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L动力柜技术条件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XL系列动力柜的命名与基本参数、要求、抽样、试验方法、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交流50Hz、额定电压380V及以下,其最大总输入电流不超过630A的系统中,作为动力配电用的XL系列动力柜(以下简称动力柜)。 2.引用标准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中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7251.1-2005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1部分:型式试验和部分型式试验成套设备 GB/T10233-2005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电控设备基本试验方法 GB4208-2008外壳防护等级 GB/T20641-2006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空壳体的一般要求 GB156-2003标准电压 GB2681-1981电工成套装置中的导线颜色 GB2682-1981指示灯和按钮颜色 GB191—2000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2900.18—2008电工名词术语低压电器 3定义 本标准采用的定义符合GB2900.18和GB7251。 4.命名与基本参数 4.1命名 XL 动力柜 4.2基本参数 4.2.1基本电气参数 型号 额定电压V XL 380 额定绝缘电压V 660 630、500、400、350、315、250、225、200、180、160、140、125、100 额定电流A 额定短时耐受电流kA 15 主母线额定峰值耐受强度kA 15 短路强度分断能力kA 15 额定频率 Hz 50 4.2.2主要结构数据 电流等级 母排规格 630A 500A 400A 30×8 40×5 350A、315A 30×5 250A、225A 30×5 200A、180A 30×3 160A 140A、125A 100A 40×10 20×4 20×3 15×3 仅供个人学习参考
N排 40×10 40×5 40×5 30×4 30×4 20×4 20×4 20×3 3×15 3×12 3×12 PE排 40×10 20×4 20×4 20×3 3×15 3×12 3×12 箱体尺寸mm 柜体尺寸根据各功能单元额定电流等级要求,按下列数值组合 高:2200-400;宽:1200-400;深:800-350 5正常使用条件
5.1动力柜的正常使用条件应符合GB7251.1中6.1的规定。 5.2动力柜安装倾斜度不超过5度。 6.要求
6.1一般要求 6.1.1动力柜具有与地基用螺钉固定的安装孔,安装时应将金属材料的箱体与地连接。 6.1.2动力柜可以成组并列使用,侧壁应有并列安装孔,并列后排列应整齐,箱体间应无显着的缝隙。
6.1.3动力柜上的门的开启角度应大于90°,门的开启和关闭应灵活。门锁上后,应无明显晃动。 6.1.4动力柜内零件的边缘和开孔处应平整光滑,无明显毛刺和裂口。电镀件的镀层应无起皮、脱落、发黑、发霉、锈斑。 6.1.5动力柜正面和侧板外表面的漆膜应牢固,应无起皮、流痕、针孔、起泡、脱落、锈斑、伤痕和缺损。 6.1.6母线表面应平整、无气孔、凹坑、锈斑和缺损,弯曲后应无裂纹或裂口。母线连接应紧密,接触应良好。 6.1.7母线的相序排列从动力柜正面观察,见表1 表1母线的相序排列 母线类别 垂直排列 上 中 下 最下 水平排列 左 中 右 最右 前后排列 后 中 前 最近 L1(A)相 L2(B)相 L3(C)相 中性线、中性保护线 6.1.8母线和导线的颜色应符合GB2861规定。 6.1.9安装在动力柜的指示灯和按钮的颜色应符合GB2682的规定。 所有接线点的连接必须牢固,两接线点间的连接不应有中间接头。一般一个接线点,只连接一根导线,必要时允许连接二根导线。
