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酉[1],師陳於鞌[2]。邴夏御齊侯,逢醜父為右[3]。晉解張御郤克,鄭丘緩為右[4]。齊侯曰:“余姑翦滅此而朝食[5]!”不介馬而馳之[6]。郤克傷於矢,流血及屨[7],未絕鼓音。曰:“余病矣[8]!”張侯曰:“自始合,而矢貫余手及肘
[9]
;余折以禦,左輪朱殷[10]。豈敢言病?吾子忍之[11]。” 緩曰:“自始合,茍
有險[12],余必下推車。子豈識之[13]?--然子病矣[14]!”張侯曰:“師之耳目,在吾旗鼓,進退從之[15]。此車一人殿之,可以集事[16]。若之何其以病敗君之大事也[17]?擐甲執兵,固即死也[18];病未及死,吾子勉之[19]!”左並轡,右援枹而鼓[20],馬逸不能止[21],師從之。齊師敗績[22]。逐之,三周華不注[23]。譯文 韓厥夢子輿謂己曰[24]:“旦辟左右[25]!”故中御而從齊侯[26]。邴夏曰:“射其御者,君子也。”公曰:“謂之君子而射之,非禮也。”射其左,越於車下
[27]
。射其右,斃於車中[28]。綦毋張喪車,從韓厥曰[29]:“請寓乘[30]!”從左右,
皆肘之,使立於後[31]。韓厥俛定其右[32]。譯文
逢醜父與公易位[33]。將及華泉,驂絓於木而止[34]。醜父寢於轏中,蛇出於其下,以肱擊之,傷而匿之[35]。故不能推車而及[36]。韓厥執縶馬前,再拜稽首,奉觴加璧以進[37],曰:“寡君使群臣為魯、衛請[38],曰:‘無令輿師陷入君地[39]。'下臣不幸,屬當戎行,無所逃隱[40],且懼奔辟而忝兩君[41]。臣辱戎士,敢告不敏,攝官承乏[42]。”醜父使公下,如華泉取飲。鄭周父御佐車,宛茷為右,載齊侯以免[43]。韓厥獻醜父,郤獻子將戮之,呼曰:“自今無有代其君任患者,有一於此,將為戮乎[44]?”郤子曰:“人不難以死免其君[45],我戮之不祥。赦之,以勸事君者[46]。”乃免之[47]。譯文
(《左傳·成公二年》)
十七日,兩軍在鞌地擺開陣勢。邴夏為齊侯駕車,逢醜父作為車右。晉國的解張為郤克駕車,鄭丘緩作為車右。齊侯說:我姑且消滅了這些人再吃早飯。”馬不披甲,弛向晉軍,郤克為箭所傷,血流到鞋上,但是鼓聲不斷,說:“我受傷了!”解張說:“從一開始接戰,箭就射穿了我的手和肘,左邊的車輪子都染成了黑紅色,哪里敢說受傷?您忍著點吧!”鄭丘緩說:“從一開始接戰,如果遇到危險,我必定下車推車,您難道瞭解嗎?不過您真是受傷了!解張說:“軍隊的耳目,在於我的旗子和鼓聲,前進後退都要聽從它。這兩車子一個人坐鎮,戰事就可以成功。為什麼要為了痛苦而敗壞國君的大事呢?身披盔甲,手執武器,本來就是去死的,痛苦還沒有到死,您還是盡力而為吧!於是就左手一把握著馬韁 ,右手拿著鼓椎擊鼓。由於一手控馬,馬奔跑不能停止,全軍就跟著上去。齊軍大敗。晉軍追趕齊軍,繞了華不注山三圈。
韓厥夢見他父親子輿對他說:“明天不要站在戰車左右兩側。”因此韓厥就站在中間駕戰而追趕齊侯。邴夏說:“射那位駕車人,他是君子。”齊侯說:“認為他是君子而射他,這不合於理。”射車左,車左死在車下。射車右,車右死在車裏。綦毋張丟失了戰車,跟上韓厥說:“請允許我搭乘您的戰車。”上車,準備站立在左邊或右邊,韓厥用肘推他,讓他站在身後。韓厥彎下身子,穩住車右的屍體。
