在苏宁自有配送体系的配合下,利用 Alibaba大数据和云计算优势,能够智能化定制最佳配送方案,商 品最快两小时之内就能送达”。阿里的短板,正是苏宁的优势,阿 里的优势,是苏宁的短板。这两家豪门之间的交融让我们看到了 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交汇,飞机在天上飞的久了迟早是要落地 的,这样互补式的020(online to office)也正是我们想看到的, 为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再次融合奠定了行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