在跨越门的连接线等移动的地方,必须采用多股铜线,并应留有足够的长度。 电气间隙≥10mm
爬电距离≥12.5mm
辅助电路的导线采用铜芯绝缘导线,单股导线的截面积应不小于1.5 mm2,多股导线的截面积不小于1 mm2。
中性线端子应能连接具有下述载流量铜导线。
——相导线截面积大于16 mm2时,则为相导线载流量的一半但不应小于16 mm2。 ——相导线截面积不大于16 mm2时,则为相导线载流量。
外接导线端子应能适用于连接随额定电流而定的最小至最大截面积的铜导线见表3。 仅供个人学习参考
6.2通电操作
6.2.1电器元件的选用、安装和接线应正确,无虚焊、松动和错接等情况。
6.2.2施加额定电压后,所有电器元件的动作顺序、电气功能等应符合电气原理图的要求,机构应灵活,动作应可靠,电操作次数应不少于50次。 6.3短路强度
动力柜应能承受额定预期短路电流而无明显的变形和损坏。 6.4温升
动力柜内各部位的温升极限见表4 6.5介电强度
6.5.1动力柜主电路中所有带电部件与外壳之间,各相或极之间应能承受交流50Hz的试验电压值(见表5、)历时5S,应无击穿或闪络现象。
6.5.2动力柜中不与主电路直接连接的辅助电路,应能承受交流50Hz的试验电压值(见表6)、历时5S,应无击穿或闪络现象。 6.5.3用绝缘材料制造或覆盖的手柄应能承受交流50Hz的试验电压,其值为表5规定值的1.5倍、历时5S,应无击穿或闪络现象。 6.5.4对于已经经过介电强度试验的动力柜,如需再做本项项试验时,其试验电压可降低到规定值的85%。 6.6保护电流连续性 动力柜应设置保护电路进行间接触电防护,保护电路可由单独的保护导线或裸露导电部件组成。
保护导线的最小截面积见表7。裸露的导电部件之间或裸露导电部件与保护导线之间的电阻值应小于0.01Ω。保护导线应采用黄绿双色线。保护导线的主接地端子旁应有保护接地的图形符号。
表3外接导线端子连接的最小至最大截面积的铜导线 额定电流 A 6 8 10 12 16 20 25 32 40 63 80 100 125 160 200 250 315 硬导线截面积mm 最小 0.75 1 1 1 1.5 1.5 2.5 2.5 4 6 10 16 25 35 50 70 95 最大 1.5 2.5 2.5 2.5 4 6 6 10 16 25 35 50 70 95 120 150 240 2软导线截面积mm 最小 0.5 0.75 0.75 0.75 1 1 1.5 1.5 2.5 6 10 16 25 35 50 70 95 最大 1.5 2.5 2.5 2.5 4 4 4 6 10 16 25 35 50 70 95 120 185 2注:1.此表适用于每个端子连接一根铜导线。 2.如果外部导线直接连接到装置内部的电器上,则按有关规定选择截面。 仅供个人学习参考
3.如果需要采用表中规定以外的导线,应由制造厂和用户之间协商解决。 表4各部位的温升极限 部位 箱内安装的电器元件 连接外部绝缘导线的端子 母线固定 连接处 铜--铜 铜搪锡—铜搪锡 铜镀银—铜镀银 铝搪锡—铝搪锡 铝搪锡—铜搪锡 操作手柄 可接触的外壳和覆板 金属的 绝缘材料的 金属表面 绝缘表面 温升极限K 应不超过元件本身的允许温升 70 50 60 80 55 15 25 30 40 试验电压 1000 2000 2500 3750V 试验电压 250 500 Ui+1000(≥1500V) 注:主电路直接供电的辅助电路按2500V进行试验 表5主电路应能承受的试验电压V 额定绝缘电压Ui Ui≤60 60<ui≤300 300<ui≤660 绝缘手柄对相 额定绝缘电压Ui Ui≤12 12<ui≤60 60<ui 表6不与主电路直接连接的辅助电路应能承受的试验电压V 表7保护导线的最小截面积mm2 相导线的截面积S S≤16 16<S≤35 相应保护导线的最小截面积 S 16 6.7外壳防护等级 动力柜的外壳防护等级为IP30。 7.抽样 7.1型式试验的抽样 7.1.1型时试验用的试品应在试制完成后的样机中选取或在正式生产的产品中随机抽样。 7.1.2试品须经出厂试验合格。
7.1.3全部型式试验项目可在一台试品上进行,也可在相同设计的多台试品上进行。 7.1.4试品应选用典型方案。