逢醜父和齊侯乘機互換了位置。將要到達華泉,驂馬被樹木絆住不能行走,(頭幾天)逢醜父睡在棧車裏,又一條蛇爬到他的身子下邊,他用小臂去打蛇,小臂受傷,但隱瞞了這件事,由於這樣,他不能用臂推車前進,這樣才被韓厥追上。韓厥拿著馬韁走向馬前,跪下叩頭,捧著酒杯加上玉璧獻上,說:“寡君派臣下們為魯、衛兩國請求,說:‘不要讓軍隊進入齊國的土地。’下臣不幸,正好在軍隊裏服役,不能逃避軍役。而且也害怕奔走逃避成為兩國國君的恥辱。下臣勉強充當一名戰士,謹向君主報告我的無能,但由於人手缺乏,只好承當這個官職。逢醜父命令齊侯下車到華泉去取水。鄭周父駕馭副車,宛茷作為車右,裝上齊侯逃走而後免於被俘。韓厥獻上逢醜父,郤克打算殺他,他喊叫說:“到現在為止,還沒有代替他國君受難的人,有一個在這裏,還要被殺死嗎?” 郤克說:“一個人不怕用死來使國君免于禍患,我殺了他,不吉利,赦免了他,用來勉勵侍奉國君的人。”於是就赦免了逢醜父。
[1] 癸酉:指魯成公二年(公元前589年)的六月十七日。
[2] 師:指齊、晉兩國的軍隊。 陳(zhân):擺開陣勢。 於:介詞。引介處所成分,在。 鞌(ān):齊地,在今山東省濟南市附近。 按:公元前589年,齊出兵攻打魯、衛,魯、衛求救於晉,於是發生了齊、晉鞌之戰。
[3] 邴(bǐng)夏:齊國大夫。 御齊侯:為齊侯駕車。 齊侯:指齊頃公,名無野,公元前598年-前582年在位。 逢(pãng)醜父(fǔ):齊大夫。 右 :車右,又稱驂乘。
[4] 解(xiâ)張:晉大夫,姓解,名候,字張,即下文的張侯(先秦名字連用)。卻(xì)克:晉大夫,諡號獻子,為此戰役晉軍的主帥。 鄭丘緩:晉大夫,姓鄭丘,名緩。
[5] 姑:情狀副詞。姑且。 翦(jiǎn)滅 :消滅。同義詞連用。 而:連詞。連接連貫關係的兩個動詞短語,然後。 朝(zhāo)食 :吃早飯。
[6] 介馬:為馬披甲。 介:甲,這裏用做動詞,為動用法。 而:連詞。連接連貫關係的兩個動詞短語,就。 馳:趕著馬快跑。
[7] 傷於矢:被箭所傷。 於:介詞。引介施事成分,被。 屨(jù):鞋子。 [8] 病:這裏指傷勢嚴重。
[9] 自:介詞。引介時間起點成分,從。 合:交戰。
[10] 而:連詞。連接連貫關係的兩個動詞短語,就。 貫:穿透。 及:到達。 朱殷:深紅色。 朱:紅色。 殷:紅中帶黑的顏色。 按:古代車戰時,帥車亦乘三人,但三人位置是主帥居中,御者居左,車右居右,與一般兵車不同。張侯是為主帥卻克駕帥車,居車左,受傷流血流在左車輪上,所以這裏說“左輪朱殷”。 [11] 吾子:第二人稱代詞,含有尊敬且親密的意思。
[12] 苟:假設連詞。如果。 險:地勢不平坦而車不能逾越的地方。 [13] 識:知道,瞭解。
[14] 然:連詞。連接轉折關係複句,但是,不過。 [15] 進退從之:前進與後退都跟隨它。
[16] 殿:鎮守。 集事:成事。 集:成,成功。
[17] 若之何:固定結構。表示反問,怎麼,哪裏。 其:語氣副詞。這裏用以加強反問語氣。
[18] 擐(huán,又讀guàn):穿。 固:時間副詞。本來。 即死:赴死,意思是抱著必死的決心。 即:走近,走向。
[19] 勉之:盡力,努力。 之:韻律助詞。湊足節奏音步。
[20] 左幷轡(pâi):把原來兩手握著的繮繩合握在左手。 左:左手。 幷:合在一起。 轡:繮繩。 右:右手。 援:拿,拿過來,指從卻克手中拿過來。 而:連
詞。連接具有行為和目的關係的兩個動詞短語,可以翻譯為“來”。枹(fú):鼓棰。 [21] 逸:失控奔馳。
[22] 敗績:軍隊潰敗。《左傳·莊公十一年》:“大崩曰敗績。”
[23] 三周華不注:圍著華不注山追了幾圈。 三:在這裏是虛數,表示多次。 周:環繞。 華不注:山名,在山東省濟南市東北。
[24] 韓厥:晉大夫,此戰役中任司馬(掌握祭祀、賞罰等軍政)。 子輿:韓厥之父,已故。
[25] 旦:早晨。 辟左右:躲開兵車上左邊和右邊的位置。 辟:通“避”。 按:這兩句是插敘頭天夜裏的事。
[26] 中御:在兵車的中央駕車。中央應該是御者,韓厥為了“辟左右”,所以代替了御者。 而:連詞。連接兩個動詞短語,前一個動詞短語表示後一個動詞短語的伴隨狀態,可以不翻譯。 從:跟隨,這裏是“追趕”的意思。 [27] 越:墜落。 於:介詞。引介處所終點成分,到。
