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常见的园林驳岸结构

来源:伴沃教育


园林常见驳岸结构

⑴砌石驳岸 砌石驳岸是园林工程中最为主要的护岸形式。 它主要依靠墙身自重来保证岸壁的稳定,抵抗墙后土壤的压 力。园林驳岸的常见结构由基础、墙身和压顶三部分组成。 基础是驳岸承重部分,上部质量经基础传给地基。因此,要 求基础坚固,埋人湖底深度不得小于50cm,基础宽度要求 在驳岸高度的0.6~0.8倍范围内;如果土质轻松,必须作基 础处理。 墙身是基础与压顶之间的主体部分,多用混凝土、毛石、砖 砌筑。墙身承受压力最大,主要来自垂直压力、水的水平压 力及墙后土壤侧压力,为此,墙身要确保一定厚度。墙体高 度根据最高水位和水面浪高来确定。考虑到墙后土压力和地 基沉降不均匀变化等,应设置沉降缝。为避免因温差变化而 引起墙体破裂,一般每隔10~25m设伸缩缝一道,缝宽20~ 30mm。岸顶以贴近水面为好,便于游人接近水面,并显得 蓄水丰盈饱满。

压顶为驳岸最上部分,作用是增强驳岸稳定,阻止墙后土壤 流失,美化水岸线。压顶用混凝土或大块石做成,宽度30~ 50cm。如果水体水位变化大,即雨季水位很高,平时水位 低,这时可将岸壁迎水面做成台阶状,以适应水位的升降。

⑵桩基驳岸 桩基是常用的一种水工地基处理手法。基础桩 的主要作用是增强驳岸的稳定,防止驳岸的滑移或倒塌,同 时可加强土基的承载力。其特点是:基岩或坚实土层位于松 土层,桩尖打下去,通过桩尖将上部荷载传给下面的基础或 坚实土层;若桩打不到基岩,则利用摩擦,借木桩表面与泥 土间的摩擦力将荷载传到周围的土层中,以达到控制沉陷的 目的。它由核基、碎填料、盖桩石、混 凝土基础、墙身和压顶等部分组成。卡当石是桩间填充的石 块,主要是保持木桩的稳定。盖桩石为桩顶浆砌的条石,作 用是找平桩顶以便浇灌混凝土基础。碎填料多用石块,填于 桩间,主要是保持木桩的稳定。基础以上部分与砌石驳岸相 同。

桩基的材料,有木桩、石桩、灰土校和混凝土桩、竹桩、板 桩等。木桩要求耐腐、耐湿、坚固;如柏木、松木、橡树、 榆树、杉木等。桩木的规格取决于驳岸的要求和地基的土质 情况,一般直径10~15cm,长1~2m,弯曲度(d/l)小于1 %。桩木的排列常布置成梅花校、品字桩或马牙桩。梅花桩 一般5个桩/m2。 灰土桩是先打孔后填灰土的桩基做法,常配合混凝土用,适 用于岸坡水淹频繁而木桩又容易腐蚀的地方。混凝土桩坚固 耐久,但投资较大。 竹桩、板桩驳岸是另一种类型的桩基驳岸。驳岸打桩后,基 础上部临水面墙身由竹篱(片)或板片镶嵌而成,适用于临时 性驳岸。竹篱驳岸造价低廉,取材容易,施工简单,工期短, 能使用一定年限,凡盛产竹子,如毛竹、大头竹、勒竹、撑 篙竹的地方均可采用。施工时,竹校、竹篱要涂上一层柏油 防腐。竹桩顶端由竹节处截断以防雨水积聚,竹片镶嵌要直 顺、紧密、牢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