7.1.5试验可按项目的任意次序进行,当所有的试品和全部试验项目都合格,方认为动力柜的型式试验合格。若有一台一项不合格,则应加倍抽取试品对该项目进行复试,复试合格则仍认为型式试验合格,如仍有一台不合格,则认为型式试验不合格。 7.2出厂试验的抽样
出厂试验采用百分之百抽样,即在动力柜装配调试完成后逐台进行出厂试验。 8试验方法
动力柜的试验分型式试验和出厂试验。 仅供个人学习参考
8.1型试试验
型试试验在下列情况之一时进行,型式试验的项目为第5章规定的全部。 ——样机试制完成后;
——当结构、材料、工艺或主要电器元件的改变有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8.1.1一般检查
——箱门的开启角度,外表面的漆膜,零件边缘和开孔处的毛刺,电镀件的镀层,母线相序,导线、按钮和指示灯的颜色、接线、连线情况以及动力柜成组使用时箱体并列后的缝隙均用目力检视。
——导线截面积采用测取线径后常用公式进行换算后获得,导线线径用分度值为0.01mm的千分尺进行测量。
——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和接地螺钉用分度值为0.02mm的游标卡尺或专用量具进行测量。 8.1.2通电操作试验 按电气原理图用目力检查电器元件的型号、规格和安装连接情况。采用的电器元件,应符合其本身的有关标准,强制认证的元件应具有认证标志。 对动力柜施加额定电压值,操作主开关,应能接通或分断电路。操作其他电器,其动作应符合相应要求。 8.1.3短路强度试验 按GB7251.1第8.2.3的规定进行。 当动力柜进线段额定预期短路电流不大于10kA或限流保护电器额定分断能力不大于15kA时,可免除进行本项试验。 8.1.4温升试验 按GB7251.1中8.2.1的规定进行。 8.1.5介电强度试验 按GB7251.1中8.2.2的规定进行。 8.1.6保护电器连续性试验 用目力检查保护电器各连接状况是否良好;保护导线的颜色是否正确;按8.1.1的规定测量保护导线的截面积;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测量裸露导电部件之间以及裸露导电部件与保护导线之间的电阻值(测量电流不小于10A)。 8.1.7外壳防护等级试验 按GB4208的规定进行。 8.2 出厂试验 ——出厂试验是动力柜出厂前必须在每台上进行的试验,出厂试验合格后,动力柜方可出厂。如有不合格项目,则应对该项返修直至合格。
——出厂试验的项目为6.1,6.2,6.5和6.6,试验可按项目的任意次序进行。 8.2.1 一般检查
按8.1.1的规定进行。 8.2.2 通电操作试验
按8.1.2的规定进行,但操作次数可为5次。 8.2.3 介电强度试验
按8.1.5的规定进行,但试验时间可缩至1S。 仅供个人学习参考
8.2.4 保护电路连续性试验
按8.1.6的规定进行,但可免除对电阻值的测量,仅用目力和手动检查裸露导电部件之间以及裸露导电部件与保护导线之间的接触情况。 9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9.1 标志
在每台动力柜的醒目处应设置名牌,名牌上应用以下内容: ——型号和名称; ——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 ——绝缘电压; ——制造单位名称及地址; ——制造年月; ——标准编号 9.1.2 在动力柜内部应给出各个电路及保护电器的识别标志。 9.2
包装 动力柜的内包装采用塑料袋,并按用户要求进行外包装。随箱的附件应有装箱单、合格证、使用说明书、电气原理图和接线图等技术文件。 9.3
运输、贮存 9.3.1 在运输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剧烈的碰撞、震动和雨雪的侵袭。 9.3.2 动力柜应贮存在空气清洁、周围空气湿度不高于+40℃不低于-5℃,相对湿度不大于85%的
仓库中。 9.3.3
仅供个人学习参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