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教学设计 我们周围的空气

来源:伴沃教育


课 题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授课时间 目标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空气主要成分的探究实验 (2) 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了解氮气主要性质和用途; (3)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和分析,初步学习简单的实验设计、观察实验现象并加以描述,对相关实验现象能给出合理的解释。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探究空气中O2的体积分数。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找空气”,用各种感官观察空气,证明空气存在于我们周围,并用语言描述自己观察到的空气。 教、学重点 与难点 教学难点 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学习:设计简单的实验来证明空气的存在 教辅手段 实验探究 备课人 王玉龙 复查人 教 学 过 程 课时 授课人 1 王玉龙 自主空间 【情境导入】猜谜 1.“水冲不走,火烧不掉,吃了不饱,人人需要。” 2.“看不见,摸不着,不香不臭没味道,说它宝贵到处有,动物植物离不了。” 【板书】 课题1 空气 【提问】 1.你对空气有哪些了解和认识?(如有什么样的外观?性质?含有哪些成分、重要性等) 2. 人们是怎么知道空气的组成的呢? 【阅读】课本P26了解科学家对空气成分的研究过程 【引入】 在古时的中国和希腊,科学家都认为空气是组成世界的一种基本物质,但这种看法是对的吗?随着科学水平的发展,这中思想逐渐受到了质疑,直到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提问】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中得出了什么结论? 3.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插入充满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三个集气瓶,有什么现象43 第 4 页

【阅读】知道拉瓦锡研究空气的实验及结论

发生?体现了它们的什么性质? 一、 用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原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等多种气体组成的,为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可以选择某种能与氧气反应而不与空气中其他气体反应的固体物质,利用氧气与该物质反应后生成固体物质,使密闭容器中气体体积减小,气体压强减小,引起水面发生变化,从而确定氧气的体积分数。 【演示】实验2-1 1、按课本图2-3连接好装置,漏气会有什么后果? 2、 向集气瓶内装入少量水,并作上记号,为什么? 3、 向燃烧匙中加入较多量的红磷,为什么? 4、 点燃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塞紧。慢了可能会导致什么后果? 5、 提示观察红磷燃烧现象,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水面情况。为什么?否则会怎样? 1、漏气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小。 2、瓶内放水是为了吸收生成的白烟,同时降温。 3、 燃烧匙中放较多红磷是为了使瓶内氧气充分消耗掉。 4、会使瓶内的空气因为受热膨胀排出而导致实验结果偏大。 5、不冷却气体处于膨胀状态实验结果会偏小。 【对比归纳】认识装置 【观察填写】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完成下面表格 实验步骤 将燃烧匙中的过量红磷点燃迅速放入集气瓶中 反应停止,冷却到室温后打开止水夹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小结】实验现象: 点燃五氧化二磷 (1)红磷燃烧,黄色火焰,产生白烟 ;红磷+氧气——→ (2)烧杯中的水沿导气管进入集气瓶里,进入瓶中水的 体积约占瓶内剩余体积1/5;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实验反思】实验过程中的那些操作的不当会造成试验结果的偏差? 1装置不严密 2、红磷量少,不能充分耗尽瓶内的氧气 3、空气没有冷却 4、将引燃的红磷伸入集气瓶速度太慢。 实验成功的关键: (1)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燃烧作上述实验 (2)进入瓶中谁的体积一般小于瓶内空间的1/5的可能原因是 ①红磷量不足 ②气密性不好 ③未冷却至室温 【实验延伸】 实验结束后瓶内的气体是什么?你能得出该气体哪些性质? 该气体主要是氮气(N2) 43 第 4 页

物理性: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质 化学性质: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完成课本P29页表格并补充氮气的化学性质。 【归纳出空气的组成 】 【板书】 氮气 氧气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78% 21% 0.94% 0.03% 其他气体和杂质 0.03% 提问:(比较)氮气、二氧化碳、空气、石灰水、矿泉水等物质,哪些是由单一的一种物质组成?哪些是有几种物质混合组成? 【观察】引导观察图示,选出分子模型一样的图片。 【分析引导】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这样的物质叫混合物。而氧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它属于纯净物 【理解概念】 混合物: 纯净物: 【课堂练习】 1.空气的成分以 和 为主,两者大约共占空气体积的百分比是 。 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蒸馏水 B.雪碧饮料 C.河水 D.洁净的空气 【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43 第 4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