[28] 斃:仆倒,倒下。 於:介詞。引介處所成分,在。
[29] 綦(qí)毋張:晉大夫,姓綦毋,名張。 喪(sàng):失去,這裏指被毀壞。 從:追趕。
[30] 寓乘:搭乘。 寓:寄。
[31] 從左右:指在車的左邊和右邊。 肘之:用肘部撞他。因為韓厥雙手駕車,所以要用肘部撞,讓綦毋張躲開左右兩邊。 使立於後:讓(他)站在自己身後。 [32] 俛(fǔ):同“俯”,彎下身去。 定: 放穩當。 右:指被射倒在車中的車右。
[33] 與:介詞。引介交互行為的對象,跟。 易位:交換位置。逢醜父恐怕齊侯被擒,便從車的右邊換到中間,代替齊侯。
[34] 華泉:在華不注山下,流入濟水。 驂(cān):古代一車駕四馬或三馬,緊靠車轅(當時為單轅)的兩匹叫“服”,服馬兩旁的叫“驂”。 絓(guà):絆住。 而:連詞。連接因果關係複句,因此。 止:停下來。
[35] 轏(zhàn) :棧車,一種用竹木條編成車箱的輕便車子,士所乘。 蛇出於其下,蛇從他的身體下面鑽出來。 於:介詞。因介處所起點成分,從。 以:介詞。引
介工具成分,用。 肱(gōng):胳膊從肘到肩的部分。 匿:隱瞞,隱匿。以上四句也是插敘頭天夜裏的事。 [36] 及:追上,這裏指被追上。
[37] 縶(zhí):絆馬索。 再拜:拜兩拜。 稽(qǐ)首:古代一種跪拜禮,叩頭至地,是至敬之禮。 奉:捧。 觴(shāng):盛有酒的杯子。 以:連詞。連接行為與目的關係的兩個動詞短語,來。進:進獻,奉獻。
[38] 為魯、衛請:替魯、衛兩國向齊國請求。 為:介詞。引介服務對象成分,替。 [39] 輿師:軍隊。 輿:眾。 陷入:指進入,深入。 君地:指齊國國土。 [40] 屬(zhǔ):時間副詞。恰巧。 當:面對,指遇到。 戎行(háng) :軍隊的行列,指齊軍。 無所逃隱:沒有躲藏迴避的地方。
[41] 且:連詞。連接遞進關係複句,而且。 奔辟:逃避,這裏是不迎戰的意思。 而:連詞。連接假設複句,那麼,就。 忝(tiǎn)兩君:使兩國國君受屈辱。 忝:辱。 兩君:指齊、晉兩國之君。
[42] 臣辱戎士:謙詞。字面意思是我使戰士受辱了,意思是自己不配當戰士。 敢:表示自謙的副詞。冒昧地。 不敏 :不聰敏。謙詞。 攝官:代理官職。 承乏:意思是所任官職一時空缺,暫由自己擔任。這句也是自謙之詞,而言下之意則是自己將履行職責。
[43] 鄭周父:齊大夫。 佐車:副車。 宛茷(fâi):齊大夫。 按:佐車上只有御者鄭周父和宛茷,中央空著。 免:指免於被俘。
[44] 自今:時間副詞。從來。 任患:承擔禍難。 為戮:被殺戮。 [45] 難:以„„為難。 免其君:意思是使其君免於禍難。
[46] 以:連詞。連接行為與目的關係複句,用來。 勸:鼓勵,勉勵。 [47] 乃:連詞。連接連貫關係複句,於是。 免:赦免,釋放。
漁父
屈原既放[1],游於江潭[2],行吟澤畔,顏色憔悴[3],形容枯槁[4]。漁父見而問之曰[5]:“子非三閭大夫與[6]?何故至於斯[7]?”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清[8],眾人皆醉我獨醒[9],是以見放[10]。”漁父曰:“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11]。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12]?眾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釃[13]?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14]?”