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制酸装置开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来源:伴沃教育
2018年第8期科学管理制酸装置开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陈立新

大庆炼化公司炼油二厂 黑龙江 大庆 163411

摘要:探究酸性气硫回收湿法直接制酸工艺,并探究其应用前景,有利于简化制酸工艺流程,提升对硫排放的回收率,符合节能减排的发展目标。大庆炼化公司新建硫化氢制酸装置由中石化南京工程有限公司设计,采用先进的湿法硫酸技术,处理含硫化氢酸性气量1250Nm3/h,年产93%工业硫酸1.7万吨。制酸装置由酸性气焚烧、转化及冷凝三个工艺过程组成。

关键词:制酸 硫排放 冷凝篇

1 制酸工艺原理

(1)通过回收装置除去因硫磺反应产生的大量水分,提炼出酸性气,该气体与空气进行焚烧处理,产生硫化氢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硫以及H2O以及二氧化碳。H2S+3/2O2=SO2+H2O+518kJ/mol;CH4+3O2=CO2+2H2O+858 kJ/mol;SO2+1/2O2=SO3+99kJ/mol。(2)含SO2炉气经废热锅炉和第一蒸汽过热器回收热量冷却至405℃后进入转化器,在催化转化器中转化为SO3工艺气体,催化转化器并不能直接100%实现转化,需要经过两次化学工艺处理,我们称为“2+1”转化技术。通过两次的有效转化,将能够使二氧化硫转化为SO3的转化率提升至99%以上。SO2+1/2O2=SO3+99kJ/mol(3)第一次转化后,SO3工艺气体经过冷却处理,当温度冷却至为295℃时,再通过第一冷凝器采取空气冷却。第二次转化后,三个出口的气体温度相当高,将该气体与经过第一次转化后的气体进行换热处理,温度控制在260℃,再进入第二加热器。在多次转化后,气体温度降低,工业气体中的硫和水分进行水合反应,生成的硫酸经过冷却形成液体。SO3(g)+H2O(g)=H2SO4(g)+101kJ/mol;H2SO4(g)= H2SO4(l) +69kJ/mol。(4)通过第一次和第二次的转化,第一冷凝器和第二次冷凝器产生大量的硫酸。将硫酸与冷却酸进行混合处理,冷却温度至70℃再进入冷却槽。酸槽冷却后再利用反复的循环水冷装置再次降温。温度为40℃。通过上述处理,产生的酸性液体,一部分继续充当冷却酸使用,一部分直接运往 硫酸储存罐储存起来。2 工艺特点

(1)采用V2O5高活性催化剂,硫化氢完全氧化为SO2,总硫回收率达到99.9%以上,排放尾气中SO2浓度210mg/Nm3,酸雾含量25ppm,优于国家标准。(2)充分利用硫化氢燃烧、SO2氧化、SO3水合及硫酸冷凝等过程所产生的高、中、低温反应热,用于生产3.7MPa,410℃中压过热蒸汽。(3)除产品硫酸和中压蒸汽外,没有需要二次处理的副产品或污染物产生。(4)不消耗化学药品及其他原料。(5)工艺流程简单,设备少,操作弹性大。(6)设备、材料全部立足于国产化。 3 开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3.1 升温困难,三段开工跨线

图1 三段开工流程线

转化器R201入口管线为DN600,三段开工线为DN200,由图1可知:根据开工的实际操作,当R201入口大蝶阀有20°开度时,过程气基本不走三段,升温时为保证三段与一二段同步升温,在三段开工线蝶阀全开的情况下,还需随时调整R201入口大蝶阀的开度,甚至细致到需要每次调节0.5°的程度,加大了操作难度;而且,通过关小R201入口大蝶阀,向三段憋量,造成憋风机C101,风量提不起来,由4500 Nm3/h下降到3000Nm3/h,影响升温速度。3.2 冷凝器E-301入口膨胀节泄漏

在后面的检查中,我们发现,冷却器的入口经常出现膨胀现象,导致节内衬脱落,这主要是由于内存的硫酸腐蚀所致,为了进一步控制,重新再节内涂抹漆料。当时未有出现泄露事件,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内部的漆料又被完全腐蚀。后重新进膨胀节,到停工时检查未发现问题。3.3 冷凝器E-301出口软管内衬脱落堵塞

目前使用的软管是其他厂家用过的软管,内衬完好,在使用中未出现软化堆积现象;另外,针对漫酸,目前还没有有效的监控手段,等到发现漫酸时已经晚了,所以初步设想是在集酸槽下增加一段耐高温玻璃管,再与降酸软管连接,玻璃管作为看窗观察酸液流动情况。在日常巡检时进行检查,及时发现是否有异常情况。4 结束语

此套处理含硫化氢的酸性气制酸装置,具有工艺简单、操作方便、经济环保的特点,SO2的转化效率达到99%,硫酸产量稳定,而且废热锅炉余热利用率高,产生大量的蒸汽,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降低了尾气中SO2排放量,达到环保要求。参考文献 

[1]赵月刚.硫回收装置酸性气燃烧系统及尾气焚烧系统设备采购技术要点[J].化工设计通讯,2015,41(01):38-40.

22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