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15],新浴者必振衣[16],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17]!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18],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19]?”漁父莞爾而笑[20],鼓枻而去[21],歌曰:“滄浪之水
清兮[22],可以濯吾纓[23];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復與言。譯文
(《楚辭·漁父》)
屈原被流放以後,在江邊遊曆,(他)邊走邊低聲吟唱,身體瘦弱,面色憔悴不堪。有一漁父看見他,便問:“先生您不是三閭大夫嗎?怎麽會到了這裏?”屈原回答道:“全天下的人都糊塗只有我一個人清楚,衆人都好象醉了只有我一個人清醒,正是這個原因我被流放。”漁父說:“聖人(往往)不會拘泥於某件事情而能隨著事情的變化而變化的,世人都渾濁,那爲什麽不與世人一樣也將自己變爲渾濁的呢?衆人都好象醉了,爲什麽不與衆人一樣也去吃酒豪飲將自己也醉了呢?爲什麽你憂國憂民,不與世俗同流合汙卻被放逐在此?”屈原說:“我聽說,剛洗過頭的人戴冠時必定先彈掉冠上的塵土;剛洗過澡的人穿衣時必定先抖一抖衣服上的塵土。怎麽能夠使幹淨的身軀受汙濁的東西玷汙呢?我甯可投身湘江去喂魚,也不能讓我這一身清白蒙受世俗之人的汙穢之氣!” 漁父微微笑了笑,搖動短漿而去,並唱道:“漢水的水要是清澈啊,就可以用來洗滌我的冠帶,漢水的水要是渾濁啊,就可以用來洗滌我的雙足。”一邊唱著一邊漸漸的遠去了,不再與屈原說話。
[1] 屈原:名平,字原,戰國末期楚國大夫,偉大詩人。
[2] 游:遊歷。這種意義古籍中也寫作“遊”。 江潭:這裏指江邊。潭:本爲楚地方言,深淵。王逸《楚辭章句》:“潭,淵也。楚人名淵曰潭。” [3] 顔色:臉色。 憔悴:雙聲聯綿詞。 [4] 形容:身體容狀。
[5] 漁父(fǔ):打魚的老人。
[6] 三閭大夫:楚國官名,執掌王族三姓(屈、景、昭)。 [7] 斯:指示代詞。此:這裏。 [8] 舉:皆,遍。
[9] 醒:本義是酒醒,引申爲清醒,這裏用的是引申義。 [10] 見:表示被動的助動詞。被。
[11] 凝滯:同義連用,局限,拘泥。 凝:本義是凍結,引申爲凝固不動。 滯:《說文·水部》:“凝也。從水,帶聲。”引申爲停滯。這裏的意思是從凝固、停滯再引申出來的。 物:指某種具體的事物。 推移:移動,變化。
[12] 淈(gǔ):使渾濁,攪濁。這句意思是說:爲什麽不與世人一樣也將自己變成渾濁的呢?
[13] 餔(bū):喫,食。 糟:酒糟。 歠(chuî):飲。 釃(lí):通“醨”,薄酒。
[14] 深思:思慮深遠,指憂慮君民。 高舉:舉止高潔,指不與世俗同流合汙。 放:放逐。 爲:疑問語氣詞 。呢。 [15] 沐:洗頭髮。
[16] 浴:洗澡。 振:抖動。
[17] 察察:叠音聯綿詞。潔淨。 汶汶(mãn):叠音聯綿詞。渾濁,汙濁。 者:語氣詞。
[18] 湘流:湘水。按:屈原投汨羅江而死,汨羅江爲湘江支流。
[19] 安:副詞。表示反問語氣。 [20] 莞(wǎn)爾:微笑的樣子。
[21] 鼓:本義是一種樂器,也表示擊鼓的動作,由此引申爲一般的敲擊或彈奏。 枻(yì):短槳。 去:離開。
[22] 滄浪(láng):叠韻聯綿詞。水名,即漢水。按:楚國都城近漢水。 [23] 濯(zhuï):洗滌。 纓:冠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